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将门-第70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折克柔频频得到好消息,也是长出了一口气,心中还有点小得意。
  这次折家裁军,分田,向外迁移,看起来特别突然,王洛湘烧了名单,折家的效用就立刻响应,快得不像话,那些老顽固想阻拦也阻拦不了,只能认命。
  但实际上,能这么容易吗?
  一个传承了几百年的家族了,世代私兵,岂是说撼动就撼动的?
  能这么顺利,真正的功臣是折克柔,他曾经在皇家学院读书,和王宁泽是好朋友,也在欧阳修的门下听课。
  表面看起来,折克柔是领兵将领,但骨子里,他是个新派的武人。
  家族私兵的模式根本不可能长久,晚改革不如早改革,长痛不如短痛……有了这个看法之后,折克柔不断派遣家族子弟,进入武学上课,又主动引进外面的报纸,改变效用士的观念。
  若是没有这些提前功课,怎么会外面分田,折家的效用就立刻瓦解?
  如果真的这么容易,折家军早就崩溃了。
  折克柔这是玩了一手漂亮的浴火重生,凤凰涅槃。没有这样的心机,又岂能坐稳折家之主的位置,又岂能攀上王家的女儿……
  只是折家裁军了,王家裁军了,传统的三大将门,就剩下一个种家了。
  种诂、种谔、种诊,这三兄弟面对着艰难的抉择,他们的情况比起折家还要糟糕。
  “两位兄长,大势所趋,挡是挡不住的,我看只有主动裁军,这一条路了!”种诊思量着说道。
  种诂和种谔也知道兄弟所言不虚,但问题是他们的情况和王家、折家都不同。
  “西凉王蓄养效用士不过十多年而已,他们家控制并不严密,效用也不全是私兵,多一半都在替朝廷戍边,而且王家也没有那么复杂的关系……说裁就裁了,而且西凉王也有办法,往西域安排,往渤海安排,还有禁军,还有那么多的产业,回旋余地太多了,我们比不来的!”种诂叹息。
  种谔也道:“我们连折家都比不了,折家虽然是鲜卑后裔,但是居住府州,已经几百年,他们和契丹打过,和西夏打过,多年来,是铁板一块,只要上面狠下了心,也就裁掉了,而且还有西凉王的协助,那就更容易了。”
  说到了种家,三兄弟都有些为难。
  老爷子种世衡创立了种家军,传到现在,也有几十年了。
  种家军从一开始,就包括了不少党项人。
  李元昊的造反,并不是所有党项人都支持的,甚至有很多人,加入大宋一边,和西夏征战,屡立战功。
  种家一直在平衡蕃汉两股力量,做得很辛苦。
  所以从外面看,都是种家军,但实际情况,远比想象要复杂。
  另外还有一点,就是横山之战,种家军是随着两个钦差出兵的……很显然,种家和王宁安的关系并不是亲密无间,他们中间有裂痕,或者说是俞亮情节吧!
  我们种家发达的比你们早,实力也不弱,凭什么王家呼风唤雨,我们就不行!
  正因为小小的心结,制约了种家的发展。还有,在横山之战以后,种家收编了许多党项武士,光是山跋子就有三千多人,成为种家手里的王牌。
  ……
  现在要裁军,要分田,怎么裁?怎么分?
  显然,种家军的汉人,肯定主张田都归他们,党项人本来就是招抚的蕃兵,凭什么分田?可党项人也能同意啊,他们替大宋打仗,出生入死,有了好事情,凭什么不分给他们!
  党项人又只会放牧,他们肯定想要更多的牧场,光是如何划分,就会让人脑袋炸了;这还不算完,因为以种家在延安府等地的土地,最多能安置10万人,还有10万人,需要朝廷帮忙处理。
  折家军因为汉化足够,和汉人几乎没有区别,人数又少,安置起来容易,送到渤海国,也没有问题。
  可种家手上的党项兵怎么办?
  朝廷不可能信任他们,而且他们也不信任朝廷,要是把他们外调,立刻就会造反作乱!
  “尾大不掉啊!”
  种诂脸色难堪,“别说外调了,就算分田,朝廷都不能答应,最多是给点钱,直接遣散。”
  “那怎么成?”
  种诊立刻摇头,“大哥,要是那么一来,咱们手下的效用……还,还不跑到西夏去啊!到时候,咱们,咱们说不清了!”
  “谁说不是啊!”
  这三兄弟,怎么商量,都拿不出办法。
  种诊思量再三,才说道:“咱们情况特殊,我看还是要去找西凉王,让他帮忙拿个主意。”
  种谔却不同意,“三弟,这时候去找西凉王,不等于把刀塞给了他,咱们可就成了砧板上的肉了。”
  “二哥,那你还有别的主意吗?现在文官可都动起来了,折家也裁了,咱们不裁,光是言官就能把咱们撕碎了……这刀子宁可交给西凉王,也别落到文官手里啊!”
  种家历来和文官不和,当年种世衡死了,种诂就差点没有继承老爹的位置,他们是心有余悸。
  沉默了好半晌,种诂才缓缓道:“老三说的有道理,就让老三去拜会王爷吧!不管怎么说,王爷还是个大局为重的人,他不会太过难为我们!”
  大哥做了决定,种诊立刻动身。
  只是种家兄弟忽略了一件事情,消息传得速度永远比人快,还没等种诊见到王宁安,种家军内部就流言四起。
  有人兴奋着想要土地,跑到田里,自己就擅自划界。
  也不知道从哪里听来的,只要是耕种十年以上,佃户直接变地主,许多汉人效用士都倍感鼓舞。
  但与此同时,那些党项的效用,却人心惶惶,乱成了一团。
  有人说他们和汉人一样,也能分到田地;有人说你可拉倒吧,怎么可能一样,就算给你田,你会耕种吗?
  有人嚷嚷着要牧场,可牧场有限,而且养殖绵羊,出售羊毛,那么赚钱,怎么能把好处让给外人?
  就在一团乱麻的时候,另一种更险恶的流言出现了,他们说朝廷要解散种家军,但是担心党项人会造反,或者投奔西夏,因此他们决定要坑杀所有党项士兵。
  甚至有人还传说,他们看到了山谷里挖了大坑,就是用来埋人的。种种流言,匪夷所思,但是却越传越邪乎,等到种诂和种谔发现的时候,已经晚了……有一队党项骑兵,半夜偷着离开了种家军,向北而去……


第873章 给西夏的最后通牒
  折克柔把事情都推了,费了好大的劲儿,总算把媳妇哄好了,更令他欣慰的是儿子居然会开口说话了。
  只是小家伙一张口,就叫娘,叫舅舅、叫姥爷、叫姥姥……亲戚认了一个遍儿,唯独不认他这个亲爹。
  弄得折克柔都有心把倒霉孩子送人算了!
  当然他也只敢想想,儿子还是要慢慢教,反正也不着急,折家那边分田也都落实下去了……王洛湘也算够意思,她拿出了差不多20万贯的嫁妆,存到了银行……折家的老辈虽然和别人都是一样分地,但是却能多得一份养老金。
  每年有三万贯的利息,分给两百多个人,每人能拿到一百多贯……虽然不是很多,但是府州的花费不算大,家里还有田,又有一大帮子孙后代。
  总体来说,折家的老顽固还是要比一般人过得舒服,但是也仅此而已,再也没有昔日的权力了。
  这世上懂得感恩戴德的人不多,贪得无厌的却是不少,哪怕王洛湘出了钱,也被骂得狗血淋头。
  好在王大小姐根本不在乎……她花这笔钱,无非是给丈夫卖个安心而已,她可以不在乎折家人怎么看、怎么说,但是丈夫不行,儿子也不行!
  所以一个聪明的女人要知道哪里可以强势,哪里却要低声做小,要是连这点都学不会,那岂不是成了河东狮了!
  不过貌似听说柳姐姐这两年也变了不少,王洛湘还真有点想老朋友了。
  折克柔又不傻,媳妇出钱,是替他消灾,这个媳妇娶得值了!
  折克柔答应亲自送她们母子俩去京城,到王府住一段时间,顺便好好认识一下亲戚,折克柔已经上书请辞世袭的府州知府,下一步朝廷要怎么安排,还要听从上面的意思。
  不过折克柔很希望能进入禁军。
  因为按照王宁安的筹划,地方的军队都要重新清理整编,原来复杂的编制一扫而光,最后野战主力都落到禁军头上,而禁军又直接对皇帝负责。
  谁要是想在军中混下去,就不得不入禁军。
  听说驸马狄咏,还有杨怀玉,曹评,柳羽,呼延达等等,都准备入禁军效力,他也不能落到人后。
  很可惜,折克柔刚刚动身,就得到了消息,王宁安急调他去延安府。
  在路上,折克柔才听说,原来种家军出事了。
  就在短短半个月时间之内,有三批种家军逃跑了,最多的一次足足有800人,共计超过了2000人。
  这些士兵多数都是党项人,他们直接逃到了西夏。折克柔也是一方诸侯,心眼很多,他觉得有些不对劲儿,要么是种家无能,要么就是西夏有人撺掇,再或者,就是两者兼有!
  他们不满朝廷裁军分田的主张,虽然怂恿人马逃到了西夏,是不是要挑起战端……只要打仗了,朝廷就无暇裁军,也没有办法分地!
  养寇自重!
  折克柔咬了咬牙,心说种诂、种谔、种诊,你们兄弟要真是打了这个算盘,那可就是自寻死路了。他这次离开府州,到了幽州,亲自到了岳父大人的军营目睹了宋军的厉害!
  前面就提到过,大宋的火炮和火铳都在研制当中,并且开始小批量装备。
  到了现在,幽州的人马已经装备了上千门火炮,火铳更是数量惊人,有了蒸汽机作为动力,打造兵器,就跟喝凉水似的。
  折克柔看得目瞪口呆,尤其是亲眼目睹了火铳齐射的壮观场面,折克柔彻底傻眼了,他觉得自己练了二三十年的弓马骑射都成了无用功。
  往后的疆场,再也不是比拼武功勇气了。
  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已经不是前面的将领,而是后方的工厂!
  谁掌握了工厂,谁掌握了更多的人口,就能快速武装出强大的军队……从某种角度来说,工业革命的出现,彻底终结了农民起义。
  谁想学陈胜吴广,揭竿起义,只会遭到无情的碾压。
  折克柔也想通了,难怪舅哥要裁军呢!
  到了这个时候,还保留一大堆的私兵,实在是没有意义了。
  种家兄弟啊,你们可别打错了算盘,害了自己。如果真的撕破脸皮,我可要站在大舅哥的这边,别怪我不顾忌朋友情谊了!
  折克柔匆匆赶到了延安府,此时大军的各路人马已经陆续开来……包括杨怀玉统帅的四个军两万人,狄咏统帅的两个骑兵军8000人,梁大刚统帅的一万河北军,以及王宁泽统帅的5000特殊人马,加上杨文广负责的横山一线5万人马。
  不算种家军,王宁安已经调来了近十万人,而起全都是大宋的精华所在。
  光是从这次调兵的速度,就让所有人瞠目结舌……在以往,要调动这么多人马,至少三个月,甚至半年也是可能的,现在是有了一个月出头,所有人马全部到齐,而且后续的粮饷物资,源源不断。
  每一个领兵的将领都忍不住惊叹,大宋的确非比寻常了,这些年的投入终于见到了成效,变法虽然问题不少,但是有一点,谁也不敢否认,大宋强大了,这种强大,是超出了所有人理解的强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