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文坛崛起-第2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比如说雄才大略的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鞠躬尽瘁的诸葛亮六出祁山伐魏,风流潇洒的周瑜聪明绝顶,坚忍不拔的刘备三顾茅庐,这些人都是这个时代的英雄!”

    叶晨一口气说了下来,越说越顺畅。

    而台下听的学生也是随着一句一句营养顿挫的声调和故事人物,听的全神贯注。

    一班老师听的也直点头,现在虽然还听不出好与坏,但起码,叶晨的语言风格挥洒流畅,抑扬顿挫的声调挺吸引人的注意力。

    “这里,我们说说周瑜,读过《三国演义》的人,听过三国评书,或是看过三国有关戏剧的人,往往会产生一种错觉,好像周瑜是个气量狭窄的人,因为我们记住的是‘三气周瑜’的故事,我们记住的是‘既生瑜何生亮’,我们记住的是‘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这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口头禅了。”

    他慢慢道:“但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

    这话一出,一众学生听得很诧异,在他们的印象中,历史上的周瑜就是一个小肚鸡肠的人,可以说是被诸葛亮活活气死的,英年早逝。

    好像电视、小说,电影都是这样写的。

    一众老师们说实话,大多不懂,专业不对口,现场只有几个对三国有所钻研的老师似懂非懂。

    “有的史料上说周瑜小气,有的史料上说周瑜气度非凡,东来西去难以琢磨,但现在文学印象普遍认为周瑜小气。”一位对三国有所研究的文学系老师谈论自己的看法。

    “小叶老师不会乱扯吧。”

    ……。。

    屏幕里,叶晨给出了自己观点:

    “苏大诗人有诗云: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苏轼这位大诗人为何如此推崇周郎,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飞灰烟灭,写了周郎何等的气破云霄。”

    叶晨微笑道:“其实周瑜是一个忠诚而又英雄式的人物,在他二十四岁的时候,就被孙策任命为中郎将,开始建功立业,而且也就是在这一年,和他同龄的孙策和他一起迎娶了当时的“吴国双娇”大乔和小乔,可以说周瑜这个人是少年得志,春风得意,他羽扇纶巾,仪表堂堂,建功立业,事业有成,当时吴中呼他为周郎,郎字的本意是小伙子,在古代的意思是称赞之意,当时吴中这个地方的人叫孙策为孙郎,叫周瑜为周郎,翻译成现代话就是‘孙帅哥’和‘周帅哥’。”

    啥?

    帅哥?

    教室里面的学生听了这句话,瞬间扑哧一声,口水都要笑出来了。

    还能这么解释?也真是够赶时代潮流的了!

    一大帮子学生乐的不行。

    老师们也大抵如此。

    “所以你们想啊……”叶晨嘴角洋溢着笑意,道:“周瑜二十几岁就当上了权势滔天的中郎将,用现在的话说都是中央干部的大官了,娶了当时国家里最漂亮的美女做了自己的妻子,可谓战场官场情场场场得意,他都成了这么大的人生赢家了,怎么会去嫉妒别人呢?别人嫉妒他还差不多!”

    帅哥,美女,人生赢家都出来了!

    学生们都好笑叶晨顺手拈来的现代化解释,真是绝了!

    这时,叶晨做总结了。

    “事实上,历史上的周瑜气量是很大的。”

    “陈寿曾经说他气度不凡,同时代的人对他评价也很高,刘皇叔评价他是气量颇大,蒋干对他的评价,是雅量高致,所以现在都把一个本来指点江山、风度翩翩的周郎,说成是一个气量狭窄的小人,这要是让周瑜知道,肯定会冤枉死的!”

    学生们听了虽然一阵哄笑,但他们对周瑜的印象比较根深蒂固了,一时将信将疑,有认真的同学就举手提问了。

    “叶老师,既然你说历史上周瑜实际上气量很大,但为什么现在普遍都认知周瑜的气量小,这么多人都这么认为,这难道不是一种变相的证明吗?”

    叶晨笑道:“哈哈,这位同学,这样想你就大错特错了,举个例子,就像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错别字,正因为人人都这样说这样写,所以你认为这样说写是对的。演义小说就是这样,它并不是历史,而是将一部分历史戏说让故事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从而让更多的人接受,传播。《三国演义》正是如此,正因为其戏说部分历史,广为传播与接受,在人心目中留下各个人物根深蒂固的人物形象。”

    “难道张飞真能一吼,把长板桥吼断,那他还真是盖世高手,跟我武侠小说里的绝世高手有的一拼;难道诸葛亮的七星灯不熄他真能续命?那他也太神了,躲到一个位置偷偷点灯不就行了,还死什么!“

    学生们一边听,一边笑,一边想,若有所思。

    “还有,大家一提到诸葛亮,会立马想到他与司马懿对战的经典一段――空城计!但我告诉大家。。。。。。。空城计事实上是不存在的!”

    什么?

    学生们眼睛一瞪,大惊!

    (PS:第四更送上,还欠打赏的三更,慢慢补回来,打赏500币加一更继续,其实我要不似为了5块钱,只是希望看到更多读者支持我,好累,码字慢的我心力交瘁!)
………………………………

第三九零章 叶晨说三国(下

    空城计不存在?

    学生们一片惊异,诸葛亮的空城计是历史这个人物浓墨重彩的一笔,在初中课本里都有这段文章,叶晨竟然说他不存在。

    一群熟知此故事的学生们听到这个,觉得很是惊异,你要是说诸葛亮七星灯续命这带点玄幻色彩,让人不太能相信,但空城计是实打实的,运用的心理战嘛,这怎么还是假的呢?

    叶晨在一环又一环地挑战他们的人知!

    画面另一端,能瞧见学生们脸上惊疑的叶晨,轻轻笑了笑:“空城计是诸葛亮个人传奇色彩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展现其惊艳卓绝的军事天赋。但在这里,我要告诉同学们,其实这些都是小说中采用演义的手法刻画和塑造出来的。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是个杰出的政治家,但军事天赋却并不像大家脑子里根深蒂固的形象那般神乎其神,而空城计……也不存在。”

    “叶老师,你说空城计不存在,那你能给出证据吗?”有学生提问。

    后面听课的老师和领导,也听得惊异,这班人领导搞管理还行,《三国》的历史他们也是一抹黑,而文学系那几个老师,研究《三国演义》倒是有一套,但对三国历史没那么透彻,也是带着些许茫然若有所思的样子。

    “宁院长,小叶老师说的对不对,空城计历史上没有?”许平秋苍老的脸上升起感兴趣的神色,问了下旁边的宁五山。他是物理学院士,对三国的文学和历史自然懂得不多。

    “这个,咳咳,我也不太清楚!”宁五山被问的老脸一红,他对三国历史所知不多,倒是喜欢听《三国演义》的评书,空城计这段他都能娓娓道来,但这时候听叶晨这么一说,被说的他脑子也迷糊着呢。

    《三国演义》流传至今,影响深远,大多人都知道《三国演义》上经典桥段,脑子里根深蒂固了,但真正知道三国历史的人很少了,更何谈研究的透彻的。

    所以叶晨一说空城计不存在,都很惊疑,像听到了不可思议的新闻。

    面对众人脸上的疑惑,叶晨笑的越来灿烂,不急不缓,道:《三国演义》只是一部演义小说,但它不是历史,这只是根据历史改编的文学作品而已。我知道空城计这个经典桥大家都耳熟能详,甚至能娓娓道来,不相信我说的观点。那么,如果你们不信,那么我就问你们两个问题,你们回答的上来,我就承认我说的是谬论!“

    叶晨自信满满地微微一笑。

    “大家记得这个桥段,郭冲说司马懿率兵来打阳平,而诸葛亮当时手上没有兵,用了一个城门大开的空城计诈让司马懿退兵了,是这样吧?”

    “是啊。”

    “诸葛孔明不费一兵一卒就诈走了司马懿!”

    学生们杂乱不清地纷纷表示没错,是这样。

    叶晨轻声一笑,带点狡黠“那我第一个问题就来了,根据三国正史记载和考证,当时司马懿官居荆州都督,驻节宛城,他那时候根本就不在阳平战场,这个人既然都没有到这个地方,那这件事怎么可能会生呢?”

    话一出,学生们一懵。

    “啊?”

    “真的假的啊?有这么一回事?”

    一班学生听得不明所以。

    老师们也都面面相觑,他们还真不知道还有这回事,不少人听得眼睛发亮。

    叶晨继续道:“第二个问题,大家熟知的,当时司马懿大兵压境,诸葛亮心中妙计一出,大开城门,派了些老弱病残的小兵在门口扫地,自己往城楼上一坐,悠闲自在地抚琴唱起了卡拉OK。”

    “噗!”

    “卡拉ok?”

    “哈哈!”

    一教室的人都听的正起劲,想不到又冒出一个现代化词语,一时都笑的前仰后合了。

    叶晨继续:“他当时唱的是什么呢?大家看三国演义影视戏剧的,应该有点映像――‘我正在城楼观山景,耳听得城外乱纷纷,然后他下面又唱马谡不中用,你司马懿贪得无厌又来打我?你来打吧,我已经准备好了,扫好了街,摆好了酒,准备犒劳你的三军,你既然来了你就进城来嘛,来,来,来,上来听我弹琴。”

    教室里的人再次笑的前仰后合,觉得叶晨说这段话的表情实在有点猥琐!

    “司马懿这时候已经带领数十万大军兵临城下,抬头心里叽歪开了,心想孔明这哥们什么意思?请我上去喝茶唱卡拉OK啊?噢,我上去卡拉,你把我ko了?那我找谁评理去?我才不上这个当,撤!”

    教室里笑声更大了!

    叶晨眼角笑的更深了,“那么第二个问题来了,大家看到这个桥段时,会不会觉得有点别扭呢。怎么个别扭?你们难道不觉得这件事很不符合逻辑吗?司马懿为什么不敢进攻?无非就是怕城内有埋伏嘛,就那么大一个城池里面能埋多少人啊?冷兵器时代,也不可能城里埋地雷和炸药啊?就算你怕有埋伏,那好啊,城门都是开的,你派一个侦察连进去查探不就行了?撤兵干嘛?傻呀!”

    地雷?

    炸弹?

    一群学生听叶晨这么讲解,简直笑声停不下来!

    叶晨继续:“人家诸葛亮就是城门大开,唱唱歌喝喝茶就吓跑了司马懿,司马懿历史上这么奸诈一个人物,这样弄也太儿戏了吧。他不攻城担心有诈,把城围住不打,耗死诸葛亮总行吧,这么简单的问题难道司马懿这个奸雄会想不到?”

    叶晨二问三辩,无人应答!

    一群学生和老师都听得入神了,有些人更是说不出话来反驳!

    真的没有空城计?

    这真是小说杜撰出来的?

    历史上真没这回事?

    一串连珠炮放完,该是最后收工的时候了,最后叶晨总结道:“所以空城计这个说法,在历史上根本是站不住脚的,至于诸葛亮其他传的神乎其神的,比如说草船借箭,火烧赤壁,借东风,这都是历史上没有记载的,但是文学作品把他刻画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