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寒门首辅-第36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再看看自诩为经济无可匹敌的宋朝,科举制度登峰造极,文官彻底压制武将,枢密院中几乎没有武将。

    当兵的甚至要面上刺字,谓之贼配军,这简直是奇耻大辱。

    但宋朝的皇帝就是这么对武将不信任,好不容易出了个狄青还被嚯嚯了。

    结果也是显而易见的,西夏、辽、金、蒙古任谁都可以踩宋朝一脚。经济的强大有个p用,没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再有钱也是给敌国异族做嫁衣。

    元朝是异族统治且略过。到了明朝,科举又成了皇帝钳制百姓的工具。到最后皇帝却发现自己竟然控制不了这个工具,反而被工具牵着鼻子走。

    明朝也是士大夫权力最高的一个朝代,皇帝往往无可奈何,这自然也是科举的锅。

    明末的大变局多少与科举制度也有关系。想出头的人家都送孩子去读书,就连军户家庭都会送一个孩子念书,期望能够鱼跃龙门彻底摆脱窘迫的生活状态。

    这种情况下,还会有多少人把精力放在培养孩子习武读兵书上?

    那些继承军户身份继续当兵的长子们也就得混且混,彻底成为了军官的奴仆。

    文不成文,武不似武,这种畸形的模式要想改变就必须得从根子上入手。

    最简单的,就是提升武将的地位,让他们能够看到希望。

    当然,直接提拔武将的地位会让统治者心中不安。故而谢慎采取的办法是把武将掺和在匠人、商人中间一起提升地位,这样天子就不会太多心了。

    这一点很重要,君王若是不信任,改革随时可能终止,带来的反复阵痛其危害性比原本的慢性死亡还要大。

    作为新政改革的掌舵人,谢慎必须拿捏好分寸绝不能让改革出现一丝跑偏的可能,因为一旦跑偏很可能是任何人力难以拉回来的。

    朱厚照放心放权给谢慎,谢慎就要当的起这份责任,完成好领导交给的任务。

    从目前来看,山东的大案可以作为一个爆点加以利用。

    最重要的就是削弱文官和地方缙绅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唯有如此,皇权才可能从紧闭的地方政治中摸进去,朝廷的政令才不至于名存实亡。

    在政为官,致仕为绅。

    这八个字基本可以概括文官和缙绅的关系。

    那么要想削弱联系,还是得从科举入手。

    最重要的一条便是必须要废除举人、进士等有功名的读书人免除税赋这一条优待。

    所谓一人得道,j犬升天。

    只要考中了举人或者进士,无数族人来投献土地,朝廷损失的税赋有多少?

    偏偏朝廷还不敢动,因为牵一发而动全身,一旦动了,就会遭到无数文官的口诛笔伐。

    谢慎决定来做这个恶人。

    其实一开始并没有这个规定,但文官们是一个极为擅长为自己集团谋取利益的群体,几次讨论后便把这个制度定了下来。

    要想动文官集团的奶酪,便要从制度上做文章,指出有功名读书人免赋税是不合理的,再辅以天子的雷霆手腕才能让文官集团闭嘴。

    当然这一切需要一个切入点,这次山东的变故就很适合。

    官员和缙绅狼狈为j,蛇鼠一窝,贪银两,乱盐法,通倭寇,名声彻底臭了。

    如此土豪劣绅凭什么免除赋税?

    即使谢慎要做出妥协让步,那也是只能官员在任时本人免税,卸任后必须交税,且要严查土地数量,发现有族人投献的重罚之。

    真的下定决心后c作起来其实是很容易的。毕竟一个官员名下的土地数量有限,出现几千亩甚至上万亩土地的可能性很低。

    即便出身豪族,族中有上万亩土地,那也是全族的,不可能归在一个人名下。分到每一房那里能有几百亩就不错了,更不必说摊到个人头上了。

    这就需要对这些官员名下的土地进行长时间的跟踪,如果出现暴涨就立刻调查,除非是大规模购入,不然基本就是投献了。

    严惩几例杀j儆猴后,就能起到震慑的效果,后来人再想效仿就得好好掂量一番了。

    当然,这个过程需要时间。

    但谢慎等的起。他还很年轻,朱厚照也是春秋鼎盛。如果放在几年前谢慎或许还会心存担心,毕竟朱厚照无后。

    万一朱厚照哪天真的驾崩了,继任者未必对他有好脸色。

    但现在好了,朱厚照已经有了皇嗣,一切都在朝稳定的方向发展。

    谢慎完全可以从小开始培养小皇子,向他灌输自己的价值观,就像对朱厚照做的那样。

    信任感这种东西确实是需要慢慢培养的,如若不是谢慎从小就和朱厚照打成一片,朱厚照也不会那么放权给谢慎,且无条件支持谢慎的新政。

第五百七十九章 她在山中笑【4000字二合一大章】

    山东布政司出了如此多的问题,虽然已经处置完毕,但封禅事宜却是得暂且搁置了。最新章节阅读

    朱厚照的脸皮到底没有厚到天下无敌的地步,在这个节骨眼上封禅不等于自己打自己的脸吗?

    年轻的皇帝认识到他治下的大明朝并不像他想象中的那么完美,所谓四海靖平,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大概是臣下们编出来哄他开心的。至于那连绵不断接连出现的祥瑞,更是臣子们投其所好炮制出来的。

    百姓们仍然有吃不饱饭,穿不暖衣的。遇到灾年连朝廷赈灾的粮食怕是都吃不到。

    帝国广厦虽然十分高大,但内部的砖瓦却已经发生了松动,如果不加以修缮恐怕有轰然倒塌的危险。

    朱厚照自践祚以来,在谢慎的辅佐下也算尽到了帝王的职责,看到这个局面他感到十分悲伤,甚至有些羞愧。

    先生们总叫他读史书,现在他终于明白了读史的意义。

    读史的目的不是回顾已经发生的那些事情,而是为了明得失,知兴替,并加以规避,让惨剧不再重现。

    就好比山东官场的这些事情,在历史中都是有迹可循的。

    当然,并不是他要对所有事情负责,只是有些责任作为天子是必须抗在肩上的,这些责任并不是内阁辅臣担当的起的。

    虽然朱厚照不打算立刻封禅,但既然来了山东,不登一登这东岳泰山显然有些不过去。

    天子要登泰山,准备工作自然要做足。

    锦衣卫前一天便前去踩点,将登山途中所有需要经过的地方一一走了一遭,确保万无一失。

    之后便是封山了。

    泰山作为东岳名山,其上寺庙道馆无数,前来参拜的信徒更是络绎不绝。

    如果任由这些信徒往来,对天子的安全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皇帝陛下此行虽然不是封禅,但也不能让普通百姓随意接近。

    除了寺庙、道馆里的僧人、道士,以及一些药农、猎户,所有的闲杂人等都被清退下山。

    一切准备工作做好后,天子终于开始登山了。

    锦衣卫前后护佑,臣子王公随侍在侧,看阵势倒真不比封禅来的差。

    行到半山腰时,朱厚照口渴难耐,伴驾的太监张永立刻拿来一只玉制杯子倒了水送到天子口边。

    谁知朱厚照摆了摆手道:“既然来了泰山,怎么也得喝山泉水。都山泉清冽,朕必须得尝尝。张永,快去给朕打一些来。”

    张永哭丧着脸道:“皇爷,您可是真命天子,喝什么泉水啊。泉水凉,别激到了脾胃。”

    朱厚照瞪了他一眼道:“朕喝什么水什么时候还要你个奴婢过问了?速速去打水来,不然心朕叫人打你板子。”

    张永无奈,只得朝谢慎投去了求助的目光。

    谢慎笑声道:“陛下都降旨了,你还犹豫什么。泉水清冽,山里的猎户、药农都是直接饮用的,不必担心。”

    这个年代又没有工业污染,不必担心水质问题,不然谢慎还真不敢让朱厚照直接饮用泉水。

    这又不是玩闯关游戏,可没有存档再来一次的机会,万一朱厚照真的挂了,可就难办了。

    张永嘴角抽了抽,只得垂头丧气的前去取水了。

    青山绿水间朱厚照的心情显然不错,他点了点山峦间浮起的云雾感慨道:“先生看看,朕的大明如此壮美。总是窝在京师,哪里能看到如此美景。”

    谢慎不禁心疼起朱厚照来。

    大明的皇帝大多是圈养,从继位便一直待在京师。朱厚照的父皇弘治皇帝便是最好的例子。

    即便是放荡不羁的朱厚照,这辈子也就出过三次远门。一次是北巡九边,一次是南巡江南,还有一次便是这泰山之行了。

    可以这三次出门都不算顺利。

    北巡的时候赶上王子巴图孟克不安分,想要攻打宣府。南巡的时候赶上了宁王叛乱。这次泰山之行也没有能够封禅成,还惹了一肚子的气。

    要朱厚照沮丧,谢慎是能够理解的。

    普通人休个假还不容易呢,何况天子乎。

    一共出了三趟远门全遇到糟心事,朱厚照是不是命中有劫啊。

    不得不朱厚照的心理调节能力很不错,遇到事情也没有着急上火,更没有影响游玩的心情。

    “陛下的是,常出来走走也是好的。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嘛。”

    谢慎应承道:“何况这天下都是陛下的,陛下不来看看岂不是太可惜了。”

    “哈哈,先生真的是有趣。”

    朱厚照哈哈大笑道:“要是换了其他腐儒肯定给朕顶回去,也就是先生会这么。”

    稍顿了顿,朱厚照的面容变得严肃起来:“有时候朕也在想要是再过几百年,天下会变成什么样子。”

    呃,怎么好端端的就开始思考人生了呢?

    虽然时常停下来思考一番人生有助于职业发展,不过这实在不是皇帝该做的事情啊。

    皇帝思考人生,容易跑偏

    要几百年后是什么样子,没有人比谢慎更清楚。不过谢慎显然没有兴趣和皇帝陛下探讨如此深奥的问题。

    “咳咳,未来的事情谁又的好呢。陛下还是应该注重当下,活在当下啊。”

    朱厚照眉毛一挑,念念有词道:“活在当下,活在当下”

    “先生真乃神人也,随便一句话都那么有道理。朕服了!”

    谢慎:“”

    话皇帝陛下,咱夸人能不能有点底线啊,怎么夸起来就没边没际了啊

    正在此尴尬之际,救火队长张永张公公取水回来了。谢慎感激的望向张太监,张永被谢慎这没来由的一波秋水看的鸡皮疙瘩都起来了,哭笑不得的道:“谢阁老盯着咱家看作甚啊。咱家脸上又没有长花。”

    谢慎咳嗽了声道:“咳咳,我是替陛下高兴啊。陛下方才一直念叨着泉水呢,这不泉水就来了”

    朱厚照:“”

    张永信以为真,连忙凑了过来到:“皇爷,这泉水味道确实不错哩,方才奴婢已经尝过了,没有问题。”

    完便献宝似的把打好水的玉杯递给朱厚照。

    讲道理的话,像朱厚照这样的天皇贵胄,如果按照正常情况恐怕一辈子都没有机会喝到纯粹的山泉水。

    道理很简单,他不会有机会来到山中,最多是京郊狩猎,然后悻悻而归。

    遇到谢慎真的是他的幸运,谢慎真真切切改变了他的一生。

    山泉的味道很清冽,带着一丝甜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