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寒门首辅-第3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唐一代,各国都纷纷派驻遣唐使来唐学习。

    学习的方面涵盖政治制度、宗教、经济、文化、匠艺各个方面。在诸国之中尤以某扶桑国最甚。

    可惜当时的唐朝虽然已经有了科举,但科举体制并没有像宋乃至明清时那么完备。

    没有科举的儒学最多只是提供了一个学习的方向,而不具备很强的文化输出能力。

    这也是为什么唐朝向扶桑国输出了那么多,最终还能让其保持独立性没有被同化。

    假如当时唐朝已经有了完备的明清科举体制,那想必这些派出遣唐使学习的国家都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真正变成唐朝属国。

    好在现在也不晚嘛。

    佛郎机人有意学习大明文化,便给他们看看儒学的精髓,如果能文化输出自然最好,如果不行对朱厚照对大明也没有一丝一毫的损失。

    “便依照先生说的做。”

    朱厚照搓了搓手掌道:“至于顾鼎臣的事情朕也想好了,准其出任礼部右侍郎,并让其入阁参与政务。”

    皇帝陛下的思维跳跃性还真是强,谢慎愣了一愣才反应过来,天子已经在说另一件事了。

    “陛下英明。顾鼎臣此次会试已经展现出了不俗的能力,臣相信其一定不会辜负陛下之恩。”

    朱厚照这么说就意味着谢迁可能真的离致仕不远了。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谢老爷子的身体真的是一天不如一天。原本谢慎还打算让谢迁再干个几年,现在看来恐怕是不行了。

    谢迁一旦致仕,谢慎将会递补为次辅,内阁也只有他和李东阳两个人,确实太少了一些,叫顾鼎臣入阁也没有什么问题。可以只是叫他参与政务,而不授予大学士头衔嘛。

    有没有大学士头衔可是有本质区别的。这是对阁臣的一种认可。往往只有入阁时间较长,较得圣心的阁臣才会被授予内阁大学士的名号。

    顾鼎臣即便入阁那也是给李东阳谢慎打下手的,没有名号再正常不过。

    “希望如此吧。”朱厚照长叹一声道:“老实说,朕还习惯了和谢次辅时不时吵个嘴,突然他要致仕,朕还真的有些不习惯。”

    谢慎:“”

    他直是一脸黑线,皇帝陛下能不能有点追求啊。跟内阁次辅吵嘴竟然成了一项日常任务了?啊?

    “陛下,老大人也到了含饴弄孙的年纪。”

    谢慎一脸无奈道:“他为大明奉献了一辈子,颐养天年也是应该的。”

    “嗯,朕这次不会强留了。”

    朱厚照实在不忍心看着病魔缠身的谢迁一次次的往宫里跑。虽然朱厚照赐给谢迁肩舆,那那玩意坐时间长了也不舒服啊。

    谢迁也算是看着朱厚照长大的老人,眼下要离开朱厚照难免伤感。

    对此谢慎还是有些欣慰的。朱厚照重感情,对于与他要好的臣子必施恩惠。

    这一点作为君王来说十分难得,换个立场君王只有如此臣子才会为其卖命。

    要是换了嘉靖或者万历那样生性凉薄的君王,臣子们都忙于内斗自保,哪里还有什么心思处理政务做实事?

    御下有时候就是一件十分有学问的事情,单纯的靠玩弄权术收获的肯定只是离心离德。

    “陛下准备授予唐状元何职?”谢慎不想再讨论这么悲伤的话题,故而拨转话头开始谈论唐大才子的授官事宜了。

    谈起唐寅朱厚照面上总算有了喜色。

    他咳嗽一声道:“他是状元,自然是授予翰林修撰了。这都有祖宗定制,又不是朕可随意而为的。”

    稍顿了顿,朱厚照接道:“不过朕打算历练唐状元几年后叫他去鸿胪寺任职。”

    “啊?”

    谢慎不禁哑然失声。

    开什么玩笑,翰林词臣结束翰林院任职后不都是去东宫镀金吗?即便去不了东宫也可以去六部嘛。六部好歹也是一线衙门,鸿胪寺算什么?撑死了就是二线,没什么上升前景啊。

    唐寅要是听到这个消息,还不得气的吐血。

    “先生以为不妥?”

    朱厚照显然也不太自信,连谢慎都持怀疑态度的话,他确实有些拿不准主意了。

    “臣只是觉得唐状元不适合鸿胪寺任职啊。鸿胪寺掌朝仪,而唐状元显然不是那种严肃的人,让唐状元去鸿胪寺恐怕不能人尽其用啊。”

    其实谢慎把话说的已经很明白了,毕竟对面是天子还是要给他留些面子的。

    “先生误会了。朕的意思是叫其兼着鸿胪少卿的职位,实际去会同馆主持事务。”

    原来如此!

    谢慎心中稍定,这么看来皇帝陛下还是很有用人水准的。

    会同馆负责的是朝觐使臣的接待,说白点就是陪吃陪喝陪玩三陪嘛。

    唐寅本就是放荡不羁的性子,虽然这些年给磨砺的差不多了,但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他也不可能完全改变。

    朱厚照之所以用唐寅大概就是看重了他混不吝的劲头,毕竟唐寅是画春宫起家的,又跟妓女打成一片,三陪方面肯定点子多。

第五百四十章 谢迁致仕 【4000字二合一大章】

    这么看来皇帝陛下还是能够做到人尽其用的嘛。  这可是衡量明君与否的一项重要标准。毕竟没有人会要求天子必须做到事必躬亲。大明帝国这么大,朱厚照即便想管也不可能管的过来。

    有这么多朝廷重臣代替他治理天下,他放着不用才是真的愚蠢。

    唐寅虽然不适合决断大事,但鬼点子确实不少,又精通吃喝之道,担任鸿胪少卿主管朝觐使臣接待再合适不过了。

    天子之言自然是金科玉律,圣旨一降下唐寅便被授予翰林修撰。

    谢慎相信只要唐修撰自己别作死,历练个最多一年就能高升鸿胪少卿,走向人生巅峰。

    当然眼下鸿胪少卿还是赵吉,罗德里格斯的吃穿用度都由他负责。

    皇帝陛下允准罗德里格斯留在大明学习文化,赵吉自然得上些心思。他请来几位大儒给罗德里格斯上课,可佛郎机人似乎对儒家文化并不怎么感兴趣,在大儒讲课的时候几次睡着。

    要不是碍着赵少卿的面子,这大儒恐怕早就拂袖离去了。

    赵吉一下子犯了难,您老人家不是说好了要学习大明文化的吗?怎么不好好求学反而睡起大觉了呢?这样一来皇帝陛下若是问起他该如何作答?

    难道他理解错了?这佛郎机人想要学的不是儒家文化,而是佛家、道家?

    可传播佛家、道家文化也不是赵吉分内的事啊。

    正当赵少卿犹豫不决之时,罗德里格斯主动表态,希望学习烧瓷技术和丝绸织造。

    赵吉恍然大悟,原来罗德里格斯打着学习大明文化的幌子,实则希望能够留下来偷学技艺。

    大明的烧瓷技术和丝绸织造水平那可是欧洲人望尘莫及的。

    罗德里格斯想要把这些技术学会,这样回到欧洲便可以自己开厂办厂进行生产。

    哪怕他生产的只有大明丝绸、瓷器的六七分水准,也足可以赚的盆满钵满了。

    最重要的是产量由他控制,可以实现垄断,想想都可怕。

    这么重要的事情赵少卿自然不敢擅自做主,他将事情原委写入奏疏呈递给天子御览。

    朱厚照看过奏疏后并不觉得有何不妥,便将奏疏打到内阁,叫阁臣们商讨。

    此时顾鼎臣还未入阁,内阁只有李东阳谢慎二人。

    李首辅沉吟了片刻道:“四明啊,你觉得这佛郎机人此举如何?”

    谢慎冲李东阳拱了拱手朗声道:“西涯公,谢某以为万万不可教授佛郎机人织造丝绸和烧瓷的技术?”

    “哦?说说看。”

    李东阳饶有兴致的捋了捋胡须问道。

    “西涯公想啊,这佛郎机人学习烧瓷和织绸是为了什么?”

    “自然是回去办厂。”

    “这便是了。可西涯公也知道不管是烧瓷还是织绸都是一门手艺活,匠人的手工能力直接决定了绸布、瓷器的质量。”

    稍顿了顿谢慎接道:“也就是说,即便罗德里格斯学会了这些,也不可能做出精美的大明瓷器、丝绸来,充其量最多是一些次品。但罗德里格斯一定会把这些次品当作大明生产的精品来卖从而牟取暴利。这样一来会很大影响我大明丝绸、瓷器的声誉,不利于海贸啊。”

    “嗯。”

    李东阳沉吟了片刻,点头道:“四明说的不错,一定不能影响海贸。”

    放在几年前李东阳一定不会把海贸看的如此重。

    毕竟大明正德朝以前,所谓贸易就是勘合贸易,也就是朝觐贸易,无论是体量规模还是频次都无法与真正的贸易相比。

    其目的也不是为了盈利,而是为了宣扬大明天威。

    到了五口通商,打开海禁,一切都不一样了。

    大明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海贸,每年光是海贸税收就有将近一百万两,这可是全年岁入的一半,解决了朝廷钱荒的大问题。

    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李东阳执掌内阁这么多年,自然明白大明国库盈余不多,而花钱的地方则是无数。

    西北的吐鲁番人,漠北的鞑靼人,西南的土司,东南的倭寇都不安分。这些地方的驻军将耗费巨额钱饷,大明朝廷有时不得不要求当地自筹一部分。

    但有了海贸后这一情况便不会发生了,朝廷有足够的银钱拨付给各地驻军,让他们能够安安心心的保家卫国。

    故而现在谢慎说海贸税收有可能会因为罗德里格斯学习烧瓷、织绸技术受到冲击,李东阳是很警惕的。

    “但此人如此说了,若是我们一再敷衍恐怕也不妥吧?”

    这便是李东阳为难的地方了。大明是天朝上国,这么和佛郎机人耍心眼确实不怎么好看。

    但税收又是明廷实打实的利益,绝不能动,真是令人纠结啊。

    “西涯公不必担心,谢某已有对策。”

    谢慎笑了笑道:“他罗德里格斯不是想要学习技艺吗,可以让他学。但不是让他学习织绸烧瓷,而是让他学习种茶炒茶。”

    李东阳愣了一愣,随即大喜。

    “四明啊,真有你的!”

    茶叶也是大明的代表物,番国使臣每次来都会购置大量的茶叶,足以见得茶叶在番国很受欢迎。罗德里格斯学习种茶炒茶不一样是学习技艺吗?其区别是茶叶对气候、水土的要求很高。离开了西湖的龙井还是龙井吗?离开了四明山的余姚仙茗还是余姚仙茗吗?

    便是那佛郎机人能够参悟种茶的精髓,但也不可能在欧洲找到和西湖、四明山一代气候水土完全相同的地方。便是种植茶树,他也不能炒出好茶来。

    这可蒙蔽欺骗不了欧洲百姓了,瓷器、丝绸这种东西你还可以借口说是烧制、织造批次问题,质量参差不齐。茶叶可是不会受到这些影响,一方水土下的茶叶口味几乎不会出现大的波动。

    那便只有一个解释,这茶叶不是大明产的而是罗德里格斯自己种植的。

    如此一来罗德里格斯想要偷梁换柱,借用大明产出名义赚取暴利就不可能了,他不得不乖乖的来到大明海贸,明廷的税收也就不会受到影响。

    李东阳是越发佩服谢慎了。

    真不知道谢慎的脑子究竟是什么做的,怎么什么都能分析的头头是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