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要做皇帝-第9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凡什么骑兵,挂上了本部的名头,身价都是立刻暴涨!
  汉家军功制度里,斩杀一个本部的北虏与非本部的北虏,那是天差地别的!
  而且,受过武苑培训的军官,都已经被老将们灌输了一个道理:杀十个非本部的北虏,也不如杀一个本部的北虏来的重要。
  原因很简单。
  匈奴本部,才是匈奴帝国的根基。
  其他人就算杀一万,十万,匈奴人也不会伤筋动骨。
  唯有杀死本部的骑兵,才是对匈奴的致命打击!
  匈奴本部,总共才多少人?
  即使单于自吹自擂的控弦四十万是真实数据,那眼前的这六千骑,也相当于匈奴帝国的总青壮的八十分之一了。
  干掉他们,就等于干掉了八十分之一个匈奴!
  再来八十次,匈奴人就会灭族!


第1078章 血战(三)
  但,本部的骑兵与非本部的骑兵,那是完全两个世界的军队。
  汉家有郡兵和野战兵团之分。
  匈奴也有本部和非本部之分。
  汉家的野战兵团比郡兵何止强了一个档次?
  同样的道理,匈奴的本部精锐,比之非本部,也强了不止一个档次。
  马邑之战后,随着汉家的探子和使者深入匈奴腹地,进行侦查。
  将匈奴的情报源源不断的传回国内。
  以至于武苑之中,有专门的介绍匈奴本部诸氏族的课程。
  须卜氏族因为长期处于幕北,汉家了解比较少。
  但通过对幕南王族骑兵的生活观察和了解。
  使得汉军也能知道,须卜、呼衍和兰氏的日常生活。
  匈奴的本部,特别是四大氏族的本部骑兵,基本上都不会再去参与放牧了。
  他们每一个人都是奴隶主。
  手下有着多则数十,少则十几人的奴隶。
  另外,匈奴人选兵,是从邑落之中选择。
  一个邑落,出兵一人。
  看似好像可能会混入歪瓜裂枣或者废物。
  实则不然!
  匈奴人尊崇和推崇强者,认同弱肉强食的理念。
  在匈奴,非大贵族,一般的氏族头人一旦老朽,立刻就会被抛弃。
  让他们去森林里自生自灭。
  即使这个人儿女成群,也是如此。
  甚至在更久远的时代,匈奴人连萨满祭司和部族的首领贵族,一旦老朽,都不会有人去管。
  当年,老上单于时,汉匈论战,就没少拿匈奴人不养老讽刺和打击他们。
  那个时候,匈奴人还死鸭子嘴硬,让中行说出面驳斥了类似的说法。
  但终究也是被汉室说的有些脸上挂不住,于是,老上单于时代,匈奴人才开始重视对老者得抚养和照顾。
  在今天,那些在龙城养老的匈奴贵族,都要感谢当年的汉匈论战。
  不然,他们早就被匈奴自己抛弃了。
  你可以想象一下,在这样的环境下,连亲爹亲妈老了,没有劳动能力了,都会抛弃的匈奴本部。
  他们会允许那些实力不够的人拥有牲畜和牧场、奴隶吗?
  弱者,既是原罪!
  你不够强,就无法保卫自己的牧场和牲畜。
  而且,匈奴的本部骑兵,常年都有训练。
  广袤的大草原和河西走廊的群山,给匈奴骑兵提供了最好的练兵场所。
  为了磨砺部族的骑兵,匈奴人甚至会特意的放过一些丁零人、羌人和小月氏人。
  让他们成为年轻人的磨刀石。
  毫不夸张的说,每一个成年的匈奴本部骑兵,都有着丰富的作战经验,精湛的骑术,以及强健的躯体。
  本部的骑兵,无论是饮食还是营养,都远非其他部族所能比拟的。
  可以想象一下,一个邑落出一兵,而此人通常就是这个邑落的主宰。
  邑落的一切,牲畜、奴隶、女人,都是属于他的私有财产。
  其他成员,都需要仰赖他来生存。
  这样一个人,可能吃不好吗?
  餐餐大鱼大肉,可能过分了。
  但是隔三岔五,能吃上肉食,每顿都能吃饱,却是一定的!
  所以,非本部的匈奴骑兵,根本无法与本部的骑兵相比。
  跟本部一比,这些杂胡部族的骑兵,简直就是土鸡瓦狗一样的垃圾!
  更别提,匈奴本部,一直将西域三十六国牢牢控制在手里。
  以前还有个乌孙能趁匈奴不注意,偷吃他们碗里的东西。
  现在乌孙已亡,西域的资源和财富以及人力物力,全部都是匈奴的。
  西域诸国再废,那也是王国。
  有王国,自然就有文明。
  哪怕是微不足道的文明之光。
  以汉室现在的了解和掌握的情报来看,西域诸国,至少有五六个王国掌握了青铜冶炼技术,有着完善的农耕系统。
  虽然他们的水平大抵应该春秋晚期的中国差不多。
  但,既然连石头和木棒都能杀人。
  青铜自然也可以杀人了。
  而随着匈奴骑兵越来越近,汉军也清楚的看到了他们的模样。
  这些骑兵,都带着青铜头盔,骑着骏马,手里拿着一柄青铜铤,随时准备投掷出手。
  更重要的是——马镫、马鞍!
  “全体准备!”灞上军骑都尉成安举起手:“检查手弩!”
  于是,汉军将自己腰间的手弩拔出来,最后一次进行检查。
  汉军的手弩,跟马邑之战时,基本没有发生变化。
  依然是用青铜为主要材料。
  不是不想用铁,实在是目前,铁并不适合作为手弩的原料。
  与刚刚开始兴盛的铁相比,古老的青铜,已经被中国的匠人和技师玩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对青铜的性能和质地,汉家文明更是早已经摸得清清楚楚。
  更重要的是,青铜廉价!原料更容易获取!
  单单是汉家的各种退役青铜兵器以及淘汰的青铜农具,就足够为汉军的弩机提供足够的原料。
  将手弩检查完毕,士兵们将这些宝贵的手弩挂到腰间或者腿上。
  然后,士兵们将马刀拔出来。
  一柄柄寒光凌厉的马刀,顿时就映得对面的匈奴骑兵眼睛生疼。
  对骑兵来说,什么样的战斗才是标准的骑兵作战呢?
  骑射吗?你能射得到人吗?
  更别提,高速运动的骑兵,射击精度无限低下。
  可能射上一百箭,也未必能射死一个敌人!
  游射?那就更是开玩笑了。
  对付步兵,骑兵可以用游射之法。
  反正步兵对抗骑兵,都是重步兵在前,弓弩手在后,围着一个圈。
  然而,都是骑兵的话,这就没用了。
  甚至,对方可能就看着你跳来跳去。
  等你的马匹疲惫的时候,一鼓而下,冲了过来。
  到那个时候,你就傻逼了。
  所以,骑兵之间,真正的作战方式,自古以来就是——对冲。
  两军交叉而过,胜者生,败者死!
  这是骑兵之间最残酷也是最浪漫的战斗方式。
  但,一般来说,这样的浪漫很少上演。
  因为,骑兵的性质决定了,两支敌对的骑兵,一般不会直接对决。
  对骑兵来说,假如可以拖死、累死敌人,那为什么要冒险去跟敌人决战呢?
  拖一拖,拉扯一下,说不定对方就要露出破绽了。


第1079章 狭路相逢勇者胜(一)
  天空忽然飘起了雪花,一点一点,飘落到茫茫草原之上。
  “下雪了啊……”郅都抬起头,看着天空。
  他的脚边,有一具被陌刀砍碎的尸体,踩着这碎尸,郅都拔出了自己的佩剑,远方匈奴人的马蹄声已经近在咫尺了。
  “左大将的直属万骑啊……”郅都凝视着那面匈奴的狼头大纛,喃喃自语。
  匈奴的权力结构,就是四柱加上左右大将左右大当户。
  这八个人,构成了匈奴帝国的决策核心。
  每一个人都有着自己的直属万骑。
  其中,尤以左右贤王,实力最强。
  旁的不说,全盛时期的匈奴右贤王,就是幕南诸部族的领袖。
  他单独一人就可以做主发动对汉室的大规模进攻。
  汉匈过去数十年的战争,有至少八成以上,是在跟右贤王打。
  在那个灰暗的年代,汉军只能依托坚城,防御匈奴骑兵的进攻。
  别说出塞了,就是出城野战,都可能遭遇惨败!
  而在今天,他不过是领着一路汉军偏师,就牵制和吸引了匈奴的幕南主力,甚至,率领不过八千的步卒,就有资格硬撼匈奴左大将的直属万骑。
  这让郅都在心里不禁生出沧海桑田的感觉。
  不过……
  在数十年前,秦将蒙恬,率领长城兵团屯驻此地时。
  匈奴人全部出动,也动不了秦军任何一支偏师。
  反而被秦人吊起来打。
  “吾辈今日,只是让历史回归它原有的轨迹!”郅都对左右说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诸君,致君尧舜上,就在今日!”
  郅都的话,让汉军中的军官们,尤其是贵族和士大夫出生的军官们,兴奋的嗷嗷直叫。
  致君尧舜上!
  多么神圣而伟大的使命啊!
  中国有礼仪之大,服章之美。
  四夷,不就应该天生就跪在地上仰望璀璨的诸夏文明,哭着喊着,请求王师的拯救和天子的雨露滋润吗?
  当然,这种话,也就只能鼓舞一下军官们,特别是高级军官们。
  对士兵,说这些话是没有用的。
  还是实际一点,更有效果。
  但这种事情,在现在的汉军里,并不需要作为主帅的郅都来说。
  各级军官,都会在战前进行鼓动。
  “二三子们……”一个又一个伍长,对着自己的士兵们大声说道:“杀敌,报国,建功立业就在今朝!斩下北虏之首级,换朝廷之重赏!”
  “此战得胜,土地、房宅、妻女、耕牛,就全都有了!”
  不需要太多的口水,只需要将上次马邑之战后,汉军诸出征将士的今天略微描述一二。
  无数的士兵,眼睛里都里冒出红光来。
  看向对面匈奴骑兵的眼神,更是兴奋中带着狂热。
  “万胜!万胜!”士兵们大声喊着,挥舞起手里的武器。
  ……
  而在另外一侧的战场上,大战已经一触即发了。
  须卜雕难率领的匈奴骑兵,占据了一个略略高于草原的山丘。
  整个万骑的兵力,排成了五排,举着大纛的几个大力士,将须卜氏族的旗帜高高举起。
  “这些汉朝人,胆子真大!”须卜雕难凝视着不远处的汉军军阵:“不过四千骑,居然也敢与须卜氏对冲?”
  骑兵对冲,是骑兵间最绚烂的战斗。
  两军交兵,从白刃开始。
  须卜雕难还记得上一次,须卜骑兵对冲时的场面。
  那是乌孙叛乱的时候,他在皋兰山下,堵住了一支亡命的乌孙骑兵。
  那支乌孙骑兵,在其首领的率领下,视死如归的冲向了他的大纛。
  三千多骑,排成了一个又一个整齐的队列。
  然后两军交错而过,对冲十几次。
  最终,皋兰山下,血流三百里,伏尸无数!
  而,须卜骑兵在那一战,只用了五百人的代价,就换了那支乌孙骑兵全灭的结局。
  乌孙人当场丢下一千多具尸体,另外有一千多人,跪在地上请降。
  只有不到三百人勉强逃脱。
  这就是骑兵对冲的残酷之处。
  不仅仅要考验双方骑兵的装备、技战术和战术素养,更要考验双方战马的耐力、灵活性。
  一般来说,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