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乡村首富-第1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没办法,白湖湾集团太强势了,或者说张晨太强势了。

白湖湾集团的实力原本就要比启德集团高出不止一个档次,毕竟总资产超出二十个亿的企业在这个时候可不多,而且还是民营企业,那就更是少之又少了。

吴家掌握着五六个亿的资产那已经整个浙东地区私营企业里都赫赫有名的老生意世家了,即使跟启德集团想比,恐怕也差不了多少,唯一不同的就是吴家是家族式企业。组织松散,而林启德的启德集团有更大的发展潜力。

在白湖湾集团这种架构上已经远远超出一般企业的大型集团面前,启德和吴家自然又要差上甚至不止一筹。

这一次组建新的联合投资公司,白湖湾集团负责公司的完整架构和运营,然后由三家共同出资,白湖湾集团占百分之50的股份,启德集团占百分之三十的股份,而吴家则只占剩下的百分之二十。

对于这样的股份分配,吴永年并没有什么不同的意见。如果不是看好张晨的话,他甚至不会投资这个开发公司,但是同样这也是为了给吴家留下一条退路。

之所以让他儿子出任新公司的总经理助手,事实上也是存了磨练的意思。吴小龙虽然跟着老吴历练了也有好几年了,但是并没有经过真正的企业经历,这无疑是他将来最大的短板。

新公司的成立事多手杂。

作为集团的总裁。组建新公司这样的事情自然不需要他亲自操作,第二天赵永元便带队到沪城亲自和启德集团以及吴家签订了合作协议。

此行同时需要签订的。还有跟新大地集团的正式协议,那栋烂尾楼很顺利地成为了白湖湾集团的产业。而白湖湾集团所付出的却是只不过数千万的资金。

当然,还有后续的工程需要白湖湾集团继续完成,而等这一切结束时,恐怕已经到了新世纪的年初。

张晨并没有打算在沪城停留太长的时间,但是在回程之前,却必须约谈吴永年。

现在的吴永年并不知道这次两人之间看起来是一次并不经意的谈话,但是在不到十年后,这一次简单的谈话所作出的决定不仅仅改变了整个世界通信市场的格局,甚至改变了共和国在世界移动通信技术和设备制造领域的地位。

后来每每提起此事时,吴永年都会回忆起这一段经历。

作为张晨的私人助理,苗影担任的并非白湖湾集团的高层管理职务,但是事实上苗影的总裁助理一职,却有着相当于集团副总的权力,只不过这只是一种隐性的权力而已。

苗影作为职业助理,更多的是为张晨提供公司管理的帮助,所以当看到是由苗影亲自带着他们来到白湖湾集团的临时驻地天南大酒店时,吴永年父子俩并不吃惊。

“吴总,这边请,张总正在等您!”

“呵呵呵,苗助理,我能不能冒昧问一句,你们白湖湾集团的总部是在庐城还是在沪城?”

对于白湖湾集团,吴永年并不是非常熟悉。

白湖湾集团自创立以来,之前五年的时间一直都在南江省的市场上进行布局,而从开始进行全国市场的调研到正式进军全国市场还不到一年的时间。

所以吴永年不了解也并不奇怪,这个时候远非后来网络时代信息泛滥的时候可比,白湖湾集团的横空出世的确震惊了很多人,但是也并非人人皆知,至少吴永年在这一次接触到白湖湾集团之前甚至根本就不知道白湖湾集团这个企业名称。

即使知道,那也就仅仅是限于听说的程度,而非了解。

苗影自然并不吃惊。

“吴先生,我们白湖湾集团的总部并不在沪城,也非庐城,而是在南江省白鹤经济特区。”

“什么?白鹤经济特区?是不是就是刚刚成立的那个白鹤特区?”

吴永年的确有些惊讶。因为作为一个更偏向于投机而非长期投资的生意人,他对白鹤经济特区这块新诞生的改革之地很了解。

吴永年这种人比大部分人都清楚一个新设立的特区意味着什么。从当年深市的情况来看,一个全新的经济特区的设立。意味着大量财富的聚集,意味着海量的投资,更意味着遍地的机会,可以说,一个新的经济特区的出现无疑等同于一块遍地是金的奇迹之地。

但是,一个刚刚成立甚至不到一个月的经济特区,竟然会有白湖湾集团这种规模的企业诞生,这的确有点令人难以相信。

吴永年并不清楚白鹤和白湖湾集团之间的关系,自然会觉得奇怪。苗影也不会跟她解释这些深层次的东西。

在天南大酒店的总统套中。

张晨已经等了有一会儿了。

这次邀请吴永年过来,张晨其实抱着很大的想法,因为他很清楚,从吴永年这里入手,极有可能是他唯一一次能够进入通信领域的机会。

移动通信领域的市场潜力到底有多大,张晨甚至不敢去想象。

十几年后,如果一切照旧发展的话,无论是三星还是苹果,都将会横扫一切对手。成为世界移动通信领域的巨头,对这块庞大的市场,没有人不会眼馋。

但是作为一个了解这个领域的现代人,张晨更是无比清楚。要想站在一个全新的领域、甚至是技术领域的制高点上,这极有可能将会是他回到这个世界以来碰到的最为艰巨的困难。

而且这将会是一场很漫长的斗争,一段非常曲折的挣扎。一旦进入这个领域,他将会承受无比巨大的压力。长达三年,五年甚至更长久的巨大投入而不会有任何产出。

这样的过程甚至将会一直持续到最后化茧成蝶的那一刻。

但是。高投入自然会有巨大的回报,这样的结果不仅仅会改变很多东西,甚至是世界性的格局,张晨相信这样的东西值得他去坚定地追求。

当吴永年走进会议室时。

眼前看到的是这样的一幅场景:

静静地坐在桌前,张晨只是翻看着手中的东西不知所觉,苗影静静地关上门站到他身后。

一直到苗影提醒他后才缓缓合上手中的文件夹。

“吴先生,多谢您能够过来!”

“哈哈哈,张总相召,那是吴某人的荣幸啊。”

张晨知道吴永年的为人,说他是野路子,游方的货郎恐怕也不会不合适,所以也没有跟他拐弯抹角,而是开门见山地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我想全资收购您手里的传呼机生产线,包括技术工人和技术资料等一切相关的东西。”

张晨的语气里虽然流露出了商量的余地,但是吴永年早就老成了狐狸,哪里听不出来这个年轻人事实上已经有了十足的把握,即使他并不知道为什么张晨会有如此强烈的信心。

但是吴永年知道,他自己心动了。

因为这个曾经让吴家一度风光无限、一时无两的产业,从去年甚至更早开始,就已经渐渐露出了疲态,在年初的时候,由于决策的错误,甚至已经陷入了沉重的债务危机。

现在的吴氏传讯,早已经失去了往日的生机,而成为了一匹即将拖死老吴家的劣马。

只是,他想不出为什么张晨会要这样一个已经渐渐陷入死境的产业。

曾经的传呼机产业,甚至轰动了全国,吴永年也见识过异样的繁华,但是现如今的传呼产业,的确已经不行了,他不想坑张晨,原本他是打算靠沪城的地皮生意反手赚一手将债务清偿,然后取消这个产业,但是现在张晨的提议让他有些迟疑了。

“张总,我老吴不坑你,实话实说,现在的传呼产业…”

“吴先生,我知道您的意思,但是我跟您重复一次,我是因为有其他的需要才会全资收购您的这块产业,具体是什么我不能透露。”

张晨径直打断了吴永年的话。

毫无疑问,张晨的这句话彻底让吴永年动心了。

第228章高投资与零回报

浙东吴家在浙东金平市也算是一户门庭显贵的人家。

当然,在现代社会,尤其是新世纪马上就要一跃而过的时候,通常是谈不上门庭显贵这个说法的。

不过在金平当地,吴家有钱这个说法已经叫了很多年了,早先在90年代初甚至更早一些的时候,吴家是万元户的说法就已经不胫而走,一直到现在,当然,现在的吴家早就不是当初那个万元户吴家。

而是金平当地数一数二的大富豪。

不过当初吴家在改革开放初期的时候,曾经一度因为倒卖商品,被定性为从事投机倒把活动,吴永年貌似还被关过一段时间,等到后来沿海地区相继开辟经济区,政策转好之后,吴家才摘掉头上的帽子,一跃成为当地有名有姓的有钱人家。

因为早年的经历,吴永年在后来低调了很多,吴家基本上不掺和当地的事情,只管埋头挣钱,默默发财。

打一开始,刚刚进入九十年代没几年,吴永年当时由于生意上的事情去南方羊城等几个沿海的特区城市考察过一段时间。

当时国内的传呼业务刚刚兴趣,而吴家的祖产中一开始有做简单修理的业务,当时吴永年就看出来这个东西会火,所以通过生意上积累的一些关系,弄到了相关的手续,竟然折腾出来一家生产传呼机的厂子。

传呼机这东西的技术含量在那个时候并不低,吴永年当初花费巨大养了一批搞通信和电子技术的老技术工人,这一干就干了将近五六年的时间。

最初几年厂里的订单就跟雪片似的三天两头往案头上飞。提货的人都在吴家的厂子外面排了老长的队,老吴家也的确靠这个发了不小的一笔财。

不过天有不测风云!

手机在传呼机进入中国市场不到四年的时间后开始进入市场。随即而来的是老吴家的传呼机生产业务开始出现逐年下降,到最后变成了逐月下降甚至逐日下降的情况。更严重的时候前一个小时下的订单过了不到一个小时对方就会打电话来通知要取消订单。

直到今年年初,吴永年才意识到。

往日红透半边天的传呼产业已经垮了!

垮得迅猛如山崩!

同时,家族式企业的弊端也开始让老吴家陷入了巨大的财务困境,开初几年积累的财富吴永年的确很满足,但是作为一个并不成熟的企业,或者说,没有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它甚至没有一个具有前瞻性的目光和经过现代管理知识体系培训的领导人。

那时候老吴家的产业还不像后来,都会找职业经理人去管理。而是吴永年亲自管理,吴永年的经验能力是够了,但是差就差在没有经过系统的管理培训。

在巨大的利益和“虚假”的市场繁荣面前,吴永年动心了,不仅仅动心,而且动手了。

在97年,吴永年耗费巨资打造了一条应该说是国内最先进的生产线,甚至正儿八经的组建了一个技术小组,这一点应该说是一个企业转型和发展的关键。吴永年能做到这一点其实并不差,只是他转型的方向走岔了。

他没有依靠技术转型进入真正的移动通行领域,而是在四五年的原始技术积累的基础上,进行技术升级。继续做传讯行业。

这一个决策差点没让吴家整个都搭进去。

因为在新设备刚刚调试安装完毕,正准备投入生产的时候,手机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窜入市场并且很快就占领了半壁江山。老吴家的前期投资和巨额的技术升级投入无疑打了一个很大很连贯而且很好看的水漂,只是可惜。最后沉下去了,甚至没有泛起半点涟漪。

吴家要破产是近年来浙东金平市最轰动消息。

的确。吴家如果不算上置下来的家产的话,那肯定是破产了。

整个传讯生产设备厂的员工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