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道-第17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甚至,那铁榷当中更是将工业生产所需的农具也分出专门的税种来,后唐明宗时,因官府经营的农具质次价贵,农民不愿使用,改为农民自制铁农具,官府征收农具税。依随夏秋两税交纳,逐渐成为田税附加税。以后历代开明君主都认识到农具税的明显不合理,也颁布过减免措施,因此宋初的农器也要纳税。以后时征时停。

    此外,北宋政府还在绢帛与粮食产地采取“和买”与“和籴”政策。起初,依照绢帛与粮食所出多寡,朝廷分别派定征购数量,并付出一些代价,但后来都是“官不给钱而白取之”。再后来。又把白取的绢帛或粮米折成现钱而勒令民户交纳,“和买”与“和籴”变成了税户的经常负担。

    还有,朝廷依据繁多的名目可以课得大量赋税,交纳田赋时还沿用前代的“支移”和“折变”来盘剥农民。所谓支移,就是官府借口军事急需,强迫北方农民把秋税谷物送到沿边城镇去缴纳,人畜盘费全需自备。在没有支移任务的地区,农民也要按照田赋数量每斗缴纳“道里脚费”,也就是运输税财的路费。所谓折变,就是官府借口需要,命令农民改纳指定的物资或现钱,而在此过程中,方便了官府从中百般渔利。

    两税之外还有头子钱,北宋时凡是和官府往来发生银钱出纳事物,按一定比例要加收头子钱。头子钱本来是一种手续费,供征税官吏支用,也用于弥补仓耗,后来变为随田赋征收的额外税费。各地头子钱税率不一,且不断提高。宋朝的头子钱也不限于田赋缴纳时加收,凡与政府发生的收支行为都征收头子钱。

    另外,各地还因地制宜弄出了十分有特色的地方税种,如蚕盐钱,醋息钱,市例钱等等。除过依照土地征收的正税及附加税外,针对农民的还有徭役。宋朝的主户(拥有土地向政府缴纳两税的人户)还要到各级政府去服差役(也叫职役)。差役的负担十分沉重工,一些有权势的地主都要设法逃避,最后大都落到中、下户头上,他们一旦承担了主管官物,负责辇运的衙前等重役,往往倾家荡产。

    而另一种杂徭(又称“夫役”),则几乎全部由贫苦农民来承担。

    以上说了这么多,实际上都不是重点,重点是大宋朝廷在历代皇帝的光辉领导之下,绞尽脑汁收了如此多的税赋之后,除了拿来养官、养军,以及打了败仗(甚至是打了胜仗)之后拿去当做赔款孝敬的岁币之外,就将钱财全都堆在府库当中生锈霉变。

    据说当时宋太祖立志北伐,就在汴梁设立了几个仓库专门用来囤积日后用来北伐的钱财物资,到了当今官家这代时,仓库里的铜钱早就铜锈斑斑,甚至连穿钱的麻绳都烂掉了,每年反倒还要花上数千贯钱来配置药水洗刷铜钱上的锈斑,以及购买新麻绳来重新将钱穿起来。

    不过,这历代皇帝的努力看起来终于感动了上天,便派了一个寄情于书画山水之间的败家皇帝帮忙花钱,谁想花钱还花出了如今的这许多祸害来,搞得天下民不聊生,怨声载道!

    【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支持,这次起…点515粉丝节的作家荣耀堂和作品总选举,希望都能支持一把。另外粉丝节还有些红包礼包的,领一领,把订阅继续下去!】


卷四 蜀道难 第二百九九章 【挽回】

PS。 奉上五一更新,看完别赶紧去玩,记得先投个月票。现在起…点515粉丝节享双倍月票,其他活动有送红包也可以看一看昂!

    说了这许多话,天色也是很晚了,正好有丫头来说那龚大夫熬好了药与孙十九娘服下后就要告辞,黄杰便也要孙新他们散了,然后亲自去送。

    本想与那龚大夫再说几句的,可人家却是惜言,连连摆手摇头快步走了。

    送走了龚涛龚大夫,黄杰便也去了孙十九娘房里,见是青禾在她房里照顾,便也心安不少,瞧她喝了药后已是沉沉睡去,黄杰便也唤了青禾出门,问道:“那龚大夫如何说?”

    青禾道:“说是十九娘身上的毒虽然解了,可心中的毒只怕难解。”

    黄杰听来一愣,问道:“心中的毒?怎么会中了心中的毒?却是何种毒物?”

    青禾突然咯咯几声掩嘴而笑,便来指着黄杰胸口道:“便是夫君在她心中下的情毒?妾也是想不明白了,以夫君这般的容貌外表,竟也能勾得十九娘那般的女子心动,也是奇了!”

    黄杰听来直翻白眼,不过好好一想,他与万春奴是救命之恩化的姻缘,他跟周燕奴最初也是买卖一场露水之情,还有姚玉是父母之聘,苏廿娘也是鬼使神差天上掉下来的赐婚,就是与青禾也是一单无本万利的生意,只有这孙十九娘,似乎当真是因为某些不知该如何描述的原因,这才起了瓜葛。

    黄杰便道:“你要如何?她好歹也算救了为夫一命,莫非要为夫以身相许?”

    青禾吃吃一笑,道:“有何不可?只要夫君答应,孙家人只怕个个点头。若真如此,也无疑是给孙家人吃了枚定心丸。”

    黄杰一想也对,当然也不由对青禾高看了一眼,便道:“此事不急,且待水到渠成。你也莫要乱来,如今为夫百事缠身,便也不要添乱了。”

    青禾又是吃吃一笑,却问:“对也!那薛七娘。夫君如何处置?”

    黄杰听了一愣,便问:“薛七娘如今身在何处,还在官驿?”

    青禾点点头,指了指偏厢道:“入城时,那汉川县的差役倒也要来解去。只是万姐姐不允,说是要与她医治,因此便将她安置在厢房里。”

    黄杰想想,本是要迈步过去瞧瞧,但又停了,问道:“你方才来问,可是已经有了想法?”

    青禾便道:“妾查验过了,那薛七娘天生的冰肌玉骨,如今竟也还是处子之身,若能收服了她。将她用作女间,定能大有作为。”

    黄杰听了却是笑道:“这娘子性子太烈,一枚枣核钉险些要了为夫的小命,你竟还想收服她为间,怕也是痴心妄想吧?”

    青禾道:“只要夫君许了,妾自有办法!”

    无奈摇头苦笑一声,黄杰便伸个懒腰道:“便许了你,你且放手施为就是!夜深了,俺自去万春奴房里休息去也!”

    这一夜无话,可第二日一早黄杰还没起身。便叫万春奴捏拿醒了,在他耳边道:“汉川县令来了,正在前厅候着,还将那王虎和一百来个贼众全都押到了官驿来。”

    黄杰听了一愣。便也急忙起身洗漱穿戴,等他走到前厅准备相见时,却被孙新给拦了,在听了孙新几句耳语之后,黄杰先是一愣,随后便也笑着迈步而入。

    一进前厅。就瞧见大清早的,胡登便浑身大汗的在前厅里走着回字步,官服的后背都湿透了,且怪异的没有戴官帽,黄杰便叉手道:“恕罪!恕罪!劳县尊大人相候,本官失礼了!”

    这话说来,正好瞧见胡登忽然转身,便见他怀中抱了个官帽,脸上鼻下的两撇山羊胡子似乎少了一撇。见他蹬蹬瞪几步抢了上来,拿着黄杰的手急道:“黄官使,还请救救下官,下官感激不尽!感激不尽呐!”

    说着胡登便将官帽举起与黄杰来看,只见乌纱官帽正中间眉心的位置上插了枚羽箭,再配合他少了的那一撇山羊胡子,为何要想黄杰求救倒也不言自明。

    黄杰抿嘴一笑,便忙引座遮掩,道:“胡县尊慢来,且坐下说话,俺何德何能,能救县尊呐?”

    胡登满脸都是热汗,刚被引了坐下,就好像被热锅烫了屁股一般跳了起来,道:“救得!救得!只要黄官使能代下官将这黑风寨的一众人贩押往江陵府,便是救下了下官和全家的性命!”

    黄杰听了,便笑颜瞧他,也不说话,足足瞧了他快有十数息的时间,叫这胡登心里直发了毛,这才咳嗽一声,正色道:“胡县尊,有一句话,本官不知当讲不当讲。”

    胡登忙道:“还请黄官使直言!”

    黄杰便也坐直了身子,好整以暇的瞧着他笑道:“如今胡县尊所遇之事,一切源头似乎都在那青苗钱上。这次本官误入虎涧,坐了这蜡头,吃了这挂落,也是只能认了。便随了胡县尊的心意,将那黑风寨的人犯押去江陵府倒也不难。只是,本官走后,那青苗钱的根由若是不断,难保不会再出什么黄风寨、绿风寨,届时只怕折损的可就不止县尊的颜面和这顶乌纱了!”

    胡登听了,先是将一双眼珠儿瞪得比牛眼还大,脸上全是浑然不信的神色,而后却是突然如被戳破的尿泡一般,整个人瘫软在地,嚎啕大哭了起来,还用京兆话叽里呱啦说了老大一通,却叫不太精通京兆话的黄杰听得不明不白。

    好一会儿,这胡登才止住了嚎哭,坐地向黄杰道:“黄官使,俺老胡不过是一个小小县令,这汉川县所行青苗法一事,全都是复州主薄陈忠指使,如今叫俺怎办?”

    黄杰还是笑脸如旧,道:“有句俗话叫做:风里来者风里去,火里来者火里去。要平民愤不难,只看与胡县尊而言,是性命贵些,还是家财更重一些。正所谓:财去人安乐,千金散去还复来,莫要为了一时的蝇头小利,断送了日后的大好前程,县尊以为呢?”

    胡登想了想,便道:“只要黄官使将那黑风寨众带走,俺便从此止了青苗钱,消了往日罚判的积案,如何?”

    黄杰道:“人,本官带走甚易!人心,可不单单是止了青苗钱,消了积案就可挽回的!来人呐!送客!”

    说完黄杰起身便走,独留下那胡登还坐在前厅的地上傻傻发呆,可惜他也不知这般来求黄杰将人带走,反倒也是给了黄杰一个挽回的机会。

    这日午后,黄杰领了队伍复往西行,自然押了黑风寨众同行,胡登本是派了汉川县里五十余三班衙役同行协助,却叫黄杰都拒了,只要了那张虎、张豹做向导,出城不远便往那汈汊湖行去。

    【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支持,这次起…点515粉丝节的作家荣耀堂和作品总选举,希望都能支持一把。另外粉丝节还有些红包礼包的,领一领,把订阅继续下去!】


卷四 蜀道难 第三百章 【解答】

那汈汊湖距离汉川县城约有十五里前后,两地与那十字坡倒也正好形成了一个三角形的样子,且方向正在前往复州的官道旁,要去复州必然要经过此湖之畔。

    去的路上,黄杰先是在车里与孙新、孙固、花容三人商议了好一会,便下来策马而行,与那张虎、张豹闲拉家常,便也问来此湖之名的缘由,却说这乃是隋末唐时方才出现,原先只是积水成泊,后来附近的汉水几次改道注入,方才形成如今规模,且湖中丛生芦苇水汊繁多,据说有九九之多,因此被当地人俗称汊湖。

    后来到了唐末,天下大乱,外地人纷至沓来,寄湖为生,还有不少刁民出没其间,落草为寇,横行其中。也不知是当时哪一任的汉川县令在,公文里与它起了汈汊湖的名字,便也流传了下来。

    行行走走,也不过一个多时辰便走到了湖畔,黄杰举目眺去,发现能见的湖面倒也不大,只是岸边芦苇快有一人多高,远远瞧去连成一片,怕不下方圆好几十里的规模。

    此时还未近午,天气也是炎热,便选了路旁几个大树之下停车休息,更将已被上了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