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炮灰通房要逆袭-第1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府还是天子的外家,他们靖国公府还是最大的赢家。

萧家暗里鼓动朝中大臣频频上书,当然,有赞成的,同样也会有反对的,其中以徐丞相为首的有一群官员并不赞同此事。

因为太子那几名庶子年纪都不大,天子年幼,必定外戚权重,又有一名萧家的太皇太后在背后,到时候说不定这江山换了姓也不好说。

这几日朝堂之上,都是围着这件事在进行辩驳。

熙帝病重,由两名丞相主持朝会。可两位丞相自己都争了起来,朝堂混乱也是在所难免。

就在此时,一名小小的都察院御史说话了。

此御史姓关,名铮,在都察院中属默默无闻之辈。可他这次上奏的事情,却是震动了整个朝野。

关铮上奏大体就是说了两件事,一是五皇子景王哑疾早已治愈,只是素来寡言,知道的人少。二是景州在其治理之下,早已不是当年的那个苦寒之地景州,百姓安居乐业,人人称赞景王是个好藩王。

当然也有人会问,你怎么会了解如此详尽的。之后查了关铮履历才知道,这关铮曾在景州任过长史司左长史一职,刚卸任没两年。

本来只有一个选择,现在变成了多种选择。反对幼主即位的朝中官员纷纷把目光投注到以往从来不会投注的地方,景州。

加以了解之后,景王的呼声顿时大了起来。

萧皇后与靖国公一系,又开始慌了。

不过这次的事情并没有持续太久,没几日熙帝那边就下命了,诏景王回京。

意欲为何,不言而喻。

***

景王虽是带走了小花和两个孩子,却并没有让他们回景王府,而是转道去了京城。

其间原因,景王自是与小花说了,小花虽不是很明白为何如此,可也知道这是殿下的大事,便听从了景王的安排。

一家四口相聚没多久,又再度分离。

小花和两个孩子隐藏踪迹被人护送先去了京城,景王则是回返景王府。

景王对小花的说法是她带着孩子先去,他之后随着圣旨而来,实际上事情并没有如此简单。

太子殁是无法挽回的事情,在一个庶子继承大统与自己的亲孙子继承大统上,萧皇后和靖国公一系肯定选择的是有萧家血脉。如今半路杀出来个程咬金,萧家又怎么可能轻易认输?!

所以在京中圣旨到达景王府这前后一些日子,必然不会平静。

果不其然,景王回府没多久,府中便暗里迎来了几波刺客。其中有还未摸进府便被抓了的,也有进了府摸错了地方被抓的,最严重的一次刺客摸到了西院来,景王没发生任何意外,住在东厢角房的倩晞却遭了鱼池之殃被刺身亡。

熙元三十五年十月,帝诏皇五子骆璟回京,开启了大熙国下一篇章。

作者有话要说:ps:嘿嘿,⊙﹏⊙汗,京城发生的事细写必然得很多篇幅,所以大体的提了一下,结合前面的大家应该能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o(n_n)o哈哈~当然大家也可以认为是面面放了大招,一招陨石天降直接把太子和晋王砸死了~(≧▽≦)/~开玩笑的。

不要认为熙帝是因为贵妃哭了两下,才改变主意换的景王。一个帝王哪怕很多时候都糊涂,在这种事上一定不会糊涂。一个年幼的天子,一个姓萧的太皇太后,再加上一个如日中天的靖国公府,⊙﹏⊙汗,除非熙帝觉得他家的江山换个姓比较好,才会去考虑太子的幼子。

第143章

==第146章==

小花在路上时便有些不舒服,一路上走走停停,走了一个多月才到京城。

住处已经准备好了,在外城的一片宅子之中。三进的院子,自带一个小花园。长途跋涉是非常辛苦的,再加上还带着两个孩子,虽是行程尽量紧着几人舒适,刚到之时也难免会精神萎靡。

尤其小花,似乎有些晕车,路上吐了好几次,找来大夫看,也看不出个所以然。到后歇息了一日,仍不见转好,又请来大夫。

大夫把脉后说,疑似喜脉。只是时间太短,还要过些日子才能确诊。

其实已不需再诊,小花对自己身子心里也是有数的。在路上的时候,小日子没准时来她便心中猜疑,找个大夫来诊,也是为了确认一下。掐算一下时间,应该是在东榆林巷那时怀上的。

之后自然是小心安胎了,消息也给景王那边递了过去,景王大喜。

没过多久,贺嬷嬷徐妈妈并丁兰便送了过来,与之同来的还有以往侍候晫儿和依依的几个贴身宫人。

许久未见,小花见到贺嬷嬷等人自是惊喜万分泪水涟涟,也不知为何,她这次有孕,旁的反应不大,唯独爱哭。

眼皮子浅极了,遇上一点事就爱流泪,吓得两个孩子小点点就不敢在娘面前顽皮了。晫儿日日带着妹妹,陪伴在娘身边,甚少出去玩耍,总是拿担忧的小眼神看小花,似乎怕她又哭了。

把小花逗得哭笑不得,告诉俩孩子,娘没事,只是有小弟弟或者小妹妹了。

依依问小弟弟在哪儿,小花指指肚子,两个孩子愕然不解。

与此同时,景王也入京了。

进京第一件事,自然是去拜见许久未见的父皇——熙帝。

熙帝在景王印象中,一直是个身体壮实的人,虽是年纪不小,但经常骑马射箭练习武艺,体格锻炼的十分强壮,哪怕过了五十看体格也就是中年之像。却没想到久未见面,曾经壮实的人变为了一名极为虚弱的老人。不仅瘦得厉害,头发也变得斑驳花白。

景王见到熙帝的次数并不多,加起来有十多次吧。小时候的记忆自是模糊了,可他却永远不会忘记自己哑疾经过种种办法都不能治好,之后熙帝那种厌恶的眼色。

耻辱!

包括他,包括他那个疯了的母亲,在熙帝眼里都是耻辱。

可如今他却不得不虚弱的躺在龙榻之上,仰视他这个曾让他耻辱的人。

“你很好。”熙帝说道:“景州让你治理的很好。”

这样的夸奖,在这个时候来,让人无端生出了一种荒诞之感。

只是无所谓了,他早就过了需要让人夸奖的年月,也不会像很久很久以前那样那般渴望来自于这个叫做父皇的夸奖,而不是由衷的厌恶。

“朕会下旨立你为太子,你要和两位丞相认真学习政务之事。”

“谨遵父皇圣谕。”

熙帝挥手让景王下去了,躺在龙榻上的他有一种茫然。

对于这个已经成长为大人的儿子,他很陌生,可他知道这是目前来看最正确的决定。

骆氏的江山只能姓骆,决不能姓萧。哪怕朝堂对立太子之子的呼声再大,熙帝也是不会允许这种事情发生的。本就准备在剩下的两个儿子中选一个,如今景王哑疾已愈,又颇有才干,自是不幸中的大幸了。

如今的熙帝龙体已经不能支撑他思考太多,很快他便累了,郑海全端了一碗汤药过来服侍他饮下,没一会儿熙帝便睡下了。

侧殿,周太医还是守在紫宸殿一步不出,从熙帝昏迷到熙帝真正卧病,他都在一旁尽心诊治着。一直僵化严重的脸,在听到景王入京后,终于有了波动,他知道自己终于可以在这一切中解脱了。

至于景王会不会留他一命,周太医并没有把握,毕竟他知道的太多太多。不过此时的他对自身的安危早已不在意,能活自是好,不能活,家人能活也不错。长久呆在这紫宸殿,周太医觉得能脱离这里,哪怕是死都会让他由衷的快乐。

这世界上,死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死都不能。

***

封景王骆璟为太子的圣旨很快便下了,整个朝堂一片安静。

如无意外,这景王便是下一任皇帝。圣旨已下,旁人自是没甚可争的。哪怕此时熙帝驾崩了,景王也是理所应当的即位人。

因熙帝病重,又急于确认未来大统的继承者,太子册封仪式办得极为匆忙。与景王被封为太子同时,景王妃萧氏也被册封为太子妃,择日便迁入东宫。

对于萧皇后和靖国公来说,目前的情况已无力挽回,册封太子的圣旨已下,暗里的小动作不是没有做过,但均是无用功。如今只能想着,哪怕未来的天子没有萧家的血脉,至少未来萧家还能出一位皇后来聊以慰藉。

萧氏的爹娘在萧家本就属于不受宠的旁枝,这下因为萧氏成了太子妃在靖国公府顿时炙手可热起来。

萧氏的爹娘也有些发晕,可这运道一事是不好说的,当年选了他们女儿嫁给景王为何,他们心里都清楚。一个不受宠的旁枝女儿嫁了一个同样不受宠爱的皇子,任谁也不敢想象若干年之后,这两人会成为太子与太子妃,日后的皇帝与皇后。

萧氏的娘自从景王入京后,还没有见过女儿呢。此次行罢册封仪式,太子与其女眷迁入东宫,萧氏的娘便递了牌子求见太子妃。

从景王被招入京之时,萧氏就知道自己的好日子要来了。

果不其然,景王带了她一道入京。

萧氏曾在心中无数次狂笑,哪怕你再怎么不待见于我,能光明正大在你身侧的只能是我,而不是那个贱人!

一切都照她所想那般进行着,太子册封仪式之后,便是她太子妃的册封典礼。入住东宫之后,她理所当然是东宫的女主人。

京城不同于景州,太子也不能再如以往在景王府里那般管制着太子妃,萧夫人的求见很快递到太子妃面前,太子妃自然是准了。

第二日,萧夫人入了宫来,在东宫见到许久不见的女儿,顿时泪如雨下。

“我的女儿啊,你怎么瘦得如此厉害。”

萧氏枯瘦如柴的身子穿了一身太子妃冠服,不让人觉得威严,反而觉得她有种撑不起来的错觉。面容枯槁,皮肤泛黄,说话有气无力,让触目者惊心。

“咳咳……自从去了景州,身子骨便不好,总是病病好好的,这次来京城,行途劳顿,旧病便复发了。娘,女儿没事,养养便好了,你不用担忧。”

萧夫人哭了半响,小声问道:“太子殿下如今对你可好?”

好?什么是好呢?

她衣食住行皆是最上等,可能殿下的待遇都不如她。除了不与她亲近,除了因她犯错关了她两年,除了独宠那个人,除了府里‘规矩’严点儿,一切均好。

可萧氏明白,这都是表面的好,都是没经心的。甚至可能他只是下了一个命令,由下人来办置的。这种好,是很浮面的。这种好在外人来看光鲜无比,内里的苦涩只有她自己懂。

“殿下对女儿挺好的。”萧氏只能这么说。

自己生的女儿,怎么会不了解她的个性呢?

萧夫人哭着道:“你连娘都瞒,好与不好难道看不出来吗?是不是有什么话不好说?没事,你别怕,有皇后娘娘在有萧家在,不会让萧家的女儿吃亏的。”

萧氏强撑的泪水终于流了下来,把她与景王之间的事情慢慢和她娘说了出来。

萧夫人一边骂着女儿‘痴傻愚笨,伤了自己夫君的心’,一边说景王没有容人之量,女儿明明改了,为什么就不能让一步。

萧氏与自己的娘说了很多,包括自己干得一些糊涂事。直至语毕,萧夫人也不知该如何是好了。

她并不知道女儿和太子之间还有这样的纠葛,当年女儿和娘家姐姐的儿子定亲之前,被萧家族里决定成了五皇子妃。女儿不愿,她也知道,可这毕竟是靖国公府定下的事情,便只能从了。她想着小女儿家的心思,日子久便会淡了,却没想到因此发生了这么多事。

说五皇子没有容人之量,只是萧夫人一时气话。实际上,她心中后怕之余,已经明白以前的景王如今的太子算是极为仁厚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