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采桑娘子:夫君有点甜-第19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见古青娅直接进入主题,苏老爷子先是惊讶,而后想人家一孕妇夜里打着精神来讨论此事,也觉得不该拖拖拉拉的,便道:“老朽与不才儿孙商讨之后一致觉得,夫人提供技术与我们,而后售卖绒布后分成,夫人得四成,这般可好?”

    古青娅听了心里一惊,与姜荣安对视了一眼,“老爷子,这分成太高了,也非我们本意。”

    “老爷子您别忙,我和内人也讨论过此事,我绒布的起因在于草棉的赠与,几年后我们将离开此地,分成并不见得适合。”

    姜荣安示意苏老爷子让自己把话说完,“我们也不是那般狮子大开口的人,您一笔买断绒布的制作技术,随后这技术由您处置,不过我们还有一个额外要求。”

    “大人请说。”苏老爷子也没想到姜荣安和古青娅心中早就有打算,并不想要那源源不断的分成,而是一口生意,技艺还随他们处置,这真的不是天上掉馅饼吗?

    苏大爷和苏少爷父子俩已经有些晕晕的了,他们本来都以为自家会大出血的,没想到是他们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我只要求你们每年将绒布收益的一成拿来做行善积德,无论是慈善堂或是县里村里,专门用来帮助那些一时困境的人,或救命或治病甚至是安葬等等。”

    一个地方即使因为某些原因富裕起来了,总是有非常贫困难以维生的人存在,再说人有一时困境的也有,若有人于危难伸出双手,也是救人一命。

    姜荣安不希望自己走之后,这个他待过的地方变得一点都不良善。

    苏家老爷子没想到姜荣安的要求竟然是这个,完全不为自己的利益考虑,而是为了平南县的百姓们,仔细想想,这才是真正的父母官吧。

    “大人,这点没问题,我将会再拿出一成的收益来行善积德,一成以您和夫人的名义,一成以苏家的名义,并写入家规之中,一代代传下去。”

    苏老爷子心中很是受感动,当即承诺道。

    “这个技艺买断八百两银子,这是文书。”古青娅说着,抽出几张早就写好的纸,“您只需在上头签名就好。”

    苏老爷子接过一看,上头果真将说的清清楚楚,技艺买断之后由苏家处决,但是价钱真的不是他看花眼了吗?

    “夫人,这个价格太低了,就是再三倍也不止啊!”苏老爷子并不为价格低而欣喜,反而有些惴惴不安,这胎占便宜了。

    “这个价格刚好。”古青娅点点头,这是跟姜荣安商定之后决定的,“你们答应了拿出收益的一部分来行善积德,这个价格足以了。”

    “老爷子,这是我们的意思,您签字罢,不用怕我们吃了亏。”姜荣安笑着说道。

    苏老爷子却没马上提笔,而是先起身到香案前的拜了拜,这才提笔落字,“我刚请了天帝做见证,我苏家定遵守今日约定,若有违约,必家宅不宁,所欠当双倍还。”

    姜荣安没想到苏老爷子会这样子说,要知道这几乎等同于誓言了。

    古青娅将整理好的资料递过去,又将制作好的工具展示了下,“这工具可再进行改进,至于使用方法,哪日大人有空,你们可派人前来学习。”

    “一些注意事项以及绒布的不同比例我都写上了,此外染色是有差别的,我写了几种常见的染色法子,可试一试。”

    “多谢夫人宽厚。”

    带着儿子孙子离开县衙,苏老爷子不由感叹道:“这位大人及其夫人是有大量以及大德的人,他们以及他们的后代将来前途不可限量啊!”

    “爹,您觉得姜大人会连任吗?”有这样的父母官,对于一方百姓来说是多么幸运的一件事啊!

    “可能很小,城东的庄子,想来是大人的任务了。”苏老爷子不由叹道,因为知道里头的实情,所以也能够猜测出一点,他也很是可惜,却又打心眼里的佩服。

    这件事就这样过去,苏家也将凑到的八百两送到了古青娅的手中。说真的,换户人家卖的话得的银钱肯定不止,但这选人得谨慎啊!

    苏家人宽厚,这个法子到了他们的手中,定是能间接让许多人受益的,即使以后绒布的制作方法放出去之后,苏家的地位却是巩固下来了。

    姜荣安的意思是这八百两古青娅自己处置,古青娅还不知道要用来做什么,就先暂时留着,等需要的时候再拿出来。

    苏家种了大量的草棉这个消息在县城里传开了,许多人都不理解,草棉的产量并不那么高,又不能当饭吃,种那般多,最后织成布后扣除成本,几乎没怎么赚钱。

 第364章 丰收

    也有人嘲笑苏家,种什么不种去种那没多值钱的草庙,等到秋收就等着哭死吧。

    当然也有人觉得苏家可能得到了什么内部消息,悄悄上去问,却没得到什么有价值的答案。

    于是有心的人,也多种了一两亩草棉,万一到时候价格涨了呢,说不定能多赚一些呢。

    平南县这边跟南方不一样,雨水会偏少一点,尤其是谷雨到立夏这段时间,而偏偏这个时候正好是地里麦子扬花灌浆的时候。

    所以要时时查看地里的水,随时挑水灌溉,更是要勤除草。立夏温度上升,野草疯长,若是不除,不几日便满田地都是,很是影响麦子生长。

    于此同时,油菜也将近成熟,家里老小能下地的就下地,不能就在家中修补农具等,为了即将到来的夏收做准备。

    姜荣安除了注意庄子上的事情外,就是处理一些杂事,准备慈善堂的重建,特地去请了县城里的算命瞎子算日子。

    算命瞎子算命还成,擅长看日子,因此许多百姓有个什么事就喜欢来问,所以他日子倒是过得还可以。

    瞎子没想到自己也有进县衙的一日,本来心里还忐忑,后来听了缘由才松了口气,觉得重建慈善堂是一件大事,也是一件好事,特地研究了一下,才定下了一个日子。

    最后定在了六月十四,正好过了小暑,这天气确实热,但是今年正好碰上闰年,下个月的话正好是闰六月,并不适合。

    “虽说天气热,但白昼长,早晚做工还是能避些暑气的。大人要重建慈善堂,木料等物怕是要提早准备。”

    瞎子对于姜荣安这一年来的做法还是有所耳闻,对他评价甚高。

    “多谢您,我让人送您回去。”姜荣安点点头,正要喊人。

    却听瞎子开口问道:“不知大人是否有意修缮土地庙?”

    “这些本官皆有安排,但时间人力财力有限,只能依次来,烦老师父关心了。”姜荣安说道,递了一个红包过去,“这是给您的辛苦费。”

    “辛苦费却是不需了,当是我的一份心罢,等要上梁的时候再喊我一声。”老瞎子摆摆手,“老瞎子就等大人的好消息了。”

    之后姜荣安又去看了看土地庙的情况,的确很是破烂了,说修缮还不如重建。而后他特地去了东边山上的清水道观。

    道观很小,平时也没什么人会上来,供奉着三清,现已没人居住打理,看着杂草丛生。不过建筑是实打实的青石砖木结构,只是因为灰尘蜘蛛网多,并不破败,稍微修缮下便好。

    观察过,姜荣安心里对于花费也就有了主意。慈善堂里的人也是老弱病残,平日里有了接济,有能动的人也会找些活来做,都是些心软的人家,拿一些活给他们做,意思意思地给一点钱罢了。

    见此,姜荣安觉得像苏家这样的人家,完全可以安排一批东西让慈善堂的人做,像是棉花剥籽,搓棉条一类不需要体力的活。

    活做完后给钱,或许不用多,但起码会让他们感觉到自身的价值存在,也不会有坐吃等死的念头。

    当然这事还需要再商量一下,如果没法安排,就只能自己再想办法了。

    天气渐渐热了起来,到了小满,麦子还不够饱满成熟,但丰收之象已经可以预见,只要接下去的时间老天爷赏脸不下雨的话。

    农民们恨不得时时刻刻就睡在田边,尤其是庄子上的那些人,看着地里变化一日赛过一日,心里那叫个火热。

    这端午节眼看着到了,但是平南县的百姓们却没有多少心思在这上头,此时正逢麦收的关键时候,都在抢时间呢。

    厅婶包了不少甜粽子,古青娅却没啥胃口,反而一直犯困。

    去年送来的冰玉蚕丝,一个冬天她只织了一半,其余的时间就研究绒布去了。

    不久前,古青娅接到京城的来信,陈文悦已经订了亲,将要在明年三月出嫁。

    她自己算了算时间,生了孩子之后怕是没多少时间织布,只能趁着生产前每日做一些,到时候跟准备好的绒布送去京城。

    程水倒是想帮忙来着,比平纹织棉布还要复杂,她记不住,只好每日盯着时间,时间一到就让古青娅去休息。

    此时姜荣安盯着庄子里的收成,严格要求做了标记的地打下的粮食要分开来计算。

    此时他的心里也很是紧张,麦子长得好,到立夏扬花的时候看着也很不错,又经验的人都说会有个好收成的,但一切没上杆秤前,都做不得准。

    好在这些天天公作美,没有下雨,太阳一直很少,麦子铺在芦苇席上晒上两三天也差不多了,这时与入仓时候的重量相比并不会差太多。

    姜荣安坐不住,正打算亲自去看人斗量,元大爷就满脸激动地跑来了,“大人,大人,好消息,好消息,加了肥料的,每亩达到了四石,四石啊!”

    或许别人不明白四石是什么概念,但是对于他们在地里刨食的人来说,上等田,加上老天爷赏脸,能收个一石半两石已经是丰收了,四石那是什么概念,简直是不敢想象啊!

    如果每亩地都能这样,那哪里还会有吃不饱的人呢?

    姜荣安猛地站起来,深吸了口气:“元大爷,你说的是真的,可别蒙骗本官。”

    “大人,老朽哪里敢啊,您亲自去看,是真的。”元大爷当然明白姜荣安的顾虑,怕人把其他亩的产出也合到一亩里头来虚报数量。

    姜荣安匆匆赶过去,仔细看了一下,的确如此,那几亩用了肥料的都收成很好,而没用肥料的大约每亩只得一石半,用了粪肥的平均下来有两石到两石半,差别真的太大了。

    “大人,此事能往外说吗?”元大爷斗着胆子问道,这样的喜事,谁能忍得住啊,总想跟人分享,这可是他们亲手种出来的,绝对没有掺假。

    姜荣安摇摇头,“不可,还没到时候,等秋收后再看。”想到去年说换种子的事,却没多少人响应,“不过换种子的事,你们可再提一提。”

    “是,大人。”元大爷有些遗憾,虽说不能往外说,但是他们这些在庄子里做事的人都能分到肥料,到时候自家地里一洒,秋收肯定差不了,大伙的眼睛亮着呢,这可比什么话都管用。

 第365章 槐花

    姜荣安有些飘着走路回来的,他没有想到收成竟然这么好,看来这个肥料方子比想象中的还要厉害。

    且长期使用这个肥料,土地并不会因此变得贫瘠或是板结等情况,反而能使滋养土地,能使最下等的田地变成上登田,当然这些都需要时间就是。

    不过为了保险起见,姜荣安决定等秋收之后再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