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春秋做霸王-第15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是,根据刘纪了解,周亡后,九鼎遗失,当年戎族攻破周都,却是没能移走九鼎,真正移走九鼎的,是天下诸侯,因为一方鼎,重量可是不凡。在这个时代,若是靠人力拉,一方鼎不知要花费多少人力物力,才可移动。

  如今汉室太庙之中,竟然出现了这么一座鼎,难怪各代汉室君王都说是天命所归了。

  “自然不是。”

  看见刘纪震惊的目光,刘宏笑着摇摇头,对于刘纪的震惊,他毫不惊讶,因为当年看到这鼎时,也是如此吃惊,如今见得多了。也就觉得没什么了,毕竟以汉国的实力,拥有一方鼎,实在是绰绰有余了。看着鼎上的图纹,刘宏向着刘纪解释道,“这座鼎,不过是九鼎之一罢了,天下还有八方鼎散落于诸国之中。”

  “当年,周都被戎族踏破。那些戎族并未将九鼎拉走,而在周都被踏破之后。天下震动,诸候不再相斗,如同约好一般,齐齐领兵前往都城,终于在诸侯的齐力进攻之下,戎族只是侵掠周都一番便退去。诸侯击退戎族之后,便是发现幽王已死,整个周室也是十不存三,当时的几个较大的诸侯便是在周都大打出手,其目的不过为了这代表天下气运的九鼎罢了。”

  刘宏滔滔不绝的说着,刘纪也是仔细听着,这些东西,他在一般的书籍中可是见不到,因为这些东西是记入于史册之中,也是各国的秘密所在,若不是刘宏说出来,刘纪绝对不会知道。

  “当年我汉国先祖不过是一个较小的诸侯而已,却在那场争鼎之战中,夺得了这方重鼎!刚好,也正是说明我汉室的天命所在,我汉室为神农后裔,而这方重鼎便是神农鼎,这何尝不是天命所归?争鼎之战结束后,几个较大的诸侯纷纷自立,去齐楚晋等国君候,纷纷封王!”

  天命所归?听着刘宏的话,刘纪有些嗤鼻,只怕汉国先祖是看见抢到的是神农鼎,这才自称为神农后裔吧,不过汉国当年不过是一个小国,其君主更只是一个小的诸侯,能在齐楚晋这些大国的虎口中夺下神农鼎也是不简单。

  “齐楚晋等君主率先为王,其后各个小国便是纷纷效仿,一时间,周朝的权威,天子的威严再也不在,由此进入这个春秋时期!争鼎之战中,我汉国夺得神农鼎,自然会引得许多觊觎,当时的几个国家,纷纷进攻我大汉,所幸先祖之才,挡住了这些国家的攻击。其后经过历代君主的呕心沥血,终究是将我汉国,从当年的一方小国成为了如今的天下大国!”

  刘宏的语气颇为平淡,仿佛是在讲述的不是汉国的历代一般,但在刘纪的心中却是明白,成为如今局面,汉国的那些君主付出了多么大的努力。

  俗话说,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当初一个小小的汉国,争得了神农鼎,要想守住它不知付出了多大的代价。

  但是一切终究是过去了,如今的汉国成为了天下大国之一,而当年的数十上百国家,也仅余如今的数国。如今的汉国,拥有神农鼎,还有哪个国家敢觊觎?因为现在的大汉,有这个实力!

  只是,刘宏所说的争鼎之战,却是让刘纪有些惊讶,因为民间一直传说周亡之后,九鼎遗失,却是没有想到是落入了诸国之中,那场争鼎之战。可真是牛叉啊,直接将好好的九鼎,硬是生生的分开的。

  想到此,刘纪便向着刘宏询问道,“父王,你说的意思,这九鼎没有遗失,还是存在于诸国太庙之中?九鼎除了这神农鼎,还有哪些鼎?又在哪些国家手中?”

  “九鼎自然没有遗失。鼎者,国之重器,事关一国之运,哪怕是太愚蠢之人也应该明白九鼎的重要性,又岂会轻易的遗失?当年的争鼎之战,九鼎分别被诸国分去,后又历经诸国吞并,如今九鼎下落,也是难以判断。”

  刘宏皱着眉头,“世人皆知,九鼎为大禹所铸,大禹以传说中的圣者为其取名,除了我汉室神农鼎外,其余八鼎,分别为女娲鼎,夸父鼎,黄帝鼎,蚩尤鼎,昊天鼎,后土鼎,唐尧鼎,虞舜鼎。”

  “其中,蚩尤鼎应为楚国所得,唐尧鼎应为齐国所得,昊天鼎应在晋国手中,黄帝鼎应在燕国境内。其余的数鼎下落,寡人便是不知了。”

  “如此?”

  刘纪眼睛瞪得大大的,果然一个个都是厚脸皮的,汉室有神农鼎就自称为神农后裔。齐国有唐尧鼎,也是一直崇尚唐尧,楚国也是自称蚩尤后裔来着。

  晋国得到昊天鼎,更是自称为昊天之子,凡事者,都以上天之意说之!原来这一切,都源自于他们所得的九鼎啊!

  不过,燕国居然会有黄帝鼎,只是汉灭燕,为何没有听说汉国得到什么黄帝鼎的消息?  

第二百八十一章 风雨欲来

  似乎是注意到了刘纪的惊讶,刘宏出言解释道,“黄帝鼎,当年确实在燕室中,只不过必次灭燕,寡人却是没有发现黄帝鼎的下落,也不知这燕室到底将黄帝鼎放于何处!燕国灭,只怕这黄帝鼎,再也不知下落,也算是一件憾事吧!”

  “父王不必担忧,我大汉即是天命所归,这九鼎,自然能够重新归回我汉室!”刘纪出言安慰道,“终有一日,这九鼎会齐聚我汉室太庙之中!”

  “但愿吧!”

  刘宏苦笑一声,九鼎岂是这么好得到的?毕竟九鼎,全天下可真正只有这九方鼎,说吞并天下还有可能是靠实力,可是要重聚九鼎,就不仅仅只是实力了,还要有天大的运气。

  比如说,你就算知道齐国有唐尧鼎又如何,灭齐就能够得到唐尧鼎?恐怕不一定,燕国就是最好的事例,明知黄帝鼎在燕室,可是刘宏将燕国灭了,还是没有得到黄帝鼎。要想重聚九鼎,如周朝那般定都,简直是有逆天之难。

  “好了,刘纪,你可知寡人为何今日带你来到此处,更是将这国之重器都示与你看?”

  刘宏转过身来,一脸玩味的看着刘纪说道,看向刘纪的眼神,仿佛能够看透刘纪的心思一般,在刘宏的眼神下,刘纪仿佛感觉什么心思都满不了刘宏的双眼。

  强忍着心中的不适,刘纪答道,“父王是想让刘纪知晓汉国的历史,让我等皇子更要继续努力,争取有一日,能够吞并数国,置九鼎于太庙?”

  “呵呵。”

  刘宏笑了,“不错,是要尔等记住!我汉室的历史,也让你们明白,不要忘记了我汉室历代君主的努力是为了什么!只不过,刘纪,要想吞并数国,置九鼎于庙,单单凭着一个殿下的身份可是不够。”

  终于来了,刘纪整个心都吊起来了刘宏说出此话,已经在明言告诉刘纪,寡人已经知道你刘纪的心思了,你该想隐瞒什么,有什么话赶紧给寡人说了。想到此,刘纪也不藏着了,直言告诉刘宏道,“父王,纪确是有当储君之心!因为只有当上太子,才能成为汉国的君王,才能实现吞并天下,置九鼎于庙的梦想!只有当上太子,才能使得我汉国秉承天命!正如父王所说,这些事情,一个殿下的身份远远不够,纪不自量力,今日想在父王面前明言为储之心。纪曾听说过一句话,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那么一个不想当储君的殿下如何是一个好殿下?”

  “言语倒是不错!”

  刘宏见刘纪直言,也是露出一丝笑容,“储君,可是那么便容易当上的。更何况,你只不过刚刚来到雒阳,而且,就算是当上储君想要成为我大汉的君王也不是肯定的!刘纪你应该明白,一个君王,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一言决生死,一言断国运,一时不慎,整个国家就会陷入动乱之中!想要使国家强盛难,可是要想使国家衰落,却是容易。”

  “纪明白。君主,即是代表整个国家!君主的一言一行,决定国家的命运,俗话说,权利越大,责任越大!君王的权利很大,但又何尝不是有很大的责任,有很大的难处呢?只是刘纪并不害怕,若是面对这些也恐惧的话,便不配为父王的儿子了!父王曾问我,纪若为君该当如何,刘纪也曾答过,我为君,是为了大汉的盛世繁荣,是为了大汉的子民安乐,绝不是贪图己乐。”

  刘纪脸上充满了自信的笑容,哪怕是了君王之路太艰难,他也不会退缩半步,因为他是未来之人,若是不能在这春秋抹上绚烂一笔,岂不是白白浪费了这个大好机会?况且,刘纪相信,他若为君,定然会是子民安乐,体恤万民,还有谁比他这个接受后世教育的思想觉悟还有高?

  “刘纪,你是寡人三子,更是嫡子,自然是可以有争储之心。”刘宏笑了笑,“只是,要想成为储君,可不是凭着几句口头话便是可以当上的。”

  “纪明白。”

  早已经预料到了刘宏会说此话,因为刘宏若是因为他刘纪说几句惊人的话语,便立他为储君,才是真正的不正常呢。一国之储,多么重要!自然不可能随便立,看着刘宏,刘纪说道,“要想成为储君,刘纪自会表现出能够胜任储君的实力。”

  “那便期望你不要让寡人失望了。”

  刘宏露出一丝颇有深意的笑容,轻声说道。

  …………………………

  “相爷,有大事。”

  雒阳,丞相魏平府宅,一个管家般的人物火燎的走到了汉国丞相魏平面前,“出大事了。”

  “不要急,出了何事?”

  魏平微微抿了口茶水,淡然的目光看着他面前的管家****。

  ****,是丞相府的管家,也是跟随他魏平的老仆了,也是见过世面的人物,可是今日却是不知这也不淡定了。

  “相爷,你看,刚刚从齐国传来的消息!”

  ****递上一张纸条,淡然的魏平放下手中茶杯,接过纸条,打开,微微扫视了一眼,面色忽然一变,轻轻的将一只手放在桌案上拍下,魏平喝道,“消息可曾属实?”

  “绝对属实!”

  ****点头肯定道。

  “这齐国!”

  魏平叹了一声,“快备马车,老夫要向君上禀报。”

  “诺!”

  抬起沉重的脚步,魏平的心情也是颇为沉重,看着有些阴暗的天色,魏平也是知道,这风雨欲来啊。

  而身为大汉的臣子,他自然要避免这场风雨的到来,就算不能避免,也不能让大汉受到任何损伤。

  马车马上便已经备好,魏平正准备上去,在他一旁的****颇有些欲言又止的样子,魏平见状,不解的问道,“****,还有何事?”

  “相爷,君上此刻正在太庙和刘纪殿下谈话呢。此时去面见君上,恐怕不合礼。”

  “太庙?”

  魏平忽然想起来了,拍拍头脑,这记性可是越来越差了,太庙可不是他们臣子可以去的地方。想了想,魏平还是没有上马车,吩咐****道,“你现在赶紧派人告诉君上,老夫有要事商量。”  

第二百八十二章 卫姬

  太庙,是供奉整个汉室祖先神位之地,依礼法,太庙臣子是不得出入太庙之中,所以魏平哪怕再有要事也得先派人通知刘宏,得到刘宏的应允,或者等待刘宏出太庙后方可谈事。

  在太庙中,刘纪可以算是知道了汉室的一些隐秘了,虽然这些都是刘宏所述,可是对于刘纪的影响很大。他没有想到,九鼎并非遗失,而是在争鼎之战中被诸国所藏,他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