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寒门首辅-第25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廷和不疾不徐的说道。

    谢慎心道这个杨廷和还真是个好记性,竟然能够记得这么清楚。

    这个数字比他想的要多不少,看来这近六万人中大部分都是主力啊。

    “恩,马匹共有多少?”

    “本镇马匹共四万五千五百四十三匹!”

    杨廷和云淡风轻的说道。

    我靠!

    这么多匹马!看来京师附近的马政还是有效果的嘛。

    要知道困扰大明的一大问题就是马匹不足。

    这也是与蒙古交恶,且西域丧失后的必然结果。

    故而朝廷不得不退而求其次,在陕西、山西、以及河北等地实施马政。

    所谓马政即指民间养马。

    这些马匹虽然比不得漠北、西域的战马,但聊胜于无,至少保证了官军的马匹配备。

    “本官常听人说,宣府校场,大同婆娘,蓟镇城墙,此番来了倒想要见识一番。”

    这句话是明人常说的俗语,杨廷和自然也听过。

    所谓大同婆娘,指的是大同一地的妓女十分之多,以“重门叠户”而闻名。

    而蓟镇城墙指的是蓟镇的城墙十分坚固,坚不可摧。也只有宣府的城墙勉强可以与之一比。

    至于宣府校场指的是宣府校场可以容纳十几万人同时操练,足足是京师校场的六倍!

    这虽然有夸张的成分在,但足以见得宣府校场之大。据谢慎所知,巅峰时期的宣府确实可以屯兵十几万人。

    “哈哈,小阁老恐怕要失望了,这宣府的校场恐怕与京师的并无二样啊。”

    杨廷和一边捋着胡须一边幽幽说道:“不过下官赴任一年来,确实感受到宣大一代民风彪悍,这一点与京师还是有很大不同的。”

    谢慎轻点了点头,算是认同了杨廷和的说法。

    宣大之间需要长时间面对鞑靼人的袭扰,故而需要全民皆兵,且有尚武之风。

    谢慎又酌了一口茶,淡淡道:“听闻石斋公的治军之策是‘谨烽火,远斥候,缮甲兵,勤操练’,现在看来是卓有成效啊。”

    “呃。。。。。。”

    杨廷和面色一滞,不知该如何作答。

    “这条政令确实是下官所定,能够有今日也是陛下与小阁老赏识,加上三军用命的结果。”

    这杨廷和还挺谦虚的嘛。

    不管他是真谦虚还是假谦虚,总之杨廷和已经明确的表明了态度,那就是我做的这一切都是仰赖于天子和小阁老的支持。

    只要上道就好。

    “等陛下歇息之后少不了要在校场检阅军队,到时石斋公可要多费些心思。”

    “这是下官份内的事,小阁老还请放心。”

    不得不说,杨廷和确实是一个做大事的人。

    他这一番与谢慎的对答却是不卑不亢,有大儒之风。

    对此谢慎还是颇为满意的。有杨廷和坐镇宣大,他心安矣。

    此番天子北巡,谢慎不是没有劝阻。但天子执意如此,谢慎也不好死谏。

    既然来了,就要将一切事宜考虑妥当,绝不能出现意外。

    大明朝经不起第二次土木堡之变了。

    “小阁老,小阁老是不是在里面。你别拦着咱家,你别拦着咱家啊。”

    一个尖细的声音在厅外响起,谢慎不由得皱眉:“这人是谁?”

    杨廷和苦笑道:“自然是宣府镇守太监何善了。”

    “哦。”

    谢慎轻应了一声,淡淡道:“叫他进来吧。”

    却说那何善被放了进来,见到谢慎立刻换了一副谄媚的嘴脸。

    “我说小阁老啊,您来杨总督这里怎么不知会一声。奴婢可是久闻小阁老的大名,想要拜见一番呢。”

    谢慎和宦官打交道很多,估摸着这何善应该属于梁芳那种靠怕马屁上位的,便也有了应对之法。

    “这位便是宣府镇守太监何公公吧,本官在京师时边听说过。”

    。。。。。。

    。。。。。。

第四百六十六章 大明的脊梁

    将太监派驻到军中出任监军在唐朝已有之,但在全国各地主要府县都派驻镇守太监还是大明朝的发明。 

    其实细细想来,这和大明朝的君主不信任文官有很大的关系。

    毕竟武将再嚣张在大明的军户卫所制度下也不可能掀起太大的风浪。

    而文官却全然不同了。

    大明朝的文官已经进化到了一种境界,可以左右舆论民情。

    如果皇帝敢和文官集团作对,很可能被喷的体无完肤。

    最重要的是朱元璋定下的这个制度是有很大缺陷的,他和朱棣这样的强势君主可以一个人处理朝政,但后代却不具备这么强的能力。

    故而朱元璋苦心费力的废除的丞相制度在某种程度上死灰复燃。

    内阁的设立其实就是因为皇帝力有不逮,无法一人独自处理政务。

    天子一人干不了,这才引入了内阁,希望内阁大学士能够完成大部分奏疏的票拟。

    有的皇帝十分懒,连将票拟好的奏疏进行批阅都不愿意,故而司礼监便被授予了批红权。

    准确的说内阁首辅相较于丞相权力被削减了很多。内阁加上司礼监才勉强相当于历朝历代奉行的丞相制度。

    皇帝需要太监这一群体对文官加以制衡,这一点从内阁和司礼监的运作模式便可见一斑。

    其实谢慎本人对太监倒也没有偏见,与他们打交道多了也多少明白了太监的处世准则。

    相较于文官,太监更讲义气。或者换句话说,是文官太不讲义气了。

    座师?业师?只要在利益面前,文官们统统能够出卖。

    反观太监,对于拜过山头的“干爹”却是从一而终,很少改换门庭的。

    “小阁老,您这话让奴婢受宠若惊啊。”

    何善一脸惊讶,堂堂内阁大学士,天子身边的红人竟然听说过他这个小小的宣府镇守太监。

    “何公公,本官有些事情要出去一下,你且和小阁老聊吧。”

    杨廷和找了个理由抽身而出,厅堂内独留下了谢慎和何善。

    “何公公有什么话不妨直说吧,你来找谢某所谓何事?”

    谢慎也不想和何善兜圈子,便开门见山的问道。

    “小阁老真是一个爽快人啊。”

    何善笑声道:“其实奴婢来找小阁老只为求您一件事。”

    我靠!

    谢慎心道我给你点颜色,你真的要开染坊啊?

    咱们俩很熟吗?你上来就要求我办事,这不好吧?

    何善见谢慎默不作声,犹豫了片刻还是叹声道:“奴婢在这宣府已经待了三年了。如果可以的话,还请小阁老和陛下说一声,把奴婢调回京师吧。”

    什么?

    谢慎甚至怀疑自己听错了。

    何善求他是为了回京?

    他听说过文官费尽心思为了回到京师的,可从没有听说过实权外放的太监也愿意往京师跑的。

    毕竟京师是天子脚下,太监又是天子家奴,在深宫之中得仰人鼻息,这种日子不好受啊。

    而在这镇守太监府,何善却是可以活的有滋有味,便是总督杨廷和也得给他几分面子。

    何善脑袋被驴踢了才会有返京的打算吧?

    谢慎想了又想,才勉强脑补了一种可能性。

    那就是何善是为了权力,他想往上爬,爬到司礼监去。

    可是这种可能性实在太小了啊。

    要知道司礼监的位置一共就那么几个,便是极为得圣宠的谷大用都不敢说一定能入主司礼监,何善哪里来的自信啊。

    “咳咳,何公公,这恐怕不妥吧。你我身份不同,如果谢某插手此事恐怕会惹人闲话啊。”

    稍顿了顿,谢慎又接道:“再说了,何公公在宣府做这镇守太监不是很好吗,何必往京师那是非地扎呢。”

    “哎呦,我的小阁老啊,这件事若是您都办不了,就真的没人能办了。”

    何善一脸愁容,稍顿了顿道:“奴婢想要返京自有奴婢的道理,只要小阁老能帮奴婢调任,奴婢愿意出资十万两为小阁老修建生祠。”

    修生祠?谢慎险些晕倒。

    这都是哪儿跟哪儿啊。

    且不说祠堂这玩意都是虚头巴脑的东西,即便谢慎信这玩意也断然不会修什么生祠的,太不吉利了!

    而且谢慎现在树大招风,最怕的就是有人借力攻讦,怎么可能做这种授人以柄的事。

    这个何善脑子看来确实有些问题。。。。。。

    “咳咳,这便不必了。还是谢某方才那句话,这件事我是无能为力啊。”

    何善却不甘心,他咬了咬牙道:“那奴婢愿意把修建生祠的钱直接送到小阁老府中。”

    我靠,这是抱住他大腿死活不松手的节奏啊。

    谢慎暗暗叫苦,心道杨廷和这个杀千刀的估计早知道这何善的尿性,这才会毫不犹豫的躲开。

    估计姓杨的也没少被这何善骚扰,何太监见杨廷和实在是油盐不进,这才会转而向谢慎发起攻势。

    “何公公请回吧。”

    在原则问题上谢慎是不打算做让步的。

    他不是不能和太监合作,如谷大用不就是合作的很好吗。不过他无法接受这种没来由的合作。

    十万两?

    且不说这很可能是何太监搜刮来的不义之财,即便是何太监经商的合法收入他也不能收。

    光是钱庄、茶铺的收入,谢慎一年就有几十万两进项,何必拿这烫手的钱?

    何善被谢慎这么拒绝,面上青一阵红一阵,良久才叹息一声道:“既然如此,奴婢便不叨扰小阁老了。”

    何太监和谢慎的身份地位相差太大,故而即便谢慎不留情面的拒绝他,他也丝毫发作不得。不然别说调回京师了,恐怕他这个宣府镇守太监也没得做了。

    何太监离开后,谢慎也出了厅堂到花园中去寻杨廷和。

    他知道杨廷和肯定不会走远,果不其然在太湖石垒起的假山处找到了杨总督。

    “石斋公,你这走的可真是时候啊。”

    见谢慎一脸幽怨,杨廷和颇为尴尬的说道:“呃,在屋里闷得久了,便出来赏赏风景。”

    谢慎直想翻白眼,这一眼望去全是萧瑟之景,有什么好赏的。杨廷和连个理由都懒得找吗?

    太敷衍了!

    “不说这些了。”

    谢慎知道继续和杨廷和磨嘴皮子也磨不出个什么所以然来,索性沉声道:“石斋公。陛下驾临宣府,少不得要观看军队列阵,这一应事宜你可得准备妥当啊。”

    。。。。。。

    。。。。。。

    却说正德皇帝十分喜好排兵布阵。

    在江彬还得宠时,常常蛊惑正德在西苑大肆操练禁军。

    正德皇帝和江彬二人各自扮成一方将领,领着禁军厮杀。

    两方你来我往好不热闹,经常从清晨一直“厮杀”到黄昏。

    整个西苑都变成天子操练禁军的校场。

    文官们虽然屡次上书规劝天子,但却没有获得什么效果。

    正德皇帝依旧我行我素,甚至叫禁军扮成鞑靼人,和江彬率领的大明官军进行对垒。

    如此大逆不道的事情自然不能长久,江彬被认为是蛊惑君父,最后被贬也算是对他的一个惩罚。

    但正德皇帝却并没有因为江彬的被贬而放弃这一爱好,依旧我行我素的在西苑操练禁军。

    文官们这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