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寒门首辅-第1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翰林院掌拟诏、编纂史典之重任,谢修撰要恪尽职守,切莫辜负皇恩。”

    谢迁多是说些场面话,谢慎也都一一应着。

    说着说着,话头便引到了谢慎未来岳丈徐贯身上。

    “元一兄的身体怎么样了,还是口不能言吗?”

    谢慎心道这谢迁和徐贯好歹也是同乡,应该是有些交情的,便道:“徐侍郎的病情已经略有好转,不过还是不能长途跋涉,现在便在松江府静养。”

    谢慎要做徐贯女婿的事情,全京城的权贵圈子恐怕都已经知道了,谢慎也没有必要遮掩,一五一十的把徐贯的情况与谢迁说了。

    谢迁听闻后却是感慨道:“徐侍郎一心为朝廷效命,为陛下分忧,治理苏松水患积劳成疾,老夫若是有机会一定要进疏请陛下赐赏。”

    王守文嘻嘻笑道:“世伯,丕贤弟这次能够去吏部观政真是天大的喜事,将来恐怕可以留在吏部了吧?”

    在谢迁面前能够如此直言“放肆”的晚生恐怕也只有王守文王小郎君了。

    其父王华与谢迁同是余姚人,又同是状元,可谓私交甚笃。

    谢迁虽然只见过王守文两面,但情面放在那里也不好冷落了。

    “贤侄不也一样?文思院是个好地方啊。”

    谢迁一边捋着胡须,一便淡淡说道。

    王守文心道文思院哪里能和天下第一衙门吏部比,您老人家真会和稀泥。

    不过他口上却道:“能够留在京中小侄便已心满意足,别的不敢奢求。”

    对王守文来说确是如此。

    一开始他只希望能够中个秀才,到后来乡试中榜、会试取贡、殿试登科,简直就像做梦一样。

    如今选官若是再能留在京师,那就是完美了,还奢求什么?

    “过几日等犬子观政结束,老夫和德辉兄便一道设一宴席,为你们几个庆贺一番。”

    设宴庆贺的事情本来王华殿试结束就想做,无奈徐贯突然染了风疾病倒。如果谢慎这个状元郎不能参加宴席那可就太没有意思了。故而设宴庆贺的事情便放了下去。

    但现在徐贯的风疾情况有所好转,谢迁再提出设宴的事情也就不显得突兀无礼了。

    但谢迁首先要征求谢慎的意见,毕竟谢慎才是这次宴会的绝对主角。

    这已经是自成化十一年谢迁中状元以来余姚出的第三位状元了,绝对会成为街头巷尾热议的事情。

    。。。。。。

    。。。。。。

第二百五十章 谢修撰的第一课

    天才壹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阁老有命,下官安敢不从。”

    对于谢迁这一邀取名望的做法谢慎倒是无所谓,都是他玩剩下的套路,既然谢迁想玩就陪其玩玩好了。

    谈笑间谢丕便回到府中。

    与好友许久未见,谢慎、王守文自然上前好生寒暄了一番。

    反倒是谢丕被弄的有些不好意思。

    谢迁留谢慎和王守文在府中用了晚饭,其间又闲谈了不少家乡风物。

    谢丕自打高中状元离开余姚,竟然已经一二十年没有回家乡了。

    富贵不还乡,如衣锦夜行。

    谢慎不相信谢丕能够如圣人一般对这些名望看淡。唯一的解释就是谢丕认为自己现在还不到事业的巅峰。

    那么对于一个读书人,一个文官来说事业的巅峰究竟是什么?

    首辅吗?

    这也是谢慎一直思忖的。

    晚饭后,谢慎与王守文自是拜别了谢阁老,各自返回家中。

    这次谢慎来拜访谢迁相当于拜山头,对于一个上知五百年,下知五百年的穿越客来说最大的资源优势就是洞悉历史走向。

    虽然细节可能会有一些变化,但大的脉络走向还是不变的。

    在今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将是谢迁、李东阳内阁主政,提前混个脸熟处好关系对谢慎来说十分有裨益。

    回到徐府时已经是明月高悬,结了轿夫的银钱,谢慎在书童陈虎儿和护卫鲁种田的侍奉下回到屋中。少年方是喝了一口茶,徐大小姐便急忙赶来道:“今天怎么回来这么晚,可是翰林院那边公务太多?”

    谢慎稍稍定了定神道:“这倒不是,我当完职便去找守文兄一道拜会谢阁老了。”

    “唔。”轻应了一声,徐芊芊接道:“我还是不放心,打算回松江府一趟,近前侍奉爹爹。”

    徐贯虽然写信叫徐芊芊不要回松江,但做女儿的想要尽孝也在情理之中。

    谢慎点了点头道:“你若真想好了,我便叫人护送你回松江府。”

    徐贯的身体一日不好,谢慎和徐芊芊的婚事便得一直拖将下去。

    既然如此,叫徐芊芊回松江府侍奉徐贯,让徐贯早日风疾痊愈才是正事。

    “嗯。”

    徐芊芊轻咬嘴唇,柔声道:“你一个人在府里住,要注意照顾自己。春日夜里凉,记得掖好被角。”

    谢慎笑道:“你去松江府照顾好岳父大人我便放心了。”

    一夜自是无话。

    翌日一早,谢慎照例去翰林院当职。

    徐芊芊回松江府的事情他早已安排妥当,一路上只需要换一次船,又有几名家奴护卫在旁应该问题不大。

    今日一进到公署,便见两位编修王瓒、陈澜迎了出来。

    见二人面上写满了喜色,谢慎颇是疑惑的问道:“怎么,今日有什么大喜事吗?”

    “谢修撰恐怕还不知道吧?陛下已经降旨,下令编修《会典》了。”

    一上任就赶上了编修《大明会典》这样的大事,陈澜如何能不欣喜。

    最重要的是,借此机会他们可以大大提升编纂典籍的能力,为以后升任侍读侍讲做好准备。

    这也算是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谢慎点了点头道:“不知陛下是命哪位前辈做这会典的总编修?”

    虽然他知道历史上是王华出任的这一职位,但此时此刻还是有些好奇。不知王华老爷子是不是真的简在帝心,能够觅得这个美差。

    “这个陈某便不知道了,想必过不了几日便能有定论吧。”

    王瓒一边捋着胡须一边道:“本初贤弟说的不错,既然事情已经定下来了,这总编修的人选这几日也肯定会有了。”

    编修典籍本就是修撰、编修分内之事,别管总编修的人选是谁,这份活计肯定最后要落在谢慎、王瓒、陈澜三人头上。

    当然这不是说所有工作都要由这三人来做,事实上翰林院中有许多博士、典簿、侍书,真正翻阅查证典籍的是这些人。

    修撰、编修只是名义上各自负责一块内容,署名捞功劳罢了。

    如今翰林院学士空缺,具体的事物便得王鏊来操持。

    果不其然,今天王老大人没有一到翰林院就教习庶吉士,而是先来到官署中将朝廷下令编纂《会典》的事情告诉了新任修撰、编修,叫他们好生编纂,切莫辜负天恩。

    三人早已提前知道了消息,故而面色如常表示一定谨遵老大人教诲。

    王鏊觉得也没有什么可多言传身教的,便嗯了一声闪身走人了。

    王鏊刚一走,一直在旁侯着的五经博士便苦着脸道:“既然要修《会典》,便得把翰林院中的所有典簿、五经博士、侍书都召集起来。一些准备的工作现在就可以做了。不然等到总编修来了一定是手忙脚乱。”

    于韩荣这样的五经博士而言,向上爬几乎没有任何的可能,这辈子几乎就是做个八品芝麻官了。

    故而他们最希望看到的情况就是无事可做,这样每天喝喝茶补补觉,日子过得舒坦比什么都强。

    偏偏编修典籍这种事情,最是恼人。

    上面的总编修、修撰、编修只需要挂名享福,具体的事务都得他们这些五经博士、典簿来做。

    有了功劳都是别人的,出了差错都是自己的,这样的活计有哪个愿意干?

    但是不愿意干也得干,不干就没有饭吃,没有银子拿。

    京师米贵,居大不易啊。

    若是孑然一人倒也罢了,怎么都能对付过去。偏偏他是拖家带口,上有老下有小的,不能不为子女爷娘计。

    谢慎点了点头道:“那就把所有五经博士、典簿、侍书都召集来吧。”

    这三种官员虽然职责各有不同,但真到了编纂《大明会典》这种时候,却是要全员上阵的。

    如今王鏊王老大人领受皇命要教习二十名新科庶吉士抽不开身,这公署之中最大的官员便是谢慎。

    虽然刚刚上任两天,许多流程规则还没有摸清,但他还是要站出来主持局面的。

    那五经博士韩荣也知道大势如此,只能点了点头去召集人手了。

    。。。。。。

    。。。。。。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二百五十一章 惹上皇亲了

    天才壹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翰林院平日里就和一个养老衙门一般,大小官吏都抱着混日子的态度,突然要召集人手自然十分不易。

    韩荣花了整整半个时辰,才勉强将**成的官吏召集到,剩下的几人却是怎么也寻不到了。

    谢慎扫视了一眼公署中神态各异的官吏,直是摇了摇头。

    连大明人才培养库的翰林院都是这般情景,可想而知那些无足轻重的清水衙门是什么样了。

    “咳咳。。。。。。”

    谢修撰咳嗽一声,痛心疾首的言说了一番圣人之言,并理所当然的引到今日之事上。

    别管那些官吏心中怎么想,至少面上一副悔恨羞愧的表情。

    谢慎见火候差不多了,便开始唱红脸。

    “不过,本官也明白你们的难处。故而今天这件事本官不会向王老大人奏明。”

    稍顿了顿,谢慎继续说道:“不过既然是在公署做事,就要有规矩。如今王老大人不在,本官便代其言说一二。眼下陛下下令编修《大明会典》,翰林院中除去杂役都得参与编修。卷帙浩繁,为避免出现贻误之事,本官决定对你们进行分组。”

    分组?

    在公署内的五经博士、典簿、侍书皆是面面相觑。

    这谢修撰到底是怎么个意思?

    谢慎解释道:“本官会将在场几十人分成三组,分别由本官、王编修、陈编修负责开展《会典》的先期编纂事宜。”

    他也知道先前翰林院在进行典籍编纂时,除了一名总编修统领全局,底下的修撰、编修大多是样子货,根本不介入到实际的编纂工作中。

    这样一来,编纂的进程就不可控,底下的官吏能拖就拖,一项原本可能一两年、两三年完成的工作硬是被拖到了五六年甚至更长。

    而如果给编修、修撰分配了具体的任务,那么其对于典籍的编纂就势必会上心,毕竟相互之间也是一种竞争关系。

    只有对应的一部分工作完成的好了,才可能在总编修那里留下好印象,才可能捞到功劳。

    其实这是一个简单的心理学范畴的问题,不过绝不是寻常大明翰林院官吏能想出的。

    王瓒、陈澜对视一眼,纷纷点头称赞道:“谢修撰的这个法子好,等到总编修大人到了翰林院,一定向其建言。”

    谢慎淡淡一笑道:“一切还是得总编修的人选定了以后再说。”

    韩荣韩博士恭维道:“谢修撰真是天资聪颖,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