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寒门首辅-第2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即便真的出了事,领导也可以把责任尽数推出去,最多受几句责斥。

    当然如果事情办的很好,那也是领导指挥有方。

    “小阁老谬赞了。某在户部这几年自认为不过是个补锅匠,哪里有什么筹措钱粮的本事。”

    杨廷和故作谦虚道。

    谢慎心道咱们还能不能好好交流了?怎么大明的读书人都这么虚伪呢?

    “杨侍郎太谦虚了。不知令郎对此事怎么看?”

    杨廷和听到这里直接傻了。谢慎这是什么意思?老夫要不要做这个三镇总督,难道要听一个乳臭未干小子的意见吗?

    大明以孝治天下,正所谓父为子纲,可却从没有听说过子为父纲的。胡闹,简直是胡闹!

    见杨廷和铁青着脸,谢慎笑着解释道:“令郎才学出众,如果杨侍郎给他作出表率,也利于令郎接下来的成长啊。”

    听到这,杨廷和心中咯噔一声。

    他对儿子杨慎自然是十分满意的。在他看来以儿子的才学将来大比一定能获得三甲的名次,可谓前途无量。

    但再怎么说那也是他儿子,叫他向儿子征求意见,实在是太别扭了。

    可是谢慎说的极有道理。

    如果他坚持拒绝君恩,不去做这三镇总督,儿子会怎么看?

    他会不会认为自己的父亲是个沽名钓誉之辈?

    这还不算什么,若是他以此为榜样进行效仿,那可该如何是好!

    见杨廷和一脸茫然,谢慎知道他的计谋起效果了。

    杨廷和虽然是铁腕政客,但唯独不会对儿子杨慎心狠。谁叫杨慎才学那么出众呢,便是杨廷和这个天才都十分欣赏。

    。。。。。。

    。。。。。。

第四百一十四章 找到突破口了

    心肠再狠辣的人也有软肋,而杨廷和的软肋就是儿子杨慎!

    当谢慎提到杨家小郎时,杨廷和的面容明显一紧,继而苦笑道:“小阁老说的对,这点是杨某疏忽了。 ”

    谢慎闻言大喜。

    看来这是有戏啊!

    他已经决定要见一面这杨慎,以此为突破口劝说杨廷和接受这个总督职位。

    “不知令郎可在府中?”

    杨廷和淡淡笑道:“犬子正在家中读书,小阁老可要指教一番?”

    谢慎哈哈大笑道:“指教不敢当,某倒是想和令郎切磋一番。”

    杨廷和点了点头,唤来了家仆道:“去把少爷请来。”

    说完便冲谢慎道:“犬子一心只读圣贤书,人情世故浅薄了些,小阁老莫要见外。”

    谢慎摆了摆手道:“不妨事的。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谁不是从那个阶段过来的。”

    过来不久,杨慎便跟着仆人来到杨府偏厅。

    谢慎好奇的朝这位未来状元望去,只见杨慎生着一双桃花眼,高鼻小嘴,面容白皙。加上其身材高挑,一身儒袍更是衬显得精气不少。

    “晚生杨慎拜见小阁老。”

    杨慎毕竟出自书本网,官宦世家,极为懂礼。他见到谢慎后当即弯腰施身唱了一记肥诺。

    其实若论年纪,谢慎比他大不了几岁。不过从功名看一人是秀才,一人是状元,差了数级。若论地位,一人是庶民,一人是内阁大学士更是天壤之别。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谢慎都当得起杨公子这一拜。

    谢慎连忙道:“杨公子过谦了,某听说杨公子才学出众,明年便要参加乡试,以某看解元郎非杨公子莫属。”

    杨慎惶恐道:“小阁老过誉了。小生何德何能,得小阁老如此夸赞。”

    此时的杨慎虽然颇有才学,但那不过也是个秀才。便数大明朝,除了那位著名的狂士唐伯虎,还有谁敢在乡试会试前就敢称自己一定会夺魁首?

    对于杨公子,谢慎还是有些愧疚的。毕竟作为穿越客穿越到明中期实在能抄的人太少,拿了不少杨公子的诗词去。也不知将来这杨慎大才子的名声会不会因此受到影响。

    “杨公子只需照常读书,某以为以杨公子的才学夺魁是迟早的事情,便是连中三元也不是没有可能。”

    杨慎愣了一愣,小阁老为什么要对他如此夸赞?

    他不知该如何作答,便朝父亲望去,杨廷和咳嗽了一声,摆手道:“还不谢过小阁老?”

    作为父亲,最希望听到的自然是对儿子的夸耀,这一点杨廷和也不例外。

    杨慎最听父亲的话,他连忙再冲谢慎一礼道:“多谢小阁老。”

    谢慎抓住机会道:“不知杨公子对报效国家怎么看?”

    杨慎沉然道:“自然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那出将入相呢?”

    杨慎迟疑了一会道:“也是吾辈所求。”

    谢慎心中大喜,继而接道:“如果两者同时可以做到,杨公子以为如何?”

    “当然是天大的喜事。”

    “如今令尊有机会任职三镇总督,替陛下牧守一方,如此机会不可错过也。”

    杨廷和被推举为三镇总督的事情,并没有对杨慎讲。故而当谢慎提起时,杨公子还是很惊讶的。

    他毕竟是少年心性,听到父亲将要被擢升为封疆大吏,不免欣喜若狂。

    “父亲,这是真的吗,儿子恭喜父亲了。”

    杨廷和的面色登时一红,着实不知道该如何应对。

    高兴,高兴个屁!

    总督虽然看上去威风八面,可责任也大。

    就拿这大同、宣府、辽东三镇来说,每一个都是兵防重镇。如今朝廷要设三镇总督辖制全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这个差事办好了是份内的,办不好就是尸位素餐,能力不行。

    杨廷和宦海沉浮多年,早就将其中关节看了透彻,如何肯轻易就范。

    偏偏皇帝、内阁的几位阁老接连劝说,让杨廷和十分头疼。

    现如今小阁老又亲自登门造访,为的还是他出任总督一事。

    这让杨廷和不禁疑惑,大明朝的官员都死绝了吗,为何偏偏要揪住他一个人不放?

    起初小阁老要见他儿子,他还不觉得什么。现在才发现,他已经中计了。

    小阁老这哪里是要提点他儿子啊,分明是要借他儿子来堵住他的嘴。

    可惜他现在发觉已经太晚了。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

    如今君父有命,作为臣子如果不受那就是不忠。

    如果杨廷和坚决不受,以后还有什么颜面在儿子面前教导忠孝之道。

    如此,父纲也将荡然无存。

    其实,这件事谢慎真的没有什么私心。

    杨廷和入阁与否对于谢慎来说根本没有影响。

    即便杨廷和入阁,以他这个年纪最多也就是混到次辅。但谢慎却不同。

    谢慎可以熬,熬到李东阳、谢迁都致仕他就熬出了头,首辅的位置便是他的。

    内阁也是论资排辈的,但这个资不是年纪,而是入阁的时间。

    谢慎比焦芳还要早一些入阁,在如今阁臣中排在第三,故而才有第三大学士之说。杨廷和若是入阁,想要当上首辅,那也得熬死谢慎。而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对于杨廷和来说,接受这个总督绝对是最好的选择。

    一来总督相当于部堂级别的高官,又不用受到京官的诸多约束。

    正所谓天高皇帝远,总督在地方简直就是土皇帝。出行时前后簇拥,那排场岂是京官能比的?

    再说了,如果杨廷和继续留在京师谋求入阁,将来杨慎的名声肯定会受到影响。

    试想,内阁大学士的儿子考中了状元,流言蜚语势必风起。

    虽然杨慎才学出众不怕别人嚼舌根子,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有机会避免为何偏偏要看着事情发生?

    对于大明朝的读书人来说,名声比什么都重要。

    杨慎以后要在官场混,就不能污了名声,不然将极大限制发展,成为部院大员,内阁廷臣绝无可能。从这点看,杨廷和倒是有坑儿子的可能。

    。。。。。。

    。。。。。。一袖乾坤说p:半夜三点起来码字,这一章写的很满意,求订阅哈!

第四百一十五章 土地问题是顽疾

    杨廷和自然也明白这点。

    他现在已经是骑虎难下。如果在这个时候严词拒绝谢慎,那父纲将荡然无存,儿子对他一定会很失望。

    思量再三,杨廷和却是咬牙道:“之前小阁老作过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杨某很赞同。”

    稍顿了顿,他继续道:“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谢慎闻言大喜,他知道杨廷和这是同意了。

    “杨某身为人臣,自当为君父分忧。还请小阁老带话给几位阁老,请他们放心。”

    话说到这个份上了,谢慎也不好说太多,只劝勉了几句便告辞了。

    临走时,杨慎痴痴的望着谢慎,让他好不尴尬。

    这杨公子不会是把他当成偶像了吧?

    二十岁的阁老听上去确实挺值得夸耀的。

    闲话不提,却说谢慎杨府之行大获成功,志得意满回到内阁。。

    李东阳和谢迁见他折而复返,颇是有些惊讶。

    “四明啊,你怎么又回来了?”

    谢迁凑步上前问道。

    “谢阁老,某前去杨府一趟,劝说杨侍郎接受总督之职。”

    “哦?他可答应了?”

    谢迁好奇道。

    谢慎笑了笑道:“不是杨侍郎答应的,是杨公子答应的。”

    “杨公子?可是他那长子杨慎?”

    对于这位晚辈,谢迁移略有耳闻,听说其才学出众明年将要参加顺天府乡试,是夺魁的大热门。

    但这和杨侍郎答应出任三镇总督有何关系?

    李东阳也是一头雾水,苦笑道:“四明啊你便别卖关子了,快说说你是怎么让杨侍郎回心转意的。”

    谢慎嘴角微微上扬道:“其实很简单,上谋攻心罢了。”

    他又将如何借力杨慎攻心杨廷和绘声绘色的描述了一番,听得李东阳和谢迁抚掌大笑。

    “四明真有你的啊。想不到杨侍郎聪明一世,竟然被你算计到了。”

    谢迁频频点头。

    李东阳一边抚须一边笑道:“这下介夫可没话说了吧。”

    “总算了却一桩心事,老夫也可向陛下交代了。”

    谢慎却摇了摇头道:“这只能算完成了第一步,总督有了政策方针要得到贯彻才是。”

    不管是杨廷和还是杨一清,不过是朝廷政策的施行者。究竟设立总督的效果如何,还要再看。

    当然,从能力上看二人都没有问题,谢慎现在唯一担心的是,政策的推行在地方会有阻力。

    毕竟总督巡抚制度在边镇可能会水土不服,欺上瞒下的事情还是可能发生的。

    “四明说的在理,边镇的事情交给应宁、介夫去做,为他们遮风挡雨的事便交给老夫好了。”

    作为内阁首辅,李东阳该有的气度还是有的。如今刘瑾被贬,钱宁丧权,正是河清海晏的好兆头。只要再解决了鞑靼边患,大明将迎来盛世太平。

    李东阳的梦想便是致君尧舜上,再使民风淳。现如今这个梦想越来越接近实现,这让他欣喜不已。

    回想起先帝驾崩,新君即位的动荡,李东阳直是唏嘘不已。

    刘健致仕,马文升致仕、刘大夏致仕、韩文惨死狱中。。。。。。

    若不是谢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