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别打折扣-第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当然看不见,你全部心思都用在编故事上面了。唐亚辉,看不出你还有这么多文学细胞,故事编得实在精彩,简直可以当作家了……”
唐亚辉受了讥讽甘之若饴,脸上乐开了花:“你真的认为我可以当作家?”
“当你个鬼!”卓娅芳瞪他一眼,转脸问我:“你们为什么要骗人家,说你们有个姓徐的老乡?”
“我来告诉你吧!”唐亚辉马上把话接过去,津津有味地讲起八年前的那一番经历,特别强调这可不是他编造的故事,那封恐吓信就是确凿无疑的证据……刚说到这里,卓娅芳猛地把头一仰,震耳地大笑起来,搞得我们莫名其妙:
“你笑什么呀?”
“你们……你们……”卓娅芳用手指着我俩,笑得浑身乱颤,一时说不出话来。
“我们怎么啦?”
“你们可真行……”卓娅芳勉强挤出这么一句,又捂着肚子大笑,足足笑了五分钟,才呻吟着说:“哎哟……你们把我肚子都笑破了……你们说的那封信……是我写的……”
“啊?!”唐亚辉大叫一声,旁边一位老太太吓得一哆嗦,手中的菜篮子掉下来,土豆满地乱滚,我们赶紧帮她去拾。
拾过土豆以后,卓娅芳喘息初定,才把事情说清楚:她那时候从她爸爸那里已经知道黎明与刘思秀在秘密约会,后来发现我和唐亚辉放学后老是跟踪黎明,怕我们会坏这两位老师的事,就写了那张匿名纸条,用信封装了,悄悄丢在我的课桌里……
“这事应该怪舒雁!”唐亚辉马上反戈一击,指着我对卓娅芳说,“他跟你同桌,应该想到是你干的,可是他一开始就说是老徐,害得我对黎明也心存怀疑,其实这两个人一点问题都没有嘛……”
然后他就自得其乐地哈哈大笑。卓娅芳也再次大笑,唯有我笑不出来。因为我想起方丽华说过,“老徐”是否可疑这个问题对她很重要,而我却十分肯定地告诉她,那封恐吓信就是“老徐”写的。
“卓娅芳,你能不能找一下方丽华,把你刚才说的话告诉她?”
他俩一齐不解地看着我,好像我说的是外国话。
“给她说这个干什么?”唐亚辉问。
“这你就别管了。”我朝他摆摆手,又对卓娅芳说,“但是请你一定把这事向方丽华讲清楚,她一听就会明白的。”
“你为什么不自己告诉她呢?”卓娅芳问。
“她早就不理舒雁了。”唐亚辉替我回答。
“是吗?”卓娅芳悚然一惊,“什么时候的事?”
听我们说了以后,她若有所悟地点着头,“原来是这样啊,我明白了……”
第二部(15)
    “舒雁,干吗去?”
我回过头,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方丽华正咬着嘴唇看着我笑!
“问你话呢,怎么不吭气呀?”她又说,还把头一偏。于是整个天空都明亮起来。然后我说不干吗,不干吗……今天天气真好……
“好什么呀?看这样子,今天要下雪……”
我说不错,不错,看样子是要下雪,今年第一场雪……
“瞧你,傻样儿!”
我不说话了,直勾勾地看着那张朝思暮想的脸庞。这张脸庞容光焕发,就像一朵盛开的玫瑰,美得令人眩目。
“怎么样?”她调皮地笑着,“还是我说得对吧?那个‘老徐’并不是什么坏人……”
“卓娅芳跟你说啦?”
“她把一切都告诉我啦……”
“那,我应该请你原谅……”
“请求原谅的应该是我。我不该对你那样。”她的笑容突然变得羞涩,我浑身一下子就软了。
“别生我的气,好吗?”
“没,没有……”我觉得自己在融化。
“现在一切都过去了,咱们还跟以前一样,好吗?”
“那,晚自习以后,我还是在图书馆外面等你?”我小心地问,好像一不小心她就会再次消失。
“我不想到图书馆去上晚自习了。”
“为什么?”
“我烦赵军。”她很干脆地说,“他老是在那儿等我,给我占座儿,我不过去又不好,其实心里早就烦他了。”
“可是,在我的记忆中,你以前天天都去图书馆……”
“你以为我是因为他?”方丽华含笑反问。
“那你是为什么?”
她没有正面回答“为什么”,直接来了个“所以”:“所以,自从那天以后,我就不去了。我另外找了个他不知道的地方上晚自习——就在实验楼二层的阶梯教室,这个地方挺清静的,以后你要找我,就到这儿来吧。”
我这时才确信乌云已经消散,奇迹已经发生,一切不是梦境。
“那我以后也到这儿来上晚自习,好吗?”
“最好不要这样,我怕跟你坐在一起上晚自习,心里会乱……”
今天想起来,幸亏方丽华说了这番话,使我们处于一种有限接触的状态,而不是形影不离,否则后来的事情也许就会糟糕得多。
但是当时我不可能具有这种预见性,因而心里梗了一下:“好——吧。可是我直到现在也不明白,我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那个星期六,你说有件事情要跟家里商量,星期一回来以后,就突然不理我了,是不是你母亲……”
“不是不是,”她急忙摇头,“我根本没跟母亲说这事。那个星期六她在医院值夜班没回来,第二天一早,中学同学来约我到颐和园去玩,从颐和园回来以后,我就不想跟母亲提这事了……”
我听得云里雾里:“到底怎么回事?”
她脸上倏地一红:“哎呀,反正都是我的错,我保证以后再不会这样了,还不行吗?”然后低着头轻轻说了一句:“卓娅芳找我的时候,我都给她说了……”
后来,从卓娅芳那里,我才听说了事情的原委:方丽华和她的几个中学同学在颐和园的时候,正巧看到我与卓娅芳并肩划船那一幕。当时唐亚辉不在船上,她以为是我们两人单独结伴去玩,便产生了误会。第二天晚上,方丽华在图书馆见到我,本想问一问这件事,然而我说楼下有人等我。她马上明白了那人是谁,因为她刚刚看见卓娅芳从阅览室出来。我走了以后,她也离开图书馆,到医务楼去看望那个因肠炎住院的同学,从病房的窗户里面又看见我与卓娅芳在小湖边谈到很晚,便决定主动“退出”,这就是她突然回避我的原因。后来她又数次见我找卓娅芳“个别谈话”,就更信以为真了……
我听了以后感到很不理解。我认为任何人面对着方丽华都不可能有“脚踏两只船”的念头,她怎么会这样误解我呢?是不是还有其他原因?我把唐亚辉对此事的分析告诉了卓娅芳,她却叫我不要胡思乱想,还说我对女孩子的心思一窍不通!
第二部(16)
    卓娅芳的话我听得似懂非懂,但是不久之后,我终于明白了。
那时我与方丽华早已和好如初,甚至比“如初”还要好。我仍然在图书馆上晚自习,不过铃声一响就往实验楼跑。方丽华每天都在那里等我,这个时候阶梯教室里的其他人都已走光,我们就可以畅所欲言地聊一会儿。但是也只有一会儿。方丽华总是说,咱们不能回去得太晚,我们寝室那个团支书蒲金凤可不像卓娅芳那么厚道,成天盯着抓我的资产阶级思想,我可不想给她提供批判的机会。
有天晚上,快离开阶梯教室的时候,方丽华没头没脑地问我:“那次划船,你跟卓娅芳也坐在一起,是吧?”
“哪次划船?”我感到莫名其妙。
“就是昨天晚上你说的那次。”
我想了一下,才想起昨天晚上我跟她聊过我中学时期的一次划船比赛活动。
“想不起来了。”我说,“我和她可能不在一条船吧……”
“不对,你们就是一条船。”她说得很肯定。
“你怎么知道?”
“我以前听卓娅芳说过你们这次活动。她可不像你这么糊涂,对从前的事记得很清楚。”
我觉得有点被动:“反正在我印象中,我们在一起只划过一次船,就是颐和园那次,那次也不是只有我们两个人……”
“好啦好啦,不用解释啦,卓娅芳都给我说过了。再说,我也没说你们划船有什么不对呀……”
她越这么说,我越是觉得她对我们那次划船其实是很在意的。随后她仰脸看着日光灯管,又说:“按说,卓娅芳从来是个挺稳重的人……”
这个“按说”使我有些不解:难道卓娅芳有什么地方不稳重了?随后我猛然想起一个早已忘记的细节——那天划船时卓娅芳曾靠在我身上,顿时明白了一切。于是感到有些不妙。
“反正那天我们是三个人去的……”
“我知道,我知道你是在给唐亚辉帮忙。可是,按说唐亚辉与你都是卓娅芳的同学,他为什么非要通过你给卓娅芳转话呢?”
这第二个“按说”使我感到更加不妙,一时答不上来。她笑着说:“是不是因为你们从初中开始就是同桌,就坐在一起,就被大家叫做卓娅与舒拉?”
哟嗬!她怎么连这个都知道?看来她的误会还不是在颐和园倏然一下冒出来的,而是在以前听卓娅芳说起那些“记得很清楚”的旧事时,就埋下根了。我觉得问题比我想象的严重,很认真地解释说:“其实情况是这样的:那时候大家确实一直叫她卓娅,可是很少叫我舒拉。”
她见我着急的样子,似乎挺高兴,把头一偏:“那叫你什么?”
“叫我舒娃。”
“舒娃?怎么像个女孩名字?”
“这是嘉平的方言——只要是小孩,不分男女都叫‘娃’。”我继续耐心解释,“我们那个地方,姓李的小孩叫‘李娃’,姓张的小孩叫‘张娃’……”
方丽华笑着接过去说:“要是他在家里是老二,就叫‘张二娃’。”最后三个字是学着嘉平口音说出来的,只有几分像,因而特别好听。于是我知道所有的不妙都已是过去时了。
“你们嘉平话真有意思!我以后就管你叫舒娃!”
“那我叫你什么呢?叫你方娃,好不好?”
“不好不好,难听死了。我的小名很大气,像个男孩,叫健健。”
“健健?”我觉得有点耳熟。
“这名字是我爸爸起的,希望我健健康康的意思,因为我小时候身体不好……”
这时我突然冒出一句话,完全没有意识到这句话使一个重大的事件拉开了序幕。我说:“是不是贫血?”
她的眼睛倏地睁大了:“你怎么知道的?”
我被她问得一愣。是呀,我怎么会知道她小时候贫血?我在心里问自己。更准确地说,我怎么会一听到“健健”,就与“贫血”这个概念联系起来?这个问题还没想清楚,第三个概念紧接着又冒出来了。我怔怔忡忡地说:
“你母亲是不是叫瓶梅?”
方丽华更惊诧了:“我好像没有对你说过我妈的名字呀!”
“是没说过……”话没说完,脑子里就闪出一句话,把这三个概念连接起来。于是我笑了:“是这么回事——以前我在什么地方看到过这样一句话,我写给你看。”我拿过她的笔记本,边写边说,“我这个人就是这个毛病,脑子里经常会无意识地冒出一些很久以前留下的印象,都是些没有意义的东西……”
“这种情况我也有。”她边说边拿过笔记本,把我写的东西读了一遍:“瓶梅笑曰健健已不贫血。”然后惊疑地看着我,“怪了!我母亲叫沈瓶梅,就是这两个字,一点不差……哎,不对!这句话并没有说‘瓶梅’和‘健健’是一家人呀!”
“可是我确实有这个印象,而且很肯定,大概是从上下文里面得出来的……”我闭上眼睛想了一会儿,脑海里果然浮现出一些字句,正是这句话的上文,便将它们写在这句话前面,组成了这么一段:
“昨夜风急雨骤,梦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