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鉴宝人生-第35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时,吴叔突然问道:“对了,杜老。您有没有把您听说的那件土夫子的事情,告诉过您那位开古玩店的朋友?”

杜厚听到吴叔所问,刚开始还有些不明所以。不过瞬间他就反应了过来,满脸惊讶的说道:“你的意思是说。这件事情我那位朋友也参与其中了?”

说到这里,他就沉思了起来。过了片刻,他才长吐一口气,有些忿忿的说道:

“你这么一说,我到是想起来了,那件事情我确实和他说起过,关键是他对瓷器也很在行,我都只是瞄了一眼,就觉得那些瓷片不对劲,东西是直接摆在他面前的,他怎么可能看不出来是好货色?”

“而且平常的时候,他就算是瓷片也会好好看过之后再下决定的,怎么可能直接挥手让那人走了!看来下套这事,肯定是有他参与其中了,也许他是主谋也说不定。想我平常对他还真不差,他居然做出这种事情,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啊!”

说到最后,杜厚情不自禁的仰天长叹了一声。

楚琛连忙劝解道:“杜老,事情都已经这样了,您就算再伤心也于事无补,其实往好的方面想一想,花五十万看清一个朋友的真面目其实也算不上亏,如果您现在还蒙在鼓里,也许过段时间他会给您带来更大的损失呢?……”

听了楚琛的劝解,杜厚沉吟了一会说道:“小楚你说的确实有道理,我原本还打算上门去骂他一顿,不过现在想想也没必要了,和这种人置气实在实在不值得,万一气坏了身体,那真是得不偿失了!”

楚琛微微一笑道:“确实没必要和这种人置气,您老别忘了,他可是很有可能和“张火泥”有来往的,说不定过段时间就深陷囫囵了。”

“哈哈!对对对!”听到楚琛这么说,杜厚抚掌大笑起来,随后说道:“小楚,你还是接着去挑选我的藏品吧,你看我今天损失了三件青花瓷,也只能从你那只公道杯身上得到一些安慰了,你就可怜可怜我这老头子吧!”

“行!”

本来要不是因为杜厚的慷慨,他都已经把公道杯换给杜厚了,因此,楚琛没有一丝犹豫就笑呵呵的答应了下来。……

因为还有众多的藏品没有欣赏,考虑到时间的关系,接下来,楚琛只是大致的把藏品浏览了一遍,只有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才停下脚步仔细观察。

就这样,大致又看了三四百件藏品,楚琛总算找到了一件他心里很满意的藏品,一只乾隆年间的山水人物笔筒。

这只笔筒是用一块碧玉精心雕刻而成,而且个头不小,不论长还是直径都超过了二十三公分。

碧玉的颜色呈菠菜绿,光下不透,细看里面有自然形成的条纹,里面有黑点,精光内敛,拿在手中盘摸一会,会觉得有一种油润的质感,这正是上好的和田碧玉所表现出来的基本特征。

乾隆朝内的碧玉笔筒、多以高仕人物景致图作题材,这只笔筒也同样如此。

笔筒外壁采用的是高浮雕技法,只见外壁之上远景群峰耸峙,高入云端。一条石径蜿蜒而下,近处为苍松巨岩,山涧木桥。木桥上一樵夫正负薪前行。绕过山嘴,树荫之下为一方平地,五樵夫正卸担歇息。

其中一位樵夫可能是喝水之间讲了一件趣事,顿时就让众人忍俊不禁,笑了起来,这四人或矜持微笑,或仰天大笑,有乐得捶拳顿足的,更有笑得干脆就躺在地上的。而远在溪边洗脚的樵夫,对这里的热闹不明就理,那模样好像正在侧耳倾听。

要说在清朝以前,和田产的大块玉料还是很稀缺的,因此很难见到大器。清乾隆二十五年以后,随着边疆战事的平息,从和田专供皇家御用玉料陡增,源源不断的从丝绸之路运往皇宫,为大型玉摆件的制作提供了丰富的原料。

乾隆皇帝是我国有史以来对玩玉、赏玉与拥有玉器最有兴趣的一位皇帝,在他的推动下,从乾隆中期开始,无论宫廷与民间对玉的需求及制作水平都达到空前绝后的盛况,而眼前这只笔筒就是当时应运而生的一件精品。

此笔筒不但体积硕大少见,而且雕刻师以极其高超的技艺,用高浮雕技法将每一位樵夫瞬间爆发的欢乐形神刻划得生动逼真,惟妙惟肖,可谓与同时期之竹雕、牙雕、木雕之工艺有异曲同工之处,让人看过之后,忍不住就拍案叫绝。

要说这只碧玉笔筒,如果光论价值的话,肯定是比不上楚琛的那只公道杯的,不过话又说回来了,既然杜厚刚才能够表现的那么慷慨,那他投桃报李也是应该的,于是当他看到这只笔筒时,马上就下定决心就选它了。

看看时间也不早了,于是楚琛决定好了交换的器物,就准备去和杜厚说一声,不过正在此时,他转过头准备喊吴叔的时候,却正好看到了一只青花碗,而且这只青花碗给他的感觉是相当的奇怪。

楚琛有些好奇的走到那只青花碗的跟前,随后又把它拿到了手中。

这是一只直径十四五公分的敛口碗,弧腹,圈足,胎体厚重,碗内口沿处绘有一周缠枝菊纹,碗心绘莲池水禽,碗身外壁主题纹为松竹梅,下方为辅助纹饰,分别为卷草纹和变体莲花瓣纹。

要说这只碗的的画工还是相当精湛的,很有蒙元时期工匠的艺术风格,但这青花的发色却青中发黑,这和元青花完全是大相径庭。

而且这只碗的釉面看起来也是青白色,摸起来还有一种毛糙的感觉,一点都不像元青花那样摸起来那样有一种糯米感。

看到现在,楚琛就觉得有些奇怪,这只碗明明看起来就像是一只赝品,怎么会给他一种老东西的感觉,实在是太奇怪了。于是他又把碗翻过来,又仔细看了看它的胎足,这一看就发现了一处问题,这胎看上去居然是老的!

而且楚琛还在碗底发现了一块非常小而且并不是很明显的,异样透明物质,更关键的是,他用手刮了刮那层物质居然就掉了下来,这顿时让他觉得有些尴尬。

不过马上他就有了个非常惊讶的发现,刚才那块透明物质的地方,居然露出了瓷胎,而且看上去就像是真正的元青花瓷胎,这让他奇怪之余,当即就有了一个想法。

第四百七十章做客(“套衣”法)

杜厚的藏品确实多,不过吴叔最感兴趣的还是瓷器,因此,当楚琛通过仔细观察,觉得这只青花碗应该就是自己想的那种情况时,吴叔已经很是心满愿足的把房间里的瓷器全都看过了。

“吴叔,您来看看这只碗!”楚琛看到吴叔走过来,就指着那只青花碗,笑着对他说道。

吴叔知楚琛每次发现的东西都不简单,因此就有些好奇的把楚琛说的青花碗拿到手中,随后就仔细观察起来。

刚开始他和楚琛一样,同样也觉得这只碗很奇怪,有一股老旧的气息,太记忆当中却没有相符的瓷器会是这个模样,当他看到碗底的瓷胎时,眉头就开始紧皱,最后更是拿出放大镜仔细观察起来。

过了片刻,吴叔收回手中的放大镜,皱着眉头问道:“小琛,这只碗很奇怪啊!看釉面和青花发色,一点都不像是老的,不过看瓷胎却又像是老的,但这瓷胎看上去有些粗糙,摸起来却只有一种生涩的感觉,我还从来没看到过什么瓷胎会有这样的表现!这到底是为什么?”

与此同时,杜厚也走了过来,当他看到吴叔手里的那只碗时,就笑着说道:

“你们想必也看出这只青花碗了古怪了吧?”

两人点了点头,接着吴叔就开口问道:“杜老,您是不是已经知道了其中的奥秘了?”

杜厚有些遗憾的摇了摇头,道:“没有,从我买下它到现在。我都没从文献资料上找到什么以瓷器会有这种表现。”

话音刚落,楚琛就笑着说道:“如果我没看错的话。我到是知道这只碗是怎么回事了!”

“什么!你知道?!”吴叔和杜厚异口同声的问了出来,脸上都是一幅非常惊讶的表情。

“你们用放大镜看这处地方!”说着。楚琛指了指刚才他发现异样的那处地方。

两人连忙凑上前,用放大镜看了起来,没一会他们的脸上就露出了不可思议的表情。

“这点露出来的地方,看起来怎么像是元青花的胎质啊!”吴叔惊诧的说道。

“是啊!”杜厚也点了点头,不过他马上就疑惑的说道:“不过有些奇怪啊,这只小碗我都看过无数次了,怎么没发现有这处地方?”

楚琛闻言,有些抱歉的把刚才的事情说了一遍。

听了楚琛的解释,杜厚恍然之余。哈哈大笑道:“小楚,你这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啊!说起来我还要感谢你了!”

楚琛呵呵一笑,有些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

此时,吴叔说出了自己的想法:“那这样看来,这只碗很有可能是被什么东西包裹在里面喽?”

“确实如此,如果我没看错的话,这只青花碗应该是用的“套衣”法掩饰的。”楚琛点头道。

“套衣法?”吴叔和杜厚都面面相觑的看了对方一眼,他们从来都没听过这种掩饰手法。

楚琛点头道:“恩,这是我在我师傅书房的古籍中看到的一种掩饰手法。不过这种手法在清代的时候就已经失传了,所以我现在只是根据古籍上的记载,和这只碗的表现,觉得很可能是用的这种方法。”

杜厚想了想。就连忙问道:“那上面有没有说明解除的方法?”

“有的!”楚琛说道:“用这种“套衣”法掩饰的东西,是擦不掉也洗不掉的,想要去掉也很简单。只要把碗放到瓦片上,然后用火在瓦片下加热。等温度到达一定的程度,这碗上的物质就会自己掉下来了。”

“至于刚才这只碗上面的那层物质会被这么轻易的刮下来。我觉得应该是碗的底部凹凸不平,那块物质和周围的部分没有紧密的结合在一起的关系。”

听了楚琛的解释,杜厚就有些迫不及待的说道:“那还等什么,我现在就去打电话让人带张瓦片过来!”

“可是我不能确认这一定就是用的套衣法啊!”楚琛连忙说道。

杜厚摆了摆手道:“嗨,没关系的,这只碗我都放在这里这么长时间了,一直搞不清楚到底是什么,说难听点,就把它当死马就行了,再说这是瓷器,又只是放在瓦片上烤,一般情况下根本是不会出现什么问题的。好了,我现在就去打电话!……”

想起打电话,本来,楚琛是准备等明天检测结果出来之后,再把之前的事情给刘老汇报,不过刚刚杜厚出门之后,他突然想到,自己的异能是可以看得出东西的制作时间啊!

于是他连忙走到桌前,装作重新打量的时候,对三件青花都使用了异能,而异能给出的结果,也和他之前猜测的一样,确实是近几年的作品。

接下来,楚琛就拿出了手机,给刘老打了个电话,把事情汇报了一遍。刘老对这个事情非常重视,没聊几句挂断了电话,去安排相关的事宜了。

过了片刻,杜厚兴高采烈的从门外走了进来,说道:“好了,一会就有人把瓦片送过来,对了,小楚,你刚才有没有选到中意的东西?”

“已经选好了,是一只乾隆年间的碧玉笔筒。”楚琛走到刚才那个博古架前,指着那只笔筒说道。

“你选得是这只笔筒啊!这样的话,小楚你就有些吃亏啊!”

“哪里的话!那只提梁壶就已经抵我那两样东西了,说起来这只笔筒还是我赚了!杜老,您可不能不答应,不然我就不好意思换了!”

“行,随你!……”

过了十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