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鉴宝人生-第18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呵呵,这没关系,人无完人,我们又不是机器,稍微有一点出入,只要不是太严重也是可以的。”

“好的。”

楚琛微笑着点点头,而后就开始打量起桌子上的这些文物来。文物的种类还是挺多的,有玉璜、剑格、玉佩、青铜盉、青铜镜还有琴钮等等。

楚琛一件一件仔细的看了过去,这些东西之中,不乏精品,不过既然是秦教授的考验,当然不会简单,这些东西里面,除了有几件根据种种特征,不是一个坑口的东西之外,其中居然还有几件是赝品。

更让楚琛有些啼笑皆非的是,这中间居然还有一件铜啄。这件铜啄到也是真的,不过让他失笑的是,铜啄主要流行于先秦时期的西南地区的滇国。

滇国是我国西南边疆古代民族建立的古王国,其存在时间相当于战国秦汉时期。战国时期,滇国的冶金业成为了该国的支柱产业,依仗丰富的矿产资源,生产了大量的青铜器。不仅包括日常所用的食用器、贮贝器也有各式各样的兵器和礼仪兵器。

要说这件铜啄到也不错,它整体呈“t”字形,刺细长,后端呈菱形,前锋弧形,锐利便于啄刺。圆形銎横向装置,銎两端立体圆雕两头肥硕的犍牛。牛四足稳立,双角高扬,颔首直视,肩胛高耸,肥臀高翘,俨然一副威武昂扬之态。

牛是财富和威武的象征,对于古云南滇国有着特殊的意义。此类牛形装饰多见于滇国的青铜器,最为熟知的是现陈列于滇南博物馆的四牛鎏金骑士贮贝器。该器以华丽传神的牛为装饰,表明其不再用于战场啄杀,而成为一种礼仪兵器。

不过,你说一件滇南的东西,中间还夹着一个巴蜀,怎么可能会跑到陇西来?就算跑到陇西来了,但这东西明显就是南方坑口的腐蚀痕迹,这也和陇西的气候条件不一样啊。

楚琛拿着铜啄,笑问道:“秦教授,这件铜啄不知道您是从哪里弄来的啊?”

秦教授看到这件铜啄也是一愣,这不是前段时间,自己在古玩市场上买到的那件铜啄吗?怎么跑到这里来了,不过他马上想了起来,这里面一些东西,是昨天晚上,叫自己的学生帮他拿的,估计他也没注意看,就一股脑的拿了过来。

想明白了是怎么回事,秦教授不由暗骂一声那个学生,真是白跟着他学了这么久,连南方坑口和北方坑口都没搞明白,搞的现在,让他丢了这么大的脸。

“这个,哈哈,这应该是我的学生拿错了。”秦教授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

楚琛闻言微微一笑,到也没有再说什么,之后,他快速的把之前鉴定的结果分了分类,说道:“秦教授,好了,我的鉴定的结果就是如此。”

秦教授看到楚琛的鉴定结果,非常惊讶,没想到居然会是全对。

要知道,这里面有两件东西是他打眼过的高仿,而且他也是研究了很久,才发现这两件东西是高仿的,没想到年纪轻轻的楚琛居然这么快就看出来了,这实在让他有些难以置信。

秦教授拿起一面青铜镜,问道:“小楚,你怎么就能肯定这件青铜镜不对呢?”

楚琛呵呵一笑,说道:“其实很简单,春秋战国青铜器上出现整篇刻上去的铭文,但原刻的文字是当青铜器脱范不久科的,因古时无钢刀,就用小轮子在铜器上琢磨出来的,所以字体比较光洁,只有琢磨痕,而无刀痕。”

“宋代以后很多在没有铭文的青铜器上作伪铭纹,作伪铭纹是用刀刻的,一笔要刻上好几刀,往往会留下刀刃的痕迹。这件青铜镜确实仿的很逼真,但铭文上的刀痕,就揭示了它的本来面目。”

秦教授听完楚琛的解释,笑道:“哈哈,不愧是京城来的专家啊,哎,要是当初我也有你这样的水平,就不会打眼喽!”

第两百四十八章德化观音像

楚琛闻言呵呵一笑道:“我也是托了我师傅的福,不然我也不能这么快就完成鉴定。”

楚琛这么说到也不全是谦虚,说来也真是巧,昨天刘老说的那几个故事之中,就有说到青铜器铭文的制作特征,所以这件青铜镜他才一眼就看出来了。

旁边的李蓓蓓听楚琛这么说,也马上想起昨天刘老讲的故事,暗中嘀咕道:“楚琛这混蛋也不知道是不是踩了狗屎了,居然有这样的狗屎运!”

秦教授闻言饶有兴致的问道:“哦?小楚,冒昧的问一句,不知道你的师傅是哪位啊?”

“我的师傅名叫刘志和,不知道秦教授认不认识?”

“刘志和?”

秦教授闻言想了想,紧接着就激动的问道:“小楚你说的是刘老吧?”

楚琛微笑着点了点头:“是的!想不到您也认识我师傅啊!”

秦教授欣喜的说道:“怎么不认识,以前我还是学生那会,还听过刘老的讲座呢,我还真没想到你是刘老的弟子啊,难怪你水平如此之高,不愧为名声高徒啊!”

楚琛闻言连忙摆了摆手,谦虚的说道:“秦教授您过奖了,我的水平和我师傅比那是差远了。”

“小楚,你太谦虚了,小宋,给客人倒几杯茶!”

经过之前的考验,再加上楚琛又是刘老的弟子,秦教授对楚琛的态度顿时就转变了过来,非常的热情。

趁着那位小宋倒茶的时间,秦教授和楚琛又交流了一会战国时期的文物的特点。对这种大部分都是死记硬背的东西,楚琛当然是张口就来。而这让秦教授对楚琛更加欣赏。看向楚琛的眼神之中;也满是敬佩之意。

没一会,大家聊到了古墓。楚琛就问道:“秦教授,不知道现在那座古墓找到了没有?”

秦教授叹了口气,说道:“难啊!要慢慢排查才能确认。”

“怎么会?不是已经知道了大致的范围了吗?只要查到盗洞就可以了吧?”楚琛奇怪的问道。

秦教授无奈的说道:“小楚,你是不了解我们这里的情况,到时你过去看看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此时,有工作人员走了进来,对秦教授说道:“秦教授,征集部那边有一位客人,拿了一座德化观音像过来要转让给咱们。他还拿了一张赵老师出具的鉴定文书。”

听到这里,秦教授说道:“既然有赵老师出具的鉴定文书,那应该没问题吧?你们收下来不就行了。”

那位工作人员说道:“关键是孙老师觉得那座观音像有些吃不准,而且馆长前一段时间规定,收购文物一定至少要两个专家签字才行,今天金老师和小孙老师,一起出去征集文物了,孙老师就算想把那件东西收下来,也没有那个权力啊!”

“那金老师呢?你也知道。我可不擅长鉴定瓷器的。”

“他估计还要一会才能赶到的,不过那人急着要走,秦教授,麻烦您去顶一顶吧。”

“这个金老师。都出差回来两天了,也不知道早点回来工作!那行,我去看看吧!”

秦教授说到这里。看到身边的楚琛,眼神一亮。说道:“小楚,不知道你对鉴定瓷器擅不擅长啊?”

听到这里。楚琛顿时明白了他的意思,呵呵笑道:“我本来主攻的就是瓷器和玉器,不过我是外人,去鉴定有些不方便吧?”

秦教授听到楚琛所说,心里一阵无语,你主攻瓷器和玉器,居然鉴定青铜器也这么厉害,有个好师傅就是好啊!

“这没事,我们博物馆有些时候也会外聘专家的,凭小楚你的身份和实力,就算我们馆长知道了,也肯定不会怪罪的,走吧走吧,咱们一起过去。”

说着秦教授就拉着楚琛,向外走去,楚琛盛情难却之下,也只好答应了下来。……

“孙老师,我说你们怎么回事,不要耽误我的时间好不好,我不是有你们赵义平赵老师的鉴定文件吗?怎么你们还不认可啊!这可是张寿山的作品,有的是有人要,要不是赵老师劝我把东西卖给博物馆,我才不会过来呢!”

楚琛他们刚到征集部的门口,就听到屋里传出来一个中年男子的声音,语气显的不那么友好。

“这位先生;抱歉让您久等了,我们博物馆现在有规定,一定要两位专家共同确认之后,才能把东西收购下来。您再稍等片刻,我们的专家应该马上就会过来了,经过他的确认,就可以交易了。”

楚琛他们走进去的时候,正好看到一位戴着眼镜的中年男子,正在劝说,这人应该就是那位孙老师,他看到秦教授进来,眼神顿时一亮,说道:“我们秦教授过来了,只要他确认过就可以了。”

中年男子面无表情的说道:“哦,那快点确认吧,一会我还有事呢!”

一行人来到孙老师的身边,那孙老师先把秦教授介绍给那位中年男子,就把他拉到一边,小声的说了几句。

秦教授点了点头,而后就走到桌子边,仔细观察起那座观音来。

趁此期间,楚琛也把那座德化观音像,观察了一遍。

德化窑是我国古代著名瓷窑,位于东南省德化而得名。那里瓷土资源丰富,水源充足,运输方便,是烧制瓷器的理想之地。历史资料记载;德化窑经过宋、元时期所生产的白瓷,很大一部分通过海陆大量销往海外。

到了明代德化窑白釉瓷,又有了进一步发展,以何朝宗为代表的工艺大师制出温润乳白如凝脂、晶莹如玉的乳白瓷又有少女白、象牙白、猪油白之称。

流入欧洲后,西方人称之为鹅绒白、象牙白、中国白,成为我国历代外销瓷重要品种,享有东方艺术之誉,称其为“何氏作品天下共宝之”。

德化窑种类繁多,有爵杯、梅花杯、香炉、瓶、壶、碗、洗及瓷塑等,尤以瓷塑最负盛名,眼前的这座观音像就是一件瓷塑作品。

这座塑像,是在德化窑里面比较少见的瓷雕塑绿袍观音像,塑像粗一看还不错,但细细看来,此观音的形象呆板、身姿僵硬,五官和手足处的细部刻画颇为粗糙,与明代德化窑造像工艺之细腻,神韵之生动根本不可同日而语。

尤其面部特征与德化窑观音造像相去甚远,而且衣褶衣纹刻画的也一点都不流畅,如果说这座观音像是张寿山的作品,打死楚琛也不会相信。

要知道张寿山可是明代中期德化著名瓷塑大师,擅长人物瓷塑。其作品在十七世纪销往欧洲,以其精湛的制作艺术而备受青眯。

张寿山作品与何朝宗作品风格相近,制作工艺也有不少共同点,但也有自己的特点。

两位艺术大师的创作应该是互相借鉴的,故作品出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状况。可以说,张寿山参与了“何派艺术”的建构,也是“何派艺术”的开创者之一。

就这样的人物,怎么可能制作出如此拙劣的作品?

此时,秦教授此时已经把这座观音像仔细看过了,不过从他的脸上的表情来看,他对此座观音像应该也有一些疑惑之处。

把位置让给楚琛之后,秦教授就开口问那位中年男子道:“曹先生是吧,不知道这座观音像您是怎么得来的啊?”

曹先生皱着眉头说道:“这座观音像是我家祖传的,不过这应该和你们没关系吧?难道你们还想把我这座观音像没收了吗?”

秦教授闻言笑道:“曹先生,您误会了,只要不是违法得来的,我们博物馆怎么可能会没收呢?不然的话,博物馆以后还征集什么啊?您说是不是。”

“既然如此,你们也别耽误我的时间了,这件东西你们收不收,给个痛快话!”曹先生挥了挥手,说道。

秦教授微笑着说道:“曹先生,请您稍等片刻,我们商量一下。”

“那你们快点,最多五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