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鉴宝人生-第68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在老者的惊讶与疑惑之间,楚琛就开始侃侃而谈起来:“首先的是,这件瓷器的工艺有问题。”

老者听到这里好像听见了一个世界上最大的笑话,他嗤笑道:“工艺有问题?你不会说笑吧?谁都知道法华瓷是用立粉技术制作而成的,我这件东西,难道用立粉技术制作还有问题了?真是笑话!”

楚琛呵呵一笑,回道:“如果是真品,还真不应该是这么制作的。”

老者见楚琛还是这么说,心中的耐心也没有了。直接挥了挥手道:“好了!好了!我跟你实在无话可说,老赵,你请的人就这样的水平,我实在看不到你解决事情的诚心啊!”

赵学义此时脸上也露出了不满的神色,说道:“我说老易,你能不能听小琛把话说完,难道你这样就是解决事情的诚心了?”

老者也火气十足的说道:“我都拿出卖价比之前那件花觚高出三分之一的东西来了,我还没诚意?”

赵学义大声说道:“如果你拿出来的东西是对的,那我二话不说立马就答应。但你拿出来的东西对了吗?”

“怎么就不对了!你们一个感觉不对,就能证明这不是真货了?!”

老者气呼呼的说道:“还有这位更是离谱,居然说法华瓷用立粉工艺制作还错了,真是天大的笑话!”

楚琛此时也有些火了。高声说道:“陶胎法华器确实采用的是彩画中的立粉技术,用特制的带管泥浆袋,堆出凸线的纹饰轮廓。然后填入法华釉料,入窑低温烧成。但您这件法华器。是瓷都烧制的瓷胎,根本是两种工艺!难道这一点您都不懂吗?”

“对呀!”吴叔双手一拍:“我之前怎么没想到。明代瓷都窑烧瓷制的胎法华器,是先在胎体上堆出花纹,入窑烧成素胎,再在胎面上施法华釉。第二次入窑以低温烧成。而这件罐子根本就是一次成形的,根本就不是明代瓷都窑的工艺。”

“老易,你还有什么要说的?”赵学义冷笑了一声,本来他对老者能够主动拿出一件比他之前那件花觚价值高上不少的东西出来,心里也是挺高兴的,不过东西一入眼,他就觉得不对,而且不光是他,吴叔和朱大富同样也觉得不对。

一件东西三个人经验丰富的藏家,都觉得不对,那这样的东西再怎么好也不会要的。如果这时老者能够换一件,他也不说了,但老者却硬是觉得东西是真品,而且连等楚琛把话说完的耐心都没有,语气又那么冲,这如何能不让他感到生气?

而且,赵学义认识这老者也不少时间了,知道他的眼力也挺高的,他到不相信,老者真的看不出一点问题。

老者脸上一阵青一阵白,最后呐呐的说道:“或许这是清朝或者民国仿制的呢?”

赵学义皱着眉头说道:“咱们不说其它,就凭它的制作水平,还有胎质洁白坚硬,你觉得有可能会是清朝或者民国仿制的吗?老易,打眼是正常的事情,你又何必死撑着呢?再说这件东西我们三个都没看出哪有问题,又有什么好丢人的?”

老者喟然一叹,苦笑道:“我到不是觉得丢人,只是当初我是用一块自己盘了五年的玉佩换的这件东西,想想就觉得心疼啊!”

赵学义闻言有些不可思议的说道:“不是吧,盘了五年的玉佩,你都舍得把它换了?”

“这不是对方只换不卖吗?”老者讪讪一笑道:“不过那块玉佩本身质地不是太好,到也不贵。”

赵学义摇了摇头道:“这可不是贵不贵的事情,如果你不喜欢那块玉佩,也不可能花五年来盘它吧?”

“是啊!那块玉佩的雕工我很喜欢,现在想想都觉得很可惜!”

老者微微一叹,随后说道:“好了,不说这事了!这位小兄弟,刚才真是对不住了!我请问下,这件东西还有什么地方不对吗?”

“老先生,您客气了……”

楚琛摆了摆手,表示不在意,随后就把另外两处有问题的地方指了出来,不过这两处地方都不太明显,就算是经验丰富的专家,如果不仔细看的话都不一定看的出来。

“哎!现在我算是知道什么叫做后生可畏了!”老者又长叹了一口气,也不知道他是在叹自己老了,还是在可惜他的那件玉器。

现场沉默了片刻,赵学义就开口道:“我说老易,今天这事到底怎么解决啊!”

“还能怎么解决,我再给你拿件过来喽!”

说着,老者就站起身来向里屋走去,一边走,一边还说道:“老赵,遇到你我也真够衰的,两样好东西居然都会是高仿。”

赵学义呵呵一笑,也不理他,等他进了里屋,他才低声说道:“这家伙你别看他说的可怜,他玩古玩也有十来年了,难道他会看不出一点问题?”

大家莞尔一笑,在场的除了入行没多久的方进波,其他人哪个不知道做古玩生意做的好的,都是演技派,把死的东西说成活的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有时楚琛也在想,要是卖古玩的都去演电影,估计能给世界影坛带来不少影帝。

没一会,老者又带着一个锦盒走到了原位,趁此期间,楚琛也把齐保福和方进波介绍给了吴叔他们。

见老者把盒盖打开,赵学义就笑着说道:“我说老易,这次你拿的东西可得靠谱一点啦!”

老者吹胡子瞪眼的说道:“你这家伙说的什么话,如果店里的精品都是高仿品或者是赝品,那我还做什么生意啊!如果这件东西还不对,我付你那天买花觚双倍的钱。”

“呐,这话可是你说的!”

赵学义嘻嘻一笑,随后就向盒中看了过去,不过当他看到里面的东西时,不禁微微一愣:“咦,这怎么看起来好像是石湾窑的器物啊!”

老者点头道:“对,就是一件石湾窑的秋叶洗。”

赵学义边把秋叶洗拿出来,边说道:“我说老易,你怎么老是拿些这种窑口的东西出来啊?”

石湾窑以善仿钧窑而着称。仿钧釉色以蓝色、玫瑰紫、翠毛釉等为佳,但仿中有创新。而且,此窑不仅善仿钧,而且善仿宋代各大名窑,宋代官、哥、汝、钧诸名窑产品,从材质运用、技法处理、艺术造型等各方面都仿得惟妙惟肖,而且有创造性的发展。

不过,石湾窑属于明清著名民窑之一,而且又是岭南地方性的窑口,北方并不多见,就以全国的知名度而言,和刚才那个法华窑也差不多了多少。因此,赵学义才会有那么一说。

老者闻言有些不乐意,说道:“怎么,石湾窑的东西难道就差了?你不要我还舍不得给你呢!”

赵学义哂然一笑道:“你这话说的,我什么时候说东西不好了?你既然不想给我,我也不要了,你把那天我买花觚的钱还我得了!”

说完,他就把东西又放回了盒中。

“行了行了!老赵你都这么大年纪了,别动不动就发火嘛!”

老者展言一笑,连忙又把东西从盒子里拿出来,放到了赵学义的面前。

“切!老虎不发威,你当我是病猫啊,唧唧歪歪的好像我没给你赚钱一样!真拿我当棒槌啊!”赵学义暗自冷笑了一声,随后就拿起东西仔细打量起来。

第九百零九章古玩店里的毛料

有些朋友可能觉得奇怪,既然老者觉得他的东西好,又何必一定要卖给赵学义呢?原因当然还是因为舍不得把钱退给赵学义,至于说他拿出一件卖价比花觚价值还要高的器物出来,个中原因也不用多说了。

赵学义把东西仔细看过一遍,发现没有什么问题,于是就把东西递给了其他人。

笔洗呈秋叶状,秋叶舒展,内刻叶脉,无多雕琢。叶柄处雕花蕾数枚,细巧可人,相得益彰。另外边沿翻卷,看上去灵动异常。器底承托有粗钝三足,安置平稳,甚有气势。除三足底部外,秋叶洗内外通体施釉,蓝中见白,富于变幻。

这件东西,大家一入眼就知道是开门到代的老物件,为明代石湾窑所作,此器构思巧妙,做工精湛,应该是一件文房佳器。而且同样形制的作品在故宫和沪市博物馆都有收藏,因此,大家看过之后都没有什么疑问,确定是真品无疑。

见这件东西确实是件好东西,赵学义就笑眯眯的说道:“行,老易,就这件东西吧!”

老者见赵学义总算把东西给收下了,心里不禁长舒了一口气,虽说他知道这件东西肯定不会出什么问题,但还是担心出什么幺蛾子。

事情解决了,老者脸上也露出了笑容,他笑呵呵的说道:“老赵,你看我这刚进了一批东西,要不要看看有什么喜欢的?”

“老易,你不会是又准备忽悠我吧?”赵学义笑着看了看四周的博古架上,确实换上了好几件新货。

老者一脸冤枉的说道:“这怎么是忽悠你呢?再说了。之前那件花觚我不是也做了保证了嘛,现在都已经解决了。咱们就别提这事了!”

想到现在去吃饭时间还早,赵学义就看了看其他人。见他们表示没问题,就笑着说道:“那就看看老易你又收了什么好东西吧。”

“行,你们先在这里看看,我再去拿几件东西出来……”

等老者笑着走进了里屋,一行人就各自寻找自己喜欢的东西看了起来。

这家店主要经营的是瓷器方面的生意,但就像之前老者拿出来的那两件瓷器一样,大部分瓷器都是地方民窑的产品,也不知道老者就是喜欢地方民窑呢,还是怎么回事。

除了瓷器之外。这家店还经营一些杂器,比如说玉山子,文房用品还有旧家具等等,不过数量不多。

不过楚琛转了一圈,却并没有找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到是吴可看上了一只小香囊。

此香囊取小块象牙,镂空圆雕成葫芦样式。中间对剖,可用于盛放香料,并随身佩带。其以浮雕与镂雕技法雕成蝙蝠与花藤。雕工精细,从年代来看,应该是清代乾隆年间的作品,还是一件很不错的小玩意。

等老者拿出东西出来后。楚琛就询问了这只小香囊的价格。

老者给出的价格比市场价稍稍优惠一点,而且从他的语气来看,也已经没了降价的空间。反正也不过万把块钱的东西,楚琛也懒的啰嗦。直接就付了钱。

正当楚琛付钱的时候,吴叔他们就拿起刚才老者拿过来的东西看了起来。分别为两件瓷器和一方端砚。

东西不错,两件瓷器都是清代三代瓷都官窑的器物,端砚也是清晚期名家所作。

赵学义见此就哈哈一笑道:“老易,你怎么舍得拿清代官窑的精品出来了?”

老者呵呵一笑道:“这有什么不舍得的?告诉你,我啊就喜欢民窑的东西,官窑的东西好是好,画工也出色,但许多都是生搬硬套的纹饰,我就是不喜欢!”

赵学义闻言呵呵一笑:“你的想法到也挺特别的……”

民窑瓷器的收藏,历来不为收藏家所重视。市面上许多关于瓷器收藏的书籍,也都是教导人们如何去收藏官窑瓷器和名窑瓷器,很少有收藏书籍去指导人们收藏民窑瓷器,甚至有的书籍还公然鼓吹,民窑杂窑瓷器不可收藏。

产生以上观点的一个很大原因是,那些写书的人可能对官窑和名窑有所研究,而对民窑缺乏研究,事实上,到目前为止,我国很多民窑没有多少人去研究,更不用说研究出多少成果来了。

其实,楚琛觉得民窑值得收藏,更值得研究。老者对待民窑的态度,楚琛也是很赞同的。

民窑与官窑瓷器相比,官窑的工艺价值很高,它集中了当时代最好的窑工,最好的配料师傅,最好的拉胚师傅,最好的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