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寒门首辅-第20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谢慎还以为他能问出一个多么有营养的问题,谁知却抛出这么一个,直是无奈。

    他心道天子的想法岂是常人能够忖度出来的。

    他上书时可是希望南直隶和山东都开埠的。但到了天子这里,却是选择在福建开两处港口,并开了广州港。

    谢慎虽然自信能够开埠成功,但却也没有轻狂到认为能够完全左右天子的意志。

    只能说他的这套理论被天子认可,在合适的时间提出合适的建议,仅此而已。

    “陛下的心思,岂是我等臣子该忖度的。不过。。。。。。”

    谢慎顿了顿,幽幽说道:“南直隶的海商并不算多。朝廷不选在此处开埠而选别处也是情理之中的。”

    。。。。。。

    。。。。。。

第三百六十一章 私心与公心

    “谢大人此言差矣。南直隶的海商虽然不比浙商、闽商多,但亦不少。况且正因为此地海商不茂,朝廷才更应该扶持啊。”

    这个沈御史。。。。。。

    谢慎强压下心中的怒气,沉声道:“南直隶与浙省毗邻。在宁波开埠与在苏松开埠有何区别?若是朝廷在苏松开埠,沈大人恐怕又会质疑为何不在浙省了吧?”

    其实他早就看出这个沈御史不是为了真的探讨开埠这个问题,而是打着请教的名号来刷声望。

    说白了,现在谢慎是朝中的当红炸子鸡,无数人都想借着谢慎这股东风自抬身价。

    这个沈御史恐怕就是如此。

    都察院的言官说白了就是靠着嘴皮子吃饭的。如果不能靠嘴巴搞出一些东西来,他们就会被遗忘。

    若论本朝那些官员最怕被遗忘,恐怕非风宪官莫属了。

    因为御史实在太多了。。。。。。

    一旦被君父和上司遗忘,就很难再出头。都察院可和翰林院不同。翰林院可以熬资历,熬出一片洞天来。都察院如果被打入冷宫,恐怕真得要把板凳坐穿了。

    这个沈括恐怕就是不甘寂寞,想要捣鼓出来一些动静。

    可是他找错人了。。。。。。

    谢慎是何许人也?那可是横空出世的文曲星,是首创海涂种棉的千古能臣,岂能这么轻松被一个小小御史摆一道。

    “谢大人,您怎么能这么说话呢。下官太失望了。”

    沈括被谢慎点破心思,恼羞成怒之下愤而转身拂袖而去。

    谢慎冷冷的盯着他的背影,虽然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但毕竟被人这么膈应了一次,心里多少有些不舒服。

    好在接下来的时间没有太多的人来骚扰他。谢慎早早下班后便坐上轿子返回府中。

    到了府门前,管家禀报说谢主事和王主事已经来了,被请到了偏厅。

    不用说,他也知道是王守文和谢丕到了,便点了点头直接朝偏厅而去。

    “子文兄,以中!”

    一进厅堂,谢慎便笑声打起了招呼。

    见谢慎连官袍都未换下便风尘仆仆而来,王守文颇是有些感动。

    “嘿,老哥我没看错你。”

    跟谢慎在一起相处的时间久了,王守文也多少沾上了一些谢慎的说话习惯。对此,谢慎自然也见怪不怪了。

    “怎么,子文兄难道也是就开海禁一事而来?”

    王守文不耐的挥了挥手道:“我才没那闲工夫呢。是以中硬拉着我一并过来的。”

    说完便朝谢丕望去。

    谢丕尴尬的点了点头道:“谨修兄,上次你找我的事情有眉目了。”

    谢慎知道是给大舅哥徐伦找工作的事情,便静下心来道:“我就知道以中绝对靠谱。”

    谢丕尴尬笑道:“谨修兄你先别急着夸我。我丑话可说在前面,若是最后事情没有办成,你可不要怪我。”

    谢慎笑道:“怎么会。在吏部还有你以中办不成的事?”

    “是这样的,相应官员会整理各州县官员的政绩,比对标准对他们作出初步考评。侍郎周大人只要首肯,这个考绩便算有效。”

    稍顿了顿,谢丕继续说道:“不过,选官外派却并不是完全由吏部决定的。”

    谢慎本已大喜,听到这里心中又是一沉。

    “此话怎讲?”

    “谨修兄真的不知道?”

    谢丕显然也有些惊讶,呷了一口余姚仙茗道:“吏部考评后会把各官员所在籍贯,以及父兄任职所在地排除,从剩余县所随机抽取。”

    我靠!

    听到这里,谢慎直是骇了一跳。

    还别说,他还真是不知道吏部给外放官员找工作采取了这么一个看天的办法。

    当然,细细一想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

    毕竟,大明县所千余个,各地条件也多有不同。如果不采用这种随机的方式怎么分配?

    凭什么有的人能分到江南水乡,有的人却得去边塞吃沙子?

    当然,也不是只能按照这种方式来。

    如果上面有人,可以和吏部尚书或者副官侍郎打好招呼。亦或者是天子亲自下旨,直接任命官员去某地上任。

    不是四品以上的大员,不必经过廷推流程。

    谢丕这么说,显然也有征求谢慎意见的意思。

    若是谢慎有意,也可以提前和吏部侍郎打好招呼。这样大舅哥徐伦的新工作可能会被直接分配,而不必随大流去抓阄。

    谢慎思忖了片刻,还是道:“这样便挺好。”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他现在风头已经很盛了。沈御史那件事便给他提了个醒,做人要低调。

    大舅哥这件事能帮则帮,但也没必要给他弄一个特别理想的上县。毕竟他的政绩实在不够看,能够平调已属不易。

    谢丕自然心领神会,长长的松了一口气。

    虽说朝中有人好办事,但也得有个限度。如果不着边际的一通胡搅蛮缠,最终也只会伤人伤己。

    官场中的人,最讲究的就是博弈二字,绝不能你一人把好处独占了,连口汤都不给旁人喝。

    这样即便一时获利,也绝对不会长久。

    “光说我那大舅兄了,我差点忘了,令弟明年也要赴童生试了吧。”

    谢丕笑了笑道:“劳谨修兄记挂,舍弟确是明年参加县试。”

    谢慎点了点头道:“听说令弟天资聪颖,是远近闻名的神童。愚兄是一直没有时间回余姚,不然定要好好和他聊聊。”

    “和谨修兄相比实在是不值一提。”

    谢丕顿了顿道:“不过,我那弟弟确实是以谨修兄为榜样的。”

    谢慎心道他才出仕没几年,就成了旁人眼中的榜样了,大明的跟风效应比之后世也不予多让啊。

    “说真的,开海禁这件事谨修你就一点没有私心?”

    王守文见二人聊得火热,有些不甘寂寞的问道。

    “私心?我能有什么私心。”

    谢慎被王守文问的一愣,脸上写满了不解。

    “那海经局可是老弟你捣鼓出来的,这人选你恐怕早想好了吧?”

    王守文搓了搓手掌,继续试探道。

    谢慎没好气的白了他一眼道:“你想到哪里去了。这种事情,自然由吏部推选,陛下圣裁,我哪里插得上话。”

    。。。。。。

    。。。。。。

第三百六十二章 不要乱用诗词啊

    王守文嘿嘿笑道:“我不过随便说说,你别急嘛。”

    谢慎摇了摇头道:“子文兄,我平生所愿就是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私心这种东西我是绝没有的。”

    王守文:“。。。。。。”

    “海经局也是不得已而设。如果继续用市舶司,被地方掣肘便是不可避免的。”

    “还是谨修你考虑的周全。”

    “不过,这样一来你可要被推到风口浪尖了。据我所知,浙商闽商本来已经打的不可开交。这开埠后更是要明争暗斗一番。”

    谢丕也点了点头道:“不错。宁波和福州泉州将成为闽商浙商角力的大本营。也不知谁会胜出。谨修兄你怎么看。”

    谢慎顿了顿道:“这我哪里说的好。不过不管哪出往来海商多,增加的都是大明赋税,有什么关系。”

    他虽然如是说,但也觉得闽商崛起的机会更大一些,毕竟其地理位置摆在那里,不是宁波港能够比的。

    谢丕赞声道:“谨修兄说的好,我大明官员若都像谨修兄一般高义,则万世太平可期矣。”

    “别光说这些了,过几日便是木斋公大寿,咱们可得好好准备准备。”

    谢慎这才想起马上就是谢迁的生日了。这位四十六岁入阁的大佬今年也不过四十八,如此年轻就已经贵为阁臣,实在是显贵不已。

    谢丕既为人子多的话自然不便说,只笑道:“家父寿宴自然要办的,不过一切从简,子文兄和谨修兄不必太破费。”

    王守文一拍大腿道:“那怎么行,世伯的寿宴可不光是你谢家一家的事,而是整个余姚的事。如今徐阁老萌生隐退之意,刘阁老年纪也摆在那里。恐怕首辅阁揆的位置迟早是世伯的。我们都是余姚人,怎么能不好好庆贺一番。”

    不得不说明代人的乡土情结是很重的。在这种情况下,一旦出现谢迁这样的大人物就会有无数人依附。

    大树底下好乘凉,和内阁首辅是同乡说出去也有面子啊。

    “谨修,你说对不。”

    谢慎淡淡笑道:“子文兄说的在理。阁老的寿宴自然是要好好办的。我已准备了一份寿礼,虽不算名贵但也是一番心意。”

    王守文嘿嘿笑道:“原来谨修你早就准备好了。余姚接连出了两个状元,还真是风头无两。寿宴之上,你和世伯谈笑风生,传出去也是美谈一件。”

    谢丕有些尴尬道:“反正能说的话我已经都说了。两位世兄若是执意如此,我也阻止不了。”

    谢迁一直走的是清流路线,从中状元到翰林院任职再到任职东宫侍讲一直都是词臣路线。

    这种路线升迁固然快,但最怕的就是风言风语。

    故而谢迁哪怕已经位极人臣也不敢有丝毫大意,就连寿宴都打算从简来办。

    不过有时候事情不是你想怎么办就能怎么办的。

    就拿谢迁寿宴来说,这是所有余姚籍官员的机会。能否抱住谢迁大腿从此平步青云就看这一场寿宴的表现了。

    。。。。。。

    。。。。。。

    十月初七,秋高气爽。

    转眼间就来到了内阁大学士谢迁的生日。

    虽然之前谢迁早就放出话来要一切从简,但最终还是发出了一百多张请柬。

    没办法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诸部院寺的正印堂官得请吧,同乡同年得请吧,门生要来祝寿你也不能拦着吧。

    这么一算,一百人也确实不算多。

    却说谢慎这日穿了一件宝蓝色苏绸长衫,头戴四方巾,脚蹬乌皮靴,活脱脱一个俊秀少年郎。

    若是旁人见了还以为是哪家王孙公子,却不知此人是正四品的佥都御史,朝堂之上炙手可热少年能臣谢慎谢谨修。

    按下这些闲话不提,谢慎在陈虎儿的侍奉下来到谢府大门前,淡淡道:“本官前来向老大人祝寿。”

    那门官见谢御史来了心中直是大喜,连声道:“谢大人快快请进。”

    谢慎进入谢府大门后冲陈虎儿道:“一会机灵一点,不该你说的话一个字都不要说。”

    陈虎儿连声称是。

    不得不说,阁老寿宴场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