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寒门首辅-第18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谢慎紧紧盯着何旦,质问道:“何员外这是什么意思?”

    何旦好不容易和谢慎搭上话如何肯放过这么好的机会,便沉声道:“府尊可知那郭氏一族为何能够执山西商贾牛耳?那正是因为他们家开有山西最大的钱庄啊。不管是买卖什么,现银是最重要的。有了钱庄,这些都不是问题。”

    “继续说。”

    谢慎渐渐有了兴致,点了点头。

    何旦得到鼓励,更是心中大喜,连忙道:“草民虽然愚钝,但也知道想赶超郭家,便需要在钱庄上用些心思。草民想要和府尊合作,将官银的兑现业务接下来。”

    嘶,听到这里,谢慎直是倒吸了一口凉气。

    这个何旦胃口还真是不小嘛,竟然要将官银的兑现业务接下来,不过这小子的眼光确实不错。

    据谢慎了解,明代的钱庄并没有兑现大宗银两的业务,这一业务是清代票号才开发出的。

    钱庄虽然是票号的前身,但并没有票号的很多业务。

    山西距离京师路途遥远,又因为只能走陆路,运送大笔银两入京交割很成问题。

    如果可以通过钱庄进行通兑,确实可以解决很大问题。

    清代晋商之所以富甲天下,就是因为接下了这个业务,故而可以以银养银,并赚取不菲的佣金。

    事实上,清代的票号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具有了银行的雏形。

    不过钱庄、票号这样的民间机构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信誉。

    大宗官银不比民间闲散银钱,经不起任何的闪失。如果把银子交给了钱庄,结果东主卷钱跑路了怎么办?

    如果遇到同行挤兑,没办法如期兑现怎么办?

    这些都是问题。。。。。。

    可以说钱庄、票号和银行之间的差距就体现在兑现能力上。

    民间资本即便再给力,终究也没有强大的信誉力,而国家资本就不同了。除非金融彻底崩溃,不然银行基本不会有什么问题。

    “官银都是由官府押解进京,再交割给户部。”

    谢慎顿了顿道:“何员外想要通兑,恐怕不妥吧。”

    他自然不会那么轻易的答应,还要先看看何旦的实力再说。”

    何旦闻言有些急了,连忙道:“府尊有所不知,从山西押解府银到京师,算上人力,耗损最少也要两成,而我们济盛昌钱庄,只收一成的利,比由官府押解进京要节省的多。”

    谢慎故作惊讶道:“同样的一条路,为何由你们押解就能多省出一成?”

    何旦面露难色:“这个,算是一些小技巧吧。不过草民可以向府尊保证,我们济盛昌都是走的合法途径。”

    谢慎点了点头道:“可是官银毕竟不比私银,你教本官如何信你?”

    何旦早知道谢慎会这么问,当即拍着胸脯道:“草民妻儿老小便在潞安府,如果出了什么差池,府尊大可以拿草民全家是问。”

    从逻辑上讲,这确实没有什么问题。

    可谢慎要的不是保证,因为他不相信保证。

    “不,我要济盛昌一半的利。”

    谢慎这句话说完,何旦直接愣住了。

    “府尊是说,要和草民合伙经营济盛昌钱庄?”

    “不然呢?你以为本府是在和你开玩笑吗?”

    “啊,不,草民不是这个意思。”

    何旦的反应还算够快,当即赔上笑脸道:“能够和府尊合作,是草民的荣幸。”

    “当然,本府也不会占你的便宜。今后潞安府的府银便在这济盛昌钱庄兑现了。”

    谢慎要的不是保证,是利益。只有二人利益相关,才能保证不会出现跑路的情况。

    济盛昌的每一笔账,谢慎都要看!

    “现在,收粮食的事情不难办了吧?”

    谢慎话锋陡然一转,又将话题换到了督收粮食上。

    虽然他之前已经给何员外做了保证,一旦出了事情有他这个潞安知府顶着,不会让何员外直面汾州郭家和胡太监的雷霆暴怒。

    但承诺保证是一回事,利益又是另一回事。

    有了济盛昌钱庄这个纽带,二人之间的关系更进一步,说是休戚相关也不为过。

    。。。。。。

    。。。。。。

第三百三十五章 大同边防

    在这种情况下,何旦当然可以选择相信谢慎。

    “不难办,不难办,草民这便去。”

    背靠大树好乘凉,有了谢慎这个后台,至少在潞安地界,何家无所畏惧了。

    接下来的几日,整个潞安府都在收粮。

    因为地震以及疫情的缘故,何旦很难从普通农户家中收到余粮。

    何员外收到的粮食也大多来自于小地主。

    越是灾年荒年,这些小地主手中的粮食便储备的越充足。由于知府谢慎给出的价格相较于市价还要高出不少,故而这些小地主心甘情愿的把囤积的粮食卖给何员外,再由何员外汇集交割给府衙。

    不得不说,谢慎拿捏人心的本事已臻化境。

    他可以拿一两个本地缙绅开刀立威,但不可能叫所有地主吐出钱来。

    高价买粮自然是最合适的办法,当然这个钱不是谢慎来出,而是朝廷来出。

    国库虽然存银不多,但应付山西一地的粮食采买还是不成问题的。

    眼下不是给朝廷省钱的时候,谢慎自然不会在这上面犯迷糊。

    很快,何员外便采买到两万石粟米,加上大户借出的一万石,一共三万石粟米由府衙官吏押解到太原府,再经过计调配送到大同。

    三万石的粟米够一万军队一个月食用。

    大明一卫是五千六百人,也就是说,谢慎督办的粮食足够两卫官军吃一个月。

    这已经很了不起了。

    要知道潞安从来就不是产粮大户,何况又赶上了灾年,能够收到三万石粮食已经很不容易了。

    大同府府衙内,巡视边防,督查军饷钱粮的刘大夏刘老大人眉间的愁云终于消散了一些。而站在他一旁的有山西都指挥使马安,和潞安知府谢慎。

    这几日来,各地的粮草相继运送到大同,粮草短缺的问题得到了解决。

    大同本身土地贫瘠,如果不依靠其余府州的供给支持很难养活近十万军卒。

    要知道光是大同前后中左右五卫就近三万人。还有东胜卫、云川卫、玉林卫、镇虏卫、威远卫、阳和卫、高山卫等环固左右。

    军人要操练戍边,消耗本就大如果没有充足粮草,很可能会引军心动乱。

    起初刘大夏还担心镇守太监胡瓒那里会阻挠,谁知此人竟然自始至终未一言,连带着大缙绅郭怀都没了脾气。

    大同北面就是鞑靼人,作为屏障在大同屯守重兵是无可非议的。

    山西都指挥使马安上前一步到:“御史大人请看,鞑靼人要袭扰大同,无非是从这几处地方挤进来。”

    说完他在地图上点了点,翁观山、赤儿山、再就是三不棘川。

    不论是从哪处来,鞑靼人都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越过长城。

    大同一段的长城不同于辽东,是分段成拱卫式的。

    就比如大同右卫这一段,沿着兔毛川河和团山有一扇形长城。城墙将威远卫和大同右卫的戍守将士保护在内,完全不会受到鞑靼人的威胁。

    大同府北面的城防也是同理,长城沿着弥陀山、雷公山、方山修建,坚不可摧。

    故而不管鞑靼人从哪个方向杀来,只要进入到长城外侧便丧失了机动力。除非翻过长城,不然对大同府基本造不成什么威胁。

    刘大夏却是摇了摇头,在地图右上角点了点:“如果鞑靼人是从这边来呢。”

    马安瞪圆了双眼,一时说不出话来。

    “确实有这种可能,不过如果鞑靼人沿着大青山一路南下,从白羊口的长城断口进入大同腹地,我们的斥候肯定会现。。。。。。”

    刘大夏叹了一声道:“不是现不现的问题。一旦鞑靼人从白羊口、虎峪口的缝隙钻进来,大同府的右肋将完全暴露在敌军的面前。更可怕的是,如果贼酋决定东进,绕过宣府三卫直奔京师,则京师危矣。”

    听到这里马安直是有些不敢相信。

    他本以为朝廷派来的这个御史老爷不过又是一个只会纸上谈兵的草包,谁知他竟然直接指出了宣府…大同防线唯一薄弱的环节。

    白羊口、虎峪口之间长城有塌毁,确实是鞑靼人唯一可以抓住的机会。如果他们真的长驱直入,绕开防线直扑京师,京师将无险可守!

    这也是大明朝迁都后一直面临的问题。

    谢慎接道:“老大人说的不错,此处是我军部署的薄弱环节。如果不能有效增设关卡,必将是一隐患。”

    天子守国门固然能够激励士气,可问题是一旦敌军绕过你精心布置的防线京师就将暴露在敌军面前。

    马安瞥了一眼谢慎,眼神中满是不屑。

    刘大夏也就算了,好歹年纪摆在那里。可眼前的这个谢慎谢知府,不过是个乳臭未干的毛头小子,也敢在这里妄自评说军国大事,真是可笑之极!

    谢慎也懒得和这位马指挥使打嘴仗,继续说道:“马大人不妨调集临近阳和卫守军前往驻防,此事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谨修啊,你觉得鞑靼人真的会倾尽举国之力攻向京师吗?”

    刘大夏捋了捋胡须,淡淡问道。

    谢慎心道这问题也太简单了。在这些大明朝土著看来,鞑靼人就如同洪水猛兽一般。但站在历史全知全觉的视角上来看,中晚明,也就是俺答去京师外绕的那一圈有些威胁。

    整个弘治朝,小王子虽然袭扰大同、宣府频繁,但基本没有突破防线,攻到京师外围去。

    “以下官之见,鞑靼人没有实力倾尽举国之力与我大明开战。”

    山西都指挥使马安这下忍不了了。

    “哼,谢知府方才明明说鞑靼人可能经由白羊口、虎峪口攻向京师,怎么现在又说不会倾尽全力攻向京师呢?”

    谢慎心道我不理你,你倒来劲了?

    好,既然你抢着被打脸,那就成全你。

    谢慎笑了笑,极有涵养的说道:“马指挥使此言差矣。鞑靼人利用长城缺口攻向京师和倾尽举国之力和大明一战明明是两件事,马指挥使为何混为一谈。”

    马安听得一愣。

    “这怎么会是两回事?”

    。。。。。。

    。。。。。。

第三百三十六章 米里有毒?

    谢慎淡淡道:“自然是两回事。鞑靼人奔袭京师,可能性本就不大。即便他们真的来到京师外围,也不大可能有攻城的实力。”

    刘大夏在一旁频频点头。

    京师城墙比大同还要坚固,鞑靼人连大同城都无可奈何,怎么可能攻破京师。

    “那鞑靼人千里迢迢去京师为了什么?”

    “自然是为了向朝廷和陛下施加压力。”

    谢慎轻叩了叩手指说道。

    谢慎一语点醒梦中人。

    山西都指挥使马安,佥都御史刘大夏皆是恍然大悟。

    其实这种挥拳头装逼的方式鞑靼人不止一次的用过,只不过因为身陷局中以及对鞑靼人先天的恐惧,导致马、刘二人都对其选择性忽视了。

    事实上鞑靼人根本没有与大明决一死战的实力。

    鞑靼人不断的袭扰宣府、大同,却没有更进一步攻袭京师,是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