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王侯-第2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捷报传来之后,赵匡胤和两府重臣及朝廷上下无不稍微松了口气,南汉国灭,那伐南大军被两国夹击的局面便不会再发生,可南唐大军依然没有撤离,伐南汉大军依然还要被牵制在南方。还是有可能会发生大战。
  这个时候,不论是南唐,还是契丹,以及暗中兴风作浪的弥勒教,包括大宋天子及朝廷,所有人的目光都投注在了川蜀。若是川蜀流寇暴乱形势继续恶化,南唐和契丹同样可能趁机动兵。而大宋刚刚远征南汉,虽然打得其实很顺利,但因为路途遥远,所耗费人力、物力、财力可不是小数字。短期内大宋已经打不起大仗了。到那时,形势依然不容乐观。
  今日朝会上,便主要针对此事,进行议事,拿出一个章程出来,朝廷要按照最坏的局面提前进行准备。
  赵匡胤略有些疲惫的目光扫过文武百官,说道:“赵普!你先说。”
  赵普出列,向天子行礼,说道:“启禀陛下!如今赵赞、潘美所带七万大军被南唐拖在南汉不难轻动,川蜀之地百姓生计更已彻底糜烂,近十万流寇虽然被牢牢困在川蜀,但始终未能将其重创,接下来两万剿匪多大军及叶尘从南汉带来的九千兵马势必被牵制。而时间一长,恐会生出变化,这些流寇从川蜀流窜出去,又会祸乱其它地方。就算这些流寇没能出川蜀,但只要他们一日存在,南汉七万大军和川蜀三万多大军每日的损耗都是不小数字,这样拖下去,朝廷财政势必紧张。”
  赵普说到这里,略微一顿,目光扫过全场,接着又说道:“但我大宋真正的危机依然是在北方契丹,半月前契丹往大同府又增兵五万,其它地方契丹边军多有异动,哨探也有所增加。显然契丹狼子野心,想趁我大宋发生内乱之际,有所图谋。而契丹大军是否会南下,及南唐十万大军是否敢对我大宋动兵,关键之处都在于川蜀之地流寇之乱何时能够平定。”
  “所以,臣以为,川蜀之地流寇内乱半月之内必须平定,否则契丹和南唐一北一南,说不定就会有所异动,到那个时候,我大宋两面受敌,川蜀内乱又未平定,后果不堪设想。”
  赵普一番话将当前大宋形势分析极为透彻,一些之前还未看清形势的文武大臣不由神色沉重,赵匡胤的脸色也越加凝重难看了几分。就连赵光义也是眉头紧皱,苦思对策。
  赵匡胤沉声说道:“如今曹彬受刺,生死难料,朕虽然调动叶尘去统领剿匪军负责大局,但那些流寇甚是狡猾,从不与我大军正面相战,且身后还有弥勒教妖僧暗中操纵,叶尘能否在半月之内平定,此事恐怕太难。赵卿可有半月平定川蜀流寇的对策。”
  赵普深吸一口气,说道:“陛下!若是没有南唐与契丹威胁,自然是务必要将川蜀流寇彻底剿灭,让那流寇匪首千刀万剐。可如今情况特殊,形势危机,所谓非常时期用以非常之策,臣斗胆请陛下派人暗中与流寇匪首接触,对其招安,然后将流寇进行分化安置,以温和之法先平定川蜀之乱。到时候以南唐向来软弱,自会退兵。内乱平定,南唐退兵,契丹见我大宋无机可乘,自会退兵。”
  “此事万万不可!陛下!对反贼流寇进行招安,此举乃是对我大宋朝廷的侮辱,也是陛下的耻辱。天下亿万子民和各国外邦都会因此事势必看轻我大宋。”赵光义毫不犹豫,便出班郑重说道。
  吕馀庆略一犹豫之后,也出班说道:“陛下!所谓招安是对反贼流寇的妥协,这本身就是对我大宋朝廷律法和朝纲的藐视和践踏,若此次对这些反贼行了招安之举,以后天下间一些不法之徒中的枭雄之辈定会纷纷效仿,遗祸一朝啊!臣请陛下慎重。”
  吕馀庆话音刚落,一名文官紧接着便出班,说道:“吕大人所言差矣,所谓特殊时期行非常举动,招安是有种种弊端,但当前形势如此严峻特殊,当以行此特殊之法。”显然此人是赵普一系的人。
  前些日子刚刚晋升为御史中丞的王悦风突然出班,没有看刚说话的文官,而是看了一眼始终面无表情的赵普,眸中深处闪过一丝怨毒,寒声说道:“赵相公身为宰相,百官之首,川蜀之地出现暴乱,本身就有失责之罪,如今竟然还要行那招安之事,此乃奸相之举。”
  全场陡然一静,所有人都看向赵普。
  赵普脸色微变,目光冰冷看了一眼王悦风,后者毫不退缩,甚至含有挑衅之意。一个多月前赵匡胤在赵普府中看见十数罐的瓜子金之事不知被谁最终还是泄露出来,虽然此事赵匡胤没有对赵普进行任何处罚,但紧接着没过几天便将与赵普有仇怨的王悦风提升为御史中丞,赵匡胤此举让很多人都看出天子终是对赵普有所不满,没有了以往的信任。
  但是,只有少部分人知道,王悦风被放到御史中丞位置上,不光是针对赵普,同时还针对着势力日益庞大的华夏卫府。王悦风与叶尘、赵普都算有死仇,放到这个位置上再好不过。
  赵普当然知道招安的种种弊端,也早已料到赵光义一系会趁机在天子面前对他难堪,但他却没有想到王悦风竟然敢将话说的如此露骨刻薄。这样的事情他已经很多年没有遇到过了。
  不过,赵普心中虽然愤怒,但紧接着却也是有些欣喜,他亲自出面不惜给自己身上泼脏水,提招安之事,对他来说实乃一举两得之事。先不说他对当前大势看是很清楚,除了招安之策外,想要摆脱当前大宋困局太难,除非叶尘再次创造出奇迹。但所谓奇迹本身就是很难很难出现的事情,又怎么会轻易出现。
  所以,他相信以天子的务实理智,心在天下的胸怀和性格,必会采纳招安之策。但这个辱没朝廷的名声却要他背着,此事赵匡胤那里自然会记得这个大人情和功劳。另外,通过此事,他可以在天子心中留下一个关键时刻,为了国事,不惜牺牲个人名节的好印象。他相信此事之后,前一段时间因为瓜子金之事,在天子心中失去的信任和隔阂,必将重新恢复大半。
  说了这么多,其实赵普就认准了一点,他的权势和地位终归还是要建立在天子对他的信任上。
  这些念头在赵普心中一闪而过,赵普没有理会王悦风等人,而是深深向赵匡胤一拜,说道:“陛下!臣身为宰相,百官之首,值此我大宋严峻时期,为了我大宋能够平安度过,臣做这奸相之事又如何?臣请陛下下旨招安。”
  全场文武百官身体一振,他们却是没想到赵普会说出这样决然和忠贞的话来。有些人心中慢慢回过味来,禁不住暗骂赵普果然好手段。
  赵光义看着赵普,慢慢回味赵普刚才所言,突然想明白了赵普的目的,不由眼睛一眯,有些后悔提前安排,他甚至怀疑昨晚上收到的有关赵普今日在朝会上会提出招安之事都是赵普有意泄露,好让自己有所准备,引自己今天去配合他做一个为了大宋安危,不顾个人得失的大忠臣。


第284章 狂喜的天子与恐惧的皇帝
  赵匡胤其实这几天也想到了招安之策,但他虽然有务实和理智的一面,但在皇帝这个位置上时间坐得久了,个人尊严和骄傲也会随之增长,正如刚才赵光义所言,对反贼流寇低头招安是对他的奇耻大辱,这样的决定并不好去下。
  至于其它一些负面影响,赵匡胤反而没有放在心上,日后腾出手来,将南唐以雷霆之势早早灭了,自会震慑宵小之辈,重新恢复他和大宋朝廷的威严。
  正如赵普所算计的那样,赵匡胤对于赵普主动将招安之事提出来,并且竭力提倡招安还是比较欣喜的,至少今日朝堂之上的一幕传出去,可以让天下士子和百姓将大半脏水泼向赵普。从某种程度来说,也算是赵普替他背了黑锅。
  但赵匡胤这个时候还在犹豫,他此时犹豫一方面是他的骄傲和尊严需要一个接受的过程,另一方面却是对叶尘还存有期待。不管怎么说,自去年叶尘在晋阳出现之后,这一年多以来,已经创造了一次次的奇迹。他是多么希望叶尘能够在十五天之内将流寇击溃,力挽狂澜,一举改变当前国之困局。
  赵光义一系的人此时也渐渐反过味来,不再一味的反对招安从而给赵普添彩头。所以,全场又恢复了安静,所有人等着赵匡胤自己进行决断。
  赵普眼见赵匡胤还在犹豫,心想看来自己还要“逼迫”一下天子,彻底将招安之事的脏水全部接过来。
  这样想着,赵普扑腾一声跪了下去,说道:“陛下!招安乃是解决当前我大宋困局的唯一之法,还请陛下不要犹豫,早日做出决断。”
  赵匡胤深深叹了口气,心中有了决断,正想说什么,突然有小黄门进来禀报:“陛下!川蜀大捷,祥符侯派人送来了川蜀大捷的捷报啊!”
  所有人身体一震,赵匡胤眼睛一亮,说道:“捷报内容快点说。”
  那小黄门一看所有人都看向他,不由略有些紧张,继续说道:“回禀陛下!祥府侯叶尘亲率两千华夏卫急行百里,夜袭流寇大营,斩杀流寇三万多人,四万流寇已经投降,七名流寇首领中已有六人被杀。流寇大势已去,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全场顿时寂静一片,所有人一脸的难以置信,不少人瞠目结舌。赵普一愣之后,说道:“这怎么可能,两千人面对十万流寇,即使是夜袭,也不可能有如此战……”
  赵普话音刚落,赵匡胤却是一声长笑,欣喜若狂,相比赵普的怀疑,他因为本来就对叶尘创造奇迹充满期待,此时反而更容易相信捷报中的内容。
  “叶尘做得好!叶尘做得好啊!”
  广德殿中,赵匡胤难得的放弃了天子的矜持,毫不掩饰的为叶尘所取得的大捷而叫好。
  除曹彬之外,另一位枢密院副使沈义沦犹豫了一下,说道:“陛下,两千对近十万……虽说是流寇,但此事太过……还请进一步核实才好。”
  王悦风强忍着心中对叶尘的恨意,也出班说道:“陛下!臣斗胆怀疑这捷报乃是叶尘夸大之语,有谎报战攻之嫌疑。”
  赵匡胤此时冷静下来之后,也感觉两千对近十万之敌,虽然是流寇,但如此大捷实在是有些匪夷所思,但他没有理会王悦风和沈义沦,而是对那报捷的小黄门说道:“捷报中应该有此战的详细经过。”
  小黄门赶紧说道:“回禀陛下,是有详细经过。”
  赵匡胤喝道:“那还不赶紧将详细经过说一下。”
  小黄门一个激灵,赶紧说道:“是!陛下。”
  “捷报中说:六月十八日,七路流寇聚集于大巴山商议闯过百丈关,流窜关中之事。华夏卫府探子探得消息之后禀报祥府侯叶尘。叶侯一边命令川蜀禁军和京营派骑兵急赶而来准备围剿,但担心流寇又如以往那样流窜而去。所以,叶侯一边于天黑之后,亲率两千华夏卫府的华夏卫,夜行百里,绕行至流寇营地后山,翻山越岭于天明前卯时三刻左右,夜袭流寇大首领徐青飞的营地,并让提前潜伏到七股流寇中数十名暗子放火、生事、造谣,顺利使得流寇七个营地同时发生严重营啸,两千华夏卫趁机斩杀流寇九千多人,三万多流寇互相踩踏残杀而死,近四万流寇于天亮后当场投降,两万多流寇逃走,被早上急赶而来川蜀禁军和京营禁军骑兵围剿,逃走不足一万。而这一万中多为流民,真正的流寇只有两千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