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寒门首辅-第3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拉了拉赵孟庆,对方却纹丝不动。

    孙炎屏息凝神,定了定道:“出了什么事情你总得出来吧。你不我可怎么帮你?”

    “炎之兄,钦差要来临清了,我可该如何是好啊。”

    “钦差?便是内阁大学士顾鼎臣顾阁老?”

    孙炎不疾不徐的道。

    “正是他,正是他啊。若是换了旁人我也不会那么着急。可这位爷却是个油盐不进的主。炎之兄你我可该怎么办啊。”

    “你是怕你贪墨修建河堤银两之事被查出来?”

    赵孟庆咬牙道:“账目上是查不出什么问题的。可就怕有人嘴巴不严。那姓顾的显然是有备而来,恐怕不查出什么来不会罢休的。”

    “经手此事的一共有几人?你连这点把握都没有吗?”

    孙炎皱起眉头来。

    “炎之兄,经手此事的人虽然不多,但未必都跟我一条心啊。吴管家不会有问题,可别人都是只拿好处的。万一他们黑了心”

    赵孟庆还没完,便被孙炎粗暴的打断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去处理干净了。这种事你与本官,本官就有办法了吗?”

    孙炎的这个态度让赵孟庆不知该什么了。

    好啊,当初贪墨的河堤银两中可是一大半都到了你的腰包中,怎么现在钦差要来你就态度急转而下,急着撇切关系呢?

    再怎么两家还有姻亲关系,姓孙的就这点担当?

    赵孟庆虽然对孙炎十分不满,但却也不能直接和孙炎翻脸,至少也得同仇敌忾先过了顾鼎臣这关再。

    “炎之兄,话可不能这么讲,这件事是我处理的不好。但真出了事情,恐怕炎之兄那里也不好好过吧。”

    “你!”

    见赵孟庆在威胁自己,孙炎气的直想跺脚。

    “我又没这事不管了,你别气话!”

第五百五十七章 逢场作戏

    “我就知道炎之兄不会抛下我的。”

    赵孟庆搓了搓手掌嘿嘿笑道。

    孙炎冷哼一声,心道我不帮你你就要反过来咬我了!

    “这点事不至于慌成这样。不就是个钦差嘛,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你该干什么干什么。无非就是行事谨慎一些,别给人拿住把柄。”

    稍顿了一下,孙炎接道:“至于知道内情的人,不用我教你了吧,叫他们把嘴巴闭严实了。”

    赵孟庆心道你动动嘴皮子,什么也不用管,好似这是件多么简单的事情。

    “其他人都好说,可是李同知”

    赵孟庆口中的李同知不是别人,正是临清州同知李泰。

    和知府配备佐贰官同知、通判一样,知州也配备了辅佐官员州同知、判官。

    其中州同知就是知州的备胎,要是知州有了什么意外,同知就可以立刻顶上不至于出现一州无主的情况。

    当然这种备胎平日并没有太大权力,甚至不如比其低了两级的从七品判官。毕竟判官好歹也是掌狱讼的实权官,油水少不了。

    孙炎听的面色一紧,不悦道:“这种事情怎么能让同知知道,糊涂,糊涂啊!”

    “炎之兄衙门里的事情你又不是不知道。那李泰要是真心想打听,有的是办法,我又怎么可能瞒住他。”

    道理是这么个道理,可孙炎听在耳中急在心里。

    自古以来佐贰官和正印堂官就没有一条心的。朝廷之所以设置佐贰官,目的就是让其制衡正印官,不至于让天高皇帝远的地方官一手遮天。

    这个想法自然被同知等佐贰官很好的领会。从个人利益上看,正印官跌倒,佐贰官自然是最大的受益者

    最难办的是,同知是朝廷命官,赵孟庆总不能心一横把李泰给做了吧?

    沉默良久,孙炎才咬牙道:“你和李泰交情如何?”

    赵孟庆愣了愣道:“无非就是普通的同僚关系,还能如何?”

    同知虽然是仅次于知州的二老爷,但却没有什么实权。赵孟庆和李泰并没怎么打过交道,更不用说交情了。

    “罢了,本官便去和这位李同知好好聊聊。”

    摊上这么一位亲家,孙炎还真是够头疼的。可是他能怎么办呢?还不是得硬着头皮给赵孟庆擦屁股。

    “多谢炎之兄!”

    赵孟庆闻言大喜,有孙炎这个四品知府出面事情就好办多了。

    “你先别急着谢我,我可没说事情一定能办妥。”

    孙炎恨不得把这个没用的亲家生吞了去:“若是这个李泰不识趣,你也得做好最坏的准备。”

    赵孟庆闻言下意识的抖了一抖,孙炎这是在暗示他迫不得已可以买凶杀人?

    死人不会开口,自然最让人放心。

    可赵孟庆却是真的没有做过买凶杀人的事情啊。

    见赵孟庆一副瞻前顾后的没出息样子,孙炎气的差点吐血。

    “怎么,你连这点胆子都没有?”

    “那不是,那不是”

    “嗯,那就先回临清吧。你毕竟是一州父母官,总往府城跑,会惹人怀疑的。”

    孙炎把话说到这个份上,赵孟庆自然不好再多说什么,点了点头道:“如此,我便先回临清了,有什么情况再和炎之兄联系。”

    孙炎摆了摆手,恨不得赵孟庆从他眼前立刻消失。

    顾鼎臣乘坐的官船沿着运河一路南下,历时十日抵达山东布政司东昌府临清州。

    临清知州赵孟庆携全州大小官员到码头迎接。

    原本东昌知府孙炎也想去临清迎接。但顾钦差下令不许东昌府其余州县官员擅离职守,故而孙炎只得作罢。

    不过这不影响孙知府向钦差大人表示敬意,孙知府命人将一面题有清正廉明的牌匾送到了顾钦差的住处。

    这让顾鼎臣哭笑不得,这年头还真是送什么的都有

    孙炎此举自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按照常理来说,钦差到访一地,当地官员大多是噤声不言,夹起尾巴做人生怕自己被钦差注意,查将下去。

    大明的官员本质上都是贪官,因为不贪就无法孝敬上司,奖赏下官,注定在官场是扑街的命。

    通常情况下官官相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就过去了。

    可钦差到访就是另一回事了。没有人会拿自己的前程开玩笑。这时候一般就是死道友不死贫道了。

    而且钦差到访一般都是出了大事,明知道要拿人却明目张胆的跳出来那不是嫌死的不够快吗?

    就在所有官员噤声不言时孙炎反其道而行之,送了一面牌匾给顾鼎臣,不得不说是招妙棋。

    哪有贪官给钦差送“清正廉明”的牌匾的?

    恐怕便是顾鼎臣本身都会下意识的把孙知府归到清流之列。当然,这只是孙炎连环棋中的一手,接下来还要看顾鼎臣如何行事才好确定后手。

    顾鼎臣此次来山东主要督导会通河段清淤工作,顺带着扫一扫临清当地糜烂的作风。

    其目的并不是查案或者反腐。

    只能说赵孟庆猜错了上峰的来意,病急乱投医了。

    一连数日顾鼎臣并没有到知州衙门调阅卷宗,这让赵知州大惑不解。

    这到底是怎么个意思?

    顾鼎臣非但没有急着调阅卷宗,反而带了左右亲自到运河主持清淤工作。

    直到此时赵孟庆方是恍然大悟,原来顾钦差来临清是为了这件事!

    早知道他就按照朝廷的意思把运河疏通一番,也省的朝廷还特地派个钦差来指导疏淤工作。

    虽说顾鼎臣来临清的目的不是为了查案,但他毕竟是钦差。只要顾鼎臣在临清一天,赵孟庆的心里便不踏实。

    现在赵孟庆一门心思就想把这尊大佛送走,而送走顾鼎臣的前提是必须要把清淤工作完成好。

    故而让临清大小官吏目瞪口呆的事情出现了,往日里作威作福连出门都要仪仗清街的知州大人穿了便袍卷起袖子裤腿来到运河和徭役一起挖淤泥,简直是感天动地啊。

第五百五十八章 小吏检举

    顾鼎臣对此也有些惊讶。

    如果平日里知州赵孟庆真是这般“身先士卒”,运河的清淤工作何至于如此难推行?

    难道是下面的小吏架空了这位上官,使得赵知州有力使不出?

    还是有这种可能性的,毕竟知州是外来户,可能不了解当地缙绅世家的问题情况。无意之中得罪这些豪族也未可知。

    要知道,不管是府还是州县,衙门里的吏目基本都是这些地方豪族控制的。

    吏不需要经过科举筛选,且没有任期往往活到老干到老,父业子承,连朝廷派遣的官员都不一定会放在眼里。

    顾鼎臣实在想不出别的理由,只能姑且认为是这样了。

    这么看来倒是他冤枉赵知州了。

    这些该死的小吏,排挤上官也就罢了,耽误运河清淤这份罪责可就重了。

    但顾鼎臣却没有办法,因为小吏实在太多,他又不可能一一惩处。若真是这样就没有人干活了。

    官虽然善于做文章,但真正做事还得靠吏。

    选官选的是忠心,吏却是没有什么忠心可言,别管换了多少官他们的地位纹丝不动。

    赵孟庆要是知道钦差大人的真实想法,恐怕得幸福的昏死过去。

    实际上现在的赵孟庆仍然战战兢兢,心里没底。谁叫钦差大人真人不露相呢。

    好在钦差大人的注意力集中在了运河清淤上,并没有过多的垂询政务,这样赵孟庆便知足了。

    可是赵知州的好日子没过多久,便有一名小吏检举赵孟庆强抢民女,且关押在州衙后院的跨院之其施乐。

    这下连赵孟庆都惊呆了。这小吏是吃了熊心豹子胆吧,竟然敢当着钦差大人的面检举上官!

    赵孟庆确实在后院养了十几个美女。这些美女有的是歌妓,有的是抢来的良家妇女。赵孟庆在临清一手遮天,没人敢质疑他。这更让赵孟庆有恃无恐,甚至不理州政白日宣淫。

    但在赵孟庆看来这根本不算什么,有身份有地位的男人有哪个不是三妻四妾的呢?

    这点恐怕同僚们也是认同的。

    但认同归认同,毕竟不能拿到明面上来说。

    大明严禁官员狎妓,更不必说豢养歌姬,强抢民女了。

    顾鼎臣对此事很重视,当即召见了那名小吏亲自问询。

    顾鼎臣的这个举动吓坏了赵孟庆。

    他想不到自己贪墨了那么多银两没有出事,反而因为几个女人栽了跟头。这他娘的有些太倒霉了吧?

    他不知道钦差大人会如何处置自己。若是换了旁人自然都好说,可钦差大人的性子是刚直不阿的,万一横下心来查到底,他的罪名是逃不掉的。

    正在赵孟庆急得团团转时,师爷吴琏献策道:“老爷,难道不觉得此事十分蹊跷吗?”

    “此话怎讲?”

    赵孟庆蹙起眉毛道。

    “老爷在后院豢养美妾的事情衙门里的人都知道,可为何一直没有人提及?为何钦差大人一来,那小吏便要前去检举?想必大人与那小吏也没有什么大的矛盾吧?”

    赵孟庆点了点头道:“这是自然。”

    他心道和一个小吏能有什么矛盾?那不是等于自堕身份了吗?

    “这便是了。既然东主与那小吏往日无怨近日无仇,他为何冒着巨大风险检举东主呢?”

    “这”

    师爷的话让赵孟庆不禁陷入了沉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