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秦汉纵横家-第2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启禀大王,臣并未多说,反倒是那辟阳侯,欲要在五日之后与大王相见,臣还未多说,辟阳侯已经离开前殿。”燕相很是无奈的说道。

    “审食其定是陛下亲派,欲来此次是躲不掉了,容本王思虑过后,择日邀请辟阳侯叙话。”卢绾颇为淡然地说道。

    燕相闻言,只得照办,而此时的张胜已经前往匈奴,欲缔结两国友好。

   

第473章 刘邦知卢绾反汉

    审食其离开王宫之后,当即欲召赵尧叙话,此次前来见卢绾是次要的,找出其有无谋反的证据才是审食其此行的主要目的。

    使馆内,赵尧与审食其对坐,“今吾等已来燕国,自不可无功而返,想那卢绾前次是否有疾不重要,毕竟陛下与其犹如手足,入长安说理即可。”审食其首先开口道。

    赵尧略微颔首,“按照侯爷此说,吾等便无尺寸之功,反多了长途跋涉的麻烦,此差事当初未免接下的有些仓促啊。”

    旁边的审食其则是当即摆手,“御史此言差矣,殊不知,某前往燕国的时候,曾受到皇后密信,欲将卢绾除之而后快。”

    赵尧惊得半天说不出话来,吕雉掌管后宫,何来搅动大汉风云的能力,审食其见赵尧面色略有怀疑,当下紧接着说道:“御史莫要不信,想来陛下万年之后,这天下终究是那皇太子刘盈所有。”

    “皇太子性格懦弱,且汉以孝治天下,那刘如意已经封为赵王,难以再与皇太子争雄,待时,那汉家大权不知是刘盈掌?还是吕皇后掌?”

    “如此说来,定是那吕皇后掌权,此番你我帮助吕后解决卢绾,日后必有封赏,不知侯爷可是此意?”御史赵尧有些不确定的问道。

    审食其很是直接地点了点头,“赵兄果然聪明,今某已经将诸多使者派往城中各个要点,过不久定会有消息传来,而烦请御史观察燕地百姓动向,是否特别拥戴卢绾,这些皆是日后卢绾的命运所在。”

    “某为皇太子前程,自然是在所不辞。”赵尧很是激动地说道。

    未过几日,卢绾果然在王宫设宴,毕竟有些事情是躲不掉的,审食其与赵尧皆在应邀之列,燕相与燕地百官亦是出席。

    诸君叙礼毕,卢绾首先举杯说道:“某自被陛下封为燕王后,身体每况愈下,前些时候你竟不能离榻,近日方才好转。”

    “卢兄多礼了,此事陛下自是得知,故而让吾等前来拜见,希望卢兄不要因上次使者之事心生悔意。”审食其颇为理解地说道。

    卢绾闻言,心中稍微舒畅了许多,“只是不知陛下身体如何?早些时候听闻陛下因身体不适才离开代地,某心甚是忧虑,今两位前来,某正欲了解朝中诸事。”

    不待审食其开口,旁边的燕相快速起身行礼道:“我家大王只是关心陛下的身体,对于朝中诸事并不想做过多的了解,毕竟皇太子宅心仁厚,吾等自当尽力效忠。”

    卢绾亦是反应过来,慌忙解释道:“燕相所言是也,某不过想了解陛下龙体,其余诸事,某自不关心,毕竟燕地贫瘠,能够安享晚年最为稳妥。”

    审食其与赵尧对视一眼,颇显尴尬的笑笑,“卢兄年事颇高,言语有所不当也属应该,然今陛下身体倒也安康,并不任何疾样。”

    “这就好,这就好,今日不谈政事,只谈往昔,两位莫要客气,此中佳肴尽管食用,莫要与某客气。”卢绾忽然大声说道。

    当日宴饮,虽然气氛有些微妙,不过还算愉快,审食其自始至终未说过一句让卢绾入长安的话语,以免使其生疑。

    晚间时刻,审食其还未入睡,便听闻外面有动静,脸色很是不悦,毕竟忙活一天了,总要好好休息才是。

    “外面何人,难道不知此是使馆?扰了吾等休息,汝等皆要以死谢罪。”审食其很是大声的喊道。

    哪知这时突然有人扣动审食其的木门,“大人,大人,小的有事情禀告,乃是和燕王有关,还请大人相见。”

    审食其闻言,心中大惊,当即掌灯穿衣,片刻便将那外面的守卫请了进来,“刚才汝说与燕国有关,乃是何事?还请速速说来。”

    那守卫稍微颔首,很是低声地说道:“启禀大王,今日吾等在燕王都东门把守,忽见一队人马从匈奴方向赶来,某便命人画下为首之人,经多方查探才知此人竟是当初燕国的客卿张胜。”

    “那张胜因与陈豨勾结,似乎已经被陛下处死,竟会出现在燕国,当真是蹊跷,还有其他的事情吗?”审食其强忍着疑惑问道。

    “另外某等侥幸买通其中一人,询问得知,那张胜依旧在燕国为官,而且往来于匈奴与燕王都之间,且匈奴鲜卑诚以北又起座小城,名曰小长安,里面住的皆是汉人,听闻大多是逃走的王侯将相,以及诸多士卒。”那守卫煞有其事的说道。

    审食其脸色大喜,“什么小长安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那张胜未死,还与匈奴联系,燕王的王号爵位恐不久矣,你先下去吧,回到长安,重重有赏。”

    次日清晨,审食其与赵尧二人还未受卢绾邀请,便前往王宫拜见,使得卢绾也颇有些惊讶,不过并没有任何重要的事情,无非是来辞别的。

    现下的审食其已经掌握了足够的证据,在此徒留,也是无益,卢绾对两人自是没有阻拦,他们走了倒好,省的留在燕国出了乱子。

    审食其刚出燕地,便马不停蹄的奔向长安,刘邦如今心忧的只有卢绾一事,听闻审食其回来,当即请入未央宫问话。

    刘邦居于首位,君臣叙礼毕,遂先开口道:“汝二人出使燕国,已有数日,不知可见到燕王,他可愿前来长安。”

    审食其见势说道:“启禀陛下,卢绾面色正常,并无疾病之说,然并不愿意前来长安,臣等不知是何原因。”

    “那可还有其他消息?”刘邦紧接着问道,不过脸上却显得有些无奈,说实话,刘邦对于卢绾的兄弟情还是很深的,若刘邦没有当皇帝的话,两家或许还是对门邻居呢。

    “启禀陛下,臣从燕国得知,那张胜并未被卢绾处死,反而在燕国担任官职,最为主要的是,每隔数天,张胜都要前往匈奴,至于要办什么事情,吾等无从得知,但燕国与匈奴相近,陛下不得不防啊。”审食其很是认真地说道。

    刘邦稍微抚须,坐在殿上沉吟良久,方才叹息道:“看来卢绾果然是反了,朕的天下怎么就不能安分呢?”

   

第474章 吕雉上殿陈豨亡

    刘邦听闻张胜往来匈奴与燕国之间,便知卢绾已反,心中甚是无奈,颇为烦闷的说道:“你二人暂且退下吧,此事朕自会处理。”

    审食其自会察言观色,见状只得与赵尧退出未央宫,而刘邦却未将此事与任何人说起,明显欲有意袒护卢绾,希望其莫要出兵,尚可安享晚年。

    次日朝堂之上,刘邦面色虽然不好,但是并未说出心中的不爽,审食其在旁干瞪眼,就是不见刘邦说出此事,不免有些着急。

    旁边的赵尧欲要上前说明,然昨日禀报的很是清楚,刘邦不说他心中也是猜出了七八分,那就是有意隐瞒,且审食其都未出列,还轮不到他一个御史道出情由。

    哪知道就在此时,吕雉竟从后殿走了出来,使得朝堂之内,诸官大为惊讶,慌忙起礼道:“臣等拜见皇后娘娘,万福金安,永享千岁。”

    刘邦在旁颇为有点不知所措,“爱妻为何来朕之朝堂,岂不有违后宫礼仪,还是速速退下的好,免得引起百官非议。”

    朝堂岂由妇人胡来,然吕雉也不想如此,他这般做法也是有苦衷的,原来审食其将卢绾的事情告诉过刘邦之后,转眼又告诉了吕雉。

    吕雉为人心思缜密,当即前往未央宫欲要询问刘邦该如何处理卢绾,吕雉并未直接提起卢绾造反的事情,而是循循善诱道:“今燕地百里,虽手足为王,然不可不防啊。”

    刘邦则是稍微摆手,“爱妻不必担忧,燕国连易数主,民生哀怨,岂有兴兵治理,且卢绾乃是朕的对邻,何来造反之说,爱妻有些多虑了。”

    “启禀陛下,那卢绾身在燕地,其心何居?吾等岂能轻易得知,且其与匈奴毗邻,难保不与匈奴为友。”吕雉言语间已经说的很明白了。

    但刘邦就是不说卢绾造反,当即有些不悦的说道:“汝乃妇人,何知天下大事,朕心恐万年之后,这天下是我刘家的,还是你们吕家的,如若不然,朕明日便将刘如意接回来,封为皇太子,汝母子前往赵地,永享国祚。”

    吕雉被刘邦一通数落之后,只得无奈离开未央宫,但吕雉并非这么无能为力,她心中欲除掉卢绾,岂能轻言放弃,这才有今天朝堂上的闹剧。

    未央宫前殿,吕雉大哭,“妾本不想来此是非之地,奈何陛下为何一意孤行,偏袒于外家,那卢绾勾结匈奴之事,天下皆知,陛下这般庇护于他,所谓何也?”

    “日后太子执政,四海八方,皆是老臣辅佐,乃是太子之幸也,然有图谋不轨者,太子将何以为敌?今卢绾被封为燕王,未处死张胜,又与匈奴勾结?陛下应当早发兵处之?何故将此事隐瞒不说,其心不诚,留之何用?”吕雉很是激动地说道。

    众官听罢吕雉之言,不免有些惊讶,萧何首先出列道:“臣等久居长安,不知边疆险阻,今卢绾欲反,其情可属实?”

    不待刘邦言语,那审食其早就站到了队列前面,“相国有所不知,前次使者前往燕国,卢绾称病不朝,而某前往燕国时,那卢绾并无任何异样,可见其心不诚也,某便与御史同往巡查,谁知竟遇到张胜从匈奴赶回,吾等甚是惊讶,便当即辞别卢绾,潜回长安,已经将此事禀明陛下,哪知道陛下却并不开口提及此事。”

    萧何闻言,有些疑惑地看向刘邦,“陛下,辟阳侯所言可属实?”刘邦在旁稍微颔首。

    这时陈平也从队列中走出,躬身行礼道:“启禀陛下,既然卢绾欲反汉,陛下便不可踌躇,应当尽早发兵击之,免得其与匈奴联和,声势浩大,待时,恐倾全国之兵,难以与匈奴为敌,当初白登山之围,陛下难道都忘了吗?”

    “先生所言甚是有理,卢绾反汉,必须发兵,然此番讨伐陈豨,使得汉军疲敝,不宜出兵,且等樊哙击败陈豨,再行定夺。”刘邦颇为淡然地说道。

    刘邦言罢,殿上陡然沉静下来,因为刘邦回长安多日,樊哙还未有捷报传来,若是贸然出兵,难免不妥,刘邦虽有私情,但其所言不假。

    萧何在旁,有些折中地说道:“想必卢绾并不知吾等所议之事,既然如此,待到樊哙斩杀陈豨之后,让其直接带兵攻打燕国即可,待时让周勃带兵协助,那时卢绾未曾防备,也好一举擒拿,听候陛下发落。”

    刘邦略微颔首,“相国所言是也,若是月余,樊哙无果,便由周勃带兵前往剿灭燕国,若是能擒拿最为稳妥。”

    长安诸事不提,且说刘邦离开代地之后,陈豨已经逃到了灵丘,樊哙当初因聊城损失六七千汉军,欲要将功补过,故而留在代地,欲要剿灭陈豨。

    此时的陈豨已经是走投无路,逃到灵丘的时候仅有千余人愿意追随,毕竟投降汉军不杀,谁还愿意跟着逃将受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