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督师-第4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于同样年轻的杨鹤儿子杨嗣昌,卢象升一直看好的,这的确是一个文人里有军略的人才,今日一见他有了如此之说,于是就鼓励的道:“说说你的看法。”

  杨嗣昌,没有因为他那个大明第二大嘴巴的爹杨鹤,剿匪不力下狱而受牵连,反倒是因为能力出众,被同僚看好,一路高升到兵部,做了兵部的右侍郎,而且还被卢象升特意拉进了军机处,成为卢象升手下的得力干将。

  而杨嗣昌也抓住这个难得的机遇,用实干肯干的精神,慢慢的抹去由于父亲的罪过而对自己的影响。

  得到卢象升的同意和鼓励,,杨嗣昌就看着地图,将心中刚刚想到的一一道来。

  “敌人远道来袭,定然是兵力疲惫,而这时候,他们也不若上次那样,有蒙古鞑子的接应,现在他们就是孤军深入,无论是兵员还是辎重粮草,都没有接济,因此他们必然需要速战速决,而他们想以诈城的方式夺取遵化,以为基础的奸计,在黄炳灿的面前没能得逞,所以,必将展开对遵化的攻击,以为他们拓展纵横空间,作为他们的立足之处,这样,只要遵化能守住,那么,就给我们留出了腾挪的余地。”

  说这话的时候,用眼睛望向了卢象升。

  卢象升略微思考了一下,对杨嗣昌肯定的道:“黄炳灿干才,守军一万可谓训练有素,若没有特殊的情况,黄炳灿是能守住遵化的。”毕竟黄炳灿是自己手下使唤出来的人,卢象升对这个干将还是心有底的。

  “只要遵化不失,这四万清军就不敢轻易进攻京师,否则就会出现被我京师通州遵化,三地前后夹击的状况,我认为清兵的将领怎么也不至于愚蠢到这种程度,所以我说京师的防务需要加强,但还不是到了非要全城戒严的地步。”

  卢象升还是不想大动干戈的戒严全北京,就因为区区4万清兵,就让这天下帝都如临大敌惊慌失措,这对天下的影响太过不好了。

  


第951章 调兵遣将的学问

 站在地图前面的杨嗣昌继续说道:“只要将敌人吸引在遵化城下,那么,我们河北军区就可以从容整顿,直接北上,在北面限制住清兵的腾挪余地。”然后又用手一指山东地界:“山东军区的吴镶,带领我原先关宁铁骑的3万大军,正在对残余的孔有德部进行围剿,但是大家都知道他玩的是什么把戏,这一次,正可以以军机处的名义,严令他在十天之内,将已经所剩无几的孔有德部快速歼灭,然后挥师北上勤王。”

  一提到吴襄,军机处的官员们火气就都不打一处来,这个家伙做的也太过分了。

  当初山东孔有德叛乱,围攻登州,当时困住了山东巡抚孙元化,还有登莱水师的总兵官张大可,这可是山东最高级的军政长官,一旦孔有德得手,就等于将山东军政长官一窝端了,死两个官员是小事,主要对整个大明的震动,那将是不可估量的,而当时整个山东官军,叛的叛,降的降,当时情况非常危急,张大可都已经将家小安置在木楼之上,只要城池一破,就要立刻纵火自焚。

  结果是吕汉强花了无数银钱,雇佣了三百多条南方商人的海船,将戴罪立功的吴襄运到山东,救了山东文武两个大员,并在这出其不意的一战里,彻底的打垮了孔有德和耿精忠的叛军,因为这个功劳,他吴襄不但前罪尽免,而且还被委以山东总兵官爵位,后来在大撒伯爵雨的时候,让他轻轻松松的拿了一个伯爵。

  结果这家伙一旦位高权重,立刻故态复萌,带着3万关宁铁骑,竟然对着已经无衣无粮,走投无路的孔有德千八百的残兵败将,竟然束手无策。

  难道是真的束手无策吗?简直就是笑话,他玩的什么心眼大家还不知道吗?不就是怕整个山东平定之后,朝廷将他的军队调回到山海关区去,一来让他的军权尽失,二来也的确这小子怕和吕汉强对上,尴尬不尴尬却不说,一旦皇上给他去一个什么密旨,吕汉强弄他个灰头土脸,绝对是没有问题的。

  所以这家伙就在山东来了养贼自重。

  要不是现在山东军区的所有军费,都有孙元化来共给,朝廷早就下令拿他问罪了。

  这一次正好借着这个机会,严令他立刻剿灭孔有德的乱军,立刻挥师北上勤王,如果这个老小子敢再推三阻四,别说他是一个小小的总兵,区区一个伯爵,即便是侯爷也逃不脱罪责,现在大明伯爵这东西都臭了大街了,还差他这一个半个吗?

  现在就看山东巡抚孙元化给不给吴襄足额的开拔使费了,想来孙元化这个忠臣是不会吝惜那些小钱的。

  现在山东省已经相当有钱了,破天荒的不但不向朝廷户部伸手要钱,反而每年除了足额上缴国库赋税之外,还有巨额的结余,不但不要朝廷赈灾救济,而且还能够按照吕汉强的以工代赈办法,兴修水利,大搞经济建设。流民已经绝迹了,整个山东一片欣欣向荣,形势大好。

  孙元化不愧是一个有经济头脑的家伙,既然白白养活了3万关宁铁骑,那就开始废物利用,你不是想要养贼自重吗?那你就养着一个孔有德就行了,于是拿捏着他的粮草军饷命脉,要求吴襄,留着少部分军队看着孔有德别再乱窜之外,调拨出其他军队来,将山东所有的流寇几乎一扫而光。

  由于有了这个强军在,山东趁着卢象升大搞军事改革的良机,干脆直接将那些各地的卫所兵,发放安家费用直接打发回家做工耕田。这又再一次为山东省下了巨额的钱粮。

  有张大河在复辽军周楚军的配合下,两个人甩开膀子四处抢掠开源,有孙元化东砍一刀西砍一刀截流,现在的山东几乎就是海晏河清,太平盛世,真的是羡慕死别家的巡抚。

  这件事立刻通过了表决,军机处的文书立刻行文山东,以800里加急的速度传递给吴襄,其中的语气之严厉,在公文里的确是绝无仅有,想来这一次,吴襄是无论如何也不敢推三阻四了。

  解决了一路勤王援军,杨嗣昌再一指关宁铁骑:“祖大寿,坐拥2万大军,吃了朝廷这些年干饭,也应该动一动了,他不要出的多,一万铁骑还是没有问题的。”

  在这一点上,在座的诸位早就气愤不平,祖大寿的关宁铁骑,所有的花费都是由朝廷户部直接供给,而且这老小子简直就是贪得无厌,今天要粮,明天要饷,外后天又要添置军械,隔着一天又要购买战马,那借口是层出不穷,有的借口都让人哭笑不得令人发指,养他这两万军队,要比养其他任何地方的10万军队所花费的还要多。

  但不管是军机处还是内阁,大家都心知肚明的一个原因,为了照顾上面的心情,还就得一年一百五六十万两的银子往这大嘴巴里扔。

  现在正好,让这个白吃干饭的家伙也出出力,即便是这次勤王胜利了,这一万人马也别想再回去了,最少将他所报上来的人马数量再砍掉一半,这样一来,每年至少给国库减省一百万银子的冤枉开销,至于那剩下的50万军费开销,坐在前排的,身为孤臣党在京的首领之一,户部尚书,已经咬牙切齿的决定:“那一万关宁铁骑,纯粹就是摆设废物,纯粹就是为了恶心人的,纯粹就是为了迎合上面那位不可告人的心思的,既然是迎合你的心思,那这五十万一定要从大内里出。我们互不现在是有钱了,但那些钱都是我们的党魁吕汉强弄出来的,按照他的说法是,我没有必要自己拿出钱来让别人恶心自己。”

  在这大明有一个怪现象,那就是无数届户部的尚书,不管自己的户部有钱没钱,总是盯着皇上的小内裤,有借口要,没借口创造借口也要要,不把它彻底拔下来了,是决不罢休,这都已经成为历届户部尚书的习惯了。

  只是这短短的一段时间,几个军队的调动立刻用于政治牵扯起来,这天下呀,也实在是没有办法,不管动什么东西都能和政治牵扯上关系,其实你不牵扯也不行,大家玩儿的就是政治嘛,政治这个东西要是不玩儿了,那大家还能干什么?

  玩呗。

  

  

  


第952章 内阁的决断

  说完关宁铁骑,杨嗣昌然后又一指北方广袤的大草原:“边军这次轻易地丢失两个关口,难辞其咎,军机处可以立刻下文,让他们立刻整顿队伍,掐断建奴北归的道路,同时向遵化靠拢,压迫建奴的活动空间,如此一来,根本不需要惊动其他地区的人马,我们就可以就地解决这股敌人。”

  对呀,还有北面广袤草原上的几十万边军呢,大家怎么把这个茬口给忘了呢?

  大家之所以把边军给忘了,是因为边军这几年根本就没有弄朝廷一文钱,原先是朝廷给不出钱来,边军每年都要闹几次哗变,这让边军在朝廷里很有存在感。

  但自从被吕汉强培养出了抢掠习性之后,边军就再也没有哗变的,也没有闹饷的,所以在不知不觉之间,大家已经淡忘了这支军队,只是兵部考核全国将领业绩的时候,大家才想起那些九边的总兵们,但那些总兵对朝廷的考评,对朝廷的俸禄军饷已经根本不在乎,这些总兵官就坐在各个关口,相往来的客商收税,按照当初吕汉强定下的规矩,留下三成归自己,就这三成,每年所得就比这一辈子赚的还要多,于是大家也故意的,慢慢的淡出了朝廷的视野,不淡出不行啊,万一太高调了,被朝廷看上,那这块肥肉可能就吃不到嘴了,就比如那谁谁谁,就是太高调了,想要再升一级,结果并不真的就看好了他,于是就将他调到南方去做了一个南方的总兵官,这下好了,带着一群穷叫花子一样的士兵,在南方累得跟狗似的,军功外快拿不到不说,还不受各地督抚待见,那就是前车之鉴哪,大家还是闷声发大财的比较好。

  所以现在边军的各个将领,往年逢年过节的时候都削减了脑袋往北京跑,上串下跳的走门路,希望调离那个苦寒贫瘠的地方,哪怕是降级使用都心甘情愿,现在,即便是你发文书调他过来,说给他一个原先让他们可望而不可及的京官做做,他也绝对给你来个推三阻四,头疼屁股疼的,就是不来。

  因此大明朝廷就出现了这样的怪现象,往年最让人头疼的边军,现在已经是最消停的了,往年是苦寒之地的地方,现在也没了抱怨怨言,于是大家就慢慢的把边军这茬给忘了。

  这时候大家才想起边军这个吃干饭的,虽然没吃朝廷的干饭,那还有国家有难,匹夫有责不是?你不管吃的谁的干饭,毕竟是顶着咱们大明边军的编制,这时候就必须要为这个朝廷效力。

  于是又立刻命令文书行文边军九镇,让他们立刻整顿队伍,南下断绝清兵后路。

  当然,这时候大家也知道,现在着急边军的确是很费事的,因为整个边军都已经放了羊,那比大明帝国面积还要大的蒙古地区,就那些边军,就像撒芝麻一样,洒的到处都是,就将这些文书发给他们,你都不一定找到他,还有就是这些边军现在已经不吃朝廷的粮饷了,他们已经富得流油,即便是接到集结的命令,人家也不一定能来,不来的理由那是海了去,你还真就拿,他没有办法。不过文书要发,过程要走,来不来,那是凭着大家的良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