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要做皇帝-第8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随着地位的上升,张起自然而然,就知道,应该怎么来巩固自己的地位,并在未来有更好的发展。
  子弟兵和亲兵,这都是必不可少的。
  尤其是想要立功受爵,非得有一支能如臂指使,能为自己拼死作战的心腹团队。
  而最可靠的,当然永远是家乡的子弟兵和同族子弟。
  高祖得天下,依靠的就是丰沛的子弟兵!
  简单的与这些几乎没有印象的同族和同村年轻人打了个照面。
  张起兄弟就在全村人的簇拥下,找到了自己家在这个村庄里的最后印记——一座孤零零的立在张氏祖坟群里的坟冢。
  坟冢之上,已经长满了野草。
  一块已经被风雨吹烂的木牌,歪歪扭扭的立在坟冢前,其上写着:先父张公讳永老大人之墓。
  这是他们兄弟当年跪在乡三老的门前,请来的唯一一个能表明其父亲身份的证明。
  张起望着那块连字迹都已经有些模糊的墓碑,扑通一声就跪在墓前。
  张未央紧随其后,跪下来。
  他们的妻妾与子女,不明所以,但也跟着跪下。
  “父亲大人在上,不孝子回来了!”两兄弟流着眼泪,磕着头说道。
  对中国人而言,最难割舍的,永远是故乡情,最难舍弃的,永远是父母恩。
  认祖归宗,更是每一个稍微有点成就的人,必然也肯定要做的事情。
  两兄弟,将自己的子女和妻妾,逐一拉到墓前,对着躺在墓中的父亲逐一介绍。
  这个程序完后,自然就是祭祖。
  在盛大的仪式中,张氏兄弟在宗祠里,对着列祖列宗,奉上三牲血食,然后将自己的妻妾子女的名字,写在一张帛布上,供奉到祖宗的牌位前,于是,这张起和张未央的后代,算是正式的回归了,与祖先们在九泉之下的神灵取得了联系。
  从此,无论他们走多远,去到那里。
  这条线会永远拴着他们的心神,将他们联系在一起。
  中国人,就是通过这样,一代又一代,薪火相传,父传子教,繁衍生息,开枝散叶。
  ……
  翌日,在这个邯郸城旁的小山村里。
  一桌又一桌的丰盛酒食,摆在村中父老和邻近几个村的父老面前。
  张起和张未央兄弟,则轮流走到各个父老面前,敬酒,痛饮。
  酒席上,鸡鸭鱼肉,一应俱全。
  一碗碗往日里百姓根本舍不得吃的高粱饭,也被端到了大大小小的宾客面前。
  当年,项羽灭亡秦朝,望着燃烧的秦宫和秦城,他说出了那句名言:富贵不归乡,如衣锦夜行。
  虽然,项羽因此而失天下。
  但这并不妨碍后来者学习。
  对中国人来说,富贵了,不回家乡炫耀一波,简直对不起自己和祖先!
  高帝刘邦得天下,汉十二年十月,高祖击破英布谋反,率军回朝,路过丰沛,选择留了下来,置酒沛宫,与父老乡亲痛饮,并留下了那首至今为人传唱的《大风歌》。
  而高祖在丰沛一共与父老乡亲痛饮了一个多月(先是沛县半个月,然后又在沛县父老的邀请下,在丰县半个月)。
  太宗时,也是如此。
  太宗六年,太宗皇帝幸中都晋阳,与父老痛饮十余日。
  皇帝都带头了。
  天下自然景从。
  富贵了,归乡,大肆办酒,铺张炫耀,成为了汉代贵族和士大夫的必备功课。
  张家兄弟此番归乡,虽然不可能跟那两位天子一样,一办酒宴就是十几日,一个月。
  但,也要连摆三天酒席。
  这钱,自然就流水一般的花了出去。
  几乎将两兄弟的积蓄消耗一空。
  但,这是值得的。
  张家兄弟富贵的消息和传闻,立刻就轰动了附近的十里八乡。
  人人都伸长了脖子,羡慕嫉妒恨的看着张氏兄弟的威风和阔气。
  人们的议论焦点,也都是安东都护府怎么怎么样,新化那边的条件如何如何好。
  所以,张起兄弟一打起招募士兵和移民的旗号。
  瞬间,报名的人,就踏破了他家门槛。
  短短数日,张氏兄弟就募得子弟兵百余人。
  都是身高七尺三寸以上,体魄强壮,接受过预备役军事训练的好汉子。
  这些人,足以编组成一个亲卫队,作为张起兄弟的亲信心腹和中坚力量。
  另外,还有一百多户人家,愿意跟着他们兄弟,移民去新化,进行屯垦。
  在这些人眼里,乡情和宗族感情,是最牢靠的保证。
  而半个月后,当张氏兄弟踏上回转新化的道路时,他们的身后是上千名的新兵以及足足七百多户的新移民。
  这些人,都是这次邯郸籍士卒军官省亲后招募的结果。
  一个月后,在燕国的蓟城,新兵数量达到了四千余,移民户数三千余户,接近万人!
  整个队伍,延绵十余里。
  好在,当地官府,对移民非常有经验。
  一路上的饮食起居与居住,都配合的非常好。
  所以,几乎没有出什么大问题,整个移民和新兵的队伍,就赶在了怀化郡的第一场大雪降临前,抵达了新化城。
  按照惯例,新兵们都被各自招募的人,拉去自己的军队里,然后,下发装备,安排宿营地。
  因为,马上就是冬天,所以,他们暂时不需要训练,只需要跟着老兵们一起,接受各种在安东都护府生存和巡逻的常识教育。
  这些都是护濊军和安东都护府,用鲜血换来的经验。
  而移民们,则被分配到了新化城附近的一个个已经开拓好的移民村。
  这些都是些大型的移民村落。
  因为有着过去屯垦团的成功经验。
  所以,新的移民村,是被统一设计,统一规划的。
  所有的房屋,大小形制和内外陈设,都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房屋是用去年夏天烧制的砖瓦搭建起来的,非常结实,能抗大风,也能抵抗大雪,哪怕外面的积雪厚的能埋人了,屋中的居民也不需要担心自身安全。
  每一个宅子里面,都有一间火坑和一个壁炉。
  这是为了移民们能渡过怀化的冬天而准备的。
  火坑烧的是牲畜的干粪便,而壁炉则烧的是泥炭(煤)。
  有专门的官吏,教导这些移民怎么使用这些设施,并反复强调和提醒,相关的安全措施。
  前两年,就有新移民因为没有听进去这些安全提示,而阖家死于碳毒。
  所以,护濊军这次是格外强调了壁炉的烟囱的重要性,强调了无论如何,不要去堵塞烟囱。
  除了这些,护濊军当然要给新移民们提供了过冬必须的粮食、油盐以及一些鱼干。
  而为了给这些新移民准备这些屋舍与物资。
  怀化郡支出数千万钱的资金,还从燕国调来了数十万石的粮食。
  投资这么大,怀化郡和护濊军,肯定不是来做善事的。
  所有的移民,都是以护濊军屯垦团的方式的加入的。
  他们需要为护濊军耕作五年,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要接受军事化管理和训练。
  同时,还需要在农闲时,在护濊军的率领下,无偿为怀化郡营作工程,修桥铺路。
  而在战争爆发时,所有男性,都需要拿起武器,加入军队。


第972章 新生命与新机械
  当第一场冬雪降临时,刘彻也终于迎来了自己的第二个皇子。
  这是卓文君所出的皇子。
  刘彻逗弄着刚刚出生不久的小家伙的鼻子,爱怜的在他的脸蛋上亲了一口。
  小家伙浑然不知,嚎啕大哭起来。
  刘彻哈哈一笑,将他交给旁边的乳母。
  “陛下……请为皇子赐名……”有宦官捧着一份帛书,呈递到刘彻面前。
  当初,义偌生下皇长子和长公主。
  刘彻为了避嫌,也为了堵住某些人的嘴。
  虽然给老大取名去病。
  但,这次子就不需要了。
  一个商贾女儿的儿子,哪怕是皇子,也注定无法望及储位。
  刘彻望着窗外纷飞的大雪,沉吟片刻,然后道:“今我来思,雨雪靡靡!”
  “就叫他刘思吧!”刘彻握住身体还很虚弱的卓文君的手,道:“希望他未来能成为国家栋梁!”
  思字,还可以解释成多种意思。
  从字面理解,思,容也。
  这是希望这位皇次子长大后,能有包容之心。
  又,孔夫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荀子云: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这蕴含着希望皇次子能努力学习的期许。
  总之,这是一个好名字!
  但可惜,老刘家的太子,从来都不需要一个好名字。
  储君的名字,一般是选择尽量生僻,尽量不会让百姓为难的字词。
  换言之,这其实依旧表明了刘彻的目的。
  皇次子,也非储君之选。
  这个消息传出去后,有人叹息,也有人鼓舞。
  但多数臣子,内心都是不安的。
  对大臣们来说,国不可一日无君,同样,也不可一日无太子。
  当年,太宗皇帝从代地入主长安。
  群臣们做的第一件事情就上表太宗:蚤建太子,所以尊宗庙。请立太子!
  先帝时期,群臣们为了立储也是鸡飞狗跳,各种上跳下蹿。
  最终才让刘彻捡了便宜。
  不然,以当初先帝的念头,人家估计一时半不会确定太子。
  现在,压力来到了刘彻这里。
  皇次子出生后的第十天,刘彻的案头,就已经堆满了各种各样的请立太子的奏疏。
  上疏人从九卿一直到在野的士大夫,都有!
  对中国的贵族和士大夫来说,他们很不习惯现在这样没有太子的国家。
  没有太子,等于未来没有保证。
  而且,历史的教训也告诉了他们,太子的立与不立,确实是关系到天下衰亡,社稷安定的大事!
  当年,秦始皇一代雄主,横压世界。
  他在世时,天下一个英雄也不敢冒头,统统被这位祖龙镇压。
  而秦之亡,一半以上,是亡于秦始皇生前没有确立扶苏的太子位置。
  结果李斯赵高联手篡改遗诏,勒令扶苏自杀,将蒙恬下狱死。
  整个长城军团,立刻军心涣散。
  而且,关中的老秦人陷入了自我怀疑和自我矛盾的悖论之中。
  秦人因此自毁长城,整个帝国立刻陷入风雨飘摇之中。
  甚至,现在还有法家学者认为,当年若是秦始皇确立了扶苏的太子之位,秦根本不会灭亡。
  贾谊就曾经在其过秦论中说:向使二世有庸主之行而任忠贤……而暴乱之奸弥矣。
  认为哪怕是秦二世能稍微像点样子,秦也不会灭亡。
  这种政治不正确的言论,虽然遭到了天下的攻仵和打击。
  但过秦论的传播,却随着争议,越传越广。
  以至于今年的考举,都有两个题目是考的过秦论的内容。
  在这样的情况下,加之皇子又多了一个。
  大臣们当然希望刘彻尽快确立储君的地位。
  当然,在这个过程里,他们华丽丽的无视了窦氏和馆陶。
  对大臣们来说,他们才懒得去管皇帝的后宫问题和外戚问题呢!
  他们只在乎有没有太子这个事情。
  现在,皇后年幼,没有三四年,大抵是不可能有后代。
  立嫡不成,他们就想立长,立长不行,那就立贤。
  总之,大臣们只想要皇帝给他们一个未来的保证,一个能确保政局稳定,不会变化的希望。
  但,刘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