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采桑娘子:夫君有点甜-第20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钱氏大病了一场,整个人消瘦了许多,也不知是在娘家受过什么刺激,经常独坐一处,也不与人说话。

    现在严二叔跟钱氏的关系说不上好,但方氏在府城也没人照看,他和严父两人轮流去府城住一段时间,待在家中的时间反而不多了。

    对此,古氏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对于这个妯娌,年轻的时候咄咄逼人,如今弄成这样,还好儿子孝顺,否则还真不知道要如何。

    严青禾悄悄擦了擦额头,“娘,您忙,我看书去了啊。”

    古氏无奈地摇摇头,拍了严青禾一下,“去吧,别以为我不知道你的那点心思。”

    严青禾进了书房,把门关好,而后把信拿出来,重新展开弄了弄,又取下一张来。

    这张信纸上问的就是肥料和种子的事,姜荣安提了提自己在平南县那边的成果,就关心起三化县的来。

    严青禾将内容看了几遍而后烧掉,这才拿了张纸,把家里的情况给写了写。

    改良种子的事是有好几人知道的,刘父、里长等,但是肥料却是他们偷偷研究的,亩数不多,但是作物种类多,与往年的收成都有个对比。

    那个肥料对不同不同的作物作用是不一样的,有的增产很明显,有的很一般,而稻子是比较明显的一种。

    得出的产量严父并没有报给外头的人知道,就是古氏也不知道具体增产了多少,他们一家子也没到处囔囔。

    肥料从来都是紧缺的,就算有养猪养鸡鸭的,再加上烧粪肥,但是这些加起来够多少亩地用的呢?

    这个肥料方子的原材料还是植物,但是制作成功后,少量兑成水后浇灌范围大了许多,不管从哪一方面来说,都是非常实惠的。

    姜荣安也说过了,这些肥料方子最终如何,还是要看陛下的意思,个人推广终究比不上国家朝廷的力量。

    因为肥料的作用,所以严父又弄了许多,打算第二季增加使用的田地面积,重点在于糯稻上,毕竟这个品种的经济价值是比较高的。

    等墨迹风干了之后,严青禾又拿了一张纸将刚才写的内容给覆盖上去,用了点小技巧使两张纸重叠在一起,看起来就像一张一样,不明白其中内情的人也就忽略过去了。

    在新的信纸上,严青禾就着重写了家里的情况,方氏以及父母的身体健康,严二叔家的情况,然后就是县城及其周边地区的情况,都描述得一清二楚。

    虽说姐姐姐夫都远在他乡,但严青禾相信自己描述得这般清楚,他们看了一定能缓解些许思乡之苦。

    古氏将自己准备的小儿衣裳还有一些干货都打包好,听严青禾念了一遍信上的内容,确定没有什么需要补充的,才让儿子去把包裹和信一起寄出去。

    但凡做母亲的都不希望自己的女儿远嫁他乡,一年到头见不到一面,古氏也知道这是必然的,只是心里仍旧心疼。

    尤其是这次古青娅生孩子,没母亲在旁边,也没婆母看着,还不知道受了多少罪呢,想想就觉得难过。

 第371章 提议

    古青娅带着孩子,虽说没有出门,并不代表她对外头的事情不清楚。

    这不到了中秋节,姜荣安又办了一次义诊活动,有了去年的经验,今年就井井有条了,且这回还未到寒露,天气是凉了没错,但还可以忍受,来的病人更多了。

    义诊持续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而这个期间,姜荣安又组织人将土地庙给重建,对清水道观重新整修了一下,一时间两个地方也多了些香火供奉。

    不管对于姜荣安这个外来人有什么排斥的心理,但是对于他做的事情,就是刻薄的人也不得不竖起大拇指夸赞,真的是为民着想呢。

    而这一段时间内,正好是苏家最是繁忙的时候,即使如此,他们还是安排了人来帮忙,出钱又出力的,很是积极。

    秋分前后,地里的草棉陆陆续续就能够摘了,一直持续到近一个月。而因为绒布的关系,整个苏家都处于忙碌的时候,就是为了赶在下雪之前将绒布给做出来然后销售出去。

    期间,苏少夫人有过来问过几个操作的问题,古青娅详细地给解说之后,便没再有后续。

    而这时候正是整个府衙最忙的时候,许多人都被调去帮忙,古青娅和程水看着两个孩子,算不上多忙,但也帮不了其他。

    等姜荣安能停下来休息的时候,苏家那边也把绒布的成品送了过来。

    古青娅仔细地对比过自己做的,不得不承认,对方做的比自己做的还要更好,绒毛更均匀细密,手感更好。

    所以有些事情在擅长的人手中,就是比原创者还要来得厉害,所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这几块成品布都是桃红色的,看来苏家应该是用了自己给的染色方法,苏家人里应该是有人擅长染色才是,不过因为没有进行充分的固色,估计会比较容易褪色。

    古青娅想了想,觉得有必要把这点提出来,正打算亲自跟苏少夫人说,人就过来了。

    “让妹妹见笑了,实在这事很重大,便等不及过来了。”苏少夫人有些不好意思,本来说让人送过来就好,后来觉得还是亲自过来听听优劣点才好。

    “姐姐太过于谦虚了,绒布的制作比我做的还要好,其他的没问题,主要是染色方面的,怕是容易褪色。”

    古青娅实话实说,“即使下雪了绒布依然可以做,但染色却难了,不如趁此机会先把颜色染好?就是不染色也是成的,做好之后再来染色也不会太差。”

    苏少夫人想了想,“这点我们倒是没想过,因为对染色没什么涉略,就想着赶时间,还好你提醒得早,要不这一批货出去都会褪色,还不让人在背后说我们苏家的货不好?”

    “每个人都会有疏忽的地方的,如果你们坚持先染色的话,那就只染一种颜色,其他的先不要管。”

    古青娅猜测苏家去年存的棉花拿来尝试做绒布都用完了,给自己看的这些都是新做好的。

    “多谢妹妹提醒,我回去会跟大家说的。”

    “诶,等等,是这样的,若是你们想要把绒布卖出去,可是想要去京城?”

    “我们倒是想,可是京城太远了,又人生地不熟的。”苏少夫人有些为难。

    “其实是这样的,大人家有亲戚在京城做事,可帮忙搭桥牵线,若是你们愿意,可到京城去找他们。”

    当然要合作这里头肯定是有一些协议的,对于姜家宗族,有机会的话,姜荣安和古青娅并不排斥让他们得利益。

    苏少夫人闻言,心里当然乐意,京城能卖上的价跟在红河府城哪里会一样,“妹妹这提议甚好,不过还需要同家中长辈商议,还望见谅。”

    古青娅表示理解,“无碍,我只是提一提而已,你们不用顾虑我们的想法。”

    苏少夫人离开后,古青娅又伸手摸了摸这几块绒布,心里不由感叹,过真是舒服,很适合做成床品,南方冬天没有炕床,更是需要这个。

    大约估计了下,古青娅决定将这几块绒布给做成被单床单,如果姜松晚能够买到去年的那种干果的话,就一起寄回去给父母。

    若是找不到,只能另外再找一些当地的特产了。

    姜荣安对此也只了解个大概,看了看,又有许多事情要处理,不过有了去年的经验,手下的人都知道要做什么,相对来说要轻松许多。

    苏家对于古青娅提的这事当然是很乐意的,很快的苏老爷子就亲自过来谈论这事。

    姜荣安接待了他,表示会让姜松早随他们一起去,还会写一封亲笔信说明情况。

    这批绒布进入宫中的可能性并不是那么高,不过在姜家人的操作下,进入那些富贵人家却是很容易的,且因为量少的关系,价格完全不成问题。

    苏老爷子得了姜荣安的话,表示很高兴,再三感谢这才离开。

    天气一****变冷,古青娅几乎不怎么出门了,缩在炕上,之前做好的床单被单拼凑了一下,做成两套,已经送了出去。

    不过可惜的是,姜松晚没再碰到那两个卖干果的兄弟,可能是时间不对,他没时间久留,就请了府城认识的人帮忙留意,有看到就帮忙买下来,到时候再结算。

    “慈善堂那边你不用担心了,柴火粮食什的都是足够的,今年也有其他人往那边送旧衣了,以后即使我们不在在,这县城里的人也不会让慈善堂再破败下去的。”

    古青娅递给姜荣安一杯热茶,这一年多来,姜荣安做的一切所有人都看在眼里,当然不可能十全十美,但也是尽心尽力。

    “我不是担心那个事,我是在想要怎么写折子。”姜荣安摇摇头,他烦恼的是这个。

    古青娅一听,才想起这件大事,她这段时间都专心干别的去了,没注意秋收的情况。

    “今年收成如何?”应该不会太差吧。

    “大豆、粟、苞谷的收成都比想象中的要高,若是这般写上去难免显得过于苍白无力,难以说服旁人。”

    这是姜荣安烦恼的一点,如何让自己的言辞更有可信度,真是考验他的文笔。

    “我觉得你只管将这些提交上去就是,陛下若是怀疑,定然会让人依样去做,明年芒种时候不就清楚了吗?”古青娅觉得这应该不用太担心吧,证明一样东西有没有效,当然是先去用了才能反驳啊。

 第372章 故事

    姜荣安想了想,决定还是按照古青娅说的去做,他也不敢夸大了写,反而还把真实收成往下拉一至二成,这样不会把自己的后路给堵死了。

    写完之后,姜荣安又仔细检查了两遍,这才封存好,准备交由姜松早送去京城。

    而此时,苏家也是日夜赶工,总是做出了三十余匹的绒布,虽不是正红的颜色,水红色看着也很是喜庆。

    苏大爷和苏少爷准备亲自去京城,走之前,特地来跟姜荣安道别,同时拿介绍信。

    这时间正好与姜松早重合,也不用另外派人跟苏家人一道去了,姜荣安爽快地写下了一封介绍信,信里头详细写了绒布的来历以及好处,这般苏家就不用再费口舌了。

    一行人浩浩荡荡地走了,街上的行人愈来愈少,姜荣安也不怎么出门,在家里整理一些文件,同时修补增订县志。

    这段时间都太忙了,都没能在家里好好陪陪妻儿,他心里也是有些内疚的,果果找过他几次,结果他都没能答应她的要求。

    “爹,爹,快来跟弟弟说话,要不他又要睡觉去了,以后不如我聪明怎么办?”果果见姜荣安不忙,就喊他来跟她一起给面面说话聊天。

    有人说话的话,面面都会很认真地听着,累了才睡去,若是没人理他,他一个人能够睡得昏天暗地的,不饿不醒来。

    果果坚信自己这么聪明是因为她还小的时候,父母都跟她说话讲故事的原因,因此她除了自己这么做,也要姜荣安古青娅一起参与进来,绝对不能偏心。

    对于女儿的想法,古青娅是有些哭笑不得,只以前厅婶夸她很聪明的时候,她跑过来问自己,自己随口说了个答案,结果她竟然记住了,教人不得不感叹孩子的记忆和执着。

    “不急,不急,弟弟还小呢。”姜荣安跟在女儿后头,看着她一本正经地给自己解释,“爹,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