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烽皇-第39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驱北上?
  从斥候和细作反馈回来的消息显示,姚承泰部驻军战斗力相差较大,驻扎在符离的两军主力实力最强,蕲县两军次之,通桥一军再次,然后还有两军分别驻扎在蕲县和符离外围,属于团练军整编而来,战斗力最差。
  除开这七军外,姚承泰还有两个营的亲卫营,号称博浪营和摧山营,战斗力最强,也是姚承泰亲手训练出来的部队,与蔡州的龙雀尾相似。
  柴永神色复杂的站在一盘看着正在迅速渡淮的各部大军,他的第十军排在了倒数第二。
  对此他倒是不太在意,他更感慨的是江烽的胆魄勇气。
  在他看来,事实上除了第一军的战斗力的确够强要比原来的忠正军和德胜军要强外,像牙军以及从河朔军转化来的第六军、第八军与原来德胜军、忠正军中的精锐也就在伯仲之间,而像第四军、第五军的战斗力就不值一提了,纯粹就是一帮训练不错但毫无经验的新军,这种军队在大战中的伤亡率会很高,也有很大几率被打崩,要想成长起来,起码也要经历一两场真正的恶战。
  但就这么一支军队,江烽就敢如此大胆的挥军北上直取徐州,这一点,柴永自叹弗如。
  当然,柴永也能看清楚虽然在军队的硬实力上淮右军并不算十分出色,但是在软实力上,淮右军却出类拔萃,至少是自己见识过的德胜军、忠正军以打过交道的东海军、镇海军不能比的。
  良好有序的后勤保障体系,极为优异的情报收集能力,还是十分稳固团结的将帅谋臣群体,以及极为强大的经济实力保障,这都是淮右军的底气。
  军队缺乏经验这不是问题,打一两仗,在流血和死亡中留存下来的将士自然而然就能完成蜕变,而厚实的后备兵源可以迅速填充这些军队,而一旦完成整合,这些军队的战斗力就立即会上一个台阶,所以这恰恰是最容易解决的。
  淮右军在扩军上的谨慎也让柴永既惊异又暗自佩服。
  以他之前的猜测,淮右军现在五个州地盘,甚至还有半个南颍州,以及一个和州尚未算在内,扩军到三十个军左右应该是很正常的状态,像淮北感化军也只有五州之地,但是军队最高多达接近四十个军十万人,而现在的淮右经济实力要远强于淮北五州的时候,但淮右到现在进行了一轮大扩军之后也不过十八军,这还是将水军和骑军都囊括在内。
  按照江烽的说话,精兵强将,但在柴永看来,有时候量不是质能弥补的,蚁多咬死象这不是虚言。
  好在淮右在后备兵源补充体系建设上做得相当到位,这也是柴永最看重的,一旦战损之后,可以用经过初步训练的后备兵立即补充进来,稍加整训就可以恢复元气,甚至还能有所提升。
  注意到柴永的神色复杂,江烽瞥了对方一眼。
  这个最后投诚的杨吴体系军将大概是最复杂的一个人了,武道水准已经进入小天位,但是却不太受秦汉、骆成淦这些大族出身的庐州籍军将待见,但是从此人表现出来的气度思路来看,此人确有不俗之处,江烽也很希望看一看此人在这一次徐州之战中的表现。
  正因为如此,他愿意将此人带在身边,哪怕像丁满、郭岳都表示反对,认为此人武道水准太高,一旦有不轨之心,他们都难以防范。
  但在江烽看来,只要柴永没有失去理智,就不可能对自己有什么不利的行为,杨吴已经成为过去,而柴永虽然是一个有想法的武人,但他缺乏根基人脉,而且更缺乏机会,唯有依靠自己才能实现他自己的想法。
  或许这个家伙在羽翼丰满之后会有些麻烦,但绝对不会是现在,甚至江烽认为以柴永的眼光他会越来越觉得跟随自己才是最明智之举。


第二十七章 前进
  从渡过淮水进入徐州境内,到蕲县县城,沿着驿道走,距离大概在两百里地左右。
  一旦过河,便毫无遮拦,甚至可能在浮桥搭起,大军过河时,来自徐州的斥候就已经开始在不停地向蕲县,向符离,向彭城报告了。
  两百里地,大军按照目前的速度急行军,起码需要两日方能赶到,而且这种高强度行军,哪怕是有大量夫子和车马辎重跟随,也对军队的体力是一个极大考验。
  骑一军一过河便已经展开了,这时骑兵发挥作用的时候。
  如无意外,斥候反馈回蕲县顶多也就是晚间就能知晓,也就是说,如果蕲县姚承泰部晚上得到消息,立即进行紧急动员,它的骑兵部队第二天早晨就可以出发南下展开对淮右军的袭击。
  以骑兵的攻击,在这种完全一马平川的局面下,步军要抵挡骑兵的攻击,相当危险。
  根据细作送回来的细细,姚承泰部在蕲县驻扎的一军中是步骑混编,其中骑兵有两个营,这是行军途中最大的威胁。
  所以骑一军的首要作用就是防止这两个骑兵营对淮右大军的突袭,提前展开就十分有必要了。
  作为骑一军的指挥使,张寅自己都倍感压力,原来淮右军的骑军指挥使秦再道为骑二军的指挥使,而他却担任了首先整编的第一军指挥使,这无疑是一个十分明显的姿态,对于河朔军进一步纳入淮右军体系中具有重要的指标性意义。
  这同样也给张寅本人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骑一军指挥使这个位置不是那么好坐的。
  骑一军中既有自己在卢龙军中老部下,也有成德军中的老兵,还有一些原来光州骑兵,这对于一支骑兵整个也很具有挑战性,尤其是成军立即就迎来了第一战,都说战争事最好的整合方式,但是真正要用战争来加快整合,那也就意味着要付出代价,尤其是在战事不容有失的情况下。
  骑军有骑军的作战方式,在过河的时候君上就已经明确告诉自己,按照自己的意图去打仗,目的很明确,坚决将姚承泰部骑兵扼杀在危险萌芽状态之中。
  但在张寅看来,这不过是一个最基本的要求。
  蕲县姚军只有两营骑兵,自己一军骑兵,加上又有斥候在前面探路,如果只是为了这个目标而为,就显得有些保守了。
  所以张寅将自己这一军骑兵分为三部,前后营为一部,沿着涣水直上寻找敌军,左右营为一部,与前后营所部保持二十里距离,向西搜寻前进,而中营则直接过涣水,到涣水西岸,一方面防止姚军骑兵从涣水西岸进行偷袭,另一方面亦可灵活机动,寻找歼敌战机,尤其是在姚军步军如果也从蕲县南下的话,那就更值得一赌了。
  前两部是保证基本任务完成,而后一部就近乎于临场发挥看机会了。
  张寅和副指挥使雷同,一个成德军的老营指挥使,也是一个四十出头的老兵头分别担任了前两部的领军,而最后一部,则是由中营指挥使步江,自己带来的这帮卢龙骑兵中头脑最好用的家伙来带。
  ……
  骑军席卷北去,留下一地烟尘。
  陆续渡淮的步军各部依然在有条不紊的整队,随着最后的右厢军第三军渡淮,随后下来的就是大梁辎重粮草和夫子们开始渡河了。
  右厢军第三军的任务就是保护后续的辎重粮草和夫子队,这个任务若是放在其他时候,显然有些沉重,但是在当下的淮北,却相对简单,除了一些不开眼的蟊贼和蚁贼残部也许会来瞅一瞅,感化军主力是没有精力来的。
  “九郎,情况如何?”
  “一切顺利。”王邈脸上多了几分风尘气息,但是眼神明亮,面容坚毅,很显然这样一场战事也是他期待已久的,“君上,我们不必等了,待右三军护卫辎重队按既定路线行进即可,我们可先走一步。”
  “嗯,下令吧。”江烽手在自己背上的大夏龙雀刀上抚摸了一下,矗立在马背上的身影显得格外雄健,目光望向北方,“也许姚承泰他们已经在等待这我们了。”
  “等与不等,对我们来不重要,他们的命运已经决定。”王邈也飞身上马,朗声道:“各军依次前行,顺序为左一军、左十军,左四军、左五军,左六军、左八军,牙军,右三军押后。”
  早有传令兵立即下达命令,随着一声声口令下去,整队完毕的各军立即像一头头蛰伏欲动的巨兽,轰然启动起来。
  紧邻涣水东岸的这条路并非主驿道,但是沿着水岸的这条路由于邻水,几乎每隔几十里都会有一座码头,这是徐州境内的主要水道沿线,所以仍然有一条便道可行。
  说是便道,但实际上亦可通车马,只是比起宽敞平整的驿道来说,就要差不少了。
  这一战究竟是遭遇战,还是对方按兵不动演变成为围城战,现在还不好判断。
  但无论是遭遇战,还是围城战,淮右兵都已经做好了一战的准备。
  不打无准备之仗这是江烽确定的原则,但是有些时候时机来得太突然,你可以做准备,但是这个准备程度却很难说了。
  就像这一仗,江烽知道要打,但是蔡州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亳州,打了淮右一个措手不及,明知道现在庐州残兵需要一段时间来整训才能达到最佳状态,但是现在却只能以战代训,用战争这种更为直接而血腥的方式来砥砺。
  伴随着各路大军的前推,一大批装箱的车马也紧随着步军开拔前进。
  这些车马大多是附属于步军的器械部队,其中既有攻城车、撞城锥、投石车、巢车这一类攻城器械,也有诸如连环锁车这一类防御型器械,更有相当多的术法器械。
  这些术法器械大多都是道藏所新近研究出来的物件,准备通过这一场战事来接受考验,以便于能及时获得各种信息的反馈,最快速度的做出修改完善。
  看着整齐向前的各军,江烽微微侧首:“万山,庄永胜那边来消息没有?”
  “暂时还没有,不过庄大人只要亲自过问,应该问题不大。”张万山进一步解释道:“现在卢启明也在彷徨,事实上徐州诸将各自领有的各军内部也在摇晃不定,谁都知道现在淮北是一艘破船,表面的光鲜有可能被一戳即破,关键在于庄永胜与卢启明之间的关系密切度尚未达到那一步,所以就需要在特定的时间节点上,才能发挥出更大的效果。”
  江烽满意的看了张万山一眼。
  作为自己的情报主管,张万山的忠诚无须怀疑,及时张越所在一族的张氏子弟,又是自己一手教导培养起来的角色,但是江烽知道作为一个情报主管这一点儿还远远不够,要达到让自己满意的境地,还需要张万山自己的探索琢磨。
  不是能分清情报方向的主次轻重,不是能分析辨别情报真伪就行了,这是第一阶段的东西,要将这些情报综合起来进行分析研判,从中寻找到己方想要的东西,并提出建议,这才是江烽心目中的第二阶段。
  至于第三阶段,江烽认为目前情报机构还做不到,第三阶段就应该是情报来引导自己手中的淮右发展方向,而且不仅仅单纯军事方面,而应该是涉及到整个政权的发展,这才是大成境界。
  张万山刚才说的已经隐隐有第二阶段的格局了。
  能够分析徐州北面形势,寻找到庄永胜出手的合适时机,这就很不简单了。
  卢启明也非等闲之辈,能稳坐徐州北部,独领一方,肯定有其自身魅力,当然在淮北这个大格局下,有姚承泰、尚云溪、俞明真这些足可与其争锋的强者,卢启明也只能屈尊北面,暂避风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