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文娱高手-第2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首青花瓷以鼓声起调。以鼓声起调的歌曲很多,但这首不一样!

它不是用架子鼓!

这……这种音色……是大鼓!

不是架子鼓中的低音大鼓,而是华夏传统乐器中的大鼓!!

“不,不仅仅是大鼓,还有响板……”张老自语道。

他话还没说完。便是猛然住了口,神情显得更为难以置信,因为,此时,又是一种乐器的声音响起!

这一回,别说是评委们了,就连很多观众都震惊了!

大鼓和响板,他们不一定能听得出来,就算有所察觉,这么几秒钟里,一般人估计也反应不过来,但这一种乐器可不一般。

很多人就算分辨不出来具体是哪种乐器,但也知道绝对是华夏传统乐器之一,而且是其中的弹拨乐器!

“古筝!!”这一刹那,评委席上,不少评委都是惊呼出声!

古筝!

这是古筝的声音!

在众多华夏传统乐器中,古筝可谓是人们最耳熟能详的几种之一了!

“不对!古筝之前还有一种乐器!古筝的声音是由它带出来的,是钹(bo第二声)!是我们华夏的铜钹!四种民族乐器了!!”张老不由失声惊呼,但旋即他再次改口惊道,“第五种!第五种!!”

只听古筝弱起进入,简单演奏着五声调式的旋律,显得很是简单纯粹。

而很快,如前面带出古筝声一样,又是一个镲片音色的滚奏,这次带出了第五种民族乐器竹笛!!同时也引出了一个短小的全奏,使得整首歌的情绪一下子便起来了!

“大鼓……响板……铜钹……古筝……竹笛……”评委席上,不少评委都目瞪口呆,下意识地喃喃道,“五种民族乐器了?这是什么风格的歌曲?!!民族乐吗?不对,跟民族乐不一样!民族乐器,五声调式,表现的却是流行因素!而且,自从古筝声出来后,电钢琴也一直在伴奏着。”

古筝声,或许有人没能具体分辨出来,但竹笛声,谁都听得出来!!

而竹笛,无须多说,也是很多人都非常熟悉的乐器!

此时,歌曲旋律变为了以竹笛为主,辅之以电钢琴、大鼓、响板和古筝,最终,随着一段竹笛的颤音,这首《青花瓷》让人惊艳的前奏结束。

仅仅一段前奏!

仅仅一段前奏,就让无数正在收看封王赛的人都听傻了!

“卧槽!我这是听到了什么?!!古筝!竹笛!!叶予这两种乐器居然都用了,他这是要干嘛?!!”

“好美的旋律,宛若山间的一弯清泉!”

“传统的乐器,仿佛让人置身于江南烟雨中一般的旋律,这首歌美呆了!”

“这首歌要疯!今晚过后,这首歌,哦,不,这种风格绝对要疯!!”

“我特么这是听到了什么?!!”

……

众人惊叹连连。

然而,所谓的中国风,又岂是民族乐器配乐这么简单?

第三百零一章我称它为华夏风!

后台,非选手准备区的一个房间里,听了邵建木的话后,忍不住偷跑到这儿看转播的唐子沁伸手指着视频里的叶予,脸色显得难以置信,转头向邵建木等叶予乐队的成员问道:“这,这,这就是叶予准备的创新?!”

“是啊!”乐队众人也是抬头看着视频,即便之前看过几次,脸上依旧忍不住露出了惊叹的神情,道,“小予说的华夏风包括了填词、编曲、意境、乐器、唱法等诸多方面的创新,刚才的仅仅是编曲和乐器,而且还不是完整版的。之后还会有中西合璧的部分。”

唐子沁一双美目睁得大大的,显示出她此刻心里的震惊,喃喃自语道:“那两个家伙没过来是对的,这太打击人了!”

“过不过来,差别不大。”邵建木道,“小予这首《青花瓷》,这种华夏风肯定会再次打破纪录。等他破纪录的消息传回去后,结果也一样。”

只见,此刻,舞台上,《青花瓷》的前奏伴随着一段竹笛的颤音而结束,叶予拿起话筒,唱了起来,歌声细腻婉转,清新而又纯净,蕴含着一种内敛含蓄的忧愁。

而与此同时,屏幕上的歌词开始出现并滚动起来。

“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

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

冉冉檀香透过窗心事我了然

宣纸上走笔至此搁一半

釉色渲染仕女图韵味被私藏

而你嫣然的一笑如含苞待放

你的美一缕飘散

去到我去不了的地方

……”

“这歌词……古典韵味十足啊!流行音乐的歌词还能这么写?”评委席上,有评委惊奇。

“除了歌词外,还有这乐器。”身旁,另一位评委闭目仔细听了听后,缓缓睁开眼,感叹道。“你听,这旋律以电吉他为主,而电吉他可以说是最典型的几样西洋乐器之一了。然而,叶予虽然用了电吉他,但这电吉他弹的却是最为明显的五声调式。用西洋电声乐器来弹我国传统的五声调式,这。这是中西合璧啊!”

“不仅如此。”又有评委道,“在低音声部,叶予还用了大鼓来弥补电吉他低频的欠缺。此外,还用响板在高音上做节奏的点缀,不仅仅制造了一种色彩性,更是起到了平衡整个音乐频段的作用,把声场拉得很宽阔。西洋乐器和我国传统乐器,三件乐器搭配在一起,这效果却是出乎意料地好!非常饱满!”

“还有叶予这唱腔。也和这首歌非常搭。要是换成上次八进四时的唱法,恐怕这首歌就毁了!”

与普通观众不同,这20位评委,每个人都有极高的音乐鉴赏水平。

也因此,此时,这一首《青花瓷》,种种妙处被他们一一挖掘了出来,一时间。竟是纷纷有种回味无穷的感觉。

……

古筝!

古筝的声音再次响起!

伴随着镲片的滚奏,弦乐的和声。歌曲进入到了**部分!

出现的乐器再增,架子鼓,电吉他,贝斯,古筝,响板。和着叶予的歌声,又是一段中西方乐器的合奏!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

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

在瓶底书刻隶仿前朝的飘逸

就当我为遇见你伏笔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

月色被打捞起。晕开了结局

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

你眼带笑意

……”

……

“从,从雪,你,你们华夏有这种风格的歌曲?”观众席上,从岛国专程而来的野村映子转头看向自己刚认识的华夏朋友邵从雪,磕磕巴巴地问道,神情显得难以置信,甚至有些骇然。

听到野村映子的问话,同样是听呆了的邵从雪回过神来,转身抓住野村映子的手,一双眼睛中透出极其激动的神色,道:“映子,映子,难道你忘了?这四进二考得可是创新能力啊!我们华夏以前没有这种风格的歌,这是叶予原创的!!”

“对呀!对呀!我可真是太笨了!!”闻言,野村映子同样兴奋起来,紧紧抓着邵从雪的手,道,“既然是考察创新能力,那这自然是叶予殿下的创新了!填词、编曲、乐器,还有这首《青花瓷》的意境,这简直就是全方面的创新啊!叶予殿下真是太厉害了!太厉害了!!”

瞧她那副兴奋之极的样子,若非是此刻正抓着邵从雪的手,并还保留着一丝理智,恐怕要直接跳起来欢呼了!

“这是叶予原创的风格啊!完完全全的新风格,再没有比这更创新的了!”邵从雪道,“而且这还蕴含了我们华夏的传统文化,可以说,这是独属于我们华夏的流行音乐!是我们华夏自己的流行乐!!独树一帜!别无分家!”

“曲美,词美,意境更美!从雪,我爱上叶予殿下的这种新曲风了!啊啊啊!就是不知道这种风格叫什么?”野村映子道。

“我想,过会儿,叶予肯定会给它命名的。”邵从雪强行压抑着自己心里的激动,声音有些颤抖地说道。

……

“叶予这是直接创造出一个新曲风!词、曲、意境、风格,全部都是创新啊!”

“卧槽!还有比这更给力的创新吗?”

“满分!满分!!这绝逼要给满分!!”

“传统文化与流行音乐的结合,这种风格的歌曲真是太棒了!这特么才是我们华夏的流行乐!”

“华夏风!这种风格一定要叫华夏风!这是只有我们华夏才有的曲风!!”

“我去!听得我好爽!汗毛直起,鸡皮疙瘩掉一地,像是有股电流从头灌到脚底啊!一见钟情!呃,不对,是一听钟情!我对这种曲风一听钟情了!怎么办?难道以后只能抱着这首《青花瓷》单曲循环了吗?!!”

“叶予的这首《青花瓷》一出来,娱乐圈要地震了!!”

……

舞台上。当唱至**部分时,叶予的声音更显细腻,柔情百转,延绵不绝。

恍惚之间,便似有一卷画轴在你面前缓缓打开,而在其上。一股浓墨晕染开来。

青天,烟雨,江水,再添几座石桥,便一派江南烟雨景色缓缓浮于纸上,而于其中,似依稀可见伊人白衣素袂,洗尽铅华,乃我久久不忘的痴念所在。

当年的邂逅不久便是离别。而离别之后则是我漫长的等待。

李白说:“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郑愁予说:“这次我离开你,是风,是雨,是夜晚;你笑了笑,我摆一摆手,一条寂寞的路便展向两头了。”

然而。我的等待,苦。却也不苦,寂寞,却也不寂寞。

苦的、寂寞的,是相思,是离愁与别恨;不苦的、不寂寞的,也是相思。是释然与守望。

“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

临摹宋体落款时却惦记着你

你隐藏在窑烧里千年的秘密

极细腻犹如绣花针落地

篱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

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

在泼墨山水画里

你从墨色深处被隐去

……”

……

听着电视里传来的清雅旋律,细腻歌声,看着宛若诗句一般的歌词,林母脸上不由露出赞叹的神情,道:“小予这首《青花瓷》最感人的莫过于一个‘等’字。

明知无望却依旧在等。

而明明是这般相思。这般苦等,却偏偏用这种淡淡的曲调,淡淡的唱法,仿佛等你是再寻常不过的一件事,是如同等待日出日落一般简单自然。

就像之前唱的那句‘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你眼带笑意’,你自顾自美丽,而我只需远远地、静静地思念、观赏,便已然满足。

这是一种洗尽铅华的等待。

最感人的是这个‘等’字,而用得最好的则莫过于这个‘惹’字。

‘篱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这个‘惹’字有不请自来的意思,主动性很强,相比起其他字眼更具侵略性与戏剧性,用得实在是妙!

而且,‘篱外芭蕉惹骤雨’和‘门环惹铜绿’都是被动的,但‘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却是主动的,小予连用三个‘惹’字,用法却是不同,倒也颇为有趣。”

林母的说法确实是非常对的。

整首《青花瓷》中,若要选出一个用得最妙的字眼,必当是这个“惹”字!

要知道,方文山当初填词时,这一个“惹”字也是大有来历的。

他曾自曝,这个“惹”字化用自那一首很多人都耳熟能详的诗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叶予这首歌的意境好美!”林诗儿有些失神地感叹,旋即缓缓闭上眼睛,似是在细细品味这首《青花瓷》所描绘出的画面。

“小予的这首歌,其诞生的意义远远比这首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