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春秋做霸王-第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本王何德何能,自然不能于大禹等圣主比肩,如何敢重铸九鼎?这重铸九鼎之事,以后休要再提!自周亡后,九鼎遗失,假若我齐国当真秉承天命,自然会将这九鼎拾回。”

  一开口而万声灭!

  刘纪感叹一声,齐王如今的地位实在是让他羡慕嫉妒恨了,不过齐王说的话却让他觉得很熟悉?

  刘纪身边的公孙术微微眯起眼睛,目光不善地看着刘纪这个汉国质子,当时刘纪劝说他时不就是如此说的?拾回九鼎,真的是和这个齐王说的实在是太像了。


第五十七章 论国政


  只不过唯一的区别是刘纪和齐王的身份实在是天壤之别,刘纪说能拾回九鼎在公孙术看来只不过是一个远大的志向罢了,而在齐王口里说出,心中却是有几分相信。

  说实话,齐王何尝不是他们这群人最好效力的对象?只有在这样的霸主强国中,才能发展得更好,只是入齐后齐王未曾真正正视过他这个纵横大家,所以公孙术才会将宝押在刘纪这个资本很低的汉国质子身上。

  “秉承天命,佑我大齐!王兄日后自当能拾回九鼎,置于这齐宫中。”

  齐公子吕安向着齐王吕烈一作揖,恭贺着说道,令齐王面容大悦。

  “不过一言而已。”

  汉使苏义此刻看着齐王的眼中已经少了些许敬畏,当局者迷旁观者清,邹子的话让齐王升起大大的野心,可在苏义眼中看来,齐国虽然强大,可是要想吞灭诸国无疑是黄粱一梦。

  天命在齐更是胡言乱语,如果说齐国能统一天下还不如说汉国比齐国更有希望一统天下呢,单从地理这一方面汉国就要比齐国不知好多少。

  齐国四战之地,若想灭秦晋汉任何一国,其余的国家自然不会坐视不管,而汉国若是能灭楚,也就齐国能威胁到汉国,秦晋两国离汉还远,根本就力不能及,所以这也是汉国与齐国相比谁更能统一天下的的一些优势。

  “好了,这百家这第一论便到此吧,接下来继续论战。”

  齐王挥挥手,虽然对于齐国当承天命,扫灭诸侯的做法十分自信,可看见在场的大多数人脸色不悦时,齐王也就不想在这个问题上继续说下去。秦国使节,汉国使节都在此呢!而且还都是来齐求和的,如果他不在乎这些人的态度的话,恐怕齐国也没有什么好果子吃,过于自信是一回事,齐王还么有昏庸到当着两位大国使节的面说出要灭两国的事来。

  或许今日之后,可以多和田旸讨论一下灭国的事宜来?齐王吕烈的心中也是有着几分计较的,齐国虽然不能力抗诸国,可在吕烈的眼中,灭亡一大国还是可以的,秦晋汉只需吞掉一国,大势便可成。

  “诺!”

  众人听到齐王的声音后,本来还有些窃窃的私语声也不见了,所有人看着论战台上的大贤们,希望他们再说出什么惊世之语。

  “第二论,诸国时政!请诸位夫子继续论战。”

  一阵令人振奋的鼓声响起,“啪”“啪”的犹如九天雷霆,再配合着重鼎的轰鸣之声,诸子百家论战继续开始。

  第二论,诸国时政,比之第一论更将彻底,或者说第一论天下时局是果,这第二论诸国时政便是因吧。

  无论大国小国,强国弱国,都有着各自的政策,有些好的政策富国强兵,让其国力大大提升,而不好的政策便危害一国之基础,影响国力,直至最后弄得国乱民亡。

  所以说,一个国家的法策不可谓不重,没有好的法策,一个国家如果运转,国力如何强大?而有贤之士,众多大贤对于诸国颁布的法策自然也是十分关注的。

  “要论法策,各国最近皆有法策颁布,单论汉国最近颁布的法令,以废除原有的世袭制官职,以有才之士为官,甚至是奴仆在战场之上立得军功都可为将为相,实在闻所未闻,汉大将军韩兴便是一介布衣竟被拜为大将军,统帅数十万大军,汉王胸襟令人敬佩!”墨家大师墨琅开口说道,汉王的以才任职,打破世族任职的法令,正合墨家尚贤这一思想,所以墨琅对于汉王还是有些欣佩的。

  “说得不错,可自古靠军功成将军者又有多少?庶民为官,实在太少,世族虽不济,可许多官员出自世族,光靠那些庶民能够治理国家吗?无一点学识,庶民有才者也实在太少。”

  一个较为年轻的男子开口道,刘纪看去,居然是儒家的南宫迟,只见南宫迟对着自己笑了一下,便不再说话。刘纪心中微微点头,南宫迟说的话很有道理,这个时代世族虽然是蛀虫,可是治理国家的官员大多还是得从这些世族中挑出来,在这个知识匮乏的年代,普通百姓家里哪有人能识字?世族们的知识垄断,以及学习知识的昂贵代价,导致庶民中很难有人为官,连温饱都兵问题的庶民们,是没有多余的钱再去学习知识的。

  “官位者,有才居之,赏罚分明,才能做到强国之主,自古庶民与国家都是密切不分的,汉国的这些法令老夫断言,必将令庶民欢心,此举深得民心。”

  荀昱感叹一声,似乎在为汉王的英明决策感到欣佩。

  “哈哈哈哈,从一介布衣到为将为相,并非汉王一人做过,自古贤明君主用人皆不问出身的,只是汉王比之别人不同,敢废除奴隶制,奴仆若立军功,都可升为将军,这才是汉王的果断之处!”

  “汉国新法又如何?齐国以废除田制,使每家每户皆得良田,此举才是王道!况且齐国也实行军事改革,凡是庶民立功者也是会奖赏,此举比汉国更为英明!汉国日后若以奴仆为将,才是真正的危害大也!”

  在儒家墨家大力宣传汉王所实施的“仁政”时,一个来自农家的夫子反驳说道,农家以兴农为本,理念也只是小道而已,可就是这几年中齐国因为改田制,大力支持农家,所以农家这位夫子才会如此说话。

  “夫子此言是将奴仆不放在眼中?奴仆地位虽然卑微,可好歹也是人力,为何要永久的与人为奴?如今汉王给他们一个摆脱一辈子是奴隶的机会,如何不是好政?”

  “卑贱之人,不配登大雅之堂!”

  兵家俞汾开口,只见他冷冷一笑,“这些奴仆便是一辈子奴仆的命,若要他们为将统帅万千良家子弟,哪有人会服气?纵观周礼,又有哪些对待奴隶有好政?况且奴隶的忠诚度实在令人担忧,所以汉王此举,日后便知危害。”


第五十八章 楚国国政


  自大禹建立夏朝来,等级制服便已经深深的刻在人们的脑海中,而奴隶这一种最卑贱的人种更是受尽了等级制度的残害。奴隶在人们眼中已经不是人,而是等同于马匹牛羊等牲畜,甚至于价格低贱得连牛马羊都不如,虽然有许多的贤明之士已经高瞻远瞩,不忍心再看到奴隶的凄惨,要求废除各国君主废除奴隶制度,但真正废除奴隶制度的国家依旧是屈指可数。

  而且就算国家禁止,民间的奴隶制度根本就难禁止,在这种情况上,当今汉王颇为英明,提出以军功提升奴隶地位,甚至是可以为官的制度实在令天下人震惊。要知道,在这个时代,庶民为官都已经很惹非议,更何况是比庶民还要低贱的“牲畜”那些奴隶呢?

  “哈哈,俞夫子难道不知奴隶的来源么?这些奴隶何来生来低贱这一说法,一些亡国的大臣亲眷为奴之事还少了?这些奴隶,或许以前就是官员朝臣,不过因为亡国或是别的原因成为贱奴,难道就不能给他们一次机会,让他们重新为人?”

  墨家墨琅一直是倾力于废除奴隶制,对于俞汾这种深刻的等级制度自然不会赞同。

  “重新为人,大不了一个庶民而已,奴隶为将,岂不知牧野之战?诸位夫子不必再论,数年之后汉国弊端自现!”

  牧野之战,是周武王与商纣王一次决定国运的交战,而在这场对战中,商纣王因为感觉军队太少,将数十万奴隶为兵,哪知道在战场之上这些奴隶纷纷倒戈,跟着周武王率领的军队攻打商纣王的大军,致使商纣王兵败牧野,从而导致周朝的建立。

  兵家俞汾所说的奴隶忠诚度不高也算正确,各国军队还没有真正将奴隶列入兵源中,哪怕是兵源紧张时也不过是匆匆组建奴隶军充当炮灰而已。汉国的汉王颁布的奴隶立功制度也是十分严苛的,其一个奴隶立下的战功和一个庶民立下的战功其难度要困难十倍。各国还都没有真正正视奴隶这一类人的价值。

  可历经前世的教育的刘纪会不重视奴隶这一类人的价值吗?刘纪深深的明白,在冷兵器作战的年代,人力是多么的重要!假若舍弃奴隶这一人群,是多么的浪费!更何况,在刘纪眼中那些世族的蛀虫还不如这些奴隶呢!无论是庶民,奴隶还是世族子弟,在刘纪眼中都是一样的。

  “呵呵,那就再待几年,到时是好是歹,再来分说。”

  墨琅似乎也不想再和兵家俞汾纠结下去,两人说来说去也改变不了对方的想法,不如等上数年,到时是好是歹明眼人一看便知。

  “今日百家争鸣,为何道家颜夫子一直未曾来口?道家自老子创建以来,颇为兴盛,更被列为四大显学之一,如今对这诸国时政如何看待,我等洗耳恭听。”

  兵家俞汾对着东边席位上一个一直未曾开口说话的飘逸版犹如仙人样的老者说道,刘纪顺着目光看去,心中微微赞叹,这道家的养生果然不错!老者须发皆白,可精神面貌却是出奇的好,颇有些道风仙骨模样,和前世中的仙人很像。

  当今道家领袖被人称为颜子,姓颜名全,出身于楚国,颜全年轻处曾四处求学,中年后曾传闻上山遇仙人传道,从此在天下宣扬道学,以此在诸国中名声渐显。

  “诸国时政?”

  颜全微微一笑,“老夫怕一说,你们又要反驳了,我道家早就有言,无为而治,这诸国时政无论如何变化,最后终究还是一场空……”

  颜全说的话很是玄妙,让人听得云里雾里的,若是平时自然不会有人追究,因为你若是听不懂,只能说明自己学识不够而已,但是今天显然颜全不能就此蒙蔽过去,只听见兵家俞汾不依不饶的说道,“我只求夫子论时政,不是听那玄妙语的,夫子出身楚国,却坐视着楚国一天天衰弱,对于楚国的时政可曾有想法?”

  “盛极而衰,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楚国之病只是小疾,诸国之病,才是大患。”

  颜全未曾言明楚国时政,可他说的话确实让众人一惊,谁也都不会小瞧这个道家的夫子,道家之所以称为显学也不是徒有虚名的,很显然颜全肯定深知诸国时政,只是俞汾的逼问,使得颜全不屑于回答罢了。

  “楚国贵族与庶民相差极大,而且民风彪悍,民不通礼,楚王所下的法令贵族受益者多庶民受益者少,这些只是表面之疾?单论楚王最新颁布的一道法令吧,将贵族的大部分私地归为国有,此举无疑又得罪众多贵族,我以为楚国之乱,不远矣。”

  兵家俞汾哈哈一笑,挑衅的目光看着道家颜全,此时的兵家俞汾正值春秋鼎盛时期,比之颜全这些老头气势要更加盛强一点儿。

  “楚国之患在于贵族与平民之间的差别,楚王此举便是缩小两者之间的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