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乡村首富-第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后来白湖湾开业后的那一段时间,他才隐约知道一些老张家的底蕴。

张文林和张晨在家里商量问题也不避着他,相反有时候还总是叫上他一起出个主意,所以在听到张文林打算花几百万来扩张白湖湾的时候,他才发现尽管这段时间改变了当初的那种以貌取人的心思,但是还是小看了这个农村的小老板。

不说别的,就这段时间他眼见的,耳听的,老张家打前两年独资捐赠修了如今的这条张坝公路不说,临时上马村支书的张文林还搞了村村通公路网,贷款数百万搞起了大棚蔬菜,现在看来这条路是走对了。

光是这一份魄力和底气大部分生意人就没有,所以谭根生很看好老张家的前景,从前段时间张家父子决定将白湖湾开到县城起,谭根生就看得出来老张家走出乡村就在眼前了。

白湖湾的潜力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但是这东西并不是谁都做得成产业,张文林之所以有这个机会那是张晨一早就把握住了时机,可以说现在即使是在溪岭也不会有第二个人能有机会把老万烤鱼的秘方弄到手,最后到烂大街的地步。

即使是张晨见过的那些做的很好的烤鱼品牌,白湖湾之利也不是他们能比得上的,白湖湾本身的养殖资源可以说就是一个大卖点,一旦白湖湾的品牌被打出去了,这肯定会是一个大杀器,如果张文林的村村通计划顺利实现并扩大到周边地区,那么将来整个白湖湾周边将不存在个人农业生产活动,到时候湖岸线全部由林木种植带围绕,外层高大棚绿色蔬菜种植,污水源遭到污染的概率将会变得极低。

尽管在未来的几年之内,短期不会收到裨益,但是张晨十分肯定,在十年后甚至二十年后食品安全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时,白湖湾绝对会成为国内食品品牌里面的一个奇葩。

谭根生看不到这一点,但是他看得到老张家的前途挺美的。

想到这里,手里的笔就停了下来。

“嫂子,我倒有个人给您推荐一下。”

“哎呦,根生,你说话声音小点,被你吓一跳。”

谭根生被刘爱平闹了个脸红,他的嗓门确实不小。

他们这称呼也是让人醉了,谭根生一开始来老张家的时候是叫刘爱平“老板娘”,但是刘爱平死活就是不同意,只好也跟刘爱琴一样的称呼,叫嫂子,叫张文林老板,以谭根生的年龄和身份这样叫是合理的,但是怪就怪在张晨叫谭根生“谭哥”,这就令人哭笑不得了。

打一开始,老早的时候张文林也好,刘爱平也好都纠正过这个问题,要他叫谭根生叔,但是以张晨的心理年龄这绝对是不可能的,结果就成了这幅样子,谭根生叫张文林老板,叫刘爱平嫂子,张晨叫他谭哥。

“你爸?我前些时候倒是听文林提起过你爸,诶!根生,你爸爸是在老家开饭店的吧?”

“嗯!做个小本买卖讨口饭吃。”

谭根生想让谭林荣过来是存了让老谭家换个环境的心思,溪岭的条件比以往的坝头还要差一些,比之如今的张湾就差了更不止了,事实上谭根生的想法并没有错,即使是后来溪岭发展的速度也并不乐观,就像大盘中的个股,基本上是没有跑赢大盘的。

但是能不能说服谭林荣丢掉溪岭的饭店背井离乡换个地方,谭根生有些底气不足,那毕竟是埋骨之地,祖祖辈辈在那里就没有出来过,这突然换个地方,对在那里待了大半辈子的谭林荣夫妇来讲,肯定是有些顾虑的。

但是谭根生已经认定了搭上老张家的这次机遇,很有可能这一辈子就只有这么一次,错过了就再难找到第二个,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有张文林这么好的运气。

“谭师傅,你家开饭店啊,那应该挣得不少啊。”

刘爱红也是好奇的问道,毕竟这时候能开饭店的都是有些门路的,手头没几个钱恐怕也折腾不起来,当初老刘家老幺,爱琴开店的时候虽然是穷得叮当响,但是老刘家几个兄弟姐妹还是凑了不少钱,这样说的话没几个钱还真折腾不起一家饭店。

“一般吧,能糊口,我们那里条件不好,生意太差了。”

“这样吧,根生,等文林回来你问问他,他不是上你家饭店吃过饭吗,肯定认识你爸,他要是同意了你就先打电话回去问问你爸同意不同意,根生,这人年纪大了可不一定往外跑。”

谭根生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

当天晚上就跟张文林提了这事,谭林荣的为人张文林也见过,人是没的说,办事也利索,心思灵巧,做了那么多年生意,一双眼睛毒辣得很,真要让他来张湾管着这大棚蔬菜的生意,倒也是一个合适的人选,张文林唯一的顾忌就是这离乡背井的,谭林荣不一定乐意。

“根生,你先打电话问问谭老哥的意思,如果他愿意来你就开车去把一家子接过来,不愿意来就算了。”

溪岭的老谭饭馆生意在年底还算火爆,自从儿子根生工作那事解决了之后,谭林荣夫妇也是整日都轻松了不少,这儿大不由娘,但是那成家立业的事以前操心现在倒是突然又不急了。

前些日子谭根生隔一阵子就打个电话回来报平安,在坝头那边具体是个什么情形谭林荣也弄不清,但是听根生话里那意思就是很好,这老早悬起来的心也放了下来,年底店里生意一好起来,夫妇俩精神气竟也好了不少。

但是昨儿个晚上老谭家那小子的一个电话,却让谭林荣整个人都揪了起来,一晚上辗转反侧没睡着觉,第二天一大早起来眉头都揪在了一起。

“我说老谭,根生那孩子是不是出什么事了,怎么突然要我们搬过去,这一家老小的去了住在哪里,再说了,一把年纪往外跑哪里住得习惯,反正我是不去。”

根生他娘意见很明确,但是谭林荣还没有拿定主意,自己的儿子自己清楚,根生去部队回来工作是没找到,但是自家的儿子是什么性子他知道,绝不是那种内里躁的人。

“你急什么急,这不是还没拿主意吗,根生跟我说了,去那边张老板安排住宿,说是让我去管事,我估计这是根生问张老板要的活。”

谭林荣猜了个八九不离十,但是也正是这样他才放不下心思,不过转即一想,话说回来,溪岭的老房子可以租出去,有人住着也不会生了虫蚁,人家张老板念着这情分,去帮他做事听根生的意思要比开饭店强不少,回头真要是不行了再回来。

这么一想,谭林荣心里那根刺儿还就真的越来越大,不过两天功夫就撺掇着根生他娘拿定了主意,他先去看看,回头再看到底怎么个办法。

这头一天刚说定,第二天一大早谭林荣就拿了身换洗的衣裳上了车,在路上哐当了一天多的功夫才到了百崇县里的长途车站。

第八十六章谭林荣的春天

谭林荣老早就看到站在车站出口的老谭,手拎一个帆布的背袋,挤在人堆里不是他眼尖还真发现不了,这时节每个电话是真不方便,这要不是老谭有个呼机一早就给根生发了传呼,还真找不到人。

“爸,这边!”

百崇长途汽车站也不如以后那样齐整,人都扎堆,小贩比过网费旅客也不少了,手推的板车,肩挑的箩筐,到处都是人,谭根生把车停在出站口对面的早餐铺前面,由于是大上午的,倒也没当着人家店门。

其实那老板一看是开这小车的,心里只有羡慕的份儿,还谈不上去赶人家车,今天刚好是张晨期末考试后的头一天,谭根生回头接到他老子还要拐弯去一趟乡中把张晨的东西拉回去,所以张文林也没急着用车。

谭林荣听到有人喊,往对面使劲瞄了几眼才看清楚,这一下子倒是看明白了,那人不就是自家儿子根生么,只是这变化着实有些大。

“爸,坐了一晚上车,累了吧!”

“还行,嗯!变化不小,精神也挺好的,看样子张老板这里伙食还不错,你这个样子要是回去,别人指不定要说是我和你妈在家没给你吃好的。”

上上下下扫了根生一眼,谭林荣满意的很,儿子没掉膘反而还壮实了不少,整个人精神劲也挺旺,想来在这里过得也挺好。

“张老板也来了?”

谭林荣指着根生身后面的奥迪车问道。

“老板这几天很忙哪里有时间来接你,就我来了,把,我开车来接你这可是老板的待遇,你就满足了吧。”

“你小子!”

嘭!

关上车门。

车上了路,谭林荣见儿子根生那两只手一摸上方向盘,就像变了个人似的,一点毛糙样都没了,心里也是蛮欣慰的,当初结识张文林还真就没错,看根生现在这个样子也知道张文林的为人,几十万的车子让儿子开来接自己,这待遇就跟根生说的,比老板也不差了。

“根生,这边的条件也不好啊,张老板真是在这个地方做生意?”

这一路上看下来,谭林荣有些愕然,因为从县城一路下来,窗外看到的景色着实有些令他失望。

低矮的瓦屋,甚至两层的小楼都难得看到,映入眼帘的都是满目的田地和荒山,人烟是不少,但是也看得出来经济条件并不好,尽管比溪岭那种山区要好上很多,但是也绝对不是谭林荣见过的沿海地区那种情形。

谭根生哪里会不知道自己老子在想什么,别说是他老子了,就是当初打一开始来的时候,他自己都被眼前的这个样子给糊弄了。

“爸,怎么说呢,其实张老板家乡,也就是坝头乡还没有我们溪岭大,经济条件也算不上好,但是我敢说,五年之内坝头乡就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跟你说这些你也不知道,等会到了地方我再给你讲讲是怎么回事,总之张老板那边的条件就是沿海的一些发达地区也不一定比得上,你放心就是。”

谭根生的话让他老子悬起来的心稍微落下了一点,但是心里还是有些不放心,眼见为实耳听为虚,不亲眼看见他很难相信这样一个地方凭什么就能肯定五年之内就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爸,这次是我向张老板推荐你来管事的,回头老板要是问起来你一定要好好说说,不能太夸大了,老板家的事情很多,这次让你管的事不光是他家的生意,也是坝头乡白鹤村,也就是老板的那个村全村的大事,你可不能跟在家管饭店那样随随便便。”

“知道了,你老子还要你来教!”

“爸,这事我要提前跟你说清楚,不能开玩笑,光就是我这几个月看到的,你要管的那摊子事一年的收入最少也有几百甚至上千万,虽说这些钱有一部分是老板的,但是其中大部分是村里各家各户的私款,所以一点事都不能出的。”

“多少?上千万?”

谭林荣听得愣住了。

上千万的收入?

这何止吓人,这简直就是能吓死人,别说千万了,就是百万十万在这个年代也要让人惊上半天,谭林荣很难想象在一个村里做什么能够有将近千万元的收入。

其实是谭根生没有把话说明白,数字虽然大,但是真要平均到白鹤村各家各户头上,人均也只有几千块钱的收入,一个四口之家,一年下来大棚里平常的年份也就两季菜出棚,年收入能有个两万块钱就算是巨大的成功,毕竟在这之前,光靠种地一年下来能有两三千块钱的收入已经是好年景了。

见他老子顿时没了话,谭根生也不想继续说下去,让他理一理脑中的思绪也好,这事早打招呼比晚好,把话说透比藏着掖着也肯定要好,即使是自家老子,有些事还是自己说在前头更有利,真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