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婚纱照的陷阱-第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001年12月)


第四部分 互动中的香港经济第66节 香港经济解困如何多管齐下

    日前受外在环境与内在因素的影响,香港的经济好像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失业率高攀,股指下跌,民众怨声载道。为了此事,新上任的财政司司长梁锦松更是累得疲于奔波。其实,就目前香港的经济而言,尽管存在一些问题,但也不是弥漫在一片冷漠与沮丧之中,特别是与世界经济普遍增长放缓相比,甚至与日本一蹶不振、中国台湾和新加坡每况愈下相比,香港经济还有许多可喜之处。    
    日前香港社会为什么人心不安、士气低沉,最主要的原因应该是香港房地产业泡沫的破灭后而引起的人心压抑与骚动。在房地产业如火如荼的岁月里,每一个港人不仅都是股民,而且也是物业的炒者,个个都想搭上房产价格狂飙的列车,大下其手。但是泡沫总有一天会破灭,搭上房地产价格狂飙的最后一班车者,自然难免不吞下房地产泡沫所导致的恶果。但是天无绝人之路,港人只要从房地产泡沫阴影中走出,其不安与沮丧也会挥之而去。    
    为了缓解香港经济的困境,香港政府正在尽力所为,如主动地与中央政府沟通,与广东省政府商议,与内地省市交流。这是一个十分可喜的转变,从中也可以知悟香港政府的苦心。但是,民众也应该明白,政府的作用并非像一些民间团体所主张的那样是法力无边,特别是在一个自由市场体系下的政府,其作用更是十分有限的。正如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奥尔森所指出的那样,一个市场扩展性的政府,是指有足够的权力来形成和保护私人产权、有效地执行合约、形成对掠夺个人权利的约束,以此来促进社会经济的繁荣。除此之外,政府能做和可做的不会太多。    
    因此,要刺激香港经济走出困境、多管齐下的办法首先是政府应该检讨现行的法律、法规、种种条例等,看看其与现实有哪些弊端。因为,在信息大爆炸的年代里,社会经济环境一日千里,许多法规条例也早成为了历史。如引进内地人才的政策还得检讨。这样的法规条例如何可以来保护个人的权利、合约的有效执行及个人的财产不受掠夺呢?如果这样的情况出现,个人的生产性激励就会弱化,经济状况自然难以改善了。    
    对于公司与个人来说,不要希望因为自己困难而指望政府会有多少金钱上帮助(特殊群体除外),而是要根据自己的约束条件,寻找个人自己如何发展的机会。香港本地不行,可能到国外寻找;国外不行,可以到内地去寻找。最近,看到香港的成衣业抢占内地市场这就是一个良好的路向。还有,内地平安保险公司在台湾地区广招人才,那么香港许多人才在内地也是十分抢手的,港人许多方面都有自己的优势,决不可与国内合作仅是向国内投资,仅是向国内寻找人才,而是有许多反向的机会、互动的机会,问题在于港人如何把握之。例如,目前内地房地产业正是急速上升的产业,相关的种种人才都十分缺乏,港人为何不可以到内地一试,大显身手呢?    
    总之,天无绝人之路,香港刺激经济多管齐下的关键是如何促进每一个人去努力,政府现行的法律法规是否保护着这种个人的努力。    
    (2001年8月)


第四部分 互动中的香港经济第67节 粤经济迅速发展对港启示

    2001年以来,在美国经济一蹶不振,世界经济增长明显放缓之际,广东的经济如何增长,它会随外界经济的放缓而失色吗?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时,就有人预言:经济外向度极高的广东,难保中国第一经济大省的地位。但几年已经过去了,现实早已把这种预言扫进了历史。尽管世界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尽管国内市场的竞争如火如荼,但是广东经济运行仍然交出了一份亮丽的成绩单:国内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实际利用外资、外贸出口、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等多项重要经济指标不仅保持了持续高速(14%)的增长,而且仍然稳居全国首位。可以说,这种增长的态势仍然会持续。    
    现在我们要问的是,广东经济增长的动力在哪里?为什么仅一线之隔的香港其情境却迥然不同?特别是近段时间以来,香港的股市下跌、失业率攀升、香港民众对经济前景的悲观等,与广东欣欣向荣的经济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其实,20年来广东经济之所以能够持续高速增长,根本原因就在于经济发展上定位正确。改革开放20多年来,广东经济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头,因此,广东一方面利用先发优势,把自己的触角伸向了国内各个角落、各个领域。我们无论走到国内哪个地方,沿海或内地,繁荣或落后的地方,传统产业或高科技产业等,都会看到广东商人的身影,都能够买到广东的产品。中国的市场如此之大,只要生产一种适应市场的产品,就可以富甲一方。另一方面,广东内联外引,国内大量的资金、大量的廉价劳动力源源不断地涌入广东;不仅港澳台商人遍及广东山山水水,而且世界500强大企业中的大多数企业纷纷来广东落户。小则一般的工艺产品,大则核电厂建立,各种外来投资应有尽有。只要踏入珠江三角洲,看到那星罗棋布的车间与厂房,你就会知道这里已经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种种资源。有广大的内外市场、有廉价的劳动力、有丰富的资金及现代管理及技术,广东经济岂有不高速发展之理?这也正是广东能够持续高速增长的动力所在。    
    对香港来说,其实不少方面是优越于广东的,如雄厚的资金、现代企业制度、金融市场、法律体制、外联关系等,但香港却没有广东那样的国内大市场、没有随时可以进入的廉价劳动力,尽管香港政府目前对这些方面有所警觉,也在主动地弥补其中的不足,如加强与珠江三角洲的经济交往,参与开发西部等,但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大多数人对这方面的意识还是那样淡漠,只希望以前的那种繁荣重返故里。因此,香港只有从根本上形成以中国内地为腹地发展香港经济的观念(无论是市场,还是技术等各方面),在各方面开辟中国内地市场,特别是珠江三角洲的市场,这样香港经济才能走出困境。广东经济能够飞速发展,难道香港不能?问题就在于如何给予经济发展一个好的定位。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2001年8月)


第四部分 互动中的香港经济第68节 创新是港人走出困境的动力

    最近无论前政务司司长陈方安生退休前向市民的临别赠言,还是政务司司长曾荫权上任前的谈话,一个基本的主题就是鼓励港人要逆境自强,保持自信,如何走出目前所面临的困境。事实上,自1997年金融风暴后,有许多港人心灰意冷,连以往最沉着坚定的人,也开始动摇对香港的信心。甚至有些著名的经济学教授更是一直在唱衰香港,说香港完蛋了,港人完蛋了。    
    其实情况并非如此,不仅不少国际权威机构发表的报告,对香港的营商环境、经济自由度、竞争力等给予很高的评价,香港仍然是目前世界经济中最有活力、国际投资者最为向往的地方;而且在国人的眼里香港仍然是“鹤立鸡群”,是镶在南国的一颗明珠。很简单,希望到境外看看的内地民众,香港肯定是他们的第一选择。    
    但在外人看来如此优越的条件,如此向往的地方,经过一场金融风暴之后,港人会出现如此悲观的情绪,会对香港经济发展如此信心不足,会对自己的前途如此忧心忡忡;并非是香港的经济环境不好,并非是香港的实质经济衰退,而是有些港人一直把自己放在旧思维定势中来观察外部一日千里的变化。    
    很简单,近20年来内地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尽管目前内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与香港仍然是相去甚远,但是两者之间的差距正在不断地缩小,特别是深圳、上海等沿海地方这种差别更是越来越小。如果港人仅是在原有的思维定势中,看到两地差距的缩小,看到港人的那种高高在上的优越感逐渐地减弱,岂有不心灰意冷的?再从香港的经济来说,在不少港人的眼里,金融与楼市,永远是香港的一切,特别是那些背上沉重的供楼负担的港人,更把楼市涨落看成是香港经济发展的全部,经济的好坏就看楼价的高低。其实一个地方的产业发展,自然与其约束条件有关,但是人们却一直在冲破各自的约束条件,寻找发展新契机。笔者最近就指出,香港也可以成为内地民众海外留学的教育中心。还有,人们一谈到人才流动问题,就会想到如何从内地引进优秀人才,可人们就不想想,香港也有内地经济发展十分稀缺的人才,这些人才向内地输出,同样是香港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诸如此类的事情比比皆是,问题就在于你能否跳出旧的思维发现之。    
    总之,香港经济要保持以往持续发展,香港人要摆脱目前的经济困境,最根本的是要改变以往的思维定势,具有更多的创新思维,以自己既有的约束条件寻找其发展的契机。特别是目前世界经济动荡不安,内地经济一枝独秀的形势下,一个面对着同种文化、同种语言、同一国家,并有13亿人口为腹地的香港,岂会没有大力发展的机会呢?香港不仅能够满足不少内地民众的既有需求,而且能够创造出内地民众的未来需求,一包小小的“统一”方便面,风行全国就是最好的明证。问题的关键是港人如何跳出以往的思维定势,进行更多的创新。    
    (2001年4月)


第四部分 互动中的香港经济第69节 内地发展仍是香港发展的最大动力

    笔者曾多次撰文指出,从以往的经验上看,香港经济能够在短期内迅速发展,能够在短期内超越英法等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能够在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中屹立不倒,最大动力应该得益于内地改革开放,得益于内地经济高速增长。目前,香港经济的复苏已初露端倪,尽管从目前外围的经济环境来看,特别是美国经济增长的放缓对香港经济的复苏有很大的影响,但是快速增长的内地经济仍然是香港经济发展的最大动力。从财政司司长曾荫权在立法会宣读的2001~2002年度的财政预算案来看,对如何加强与内地经济交流与合作不仅着笔甚多,而且心态积极。这表明了香港政府对未来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    
    2001年的财政预算案,给香港人的惊喜不多,较为平实,但我们应该注意到,财政司司长曾荫权在论及香港未来发展方向时,首次以较大的篇幅阐述了与内地发展策略性经贸伙伴关系,尤其是应该主动加强与广东珠江三角地区的经贸合作,以形成区域性优势,与竞争对手“斗靓”。也就是说,加强与内地的经济往来与合作已经由以往的理念及民间的往来,具体地落实为香港政府的施政政策。这一转变,必将对香港经济的健康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影响。    
    可以说,如果内地不发生政治动乱、如果不发生台海战争,中国经济仍然会持续高速增长20年。因为,从以往的经验已经看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保持了20年的高速增长,其成绩是令世人瞩目的。而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