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是傀儡皇帝-第10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少人选择留下来,以待时机,一方面是参与编撰《本草纲目》的诱惑性太大,还有一方面是俸禄的吸引力,伤兵营开出的俸禄可以说是全行业最高。

杨侑吩咐帝国银行拨付了钱财之后,就全都交给了太医令时布办理。

他现在被另外一件事情吸引了。

春耕!

在任何时代,粮食都是重中之重。更何况现在正是举国战乱之时,粮食的需求量将会直线上升。

宝马车行驶在笔直的砖道上,杨侑坐在车厢之中,对面坐着大司农呼延凯。

呼延凯约五十岁,皮肤黝黑,一看就是长期在太阳下劳作,和普通的老农一模一样。

走在大路上,如果呼延凯不身穿官服,谁也想不到他是官员。

“启禀代王殿下,如今大兴城人力充足,不少农户雇用流民播种,相信今年的春耕将会是历年来最早的一次。”大司农呼延凯说道。

随着战乱的发生,越来越多的躲避战乱的流民杨侑涌入京兆郡,造成大兴城人力价格大降。

有的甚至只需要很少的工钱外加管一顿饭,就能帮你干一整天的活。一些富裕的农民很乐意在农忙的时节,雇用这些人,既省时间又省力气,又花费不了几个钱。

“呼延大人有劳了。”杨侑说道。

“微臣愧受,这都是代王殿下你的功劳,赈灾司活民无数,否则那里有这么多的闲散劳力来帮助百姓春耕。”呼延凯说道。

马车飞快,很快到达了李家湾。

杨侑透过车窗向外看去,只见李家湾到处都是密密麻麻的劳力。

据赈灾司估计。目前大兴城的外来人口已经达到了一百五十万人。多出来的五十万人大都是从商洛一带,和洛阳方向过来的。

如今关中地区天气回暖,赈灾司所有的工程全部启动动工。剩下的七万亩台田同时开工,外加上大兴城通往洛阳的砖路大肆招人,这才稍微缓解一下过剩的劳力。

“停车!”杨侑说道。

“吁!”宝马车停靠在路边。董越立即上前护卫。

杨侑走下马车,来到砖道旁的一块台田上。

台田上,一对夫妇正在紧张的劳作,在他们的身旁,有着一排排碗状的培土,培土上一一株株幼苗长势喜人。

丈夫拿着农具在前面刨坑。后面妇人扒开泥土。捧着碗状培土小心翼翼的放入坑中,让幼苗露出地面,然后再用散土埋好。

看到有达官贵人过来,夫妇两人放下手中的农活。局促的站在那里。

呼延凯示意他们继续干活。然后从地下捧出一株幼苗说道:“代王殿下请看。这就是司农署培育的棉花幼苗。”

“棉花幼苗。”杨侑轻声道。

前世的杨侑也是农家孩子,并不嫌弃泥土脏,伸手接过来。

早在杨侑开始大肆收购棉花。棉布棉袄一出世,所有精明的人都发现了棉花的巨大价值,不少人都想到再关中地区种植棉花,到时候肯定大赚特赚。

可是当不少敏锐的地主们了解棉花之后,才发现正常情况下棉籽出芽率实在是太低了,杨侑就命令司农署研究棉花大规模种子的方法。

没有想到司农署给了杨侑惊喜,想出了育苗的方法。

杨侑仔细打量手中的棉花幼苗,幼苗已经长出了第五片叶子,十分的健壮,眼前的棉花幼苗之所以能够健壮成长,最大的功劳,就在于其根部的培土。

“微臣令司农署先制作好培土,,然后再将培土制作成一个个碗状,这样有利于移植,每块培土中放入棉籽,保证其适宜的温度和水分。这样一来棉籽的出芽率达到了百分之八十。”呼延凯兴奋道。

一旦棉籽出芽问题解决,剩下的就是种植问题了,棉花的耐旱,就算是贫瘠的土地也能够种植。

杨侑之所以来李家湾,是因为李家湾正是最适合种植棉花的地方。

刚刚开垦的台田才脱盐碱不久,土地贫瘠,种植粮食产量也不高,而棉花就是生长在贫瘠的土地上,这样一来,台田于是就成了棉花的最佳试验田。

杨侑点了点头,棉花的实在是太重要了,大规模的种植棉花已经是势在必行了。

“司农署从现在开始贩卖棉籽,将棉花育苗之法也传授出去,本王要让大兴百姓这个冬天穿上自己的种下棉花制作的棉袄。”杨侑雄心壮志的说道。

棉花需求量很大,光凭官府的力量是不够的,棉袄的巨大作用让普通的百姓看到棉花的巨大好处,这才是最有利于推广棉花。

“是!”呼延凯应道。

杨侑又视察了一圈春耕情况,没有发现问题,就开始让车队回去。

来的时候,杨侑悄无声息过来,回去之时,杨侑却大张旗鼓的打起了代王的仪仗。

当杨侑的车队经过新李家湾之时,所有的关东地主都被惊动了,因为代王殿下再一次来到了李家湾。

不少人心中惊惧,当日刘绍志联合关东地主逼迫代王殿下的时候,他们这些世家可是暗中出力不少。

也有不多的人听信了谣言,则将自己存入帝国银行的钱财都取了出来,可以说,他们间接的给代王殿下施加了压力。

更让他们不可思议的是,最后时刻,代王殿下逆天大翻盘,顶住了压力,并将刘绍志为首的十几个关东世家礼送出境。

如今天下战乱,各地都是战火连连,只有大兴城才是最安全的地方,礼送出境和让他们送死差不了多少。

“拜见代王殿下!”

无数关东地主闻讯出来,纷纷行礼。

杨侑挥手,车队慢慢停下。

探头看向外面,不少关东地主的脸庞浮现出惊惧的神情。毕竟礼送出境这个惩罚实在是太重了。

杨侑心中明了这些人惊恐的原因,心中一叹,知道有必要安抚一下这些人,就走出马车,站在车辕上,看向四面的众人。

“各位请起!”杨侑说道。

“谢代王殿下!”各个关东地主才起身道。

靠近前排的关东地主门看到站立在车辕的代王的青涩的脸庞,所有人不由的一阵恍惚。

就是眼前的少年抵挡住关东关中两个世家集团的攻击,并给予猛烈的还击。

十几个关东世家礼送出境,以及大兴城菜市口那十几颗人头已经表明了眼前少年刚烈的态度。

“代王不可欺。”

这是世家们付出沉重代价之后,得出的教训。

杨侑环视四周。这些在关东威风凛凛的世家主纷纷回避。

杨侑看了一圈说道:”郑显、郭宇何在?”

“草民在!”郑显和郭宇出列。

其他世家主看到二人站在杨侑的面前。不由的嫉妒的两眼通红。

郑郭二人在其他人拼命挤兑取钱的时候,抓住时机,反其道而行之,将手中财富存入帝国银行。站在了杨侑的一方。

当代王殿下绝地反击的消息传来之后。所有人都明白。郑郭二人即将发迹。

果然代王殿下刚到李家湾的时候,第一句话就问二人,显然代王殿下已经记住了他们之前的站队行为。

杨侑满意的看着郑郭二人。他今日前来,一方面让这些人关东世家知道,他代王殿下是有仇报仇有恩报恩之人。

另一方面就是要在关东世家之中选一个代言之人,之前刘绍志的串联给他敲响了警钟,控制关东世家,郑郭二人显然是最佳选择。

“本王准备将新李家湾,更名为关东镇,郑显郭宇你等二人暂时作为代理镇长,管理关东镇。郑显为正,郭宇为副。”杨侑说道。

“关东镇?”郑郭二人心中惊喜,连忙谢道:“多谢代王殿下恩典。”

镇长的官职不大,可关东镇是什么地方,这里可是云集了大批的关东世家。

郑郭二人成为镇长,直接成为了关东世家的领头人,其隐藏的利益实在是太大了。

其他世家主羡慕的发狂,可也没有办法,谁让郑郭二人早已经下注成功,得到了代王殿下的信任。

“各位都是帝国的子民,既然各位来到了大兴城,本王定会竭力保证尔等的安全,保护尔等的财产,以往之事,既往不咎。”杨侑看着众世家阴沉不定的脸庞,直言道。

“多谢代王殿下!”

众世家们重重的舒了一口气,知道之前的风波已经过去,代王殿下既然金口一开,那自然不会放在心上。

杨侑又安抚了众人几句,这才乘车离去。

“恭送代王殿下!”在郑郭二人的带领下,众世家将杨侑的仪仗队送到镇外。

随着代王车队的远去,沉寂的关东镇这才渐渐热闹起来。

“恭喜,恭喜!”

不少世家主围着郑郭二人恭贺,这一刻,郑郭二人正式成为这些关东世家的领袖人物。

………………

随着时间的流逝,代王杨侑为了向皇上尽孝,拨款五十万贯,编撰恢弘巨著《本草纲目》的消息越传越远。

得益于砖路的便利,仅仅一天,这个就传遍了整个砖路联盟。

毗邻京兆郡的几个郡县的名医纷纷赶往大兴城,力求在这个医学盛宴上分一杯羹。

第二天,天刚刚亮,这个消息就传到了洛阳。

洛阳皇宫之中,杨侗开始了例行的工作,当杨侑准备编撰医书的消息递上他的案头时,杨侗只是看了一眼,就将它抛在一边。

如今洛阳军队节节败退,李密逆贼步步紧逼,战事即将来临,他可没有这个闲心去关注这些。

中午的时候,这个消息在洛阳城传开,被无数人当成紧张生活的一种调剂。

甄府。

甄府在坐落在洛阳的东城,这里都是富人云集价值昂贵,能够在这里拥有宅院都是非富即贵。

甄府正房中,有二个中年人正在相对而坐。二人正是甄府的主人,甄权和甄立言两兄弟。

甄权和甄立言都是洛阳城誉满全城的名医,甄权精通养成针灸之术,弟弟甄立言精通本草。

“大哥,可曾听说代王殿下要编写《本草纲目》”甄立言凝重的说道。

甄权点头,道:“代王殿下好大的手笔,相信到时候一定能够编撰出来流传后世的医书。”

“流传后世。”甄立言眼中闪过一丝火热。他名字为立言,当然想要立一家之言。

“大哥,你说我们要不要去大兴城。”甄立言问道,如此的机会实在是难得,而且以他们兄弟二人的医术,入选那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当然要去,”甄权毫不犹豫的说道。

太白山脚下,一个道士身背药篓,从深山之中出来。闲暇之余,听到了代王殿下编撰医书的消息,不由的眼睛一亮。

道士二话不说,背起药篓,直接往大兴城行去。

第一百六十五章偷字的贼

如今的代王杨侑可不是以前那个是一个默默无闻皇子,代王杨侑的大名伴随着大兴城突然崛起已经传遍了天下。

如今大兴、洛阳、江都三个政治中心暗部了各方的暗探,杨侑、杨侗、杨广三人的任何风吹草动,都在最短的时间内,传到了各大势力的案头。

江都,杨广一如既往的花天酒地、醉生梦死,丝毫不顾天下纷乱,沉迷于江南的烟雨中,丝毫没有回来的意图。

洛阳,越王杨侗沉着稳重,处理政事也是井井有条,早已经表现出来明君的气度。

只是奈何李密步步紧逼,洛阳节节败退,让杨侗的努力失色不少。

而大兴城中,代王杨侑锋芒毕露,大开大合。

其表现可以说惊艳也不为过,在举国战乱的时候,只有关中地区才有片刻的安稳。

目前战事上大兴城发狠般出动五万大军,遏制了梁师都凶猛的势头,两军陷入对峙状态。

只要稍懂军事之人都知道,只要大兴和梁师都陷入了对峙,凭借大兴城丰厚的底蕴,就是拼消耗梁师都也不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