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将门-第7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无奈何,只能虚应故事,全力周旋,等待王宁安腾出功夫,再收拾他们。
  可宗室子弟也不是吃素的,不少人竟然找到了北海郡王赵允弼,跑到老王爷家里哭,还有人找到了曹太后,一把鼻涕一把泪,请求他们出面说句公道话,都是一家人,相煎何太急!
  赵允弼干脆装病不出,可曹太后却把赵曙叫了过去。
  她哀叹连声,“官家,那些人都是你的叔伯兄弟,人皆有恻隐之心,你就不能高抬贵手吗?”
  赵曙绷着小脸,母后已经不止一次出面,阻挠变法。
  他很无奈,师父说得对,最难相处的就是天家!
  “母后,那些人是孩儿的族人不假,可身为天子,所有百姓,都是朕的子民,朕都应该一视同仁。过去太过偏爱一些人,让他们拿的太多,以至于千千万万的百姓,无以为生……再这么纵容下去,是会造反的!”
  这话赵曙不止说了一遍,可曹太后明显听不下去。
  “哀家听说了,这一次可不是朝廷分田,而是乱民出来抢夺……连这种事情,圣人也要纵容吗?”
  赵曙脸色难看,“母后,如果朕压下去百姓的热情,岂不是给各地的豪强喘息的机会,朝廷的政令如何能落实下去?两害相权,孩儿不能下旨,只能要求官员,尽快去落实分田,把地契交给百姓,安定人心!”
  “百姓,百姓!官家,你可要知道,就算在一家之中,也有嫡庶之分,你身为天子,连自己的族人都照顾不好,传出去,会有人耻笑陛下,天性薄凉的!”
  “唉……母后,天子本就是孤家寡人……父皇早就说过的。”他低头沉思半晌,突然道:“既然母后替那些宗室说话,孩儿也不能太不近人情,我会安排的。”
  面对赵曙突然改口,曹太后也是一愣,“官家,你准备如何处置?”
  “回母后的话,既然他们哭闹,说前面的宗室条例太过严苛,又说这次迁居豪强,推行分田,让他们活不下去……那朕就给他们一个活路,西域,西夏,那么多的地方,都作为封地,交给他们,让他们能坐享其成,也省得说朕无情无义!”
  赵曙语气坚定,“夏商周三代之君,都把亲族分封出去,让他们拱卫天子,这一次朕也效仿先贤,分封宗室,让他们去外面谋生……父皇在日,已经封了赵宗景,赵从郁,这一次,朕再多封几个,那个赵允良不是闹吗,朕就封他为宁王,即刻去西夏上任,其余的宗室子弟,按照国公,将军,降次分封,请他们立刻前往封地,不得有误!”
  赵曙说完,起身拱手,“母后,孩儿这就去安排,绝对不会亏待自家人的,请母后放心。”
  说完,赵曙躬身退出。
  等他出来之后,却听到了一阵碎裂之声,曹太后被气得炸了肺!
  真是长大了,不听话了!
  竟然敢在自己面前耍花腔。
  让你厚待宗室子弟,可不是让你把人都发配出去啊!
  你小兔崽子,简直太过分了!
  曹太后怎么生气也没用,赵曙也不是胡来,在他的案头,每一个月,都有王安石送来的札子,民间有多苦,他心里清楚,尤其是京畿周围,农村衰败,甚至有的地方十室九空,再不采取断然手段,大宋就要乱套了。
  ……
  “唉,连太后说话也不管用,看起来咱们的陛下是铁了心了。”吕公著叹道。
  “没法子,圣人是西凉王的弟子,又有那个拗相公在,身边都是嚷嚷着变法的人,能不受左右吗!只是苦了天下苍生啊!”孙固感叹道,也不知他嘴里的苍生,究竟指的是哪些人……
  吕公著思忖道:“王宁安很快就要对京畿下手,宗室如果也挡不住,接下来就是东南,如果东南的世家豪强,再被迁走,就没人能抗衡王宁安了。”
  提起了东南,孙固倒是呵呵一笑。
  “只怕不会那么简单!”
  “当真?”
  “嗯!”孙固点头,“这是一份盟约,请老兄过目。”
  吕公著将信将疑,仔细看去,上面赫然写着:东林会约!
  再往下看,林林总总几十条,多是对成员的约束,比如规定每季大会一次,每半月小会一次,聚集在一起,砥砺学问,交流见闻。
  乍看之下没有什么,只是普通的讲学活动而已,可再留心看去,发起人一栏,排名第一的是郑侠……再往后,则是曾公亮、胡素、王珪、刘沆等等!
  吕公著手一哆嗦,茫然道:“这是要和王宁安开战吗?”


第897章 分封与殖民
  真的要开战吗?
  吕公著扪心自问,那是半点胜算都没有,以往朝中还有一大帮老臣挡着,能够和王宁安周旋,现在连韩绛都乖乖去西夏了,靠着一帮残兵败将,能行吗?
  他是不喜欢王宁安的这一套不错,可是他还没有活得不耐烦。
  如果真的要血拼,他只有退避三舍,宁可回家抱孩子,也绝不掺和。
  孙固倒是笑了笑,“他们倒是说了,愿意接受迁居,可他们不想去西夏。”
  “什么意思?”
  “没什么意思,就是南方人受不了北方的苦寒,硬是迁到西夏,就没了半条命,与其白白死了,不如鱼死网破呢!”
  “那他们想去哪?”
  “去哪都成,倭国啊,高丽啊,交趾啊,流求啊,哪里都成……只是这些地方土著太多,气候恶劣,他们人生地不熟,希望朝廷能提供保护,给予方便。”孙固把这些人的看法说了出来。
  吕公著眉头深锁,还真别说,他们提的要求也未必是错。
  既然王宁安提议要迁居豪强,那就应该给人家安排好,不能眼睁睁逼着人去死吧!这些条件就算是圣人,也未必会反对。
  “嗯!既然如此,咱们就不妨探探风声,替他们说说话,如果连这个都不答应,王宁安就是要杀人了!那时候天下士人,自有公断!”
  孙固点头,“的确如此,要是连这样的话都不敢说,也就不要在朝廷做官了。”
  ……
  有两位大臣带头,自然有一大堆人跟进,他们都向朝廷谏言,要迁居豪强,就必须提供方便,而且西夏狭小贫瘠,不足以供养那么多的豪强,必须安排其他的地方,以供迁居之用。
  王宁安看到这帮人的要求,简直是想仰天大笑!
  好啊!
  逼来逼去,终于逼着这帮家伙主动出去殖民了!
  好,好事!
  在高兴之余,王宁安也没有昏了头。
  他必须仔细分析一下,这里面有没有问题。
  谋士都不在身边,就连老文都远在西夏呢!但是从文彦博那里,王宁安窥见了文人的心思,顺藤摸瓜,再看看这个要求,也就清楚了。
  最初文官集团硬抗,斗了几次,都是满地鸡毛,损失惨重,后来又通过文彦博,拉拢忽悠,还说什么捧你当圣人,王宁安也没有上当。
  只好用第三招,也就是低头配合。
  早日迁居海外,主动迁移,还能要到一些东西,如果等着大军过来,那就连根拔除,什么都捞不到了!
  嗯!
  也算精明!
  当然了,他们嘴上同意迁居,暗中必定会留些后手,而且这些文人就像是打不死的小强,他们一定会暗中积累实力,准备和自己决战!
  在王宁安的桌上,也放着一份东林书院的讲学内容。
  他们标榜的是新儒学,主张在孔孟之道的框架下,重新阐发儒学,让儒家学说,适应潮流。
  坦白讲,这样的书院,在大宋没有一千,也有几百。
  原本王宁安是不会在意的,最多一笑了之,可是好死不死,非要叫东林书院,东林党的大名,那可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王宁安看到之后,立刻就注意上了。
  这些人也够无辜的,他们选择书院的位置,地形山势和东林寺很像,索性就叫了东林书院。
  他们哪里想到!
  在几百年后,有个叫顾宪成的家伙,会看中了书院旧址,并且聚众讲学,形成了庞大的东林党!
  只能说阴差阳错,让王宁安窥见了一丝端倪。
  显然,东南的士绅集团还不愿意认输罢手。
  不过他们愿意迁居,倒是符合王宁安的希望。
  说到底,王宁安的目标是希望开启工业化,推动殖民,有朝一日,满世界都是汉人的天下,他也就没什么遗憾了。
  到时候不管是大宋,还是什么国家,或者谁当皇帝,都没有什么差别……这也是他无意夺取皇位的根本原因。
  之所以王宁安要推变法,要照顾底层百姓,也是担心在没有占领全世界之前,先把自己玩死了,那就前功尽弃了。
  既然愿意配合殖民,不管他们打得什么心思,王宁安都是喜闻乐见的。
  他满怀喜悦,急匆匆回到了京城。
  首先,他去宫中见了赵曙。
  皇帝陛下显得很高兴,赵曙心情好是有原因的,再有三个多月,就是他大婚的日子,此时的赵曙,已经18岁了,放在大宋,已经算是大龄青年了,迫不及待要洞房花烛。
  至于第二个原因,就是他再一次顶住了母后的压力,把宗室子弟分封到了外面。
  “师父,你觉得这个办法如何?”
  王宁安含笑,“陛下,还记得当年臣送给你的地图吗?”
  “记得!”
  赵曙一伸手,拿出了一张地图,由于经常翻阅,已经十分破旧。
  正是靠着这张地图,赵曙才知道所谓的大宋,究竟是多大!比起盛唐,真的是令人汗颜……可即便是盛唐,也仅仅是占据了一块边角而已,还有十倍的土地,广袤无比,难以想象……
  “陛下,这么多的地方,想要直接控制,是绝对做不到的……但是我大宋想要兴旺发达,就必须掌握更多的资源,拥有更庞大的市场……所以,采用总督制,就是个不错的方式,陛下将大权给予信任的臣子,让他们为大宋戍边,给予独断专行的权力,就像是三代之时一样,在大宋的周围,建立一圈藩国!”
  赵曙笑着拍手,“师父,弟子也是这个意思,反正都是外藩,还不如让自己人做,更加放心,至少比那些蛮夷好多了……看起来我们师徒是英雄所见略同啊!”
  赵曙抚掌大笑,十分欣喜。
  既然是要建立藩国,也必须费一番心思,不能随随便便,就把一大块土地交给别人,别的不说,当年汝南郡王一脉为了夺权,无所不用其极,给赵曙的印象太深了,如果给了赵允让一块封地,这位八成就会起兵造反,和赵大叔抢皇位。
  所以为了安全起见,必须采用总督制,总督掌握一切军政大权,但是有任期限制,到任之后,需要进京述职。
  至于在当地,再设立一个藩王,名义上代表皇家,掌控地方,这个藩王的位置,是可以世袭罔替的。而且享受当地的供养,能过的上舒舒服服的日子。
  这个模式和汉代的分封也很像,国君是宗室的人,而国相是朝廷派去的,双方互相牵制……大宋搞得,最大的不同,就是把范围扩大了。
  本土是绝对不会分封出去,但是外面的广袤疆域,却是可以的!
  君臣商量妥当,也就再没有争议了。
  分封诸王,设立总督,迁移豪强,殖民拓展……这几项重要的政令,都融合到了一起,正好毕其功于一役。
  可却有一个问题摆在眼前。
  狄青就找到了王宁安,他两手一摊,“封王也好,设立总督也罢,现在这些地方,还都不是大宋的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