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寒门首辅-第4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谢慎深吸了一口气,苦笑道:“一会跟我先去拜见大兄,大嫂。”

    小萝莉平日里对相熟的谢慎自是一副小魔头的傲娇样子,可现在却不得不乖巧点头道:“唔。”

    二人先后踏进竹楼,谢慎在一楼环视一周却并没有发现大哥,大嫂。

    少年遂踏步上了阁楼,小萝莉犹豫了片刻,亦是咬着嘴唇跟了上去。

    阁楼之上,水芸正对着铜镜梳妆,被身后的动静吓了一跳。

    佳人转身见来人是谢慎,自是喜极而泣。

    “公子回来了!”

    她正要迎过去,却瞥见谢慎身后还站着一个小娘子,颇是有些惊讶。

    这小娘子身着碎花襦裙,头发用木簪子整齐挽起。虽然她极力的挺起胸脯,但怎么看都是一个小孩子。

    “公子,这位姑娘是”

    “哦,这是二丫。我在绍兴府时见她被恶痞欺凌,一打听才知道是她父亲生前欠了那些恶人赌债,便替她还了银钱。她一定要跟着我报答葬父大恩,我也不好拒绝。”

    见水芸满脸疑容,谢慎连忙解释了起来。

    水芸淡淡一笑道:“原来是二丫妹子,既然你跟了公子,咱们便也算是有缘,当以姐妹相称。奴家年长你几岁,你便叫一声姐姐可好?”

    二丫心思极为活泛,当即点头道:“姐姐好!”

    “好妹妹!”

    水芸温婉一笑,恰如西湖春水一般。

    见到二女能够和善相处,谢慎总算长出了一口气。

    他之前最怕的就是把二丫带回余姚水芸接受不了,但现在看来却是他想多了。

    “对了,怎么不见大兄和大嫂?”

    照理说即便大兄去忙茶铺的事情,大嫂谢陈氏也应该在家中啊。

    水芸眼眸微微一转,柔声道:“大兄和大嫂说要买下一个宅子来,奴家也不是很懂,只知道他们这几日都在余姚城的牙行里出入,恐怕是已经有了物色好的宅子了。”

    谢慎不由得苦笑,他将大部分石头记赚的银钱都放到了水芸那里,银钱说多不多,但说少也不少了。

    大哥大嫂是小农思维,有了银钱第一想到的肯定是购置宅邸。毕竟在明代百姓的传统思维里宅邸是不可或缺的。

    谢慎以后若是考中举人,宴请宾客总不能还在这个租住的竹楼里吧。

    在明代投资房地产似乎回报还不错,但那是对京师、杭州府这样的大型城市来说。像余姚这样的县城,环境承载力和城市容纳量有限,投资房地产似乎并不算理智。

    但大哥大嫂既然已经决定购置宅邸,甚至跑到牙行去找中介看房,谢慎也不好站出来扫兴。

    “哦,原来是这样。”

    谢慎苦笑着摇了摇头,不再说什么。

    水芸连忙道:“公子,大兄他只是去牙行看看,并没有购置宅邸,他说要等公子回来了由公子决定购置哪家宅邸。”

    谢慎听得心中一暖。其实他对于是谁来拍板购置宅邸并不在意。大哥大嫂待他视如己出,更是在家境贫寒时坚持供他。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虽然谢慎是穿越而来,并非原先谢家那个少年,但这么长时间相处下来,也对大哥大嫂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这种事情还是由大哥大嫂来定的好,我便不掺和了。”

    “公子这是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了。呀,奴家竟然忘了问公子,府试院试考的如何。”

    二丫抢在谢慎前答道:“公子府试,院试都是案首,却是连夺小三元呢。”

    水芸紧紧攥住了粉拳,颤声道:“这么说来,公子已经拿到生员资格了?”

    谢慎耸了耸肩道:“不仅是生员,还是一等廪膳生员。”

    在最亲近的人面前,谢慎不用再戴着面具,便将心中最真实的想法表露了出来。

    他也知道拿到秀才功名只是科举漫漫长路的第一步,但作为一个食人间烟火的四好少年,稍稍得意一番也是人之常情。

    “这般的大喜事,公子怎么不早差人告诉家里。奴家,奴家”

    水芸双目已经盈满了泪水,声音也哽咽了起来。

    在大明朝,科举几乎是取士的标准,更是寒门子弟入仕为官的唯一途径。

    谢慎虽然深知此理,但却是无法理解水芸的反应为何会如此强烈。

    “两场童生试间隔实在太短,我本想着一起考完回来给你们个惊喜。这么看来,倒是我疏忽了。”

    水芸莞尔一笑道:“公子以后就是相公老爷了,这乍一改口奴家还颇不适应呢。”

    谢慎自嘲道:“什么相公老爷的,听得实在暮气。我又没那么老,偏偏得被你们说老了去。”

    二丫小萝莉歪着脑袋道:“公子是怕被说老了找不到良配吧。”

    “滑头!”

    谢慎宠溺的拍了记小萝莉的脑袋,和声笑道。

    “你先跟着水芸去房间休息,我要出去一趟。”

    “唔。”小萝莉在水芸这个“陌生人”面前不好太过傲娇,便乖巧的应声道。

    “公子这前脚刚踏进竹楼便又要出去,不歇息片刻喝杯茶吗?”

    “我去去便回,不必担心。”

    谢慎苦笑一声,便转身朝楼下走去。

    王守仁只身赴杭州,形式颇是有些凶险。最让谢慎忧心的是他看不清重重迷雾背后的真相。

    锦衣卫和东厂的人都涉足了盐运使卢仲景的案子,证明此事肯定牵扯到诸多大人物。他对王守仁实在有些放心不下,便想着在其奔赴杭州府前再给王守仁一些建议。

    但以他现在所思所悟并不能给王守仁更多的建议,所以他需要借助外力。

    这余姚城中,若说谁对世间百态洞若观火,那便是孔教谕了。

    。。。

第八十三章 洞若观火

    求收藏,求推荐票!感谢书友半生狂想、布拉1的打赏!

    谢慎出了竹楼,径直向县学而去。

    得知孔教谕并不在县学,少年便调转方向去往三味书院。

    那门子与谢慎早是相熟了,见谢慎风尘仆仆的前来,陪着笑脸道:“谢小相公怎么这般着急,可是刚从府城回来?”

    谢慎苦笑一声道:“甫一回到余姚,谢某便直接来拜见师尊。去了县学并未见到师尊,这才赶了过来。吴小哥,师尊现在可在书院?”

    “教谕大人刚刚给诸生授完课业,现在应该正在内堂休息,谢小相公来的真是时候。”

    谢慎冲他拱了拱手道:“多谢了!”说完他便也跨步进入宅院内。

    三味书院的建筑布局谢慎早已清晓,轻车熟路的来到授课的正堂前,深吸了一口气迈开方步踏入屋内。

    绕过四扇花鸟屏风,谢慎迎面走去,见孔德道正端坐四出头乌木四方椅上养神,思忖了片刻还是拱手一礼道:“学生谢慎拜见恩师。”

    孔教谕缓缓睁开眼睛,微微笑道:“是谢慎啊,府试,院试已考完了?”

    谢慎点了点头,和声道:“四月的府试、五月的院试相连,同在绍兴府,考下来倒也是顺畅。托恩师的福,学生两科都拿了案首。”

    孔教谕微微一愣,显然没有想到谢慎轻而易举的就拿到了小三元。在他的印象中,谢慎虽然天资聪颖,但底子并不算扎实,虽然能写出卓越不凡的时文,但连拿三科童生试的案首,显然难度很大。

    但如今,谢慎就是把这样一件难度很大的事情变为了现实,不得不让孔教谕感慨,江山代有才人出啊。

    “好,好!老夫果然没有看错人,谢慎啊,你虽然童生三试皆为案首,成为了县学生员,但切不可有所骄恃,当悉心进学,以尊圣人之道。”

    孔教谕一边捋着胡须,一边感慨道:“余姚虽然文兴鼎盛,但近十年也没有人拿过小三元了。你能够拿到小三元,说明学识已经得到了提学大人的认同,前途远大,大有可为啊。老夫晚年能够收得你这么一个学生,也算是无憾事了。”

    孔教谕是二甲进士出身,以他的身份地位来到余姚做区区一教谕绝对是屈才了。不过人各有志,孔德道偏偏对官场浮沉不敢兴趣,而有心教书育人。

    余姚文风鼎盛,但是大多数的学子往往循规蹈矩抱着朱子集注不放,写出来的文章也都是十足的套路文。这样的文章或许很精致,但肯定不可能从万千文章中脱颖而出。

    谢慎的到来却是改变了孔教谕的认知。这个少年非但诗词信手拈来,时文作起来也毫不马虎。虽然他经学功底还稍稍欠缺,但瑕不掩瑜,不论是文章立意,还是行文技巧都高出同龄人数个档次。这么看来,谢慎夺得小三元也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稍顿了顿,谢慎继续道:“学生这次来拜访恩师,除了此事外,还有一事想要向恩师请教。”

    大明朝的业师除了传道授业,还有一项重要的职责那就是解惑。

    这个惑的范围很大,并不局限于书本之上的内容,换句话说,便是学生有什么情感上的问题想要向业师请教,业师也是不能拒绝的。

    当然谢慎这次要向孔教谕请教的不是什么情感问题,而是大明官场的一些潜规则和他个人的一些纠结之处。

    “你但说无妨,为师若是能够解答一定不会藏掖。”

    “恩师觉得,本朝吏治如何?”

    孔教谕微微一愣,旋即笑声道:“你怎么会问这么个问题。当今天子仁德爱民,君臣同心,吏治自然很好。”

    “如果出了宵陛下会如何决断?”

    “自然是惩治宵以儆效尤。”

    “但若是这个宵小是位高权重之辈,或者是皇亲呢。”

    二人之间的对话很简短。直到此,谢慎都没有透露出一丝一毫与盐运使卢仲景案相关的细节。

    倒不是他不信任孔教谕,而是即便他把此事的细节说予孔教谕听,以孔教谕的性子也不会掺和。

    稍稍沉默后,孔教谕沉声道:“若是宵小是这两者之一,便需要有仁人君子站出来。”

    孔教谕的回答让谢慎很失望。

    他这么回答看似点明了方法,实则什么都没有说清楚。

    可是谢慎不甘心,他继续问道:“那么,恩师以为若是为了大道暂时与宵小合作妥协算不算有违君子之道呢。”

    孔教谕稍稍一顿道:“那要看这大道有没有价值,若是济世安民的大道自然不算违背君子处世之道。”

    孔教谕继续道:“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许多人以为做到这三样就是君子,可为师认为做到这些不过是做到君子的表层。”

    谢慎追问道:“那依恩师之见,什么样才是真的君子?”

    “老夫昨日读周易读到这么一句,颇有感悟。”

    孔教谕深吸了一口气道:“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那么唯独缺的这一条是否就是君子之道呢?”

    “这恩师,这是何解?”

    “这一条道便是转机之道,便是奋斗之道,便是以不可能变可能之道。孔圣有云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之所以能够成为君子不是因为他们参悟了大道五十,而是他们坦荡处世,参悟了那唯一的一条变数。而小人则是处处计较,被物化得失牵绊,反而陷入困局。老夫这么说你可明白了?”

    谢慎听到这里方是恍然大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