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工程师-第30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回到总兵府后李植休息了一天,便去看望这次战役中受伤的将士。
  桓立德是这场战役中伤亡最重的一名士兵,他被郑家福船的炮弹打断了两条腿,失去了行动能力。虽然经过医疗组的抢救,进行截肢后保住了桓立德的性命,但是桓立德也没法在进行劳动了。
  按照李植的规矩,桓立德这样的伤员每个月可得二两五钱银子伤残补助,还能得到二等勇士勋章,从此在天津处处受到优待。可以说桓立德虽然从此伤残了,但他的好日子并不会因为伤残而失去,他依旧可以凭借补贴和勋章过上体面的生活。
  李植带着郑开成和亲卫走到了范家庄三横街,往桓立德家走去。
  看见津国公来探访伤员了,三横街的百姓们都很激动,全部挤到了马路上来看李植。前些年李植在范家庄居住的时候,市民们还可以经常看到“大东家”李植。然而这些年李植进天津卫城后百姓们都看不到李植了。此时得了机会,市民们都围上来看热闹。
  李植见市民们思念自己,在马上朝市民们点了点头。没想到这一点头就点燃了一条街的气氛,欢喜的百姓们大声叫好!
  李植笑了笑,跳下马走进了桓立德的别墅。
  桓立德租的是一整幢别墅。桓家媳妇拉着一个小女儿等在门口,一看见李植就跪下去磕头,被李植快手扶了起来。李植走进房间,走到桓立德床前,笑道:“桓立德,伤口还痛吗?”
  桓立德点头说道:“回国公爷,还是很痛,不过命保住了就万幸了。”
  李植点了点头,从身后的亲卫手上接过一个银质的二等勇士勋章,佩在了桓立德胸口,笑道:“好,桓立德,以后你虽然没有了双腿,却也是我天津的英雄了。不管是法庭诉讼,还是日常事物,整个天津都会照顾你。”
  桓立德激动地点了点头,大声说道:“谢谢国公爷。”
  李植点了点头,张望了一下桓家的陈设,想看看桓家还缺什么。
  他突然闻到一股浓重的异味,不禁问道:“怎么房间里这么臭?”
  桓立德的媳妇脸上一红,说道:“茅厕的门可能是被风吹开了,我去关上!”
  李植愣了愣,暗道自己当初把这茅厕设计在小别墅里,也是有利有弊啊。方便是方便了,但是这异味却也难以控制。李植原先设计的茅厕直通地下的化粪池,臭气浓重是必然的。
  本来严肃的授勋场面被茅厕的异味打扰,让人有些尴尬。
  李植点头说道:“我范家庄百姓的生活水平,不能被这茅厕的异味打败啊!”
  李植笑着拍了拍桓立德的肩膀,笑道:“桓立德,本公这就回去制造抽水马桶,做好了第一个装备你家,保证让你家以后再也不臭了。”


第五百三十九章 洗手间

  抽水马桶的结构说起来很简单,十六世纪就有英国人约翰·哈林顿发明了抽水马桶。一七七五年,伦敦有个叫亚历山大·卡明的钟表匠改进了哈林顿的设计,发明了一种阀门装置,研制出冲水型抽水马桶,并首次获得了专利权。
  作为一个工业设计师,李植当然清楚抽水马桶的结构。对李植来说,画出抽水马桶的结构图是非常简单的。
  抽水马桶的水箱开关很简单,拿着李植画的设计图,基本上找一个手艺合格的铜匠就会做。虽然这个时代没有塑料,但是使用铜材可以代替塑料。
  马桶的陶瓷桶身也不是难事。这个时代大明已经可以造出各种巧夺天工的瓷器,烧制马桶桶身也是小菜一碟。李植找来了蔡怀水,把设计图交给他,让他找几家靠得住的烧瓷匠户制造桶身。
  天津本地就有烧瓷的,只用了七天时间,蔡怀水就找人烧出了三个桶身。
  李植在玻璃作坊里挖了个坑,把烧出来的马桶桶身和铜匠做的铜质机关组装起来安在坑上,大明的第一个抽水马桶就算是诞生了。李植扔了几团废纸到马桶里,一按按钮一冲,纸团就被冲到了马桶下方的水坑里。
  虽然这个时代没有自来水,但是井水是很容易获得的。范家庄每十幢别墅就挖有一口井。使用抽水马桶前,使用者需要提一桶水倒入抽水马桶上部的陶瓷桶中。因为使用人力注水,马桶水箱中的浮球也不需要做了。这个浮球是整个抽水马桶技术中最复杂的一环,不生产浮球可以节省不少成本。
  对于抽水马桶来说,马桶的固定是很重要的,管道和管道之间必须对准了不动。李植生产的水泥此时就排上用场了。只要在厕所里用水泥固定好抽水马桶的桶身,就不存在桶身挪位无法使用的问题。
  这种新式马桶大量生产后,将优先向范家庄的百姓出售。
  范家庄的别墅下面都挖有化粪池,安装抽水马桶不需要改造下水道。李植给范家庄百姓给出了优惠价格:只要持范家庄居民的腰牌来购买抽水马桶,价格就低至二两。这个价格还包括安装费和水泥材料费,只要付了二两银子,预约个时间,施工队就会上门为居民装抽水马桶。
  这基本上是成本价格,李植希望能用抽水马桶改善范家庄的卫生条件,也不指望这个新物事能为自己赚多少银子。
  实际上,对于范家庄的居民来说,安装马桶不但可以消除厕所的恶臭,而且还能一下子让百姓们多出一间小房间出来——以前李植设计的范家庄小别墅里面有专门的一间澡堂。如今厕所装了抽水马桶后,厕所就不脏不臭了。百姓们可以在厕所里开辟一个洗澡的空间来,而空出来的澡房就可以做一个小房间。
  花二两银子不但可以改善卫生条件,还能空出一间小房间,这是十分划算的买卖。原先的澡房可以用来摆放杂物,也可以作为儿童的卧室。
  李植为桓立德安装马桶后,桓家立即摆脱了厕所的恶臭,还多出了一间房间。桓家所在的三横街百姓参观了桓家的新式马桶后,立即把其中的好处传播出去了。范家庄的百姓一个个争先到范家庄的抽水马桶店里交钱、预约。没过几天,整个范家庄的百姓几乎全部登记购买了。
  天津其他地方的民宅则情况不同。天津的民宅大多没有建化粪池,要安装抽水马桶要临时挖化粪池,这工程量就大了。没有七、八两银子土木工程工钱,这抽水马桶是无法用上的。所以在天津卫城和其他府、县,抽水马桶还暂时没能流行起来。
  但李植相信,随着范家庄百姓的示范作用,喜欢跟风新事物的明朝百姓,尤其是其中的富裕百姓,一定会渐渐装上抽水马桶的。
  对于这种抽水马桶,李植也不准备保密了。这东西仿制起来太容易,除非整个大明有专利制度保护李植的知识产权,否则李植根本阻止不了仿造者。而且李植如今作为津国公气度也不比从前。李植希望外地的工匠早些把这种新式马桶学去,他希望大明百姓都用上这种抽水马桶,改善居住和卫生条件。
  ####
  天子朱由检站在乾清宫新建的“洗手间”里,看着洗手间里装的李植进贡的抽水马桶,啧啧称奇。
  乾清宫里的洗手间修得很大,很气派。
  前些天李植派来天津匠人,在乾清宫后面挖了化粪池。化粪池挖好后被工匠们用水泥封起来了,只留了一个用汉白玉石板制作的烟囱排气。在乾清宫里,工匠们用水泥砌墙,安上抽水马桶做出了一个厕所。
  按照李植的说法,这有抽水马桶的厕所干净卫生,该称为“洗手间”。朱由检猜测这是取出恭之后要洗手之意,所以把厕所雅称为洗手间。
  乾清宫里本来是没有厕所的。天子使用的马桶叫做“官房”,有专门的太监保管,需要时则传“官房”,平时不放在寝宫中。比起李植的抽水马桶,原先使用的“官房”就显得不卫生,不方便了。
  朱由检喜气洋洋地看着乾清宫里的洗手间,笑道:“以后朕就不用再使用令人尴尬的‘官房’了。”
  朱由检找来一张废纸,揉成一团扔进了抽水马桶里。他一摁马桶水池上的按钮,就看见井水从水池里涌进马桶中,把纸团裹挟着冲走了。
  朱由检笑道:“好,果然有用!有这样一间洗手间,朕的隐私之事不需要别人伺候,其中的尴尬一扫而空,当真是个好东西。”
  王承恩眨了眨眼睛,问道:“圣上,这津国公怎么发明这么多新东西?他哪里学来的?便是鲁班再世,恐怕也比不上津国公的能工巧匠。”
  朱由检抚须说道:“朕也不知道津国公为何能发明这么多新东西。不过朕知道,津国公是个忠心的。抽水马桶这样的好东西,干净卫生,李植第一个想到为朕安装,其忠心可鉴。”
  王承恩拱手说道:“皇爷圣明。”
  朱由检抚须说道:“让津国公的工匠不要走,朕就不和津国公客气了,让他给太子、定王、永王和悼王的宫殿也都装上洗手间。还有两位公主那里,都要装上洗手间!”


第五百四十章 旱灾

  山东的宁阳县鹤山乡,天空中乌云翻滚。鹤山乡的百姓一个个眼巴巴地看着天空中的乌云,期盼这些乌云能给鹤山乡带来一些雨水。
  宁阳县已经三个月没有下雨了。
  没有雨水,庄稼就活不成。光靠挑河水、挑井水去灌溉是救不活庄稼的。地里的稻禾因为缺水已经干黄一片。半个月内如果再不下雨,今年的庄稼就没有收成了。
  没有收成,明年就没有饭吃,就要去逃荒。崇祯十四年山东便是一场大旱,当时山东几个县饿得人丁大减,甚至有人易子相食。没想到好不容易熬过了那场大旱,这才两年,宁阳县又是一场大旱。
  这一次大旱一干就是三个月,旷日持久,这一次宁阳县要饿死多少人?
  鹤山乡的农民刘见贵眼巴巴地看着天上的乌云,紧张得说不出话来。
  现在刘见贵其实很疲惫,他昨天晚上挑水灌田忙了一宿,从大汶河挑水灌溉自己的田地。
  大汶河也近乎干涸了,只有河床中的中间还有一点流水,看上去就像是一条小溪。从河堤爬到河床下面挑水十分不容易,刘见贵昨天行走时候就摔了一跤,倒下来时候在地上一擦,手臂上摔了好大一个口子。
  然而即便这样辛苦,恐怕也只能缓解稻子的逐渐干枯。大汶河距离他的田地足足有三里路,他一次只能挑两桶水。来回走了二十趟,他勉强给十几亩稻子浇了浅浅一层水。想要获得温饱的收成,这样的灌溉是远远不够的。
  刘见贵白天也不敢休息,稍微睡了一个时辰,他又爬起来准备去挑水。
  刘见贵的庄稼还算是靠近大汶河,辛苦一些能够搞到水。那些远离河流的田地,又是怎样的情况?
  村里有几个汉子喜欢去镇上听《山东日报》,刘见贵听他们说,整个山东都是大旱。不少地方的庄稼已经全部枯了。不仅有旱灾,青州和莱州还闹蝗灾,那些蝗虫铺天盖地,连干枯的庄稼都不放过。
  刘见贵眼巴巴地看着天上的乌云,暗道只有老天降下一场雨水,才能救下山东的百姓了。
  突然,隔壁黄家的二儿子跑了过来,跑到刘见贵的院子门口喊道:“刘见贵,快去龙王庙。何老爷摆出祭品求雨了!”
  何老爷求雨了?
  刘见贵听到这话喜出望外,丢下扁担大步跑到了河边的龙王庙外。到了那里一看,刘见贵发现已经有几百百姓聚在了那龙王庙外面。衣衫褴褛的农民们跪在地上,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