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寒门首辅-第1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他不是上次乡试弃考了吗?”

    “一次弃考难道就要次次弃考吗?说不准是杜公子想明白了,决定投身举业呢。”

    “这个杜公子可是了不得啊。除了西毕东谢外,浙省文坛后起之秀也就是他了吧?”

    “谁说不是呢,毕公子已经中举自不必说,今科乡试便看这余姚谢慎和钱塘杜康谁人折桂夺魁了!”

    “我看还是谢余姚风头更劲,这两年来整个浙省都在风传他有连中六元之相,倒是杜公子销声匿迹了太久谁知道还有几成实力。”

    “话可不能这么说,再怎么说杜公子也是我钱塘县人,省城文脉又岂是区区乡野之地可比的?”

    听到这里,王守文猛的一拍桌案就要起身去与邻桌理论,却被谢慎一把拉住。

    那邻桌的士子纷纷愣住侧目向谢慎看来,谢慎却是不疾不徐的随口吟诵道:“蓉镜重开,漫向湖山寻旧迹;桂枝擢秀,相期月旦识真才。”

    对子本没有诗词有震撼力,但在乡试前夕吟诵却是十分合适应景。

    “好对子!”

    那较年长者起身朝谢慎走来,拱手道:“在下钱塘齐寅,敢问这位公子如何称呼。”

    谢慎淡淡一笑道:“在下余姚谢慎,此来杭州参加今科乡试。”

    那齐寅微微一愣,脸上满是尴尬。

    怪不得他觉得这手对子对的极为巧妙,原来是风头无量的谢慎所作,这便不奇怪了。

    。。。。。。

    。。。。。。

第二百二十三章 生意和人情

    天才壹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原来是谢公子,幸会幸会!”

    齐寅拱了拱手,试探道:“不知谢公子可否愿与齐某共饮几杯?”

    谢慎摆了摆手道:“谢某不胜酒力,还是算了吧。”

    说完他便与王守文闲聊开来。

    那齐寅被谢慎晾在当场别提有多尴尬了。

    不胜酒力?齐寅刚刚可亲眼见到谢慎连饮数杯美酒的。这不是当面狠狠打他的脸吗?

    再联系谢慎刚刚作的那副对子,齐寅更是觉得面颊一阵滚烫,这般讽刺他实在是羞辱不已,和几个好友落荒而逃了。

    那几名恼人的钱塘县士子离开后,谢慎心情不错的问道:“这杜康杜公子当真这般有才名吗?”

    王守文苦着脸道:“慎贤弟想要听真话还是假话?”

    谢慎神色一正道:“自然要听真话。”

    王守文叹息一声道:“实不相瞒,慎贤弟你扬名前这杜康便已经小有名气,是杭州府百年一遇的神童。”

    谢慎讪讪一笑,并没有多说什么。

    神童?天下也许真的有神童,但那都是不世出的,绝不会遍地都是。

    换句话说,在他看来大明朝两百余年国祚总共出现的神童不会超过三个。这个杜康在历史上本就没什么名气,看来多半也是吹嘘出来的罢。

    “这杜康原本是与毕公子齐名的,应该是后来被慎贤弟抢了风头才决定复出参加乡试的吧?”

    谢慎听的直翻白眼。什么叫他抢了杜康的风头,那是谢慎凭实力夺得的好吗。技不如人就要服输,这杜康莫非是想通过乡试成绩找回场子?

    “这杜康杜公子精于诗词还是时文?”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谢慎还是对这位杜公子颇感兴趣的。

    “这可不好说,听说这位是全才。”

    谢慎摇了摇头道:“一般没有精进之项才会谓之全才,看来此子不足为虑。”

    全能就是全不能,到这里谢慎已经基本判断杜公子是个绣花枕头了。

    乡试既然是省考,各地的士子就会争相比较成绩。

    绍兴府在浙省是绝对的文脉汇聚之地,余姚更是执牛耳者。

    故而往往乡试放榜后余姚籍上榜学子会最多,这便引得一些心胸狭隘者嫉妒。刚刚那几个钱塘县士子显然就在此列。

    谢慎和王守文、谢丕酒足饭饱正欲结账,那小二却笑吟吟的说道:“几位小相公,你们的酒菜钱免了。”

    谢慎疑惑道:“这是为何?”

    他很不喜欢欠别人人情的感觉,故而一定要问清楚。

    那小二讪讪一笑道:“我家掌柜打过招呼,只要您来店里就不收钱。”

    谢慎最受不了话说一半,便追问道:“你家掌柜是哪位,与小生可有交情?”

    见小二沉默不言,谢慎有些急了。

    “你去把你家掌柜叫来,我来问他!”

    小二不敢耽搁一咬牙便下楼寻掌柜去了。

    过了半盏茶的工夫,酒楼的掌柜便赶了过来,冲谢慎连连拱手:“谢公子,是小店哪里照顾不周吗?”

    谢慎摇了摇头道:“我听这伙计说我们的酒菜钱被免除了,是您老的意思。小生就是想问问这是为何。”

    酒楼掌柜有些为难的说道:“这也是东家吩咐下来的,老朽只是照做罢了。”

    “哦?敢问你们东主是哪位?”

    酒楼掌柜犹豫了片刻,十分为难的说道:“是宁老爷。”

    谢慎恍然大悟!

    在杭州城可以脚踩盐业、茶业两条船的也就是宁益了。宁老爷子富可敌国,自然会疯狂扩张,酒楼走的是快钱,宁益开个十几家也没有什么问题。

    现在的问题是谢慎要不要接这个人情。

    宁益和谢慎是合作伙伴不假,但合作归合作,人情却是人情。

    如果把合作和人情混为一谈,早晚会出问题。

    想到这里谢慎却是清了清嗓子沉声道:“这酒菜钱小生先付了,宁员外那里我去解释。”

    掌柜叹息一声道:“既然谢小相公执意如此,老朽也不好勉强。宁东主那里还请谢小相公多多圆说。”

    “这个好说,掌柜的不用担心。”

    谢慎掏出酒菜钱递给小二,便和谢丕、王守文离开了酒楼。

    他之所以还是付了酒菜钱,不是他不近人情而是不想在和宁员外的合作上陷的太深。

    大哥和大嫂在平安坊的宅子就是从宁员外那里租的。

    当初宁员外提出把宅子免费给谢家人用,谢慎却是婉拒了,最终按照市价租住。

    生意场不信人情,信的只有实力。宁员外现在之所以拉拢他是因为他有价值。如果欠下的人情多了,将来该怎么还?

    谢慎摇了摇头冲王守文、谢丕道:“你们先回去吧,看来我得去找宁员外聊一聊。”

    王守文无奈道:“好吧,不过慎贤弟你也看开点,一顿酒菜的钱没必要争个不痛快。”

    谢慎不置可否的一笑,却是穿过平安桥朝宁宅而去。

    。。。。。。

    。。。。。。

    布政使衙门,后衙。

    右布政使薛举正急得来回踱步。

    从六月起弹劾他的奏疏便像雪片一样飞到了宫中。

    这些奏疏弹劾的理由出奇的一致,那就是斥薛举狎妓。

    这是薛举接受不了的。

    大明朝的官员有哪个没有狎过妓?便是督察院那些自诩清流的言官难道就没有狎过妓?

    拿这个作为理由攻讦他,直让薛举愤怒。

    可这又是真实存在的,若一人弹劾两人弹劾还能想办法遮掩过去。可是一连十几封奏疏呈递上去,天子想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袒护他都不可能了。

    所谓杀鸡儆猴,惩治他可以起到整治大明官员风纪的作用,他真担心自己成为天子邀买人心的牺牲品。

    思前想后,薛举还是觉得应该去找镇守太监刘文商议。

    刘文毕竟曾经侍奉过天子,对天子的脾气十分了解。

    若能对症下药,或许还能挽回局面。

    薛举深吸了一口气,命令管家去准备轿子,这便要启程前往镇守太监府。

    当然他不会穿官袍,也不会用布政使的倚仗。

    乡试在即,无数双眼睛都在盯着他这个布政使,薛举可不希望再节外生枝。

    。。。。。。

    。。。。。。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二百二十四章 人生转折点的乡试

    人都是有惰性的,越是舒适安逸的环境越能让人放松懈怠下来。

    常言道温柔乡是英雄冢,说的便是此理。

    而作为一个志在举业的读书人自然需要以严苛的标准要求自己,至少在功成名就之前应该如此。

    故而这临考前的一个月谢慎基本是在温书中度过的,面对王守文的盛情相邀,谢慎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吾辈读书人当志存高远,岂可整日想那些歌姬伶人!而在这时王守文往往会翻一记白眼,然后兀自出去寻欢。

    这是二人的出身所决定的。王守文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即便考不中进士或者举人也可以优渥的过一辈子,最差不过混吃等死。

    可谢慎却是寒门出身,自然要努力奋斗,留给他的晋升阶梯就那么一条,若是再不拼命就会泯然众人如方仲永之辈矣。

    当然其间他也去找过一次宁员外,将自己的想法和宁益说了清楚。宁益也表示会尊重谢慎的选择,结果皆大欢喜。

    时光飞逝,转眼间就到了乡试的日子。

    谢慎早已在考前去贡院踩过点,故而一大早起来先是不慌不忙的洗漱,接着用了些干饼子充饥。

    之所以没有喝粥是因为乡试的考试强度很大,每场都要考一整日。

    虽然按照谢慎的实力很可能会提前做完文章,但按照规定他也不能提前交卷,必须等到考试结束吏人鸣锣才能离开号舍。

    这当然有些不合情理但也不是谢慎能够改变的,只能选择接受这个游戏规则。

    在号舍中待上一天,方便问题就成了一个大问题,故而谢慎才会选择只吃饼子充饥,而尽量不食粥类。

    在小书童陈虎儿的陪伴下谢慎和好友王守文、谢丕一起离开平安坊的宅子,朝青云街所在的贡院而去。

    要说杭州贡院的规模,那可以算的上宏大了。

    谢慎虽然先前并没有进去过,但远观下也感觉比府试、县试的场地大了不少。

    其实这也不难理解。

    毕竟府试、县试的场地都是临时搭建起来的,且只需要容纳本县本府考生,最多不过几百上千人。

    可乡试却不同了,它需要容纳一省生员同场考试,人数近万,很难临时搭设场地。

    故而贡院的建立就是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换句话说,贡院的唯一功用就是作为乡试的考场。

    乡试三年一考,这就是说绝大部分时间贡院是荒着的。又因为杭州府气候湿润,故而贡院常常会长满青苔杂草,乍一看去甚是荒凉。

    这还算好的,最可怕的是贡院不但荒芜,还会有毒蛇出没,这可是危及考生性命的事情,负责乡试的考官不敢大意往往会在乡试当年的四月对贡院进行整修,一来是修理一些漏了的号舍棚顶,一来是除草捉蛇。

    这听起来有些滑稽,不过却是每次乡试前必演的大戏。

    谢慎和王守文、谢丕来到贡院前,见人山人海颇是慨叹。

    他曾读过一份史料,说万历年间杭州贡院可以容纳上万人同时考试,当时他还觉得有些夸张,但现在看来却是他见识浅薄了。

    王守文嘿了一声道:“慎贤弟,如此壮观场面,我之前还从未见过。听说乡试百取其一,不知这次愚兄能否中举。”

    谢慎翻了一记白眼,心道你考前把工夫都花在了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