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文版)》
作者:'古希腊'修昔底德【完结】
译:徐松岩等  

全书按编年体记事,共8卷。作为战争的亲历者,修昔底德详细地记录了伯罗奔尼撒战争事件,并分析了这场战争的原因和背景。
全书被后世学者分为8卷,严格按时间顺序展开史事,各卷之间保持着必然的联系。第一卷开头有一个序言,阐明作者的写作动机、方法,接着勾勒了战前希腊历史的轮廓,追溯了雅典人与拉栖代梦人之间矛盾的发展过程;第二、三、四卷至第五卷第24节,记载战争的前10年(所谓“阿奇达姆斯战争”),即自战争爆发至“尼基阿斯和约”的签订;第五卷第25~116节叙述“尼基阿斯和约”的签订至西西里远征,即所谓“和平”时期的史事;第六、七两卷叙述西西里远征始末;第八卷叙述战争最后阶段,即狄凯里亚战争和伊奥尼亚战争。按修昔底德自己的计划,他的历史著作将一直写到公元前404年雅典长城被拆毁和比雷埃夫斯港被占领为止。但是他的著作只写到公元前411年冬天,就突然中断了,最后一句话也是不完整的,说明他的著作尚未完成。

  译 序
  修昔底德(Thucydides,约公元前460~前400/前396年),古代希腊著名历史学家,以其所著《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而在西方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关于修昔底德的生平,我们所知甚少。那极有限的一点材料,主要来自他自己的著作中偶尔提及自己的地方。此外,还有来自晚后的希腊罗马作家的零星记载。
  修 昔底德出身于雅典的一个富裕而显贵的家族。他的父亲奥洛鲁斯,与马拉松战役的主要指挥者米太雅德的后辈以及色雷斯的王族都有亲戚关系。他和公元前5世纪中 期活跃于雅典政治和社会舞台上的一些头面人物,如客蒙、伯里克利以及另一位修昔底德(麦里西亚斯之子)等,大概都多多少少沾亲带故。修昔底德自己提到,他 在色雷斯沿海拥有金矿开采权,在当地居民中有很大影响(1V.105)。至于他是如何取得这些金矿的,我们无从知晓。但无论如何,这样的家庭背景,无疑为 他后来写出名垂千古的史学名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关于他的出生年代,自古就有不同说法。根据修昔底德自己的记载,在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之初,他已经开始撰 写这部历史著作了;时他正当明达之年,能够懂得事物发展的意义了(V.26)。显然,这时他已是壮年。修氏于公元前424年担任将军职务,这是一个可靠的 年代。按照雅典法律规定,担任此职务者必须年满30岁。根据这一点来推算,他至迟应出生在公元前455年或此前不久。有的学者估计,他可能出生在公元前 471~前455年之间;有的学者推算,他大概出生在公元前460。前455年之间。
  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Aristotle,The Athenian Constitutions),Ⅳ.3。4。
  参 阅R.M.胡特琴斯总主编:《西方世界名著》(R.M.Hutchins,GreatBooks oftheWesternWorld),第6卷,不列颠百科全书出版公司,伦敦,1988年版,《伯罗奔尼撒战争史》'R.克劳利(Crawley)英 译,R.费萨姆(Feetham)校订,以下简作〃克译本〃'之序言。
  N.G.L.哈蒙德等主编:《牛津古典辞书》(N.G.L.Hammond,The Oxford Classical Dictionary),牛津1984年版,〃Thucydides〃条。
  多 贵族子弟一样,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公元5世纪的马赛林努斯提及一个故事,说修昔底德在童年时代,随父亲一起聆听希罗多德朗诵其历史著作时,曾感动得流涕。 希罗多德看到这个情况,对他的父亲说:〃奥洛鲁斯,你的儿子深受求知欲的感动。〃这个故事的细节未尽可信,但从中可以想见希罗多德对修昔底德产生过一定的 影响,而后者对前者的著作颇为熟悉,似乎也印证了这一点。
  从公元前431年战争爆发起,到公元前424年他任将军止这7年间,修昔底德大概 一直居住在雅典。他自己说,这时他已经开始搜集有关材料,以撰写这场战争的历史。他明确指出,公元前430年雅典瘟疫肆虐之时,他自己也染上此病 (Ⅱ.48),而当时这种病在希腊其他地方似乎很少流行。他又说到,他的著作中所援引的演说词,有些是他亲自听到的(1.22),尤其是伯里克利的演说, 他一定是多次听到过的。这也只有住在雅典才有可能。其间,他也有可能住在色雷斯经营他的金矿。公元前424年,他当选为雅典十将军之一(IV.104)。 此前,他可能参加过一些战役,否则不会陡然取得这样高的地位的。这年冬天,斯巴达名将伯拉西达统率远征军,在色雷斯人的协助下,向雅典人在色雷斯地区的战 略重镇安菲波里斯发动进攻。此时修昔底德正驻扎在塔索斯。安菲波里斯守将攸克利斯向他求援,他迅即率7艘战舰驰援。然而,当他赶到时,守将已降,安菲波里 斯已落入敌手(Ⅳ.106)。显然,安菲波里斯的失陷,责任不在修昔底德。可是,在雅典,有人诬陷修氏,说他有通敌之嫌,雅典民众因此议决把他放逐。在此 后蒙冤受辱的20年里,他充分利用闲暇时间,在希腊世界,特别是在那些敌对国家广泛游历,收集到多方面的史料(V.26)。其间他一定经常前往伯罗奔尼撒 各地以及西西里进行实地考察,尤其注意考察那些发生过重大战役的地方。雅典和阿尔哥斯、曼丁尼亚以及爱利斯所签订条约的内容(V.47),可能就是他亲自 从奥林匹亚的石柱上抄录下来的铭文,因为他的著作中记载与考古发掘出来的铭文内容基本相同。关于曼丁尼亚战役的史料(V.69~74),则完全是从伯罗奔 尼撒方面得来的。他肯定去参见谢德风译:《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商务印书馆l978年版(以下简作〃谢译本〃),译者前言,第10页。
  过西西里,否则在描述西西里的战事时,他对于西西里的地形不会如此熟悉;关于雅典人在西西里惨败的情况,他是从雅典的俘虏口中得来的。
  修 昔底德在流亡20年后重返雅典(V.26),并且知道公元前404年雅典和比雷埃夫斯的长城被拆毁一事(工.93)。他对公元前396年以后的事情全未提 及,但提到死于公元前399年马其顿国王的改革(Ⅱ.lOO),因此,大约在公元前400到前396年之间,他未能按计划完成其著作而猝然死去。修昔底德 的这部著作是世界历史文库中的一部杰作。《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的整个结构合理、紧凑,文字简洁、流畅、生动,富有哲理和感染力,显示了作者出色的史才和良 好的文化素养。全书被后世学者分为8卷,严格按时间顺序展开史事,各卷之间保持着必然的联系。第一卷开头有一个序言,阐明作者的写作动机、方法,接着勾勒 了战前希腊历史的轮廓,追溯了雅典人与拉栖代梦人之间矛盾的发展过程;第二、三、四卷至第五卷第24节,记载战争的前10年(所谓〃阿奇达姆斯战争〃), 即自战争爆发至〃尼基阿斯和约〃的签订;第五卷第25~116节叙述〃尼基阿斯和约〃的签订至西西里远征,即所谓〃和平〃时期的史事;第六、七两卷叙述西 西里远征始末;第八卷叙述战争最后阶段,即狄凯里亚战争和伊奥尼亚战争。按修昔底德自己的计划,他的历史著作将一直写到公元前404年雅典长城被拆毁和比 雷埃夫斯港被占领为止。但是他的著作只写到公元前411年冬天,就突然中断了,最后一句话也是不完整的(Ⅷ.109),说明他的著作尚未完成。
  修 昔底德生活的时代,是他的祖国雅典盛极而衰的时代。波斯战争以后,尤其是公元前5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雅典利用其强大的海上势力控制了东地中海地区交通 要道和战略要地,把原提洛同盟诸邦逐步降至附属国的地位,雅典与原同盟者的关系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形成古代世界历关于修昔底德死亡的原因和年代的讨论,参 见谢译本,译者序言,第13,14页。 关于波斯战争结束的时间,学界的看法不尽一致,主要有公元前449年和前479年二说。笔者更倾向于后一种说法。
  史 上第一个大规模海上霸国……雅典帝国。从此,雅典国家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它已由阿提卡半岛的蕞尔小邦一跃成为地跨欧亚、囊括爱琴海的泱泱大国,焕然 一新的雅典城成了东地中海地区政治、经济、海陆交通和文化中心,成了〃希腊的学校〃。雅典人对包括奴隶在内的原提洛同盟诸邦人民的压迫和剥削,是伯里克利 时代雅典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兵源充足的最根本的原因。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成人的修昔底德,作为统治阶级上层的一员,作为雅典对外侵略扩张战争 的实实在在的受益者,对此自然有着深刻的体会。在思想文化领域,希腊朴素的唯物论哲学家和自然科学家们不懈的探索,人本主义思潮的流行,如德谟克利特的〃 原子论〃,希波克拉特斯的医学成就,普罗塔哥拉斯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希罗多德的历史研究成果,以及演说术、诡辩术开始盛行,悲剧、喜剧频频上演这一 切,都不能不给修昔底德的世界观、历史观和治学方法以深刻的影响。雅典民主政治为人才荟萃、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修昔底德的史学成就 达到了希腊古典史学的顶峰。
  首先,他发展了人本主义历史观。在古代希腊,即使像希罗多德这样的史学家,虽已初步能够以人本史观观察历史,却 也难免受到〃神命史观〃的影响,常常有意无意地以天命、神意来解释历史。而修昔底德彻底摈弃以征兆、占卜、神意来解释历史的做法,试图完全从人本身来解释 历史,这标志着古典史学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不仅如此,他还努力用科学的方法去说明自然现象(日食、月食、地震等),而不把它们视为吉凶的预兆。他痛 心疾首地斥责雅典远征军的统帅尼基阿斯因日食而耽误撤军日期;他认为神谶是一种骗术,有的神谶是因发布者接受了贿赂而捏造出来的;等等。尤其值得注意的 是,修昔底德从人的本性出发来探讨战争爆发的原因。他认为战争的起因是人的贪婪,是狂热地追求权力和占有欲,这是一种任何权力和财富都无法满足的狂热。雅 典人和斯巴达人之间爆发战争,并不是因为二者之间的不同,如民主制和寡头制的对立,而是因为二者的 如何认识雅典同盟和雅典帝国,学者们意见各异。参见徐松岩:《关于雅典同盟的几个问题》,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版),1993年第3期;《论雅典帝国》,《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反).1999年第1期。共性,即无休止地追求权力 (111.45,82)。这是相当深刻的见解。修氏认为,既然人的本性始终如此,历史也同样会不断重演,因而其著作是永远不会失去其价值的。修昔底德十分 重视人的力量,他概括地论述了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强调人的重要性(1.l43)。在他看来,正是雅典人,包括他们的先辈、同辈,也包括那些已经长眠于地下 的烈士们,共同创造并赢得了当时雅典的一切。当雅典的西西里远征军陷入绝境时,他又借尼基阿斯之口说:〃组成城邦的是人,而不是那些没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