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河北第一秘-李真盛衰记-第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吴对李真讲的深信不疑,从此李真赢得了吴的极大信任,私下两个人称兄道弟,关系极为密切。为进一步讨好和拉拢吴庆五,李真还把自己的铁杆朋友东方租赁公司河北办事处(以下简称东租冀办)主任张铁梦介绍给吴庆五。张铁梦掌管的国有资产就如同他自家的金库,想怎么花就怎么花。吴庆五到河北后,不时到北京办些私事,求人请客和送礼品都需要花钱。他虽然贵为秘书,但严格的财务制度,使得有些花销难能以公款支付报销。他刚刚来到河北,人生地不熟,没有朋友和老板的支持,为解决这个问题,他绞尽了脑汁,想得头疼,张铁梦的出现给他解了围。初识张铁梦后不久,张就豪爽地对吴庆五说:〃今后有什么费用处理不了的,尽管给我说,咱们这儿好办。〃李真也在旁边煽动说:〃铁梦是自己人,你不要客气和有什么顾虑。〃见李真对自己如此关照,吴庆五的内心对李真顿生感激之情,产生了一种相见恨晚的知遇之情。说归说,但当吴庆五初次拿着一笔进京办事的费用要张铁梦给处理时,心里还真是有些忐忑不安和难为情,但张铁梦却不以为然,每次都很热情、爽快、客气。几次交往,吴庆五的心里也渐渐平坦了下来,在金钱的作用下,两人的关系也慢慢紧密了起来。时间还不到一年,在李真的一手操纵下,在张铁梦的金钱链条连接下,李真、吴庆五、张铁梦三人的同盟关系逐渐建立起来。 
吴庆五不是天生投机家和腐败分子,可以说,参加工作以后,特别是到南京市委担任秘书后,工作上可以说是勤奋敬业,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他的心理蜕变是随着做秘书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发生变化的,吴庆五曾坦言到:〃我从底层一个普通工作人员做到高层秘书,各个层面都接触到了,我发现许多干部包括一些高级干部并不像起初做官那样,想着为民办事。也许是欲望的迫使吧,做官越久,要权的思想越重,他们想的最多的是争权夺利。我看到了我尊重的一些领导放松要求,越来越讲求享受,与过去判若两人,我本来是靠他们鼓舞自己的,可现在他们都成了这样,心中的'支柱'倒了,彻底的失望使我下决心一定离开官场。〃他曾对记者苦恼地说:〃当时我对目前的官场已经很失望,我厌烦了官场上的勾心斗角,你整我,我整你。〃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1992年初,吴庆五萌发了离开政界下海经商的念头。在他看来,借助自己当官时结交的一些经济界和政界的朋友,下海经商要比别人占有许多优势,他自信自己下海不仅不会被商海淹没,而且会在商海里游刃有余,因为他有天时、地利、人气好的优势,这是别的一般下海党政官员所难以具有的。当吴庆五把自己的想法告诉李真时,立即得到了李真的积极响应和大力支持。在李真看来,吴庆五下海,无疑是给自己提供了一个升迁的绝好机会,凭着他的直觉和同吴庆五的交往培植的感情,他相信吴庆五退位之前,肯定会将他推荐给有关领导,而吴庆五的位置又是他觊觎已久的,但他没想到,这个机会和位置来得这么快,以致使他有点措手不及。李真得知吴庆五下海经商的想法后曾欣喜若狂地说:〃你在商界为了挣钱,我在官场为了当官,你在商界需要权力支持,我在官场需要经济支持,我支持你经商,你支持我从政,我的官越坐越大,你的钱越挣越多。〃李真的想法也得到吴庆五的赞同,在吴庆五看来,李真熟知官场之道,是个难得的从政人才,自己退出政界,既可以给李真腾出位子,创造个人发展的机会,自己也好下海施展一下自己的抱负。因此,下海之前,他和李真、张铁梦制定了一个共同奋斗目标:他在商界、李真在政界、张铁梦在国有企业,各有优势,优势互补,官商结合,共图大业。   
李吴结盟(3)   
转眼到了1992年初,吴庆五不听领导的规劝,决意要弃政从商。领导和他作了最后一次谈话,领导对他说:你都当上副厅级干部了,我对你能办到都办了,你还要走。你是我一手提拨起来的,你跟了我八年了,那一点得罪你啦,你说说,你还缺什么?搞政治是需要资本的,你下海挣钱我同意,再说用你挣的钱我放心。我是不赞成你下海的。吴说,你对我的情,我是不会忘记的,特别是在我困难的时候,你提拔任用我,没有你就没有我的今天。但从长远看,我的性格不适合从政,政治斗争太残酷,我不想卷入政治斗争的漩涡中。我的特长 
是经商,经过长期的考虑,我去向已定,是任何人都改变不了的。领导说,好,那就由你去把,但是有一个条件,你得给我推荐一个秘书来接替你。吴说,我推荐李真。领导说:不行,这人不行,省政府办公厅的一些人对他意见很大,说这个人有点狂,盛气凌人,不用这样的人,应该用一个稳重的、传统式的人。吴坚持说,不,就是李真,他替我当你的秘书,有多方面的理由:第一他是河北人,是地头蛇,我们虽然比他的位置高,但是外来户,得罪了他这样的人物不行,何况强龙都压不住地头蛇呢;二是他在北京上面有人,朝廷有人好做官嘛,他在北京据说有一个高干义父,李真和中央高干的秘书、子女们混得很熟;三是现在省委、省政府个别人的观点和意见不一致,为了工作争论的特别激烈,需要李真这样的人出来打头阵,这是政治的需要,不是你是否需要他这样的秘书,而是只有他这样的人在关键时刻适合担当此重任。领导听了后沉默良久,说:等我再考虑一下,我向副省长了解一下有关他的情况后再作定夺。那好吧!吴庆五说。 
吴将这个信息马上传递给李真,李真找到了自己效力的副省长说,你这届就要退到政协去了,你对我很好,我年龄尚小,想留在省政府里,不想去政协,你能否把我推荐给省长。副省长说:当省长的秘书,不比在我这儿,伴君如伴虎啊!你一定好好改变一下你过去的作派,为人处事要热情,尊重领导和同志,虚心学习,不能太张狂,对比自己职务低、或者差不多甚至地位比自己略高的人,要尊重,不能呼来喝去,叫人〃老王〃、〃老张〃,注意个人的影响,也许你的成功是在当秘书,也许失败也会在秘书的岗位上。如果你今后改掉自己的那些缺点,你将前途无量。否则,后果难测。 
1992年夏季,吴庆五便开始了下海前的准备工作,这年的6月30日,他首先办理了去香港的定居手续。这时,观察他已久并在商海沉浮多年的张铁梦,从多方原因和长远利益考虑,劝他不要下海经商,因为商海险象丛生,闹不好会人财两空。但此时的吴庆五已铁了心,决心要走经商之路。1993年8月17日,吴庆五正式向河北省人民政府递交了辞职报告。 
《三联生活周刊》主笔李鸿谷的文章记述:吴庆五下海,当时还是河北省的第一例。吴下海时的身份,不仅是秘书,同时也是河北省政府办公厅副主任。由南而北的市场经济风潮,无论在当时还是现在的河北,一般人更看重的是位置的保险性,吴庆五的副厅位置足够令人羡慕了。即使在免去吴庆五的省委常委会上,吴庆五离开的理由不是下海而是另有安排,吴庆五下海,后来自己解释的理由是,对官场的厌倦。不过,在他的言词中,多少也有一些对他所服务的领导的不满。 
吴庆五说:〃早在河南省政府工作时就有离开官场的愿望。〃离开官场时,吴自述〃做秘书这么多年,由于能力、水平限制,没做好〃。吴庆五的这段自述强调的是:〃(下海前)从政十几年,扪心自问,没做亏心事。〃〃能力与水平限制〃就未必完全是自谦。在此之前,他已推荐李真接替了自己的秘书一职,满足了李真已久的欲望。 
李真要当省长的秘书,同样遇到了来自省委其他一些人的阻力。纪委刘书记向省长进言说:李真这样的人不适合做省长的秘书,我在张家口就了解他,他是聪明过度,诚实不够。过了不久省长力排众议,果断地录取李真为秘书。 
在李真接任吴庆五秘书之际,正值省长能否从省政府完成向省委过渡之际,当时不是没有竞争者,这也确是政治上的极度需要李真的时候。很多人相信李真居间起到了足够作用,至少他的位置比较方便操作。已经接任了吴庆五的位置,李真的北京联系,显然与自己个人位置的关系不再那么重要了。更多的人则是通过李真被如此重用来反推他在那段非常时期可能起到的作用,李真很迅速顺利地继任了原吴庆五的位置,李真当上省长秘书是李真的上层关系起了作用。 
吴庆伍位置高,但是外来户;李真位置低,却是坐地虎。他们两人选择合作非常正常,在权力运作以及对人的操纵上,李真显然比吴庆五更具能力。 
稍后李真又从省政府进入省委,终成河北第一秘。     
第十五章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1)   
河北内环京津,外环渤海,区位优势十分明显,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自从国家实行了治理整顿政策,外国对我国实行经济制裁后,使河北这个依靠国有企业为主的北方沿海大省遭到了重大挫折。一场姓社姓资的讨论也随之在河北展开。 
1990年河北省组织了一个赴南方的干部考察团,南下参观学习。一个领导干部从南方考察归来,在省五大班子会议上放声痛哭地说:深圳除了红旗是红的,别的全部都黑了,那里 
纯粹在走资本主义,我们奋斗了大半辈子的天下完了。河北绝不允许这样,谁要是在河北搞资本主义,我非枪毙了他不可。 
就在各地就姓社姓资争论不休的时候,南方广东正抓住国家治理整顿的时机,他们一举将国营企业全部改制,率先一步实现国有企业股份制民营化。1991年春节,广东省的一位河北籍副省长回乡探亲,专门带了一份该省将国有企业股份制民营化的文件给河北省领导,让河北尽早将国有企业股份制民营化,早行动、早主动。学习国外经验:企业应该是民营股份制的,经营的好坏,政府不用管,政府不用直接管理企业,而仅仅靠政策去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政府仅靠税收、货币、财政杠杆去调节企业。政府需要做的是建立失业、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体系,实行公共服务。河北省几个领导看了文件后大惊失色,这还了得,这不是让我们也走资本主义吗?他们当即将文件悄悄地收藏了起来。而这时广东省已将国有企业股份制民营化,国有企业在广东所占的比例降到百分之十以下。而河北恰恰相反,国有企业占到了百分之九十以上。河北省一位管工业的副省长写成了一个国营企业改制议案拿到省政府办公会上进行讨论,未能获得通过。 
河北省在原有的体制下进行观望,他们在等有关部门的红头文件,自己还不敢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致使河北1988-1991年丧失了一次调整自己产业结构,改革国有企业体制的天赐良机。 
1992年小平南巡后,河北省还是一个三无省:即无两院院士,无一所全国重点大学,没有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这是为什么呢?而且作为省会的石家庄是全国唯一没有民航机场的省会,河北省东南部邻海也没有一个深水良港,这是为什么呢? 
1993年6月程维高任省委书记后,很想干一番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