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南宋之我主沉浮-第3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忽必烈和蒙古朝廷征收了大量的赋税,保证了大军的开销,故而得到了忽必烈更大的信任,可惜姚枢却反其道而行之。

    姚枢是侧重于治国之道,要求减轻百姓的赋税,还民以安宁,这个主张,与阿合马等人的做法背道而驰,也不符合忽必烈与蒙古朝廷的利益,自然是要遭受到排挤的,可惜姚枢不懂得变通,一味的强调自身的认识,由此遭遇到忽必烈的疏远和排斥,顺理成章了。

    蒙古朝廷之中的诸多重要的汉人大臣,相继归顺大宋朝廷之后,姚枢的日子更加的难过,平日里几乎见不到忽必烈,也没有什么实际的事情可做,可闷之心可想而知。

    不过姚枢一直都没有归顺大宋朝廷的想法,对于刘秉忠和张文谦等人的选择,他不置可否,不予评论,但自身还是很注意。

    用自我麻醉的态度来形容姚枢,是很合适的,尽管姚枢对于张文谦等人不置可否,但他这种不表明态度的行为,其实就暴露了内心最为隐秘的想法。

    大都的酒楼不少,但很多的酒楼都是蒙古权贵以及色目人喜欢去的地方,这些地方姚枢基本是不涉足的,大部分的时间里面,姚枢都是在家中吃饭。

    佟卫华的酒楼,不是京城最为豪华的酒楼,不过这里吃饭的绝大部分都是汉人,也有少量的女真人和契丹人,几乎看不见蒙古人和色目人,恐怕正是这个原因,姚枢在好友的邀请之下,到酒楼吃过几次饭,感觉还不错。

    后来姚枢个人也到酒楼来吃饭了。、

    之所以到酒楼来吃饭,是因为姚枢对于酒楼佟掌柜的印象还是很不错的。

    来的次数多了,姚枢与佟卫华之间也算是熟悉了,本来姚枢身为蒙古朝廷的官员,不大可能与佟卫华这个酒楼掌柜有什么交集的,可惜姚枢也就是朝中有职无权的官员,早就没有当年的风光,还遭遇到忽必烈的疏远和阿合马等人的排斥。

    熟悉之后,佟卫华还是很谨慎,数次观察姚枢的言行,在有了自身充足的认识之后,才开始了行动。

    佟卫华趁着姚枢单独来吃饭的机会,好几次陪着姚枢吃饭喝酒,且说了一些看上去颇为忌讳的话语,虽然说被姚枢反驳了,但姚枢告诫佟卫华,不要继续说了,免得遭遇到惩戒,这让佟卫华内心有底了。

    机会成熟之后,佟卫华一下子拿出来了刘秉忠、张文谦、窦默、许衡、张柔等人的信函,一并交给了姚枢,且什么都没有说。

    这一次,姚枢足足半个月的时间没有到酒楼去。

    半个月之后,姚枢再次来到酒楼,同样是什么都没有说,如往常一样吃饭喝酒。

    这个时候,姚枢内心已经做出了选择,特别吸引姚枢的,就是大宋云川节度使吴邵刚以民为本的思想,京兆府路、临洮路、庆原路以及凤翔路等地的贫瘠,姚枢是很清楚的,当初他曾经劝诫忽必烈,不要竭泽而渔,对京兆府路等地要采取怀柔的政策,可惜没有得到重视,蒙古朝廷对于京兆府路等地的残酷压榨,让这些地方一蹶不振。

    吴邵刚在收复了这些地方之后,排除了诸多的困难,坚持要让这些地方的百姓稳定下来,甚至不惜投入大量的钱财,从而终止了继续的进攻。

    这是需要极大魄力的,也是真正怀揣以民为本的思想,才能够做到的。

    这样的想法和决定,完全符合姚枢的理念,也就是说,吴邵刚所推行的政策与理念,正是姚枢一生都追求的治国理念,如此情况之下,姚枢怎么可能不动心。

    已经接近七十岁年纪的姚枢,漫长的岁月见识太多了,他隐隐感觉到,尽管忽必烈和蒙古朝廷看似无比的强大,可最终能够统一天下的,恐怕是大宋的云川节度使吴邵刚。

    良禽择木而栖,姚枢已经过了激情荡漾的年岁,能够做出稳健的选择。

    到酒楼去吃饭,见到佟卫华的时候,姚枢什么都不说,默默无语,而佟卫华也很是小心,避免话语之中出现归顺的字眼。

    姚枢终于下定了决心,归顺大宋朝廷,准确的说,是归顺大宋的云川节度使吴邵刚。

    姚枢有自身的条件,在密室里面与佟卫华商谈之后,他决定为大宋的云川节度使吴邵刚提供蒙古朝廷的诸多情报,但短时间之内不会有任何的表态,每次到酒楼来,也就是将情报文书留下,其余什么都不会说,更不会做出解释。

    到了年底,姚枢再次为佟卫华送去情报的时候,佟卫华将情报署的文书拿出来,给姚枢看,当姚枢看见情报署上面之要求,很是激动,这个时候,他算是明白了,为什么刘秉忠和张文谦等人,都会义无反顾的归顺吴邵刚。

    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姚枢开口说话了。

    姚枢分析了蒙古朝廷的局势,同时总结了在蒙古朝廷之中做事情的汉人大臣,他向佟卫华举荐了刘好礼,刘好礼也是蒙古朝廷之中的汉人大臣,曾经出任五部断事官,这五部就是当年阿不里哥的势力范围,被搅得乱七八糟,而刘好礼到这些地方之后,发展农业,善待百姓,让这些本已经无比凋零的地方慢慢发展起来了。

    蒙古朝廷将治下的百姓分为三六九等,汉人地位最低,这是刘好礼不满意的地方,曾经因为话语的不敬,被忽必烈和蒙古朝廷知罪,要不是有着不一般的能力,早就被斩杀了,现如今的刘好礼,不过是刑部一名寻常的官员,被排挤到边缘地带了。

    姚枢知道刘好礼的能力,这样的人到四川去了,一定是能够得到重用的。

    姚枢举荐刘好礼,也有自身的想法,他想着看看,刘好礼到了四川之后,究竟能不能施展自身的抱负,四川的情况是不是真的如刘秉忠等人所描述的一般。

    十二月中旬,刘好礼辞去了刑部的官职,回到家乡之后,举家携口离开,前往四川而去了,刘好礼本就不是什么耀眼的官员,早就遭受到排挤,而且还被关进大牢一段时间,他的离开不会引发任何人的注意。

    翌年,刘好礼的信函抵达大都,到了姚枢的手中,看了刘好礼的信函之后,姚枢彻底下定决心,内心不再有其他任何的彷徨,这是后话了。

    姚枢举荐刘好礼,但没有说及史天泽。

    姚枢与史天泽之间,算是熟悉的,但是关系并非特别的亲密,在分析蒙古朝廷之中的汉人大臣的时候,姚枢点到了史天泽,却没有多说,还是佟卫华直接询问了史天泽的情况,姚枢才开口说,不敢保证史天泽能够真心的归顺大宋朝廷。

    姚枢认为,史天泽是武将出身,其最为看重的就是军队的实力,蒙古铁骑的骁勇,谁都知道,驻扎四川的宋军,尽管说多次打败蒙古大军,实力也是很不错的,可蒙古朝廷普遍认为,驻扎四川的宋军,绝非蒙古铁骑的对手,一旦蒙古朝廷转移战略重点,进攻四川方面,结局如何是说不清楚的。

    想要让史天泽这样的人归顺,最好的办法就是证明驻扎四川宋军的真正实力,也就是说,驻扎四川的宋军,能够面对面的打败蒙古铁骑,则蒙古朝廷之中的很多汉人大臣,都会真心的归附,为四川方面效力的。

    姚枢的分析,很快被整理出来,送到了四川,而正在率领大军前往河南路征伐的吴邵刚,看见了这个情报之后,很是赞同,也认为姚枢此人的能力,的确是很不错的。(未完待续。)

 第三百八十八章 蒙古建元

    “合州御前诸军、鼎坤军抽调的十万将士,凡是家在四川、云南以及京兆府路、庆原路、临洮路、凤翔路的,十二月二十日离开军营,来年正月二十回到军营之中,家没有在这些地方的将士,不得离开军营,不过军中需要改善生活,让将士身心愉悦度过这个春节。。。”

    吴邵刚说出这番话,众人并不吃惊。

    粮草筹集已经到位,一切的准备事宜都已经完成,众人本来以为年前就要展开对河南路的进攻,想不到吴邵刚决定推迟,这也是因为蒙古大军进攻襄阳府城受挫。

    吴邵刚决定让家在四川的将士,回到家中去过这个春节,是考虑到大战一旦铺开,不少将士将永远无法回到家中去了,而且此番的征伐,绝非短时间之内可以结束的。

    节度使衙门的命令,迅速传达下去。

    让吴邵刚等人意想不到的情况出现了,斗志昂然的诸多将士,绝大部分竟然选择留在军营之中,而回家去过春节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

    士气如此的高涨,这是吴邵刚等人没有想到的。

    咸淳六年终于过去了。

    这一年,四川、云南以及京兆府路等地风平浪静,蒙古大军依旧没有攻陷襄阳府城,京城倾尽全力,也没有能够突破蒙古大军的包围,驰援襄阳府城,而忽必烈和蒙古朝廷,也下定了决心,将其主要的精力,集中到南方,忽略了漠北等地的叛乱。

    春节的到来,总算是让吴邵刚轻松了一些,京兆府路等地的稳定,让吴邵刚大大的松了一口气,还好现如今不比千年之后,大规模搬迁的百姓,一旦粮食获得了丰收,不会挨饿了,就满足了,没有太多其他方面的追求,这也让节度使衙门少了很多的事情。

    这一年里,最大的变化,还是悄然增加的军士的数量。

    节度使衙门掌控的合州御前诸军,其总兵力已经增加到十三万人,鼎坤军的总兵力超过了两万人,兴元府御前诸军的总兵力达到了四万人,金州御前诸军的总兵力,也达到了三万人,也就是说吴邵刚掌控的大军,总人数接近二十五万人了。

    这在数年前是不敢想象的事情,就算是现在,吴邵刚都觉得有些吃惊,要知道凭借着四川和云南等地,能够养活二十余万的大军,那真的是不简单了。

    但是这样的情形,不能够长时间的维持,吴邵刚必须要开疆拓土,才能够真正维持庞大的军队的开销。

    参与作战的有十万大军,另外十余万的大军,则是负责维持四川云南以及京兆府路等地的稳定,当然在大军攻陷和占领了其他地方之后,节度使衙门还会调遣大军驻守要害之地。

    吴邵刚是很舒心的,多年来的韬光养晦,总算是到一展身手的时候了。

    春节的时候,吴邵刚基本都是在家中陪着家人,父母以及岳父岳母,从腊月二十五之后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五,李涵薇等人都不敢相信了,吴邵刚珏能够在家中如此之长的时间。

    正月十六,忽必烈以及蒙古朝廷诏告天下的敕书,让四川不再平静。

    忽必烈和蒙古朝廷正式确立国号,为大元。

    这则消息,让吴邵刚感觉到震惊,历史上忽必烈和蒙古朝廷建立大元王朝,应该是年底的事情,而且忽必烈是根据刘秉忠等人的建议,确定建立大元王朝,其国号取自于易经之中“乾元”之意思。

    所谓乾元,就是天道伊始之意,也就是春天万物资始。

    忽必烈以及蒙古朝廷,一直以来,都是以大蒙古国称呼自身,这表示蒙古朝廷是蒙古人的,与其他人没有多大的关系,这也无形之中阻止了忽必烈和蒙古朝廷大规模吸纳其他方面的人才,之后忽必烈创建大元王朝,表示其治下并非仅仅是蒙古人的朝廷。

    应该说,忽必烈和蒙古朝廷已经实际上统治了中原地区,而且绝大部分的施政手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