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是傀儡皇帝-第7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么快,是不是太草率了?”韦津虽然不通兵事,有点担心道。

“李密不过饥饿的抢米盗贼,率领的只是一伙乌合之众,他躲在山寨里或许有些麻烦,现在既然他主动找死,胆敢攻击兴洛仓,朝廷大军一到,李密必定授首。”杨侗自信道。

对于杨侑的接连的剿匪战绩,杨侗早就眼红不已,而且杨侑每次剿匪都是一夜覆灭一寨。

第一百一十七章野望

京兆郡摧朽拉枯式的接连剿灭盗匪,给洛阳军民造成一种错觉。

那就是剿匪真的很容易,蹦跶最欢的李仲文还是李密的叔叔呢!结果呢,不堪一击。

至于李密,不少人提及之后轻蔑一笑道:“大军一到,全都跪地投降。”

结果造成洛阳军民对李密的轻视,勋贵世家纷纷认为李密就是一个移动的功劳,踊跃报名参军,都想都想分享这个巨大的功劳。

“韦尚书从大兴城刚刚回来,路途劳顿,就准韦尚书一天的假,回去好好休息吧!”杨侗不再给韦津说话的机会,直接道。

“多谢越王!”韦津欲言又止,谢道。

很快韦津将这些抛之脑后,反正这也不是自己的事情。

……

兴洛仓位于如今的巩县,大业二年开始修建。

这里地处丘陵,形势险要,土层坚硬、干燥,又有水路运输之便。

自洛河逆水而上可达当时的京城洛阳,逆黄河而上可达陕西潼关和长安,顺水而下可达山东至海口,同时与大运河相通,向南还能连接江都。

兴洛仓交通便利,地势险要,是隋朝的重要战略要地。

杨广把从江南经大运河运来的粮食全部囤积于此。仓城周围二十余里,共有三千窖,每窖藏粮八千担,设官兵两千人防守粮仓。

兴洛仓约可容纳粮食2400万担,是全国最大的粮仓。

李密早已经看中了这个地方,一直劝说翟让攻打兴洛仓。

“百姓饥馑,洛口仓储藏的粮食数量巨大,又容易攻取。如果攻下兴洛仓,瓦岗军号召天下英雄就仓用粮,天下的各路起义领袖一定响应瓦岗军,听命于寨主,到时寨主就可以称帝号,平定中原。”

李密用帝位皇位打动了翟让。

李密和翟让带领七千名精兵从阳城向北出发,跨过方山,从罗口袭击兴洛仓。

斑驳的城墙,依旧残留着点点褐色血迹,血腥味扑鼻,显示这里不久前经过一场战火洗礼。

竟然攻占了!哪怕是站在如山高的粮仓面前,众匪仍然有做梦的感觉。

翟让心中得意至极,他当时就是被猪油蒙了心,听从了李密的建议,前来偷袭洛口仓。

哪里知道真的攻陷了,上千万旦粮食摆在自己面前,巨大的幸福感觉让他如在云端飘荡。

放任那些过惯了苦日子的兄弟狂吃两天之后,瓦岗众人终于意识到了给自己一百年的时间也吃不完这些粮食。

吃不完怎么办!

“开仓放粮!”

历来每一个造反的人都会用一个共同绝招,那就是开仓放粮。

官府**,百姓饥饿。杀贪官,开仓放粮,从来没有吃过饱饭的百姓,猛然间尝到了香甜可口的食物,每个肚子都吃的滚圆。

小麦的香醇,吃饱饭的感觉让饥饿一辈子穷苦人怎么也忘不了,为了这种感觉,苦了一辈子的百姓可以为之拼命。

站在城墙之上,看着兴洛仓前密密麻麻的人群,李密满意的点了点头。

他身材消瘦,长期的流亡生涯,使得他原本圆润的身材迅速的瘪了下去,但是更显的精神异常。。

“主公英明!开仓放粮,定能吸引更多的流民能够加入瓦岗,这恐怕不少于二十万人吧!”

李密身后,尹先生一身青衣,看着底下的恐怖人群惊叹道。

“昏君无道,横征暴敛,兴洛仓存粮无数,而普通百姓却濒临饿死,杨家的江山做不了几天了。

李密看着争抢粮食的百姓,冷笑道。

“这天下还得主公来拯救!”尹先生恭维道。

“哈哈……”李密高声大笑,心情也是得意非凡。

“那件事情办的怎么样了!”李密问道。

尹先生左右看了看,担任护卫的秦琼会意的将所有人支开,给李密和尹先生留下足够的空间。

“所有事情都已经准备妥当,翟让将军已经松动,相信只要主公击败了来犯的洛阳军,在下担保,定能让翟让共推主公为主。”尹先生神情激动,低声道。

“这样最好!”李密点头道。

翟让不过是一介小吏,何德何能让他李密屈居之下,不过现在毕竟翟让才是瓦岗山上寨主,威望很高,如果李密贸然动手,很容易造成瓦岗的分裂。

向来把瓦岗当作自己禁裔的李密绝对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由此一来,只有让翟让主动退让才是王道。

如今李密献计击败了张须陀,又献策攻占了洛口仓,屡立奇功,在普通的将士心中,犹如神一般的人物。

相比之下,翟让的缺点显现出来了,优柔寡断,贪花好色。

之前当个小山寨寨主这些缺点还不明显,如今瓦岗势大,又有了李密这样的枭雄再次,二人相比,翟让被抛下几条街也不止。

只要击败来犯的洛阳军队,瓦岗的众人自然能够分得清,谁才能带领瓦岗走得更远,利用翟让的自卑,一切定会水到渠成。

李密心中畅快,连看着城下的百姓也觉得亲切起来。

看着城下,一刻钟,李密满脸笑容。

两刻钟,李密笑容消失。

半个时辰,李密眉头紧锁。

一个时辰之后,李密一脸沉怒。。

“主公!”

尹先生看着李密阴晴不定的脸孔,低声喊道。

李密没有应声,转身快步走下城墙。

尹先生和秦琼面面相觑,立即跟上,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城墙下,开仓放粮的消息早已经传开,饥饿的百姓哪里管什么是官粮,吃到肚子里,谁能分辨出来。

前来拉粮食的百姓络绎不绝。老人妇女背着孩童赶来。

饥饿的儿童抓起米粒就往嘴里面送,这些都是沿着大运河送来的南方的精米个个颗粒饱满,香气逼人。

雪白的米粒洒满了道路,没有人在意,因为洛口仓里还有数不尽的粮食,吃不完用不尽。

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吃力的拖着装满稻米的大麻袋,一步一步的往前挪动。

早已经筋疲力尽了,仍然不停下来休息。

“老婆婆,你今年贵庚呀!”李密上前和声问道。

老婆婆看到李密过来停了下来,,在他身后有几个穿着盔甲的人保护。

知道他是这伙盗匪的头目,连忙放下口中的麻袋

“回大王的话,老妇已经六十一岁了。”老婆婆态度恭敬的回答道。

第一百一十八章世道变了

大王,是戏文里对于山贼头目的称呼。

李密咋一听到这个称呼,心中不由的郁闷至极。

但是看着老婆婆的一脸凄苦的样子,心中气不由得消散了。

“老婆婆,您已经这么高寿了,怎么还亲自来搬粮食,家中可有子女,何不让他们帮你,可是子女不孝顺,本将军可以为你做主!”李密道。

“孝顺,都孝顺。”老婆婆忙道。

“那他们怎么不来帮您!”李密问道。

“他们都不在家!”老婆婆答道。

“不在家?”李密疑惑道。

父母在不远游,这个时代外出不容易,一般子女都不会远离自己的父母。

仿佛看到李密的疑惑,老婆婆解释道:“他们都去打工去了!”

“打工!”李密顿时满头黑线。

“去西京大兴城,那里找人修路,能够挣钱,老身两个儿子都跟着村里的人都去了。”

“一天能挣二十文呢!”老婆婆得意的显摆道,炫耀自己的儿子能干。

在普通农户眼中,一天二十文,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一天二十文,一个月就能挣六百文,一年就能挣七贯钱,这可比帮地主干活强多了。

打工!

到大兴城!还全村人都去了!

李密只觉得世界都凌乱了,按照原本的计划,攻陷兴洛仓之后,开仓放粮,招收流民,补充军队。

哪里知道,到了兴洛仓,大批的流民都消失了,细问之下才知道,大兴城赈灾,大部分流民,被洛阳城官员引导到京兆。

流民也就算了,要了也是累赘,可是现在就连普通的农夫也没有了,都去大兴城打工去了,留下的都是老弱妇幼。

这到底是怎么了,难道是世道变了。

李密看着满眼的妇女儿童,只觉得一万个乌鸦飘过。

青壮都没有了,还怎么招兵。

杨侑不知道自己无意中的举动,竟然间接的削减了李密的实力。

就算知道,他也不会在意,相反还会高兴的大笑几声。

不过,李密倒是帮了杨侑不少忙!

李密和翟让肆虐关东,又突然攻占了洛口仓。

这在普通的世家地主中掀起了滔天大浪,人人自危,谁都不想让自己置于盗匪的屠刀之下。

大隋帝国关于李密的负面宣传可是不遗余力,李密在普通人心中可是恶魔般的存在。

当时李密随着杨玄感叛乱之后,杨广恼羞成怒之下,灭了李密三族,可是杀了不少李密的亲人。

如今李密率领大军杀回来,显然是为了报仇而来。

这个时候他们这些土财主就成为最直接的受害者,官兵盗匪轮回碾压!大军一过十室九空。

有远近的人提前跑到了洛阳城,洛阳墙高城坚,定能保护自己身家性命。

更有远近的人则想着再留一条后路,派遣一部分的族人来到大兴城。

这样一来,哪怕洛阳城陷落,还有大兴城再抵抗,就可以最大限度的在这个乱世之中,保全自己的家族。

于是,大兴城再一次掀起了流民狂潮。

不过这一次涌入大兴城的不是饥饿的平民百姓,而是大批身穿裘衣,腰肥膀圆的关东贵族,世家地主们。

京兆郡地处帝国腹地,百姓安居乐乐,盗匪接连剿灭,就算李密要攻打大兴城也要越过洛阳这一关。

远离战火的地理环境,再加上优越的软实力,称为躲避战火的最佳选择。

凡是第一次踏上砖路的人,无不为此迷醉,从坑坑洼洼的黄土地,踏上青红交加的砖路上,这是一个文明和愚昧的跨越。

没有人再想回到那个落后的社会,大兴城用软实力再一次征服路过的每一个人。

帝国银行再一次繁忙起来,无数的财富从洛阳运来,存入帝国银行。

洛阳城可谓是天下首富之地,无数世家贵族,豪商大户集中在洛阳城,这些财富有小部分运到大兴城,也将是一个天文数字。

保险柜业务最受地主老财的欢迎,这些人把自己的血汗钱换成一张薄薄的纸张,心底里很没有底气。

保险柜的出现收到了他们的热烈追捧,这种没有钥匙,就连银行本身也打不开的新式宝库,如及时雨一般出现,保险柜短时间内被抢购一空。

名家字画,奇珍异宝,一个个都蒙上黑布,轻手轻脚的放入保险柜之中,地主老财们用力将厚厚的钢门重重的关上,锁好钥匙满意的离去。

心中盘算着过几天再来看看。

一天后,还是两天后呢!

这是一个很纠结的问题。

鱼塘台田再一次受到了热捧,春节前的剩余的几千亩台田两天内销售一空,赈灾司不得不将刚刚完工的第三批一万亩台田拿出来。

饶是如此,也阻挡不住背井离乡之人对土地的病态的热爱。

对于他们来说,如果没有土地,就算手中的钱财再多,那也是无根之萍。无源之水。

拥有了土地,那就意味着有了安身立命的资本。

燕归已经两天没有合眼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