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他从末世来-第39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圣塘闸下有一组《送别白居易群雕》,再现了当年“合郡咸感德,离别情依依”的情景。

年过半百的白居易来到美丽的西湖市任刺史,官场失意的他在看到西湖山水时,精神为之一振。到西湖市的当天,他就迫不及待地写了《西湖市刺史谢上表》,从此开始了伟大诗人与美丽山河的千古绝恋。

白居易在西湖市的政绩多不胜数,但其中最突出的是疏通六井和筑西湖湖堤。他首先疏通的是李沁四十年前开凿的六井,其次便是整治西湖。筑建湖堤。

唐长庆四年五月,白居易任西湖市刺史期满,奉诏离杭奔赴洛阳之际,出现了“杭老遮车辙”的送别场面。离开时他为西湖市人民留下一湖清水,一道芳堤,六井清泉。二百首诗。西湖山水经白公妙笔点化,更添艺术魅力,成为西湖文化的璀灿瑰璧。

当他任满离开时,老百姓扶老携幼,箪石壶浆,倾城为他送行。依依惜别时,白居易回赠了一首诗:“税重多贫户,农饥足旱田。惟留一湖水,与汝救凶年。”

“西湖市若无白与苏。风光一半减西湖”,当时西湖市出现了“杭老遮车辙”的动人送别场面。这组群雕,就再现了当年白居易怀着对西湖市的赞美和与西湖市父老息息相通的心情,在万众夹道相送中离开的依依惜别的情景。

对于西湖,云落要比柳熏更是清楚其中典故,悠然的指点着美丽的风光,有四大爱情桥:分别是“西泠桥”、“长桥”、“断桥”与“跨虹桥”。

最符盛名的是断桥,它的名字与《白蛇传》中缠绵悲怆的爱情故事联系在一起。在断桥上。流传的那许仙和白娘子动人的爱情故事,让断桥成为西湖上众多桥中最著名的桥。

断桥位于西湖白堤的东端。背靠宝石山,面向西湖市城,是外湖和北里湖的分水点,亦是西湖十景之一。桥堍有御碑亭等亭轩建筑,面临里西湖,与宝石山。保叔塔隔湖相对,山、塔、湖、亭、桥与湖边桃、柳组成一幅如画景色,十分迷人。

云落温和的给柳熏轻轻说着,两个人的手静静的牵着:“断桥是通往孤山的必经之路,每当瑞雪初霁。断桥上游人如织,孤山与里西湖银装素裹,格外动人。站在宝石山上向南眺望,西湖银装素裹,白堤横亘雪柳霜桃。”

“我很喜欢断桥,大约是断桥的石桥拱面无遮无拦,在阳光下冰雪消融,露出了斑驳的桥栏,而桥的两端还在皑皑白雪的覆盖下。依稀可辩的石桥身似隐似现,而涵洞中的白雪奕奕生光,桥面灰褐形成反差,远望去似断非断,故称断桥残雪。”

柳熏静静听着,听得不是故事,而是云落心中对她的爱意。女孩,不管如何,总是憧憬着爱情的。云落笑着给佳人提起了美丽的神话故事《白蛇传》中的白娘子与许仙,当年就在这里相会。

传说白娘子原是山野中修炼的一条小白蛇,一天被一个捕蛇老人抓住,差点遭遇杀身之祸,幸亏被一个小牧童所救。经过一千七百年的修炼,白娘子终于化做人形。

清明佳节,烟雨蒙蒙,经观音大士“有缘千里来相会,须往西湖高处寻”指点,在西湖断桥的桥面上,由伞传情,白娘子终于找到了前世的救命恩人许仙,以身相许,结为夫妻。在经历水漫金山之后,又是在断桥邂逅重逢,再续前缘。

在西湖古今诸多大小桥梁中,断桥的名气最大。最早记载“断桥残雪”的是唐朝的张祜,他的《题西湖市孤山寺》诗云:楼台耸碧岑,一径入湖心;不雨山长润,无云水自阴。断桥荒藓涩,空院落花深;犹忆西窗月,钟声在北林。

断桥始建年早于唐代,桥体历代维修,现为单孔石拱桥,拱形半圆,条石砌筑,拱顶石上有“段家桥”字样。桥面为坡面,沥青铺面。

题刻“断桥残雪”的御碑位于断桥东端北侧,原碑为清康熙三十八年康熙帝巡游西湖、品题“西湖十景”、御书“断桥残雪”景名后勒石而立。

云水光中水榭是白堤的始点,葛岭的入口,位于断桥侧畔。云落和柳熏在此远眺外湖漾漾水色,近赏里湖连天荷叶,令人思绪悠远深长。云水光中水榭临湖而筑,黛瓦朱栏,是湖畔著名水榭之一。

宋人曾写过一首词,专咏这里的景色:水月光中,烟霞影里,涌出楼台。室外萧笙,云间笑话,人在蓬莱。天香暗逐风回,近十里荷花盛开,买个扁舟,山南游遍,山北归来。

云水光中旁有一敞亭,名曰藻思天成。伫立桥头,放眼四望,远山近水,尽收眼底。欣赏西湖雪景,断桥独有情钟。

柳熏喜欢与云落在一起的浪漫,没有其他的女孩,只有她和他,倒也是情深意切的。柳熏并不笨,知道云落对她的强势总是有些不乐意的,不过柳熏不在意。云落翩然君子的,与柳熏边走边聊着,断桥的各种典故信手捏来。

断桥之名得于唐朝,宋代称宝佑桥,传说元代因桥头居住着一对以卖酒为生的段姓夫妇,又称为段家桥。那时,西湖白沙堤从孤山蜿蜒至此,只有一座小木桥与湖岸紧紧相连。日晒雨淋,桥板经常烂断,游人十分不便。

段姓夫妇心地善良,手脚勤快,男的在湖里捕鱼为生,女的在门口摆个酒摊,卖家酿寡酒。但因酒味不佳,顾客很少上门,生意清淡。一天黄昏之时,有一衣衫褴褛之白发老人远道而来且身无分文,并求留宿一晚。

段家夫妇见他年老可怜,热情地留他住下,还烧了一条刚从西湖里捕来的鲤鱼,打上一碗家酿寡酒款待老人。老人毫不客气,连饮三大碗便倒在床上,呼呼入睡。

第二天早晨白发老人临别时取出三粒红红的药丸道:“谢谢你们好心款待,我这里有酒药三颗,可帮得你们酿出好酒。”说罢,告别而去。

段家夫妇将老人的三颗酒药放在酿酒缸里,酿出来的酒,颜色猩红,甜醇无比,香气袭人。从此,天天顾客盈门,段家猩红酒名扬西湖市,生意一天比一天兴隆。后来段家夫妇拆了茅舍,盖起了酒楼。他们为了感谢白发老人,积蓄了一笔钱,准备好好答谢他。

三年后的冬天,西湖大雪,白发老人又来到段家酒楼。夫妇俩一见恩人来到,喜出望外,款留老人长住他家。然而老人第二天却要告别。临别之时,段家夫妇取出银两送给老人。

老人笑着推辞说:“谢谢你们夫妇—片好心,我这孤单老人,要这么多银钱何用?你们还是用在最要紧的地方吧”说罢,便踏雪向小桥走去。

段家夫妇站在门口相送,只见老人刚跨上小木桥,脚下一滑,桥板断啦,老人也跌进了湖里。夫妇俩急忙跑去相救,忽见白发老人立于湖面,如履平地,微笑着向他们挥挥手,漂然而去。段家夫妇这才知道,白发老人不是凡人。

想起老人临别说的话,使用那笔银钱在原来的小木桥处,造起了一座高高的青石拱桥,从此,游西湖的人再不怕路滑桥塌。乡亲父老怀念段家夫妇行善造桥的好事,便把这桥称为段家桥。

因桥上有门,门上有檐,下雪时中间一段的雪都在门檐上,桥上只有两头有雪,远远望去桥像断了一样,所以又称作断桥。早先,“西湖十景”每一景边上都有一个御碑亭,亭中御碑正面是康熙题的景点名,背面是乾隆为景点题的一首诗。

后来因种种变故,平湖秋月、断桥残雪、雷峰夕照、花港观鱼、柳浪闻莺、三潭印月、双峰插云等七块御碑不见踪影,目前只剩苏堤春晓、曲院风荷、南屏晚钟这三块御碑。

第四八五节竹茶有印古时来

微风清扬,云落与柳熏漫游西湖,顺湖滨漫行,不过西泠桥而右转,在孤山公园大门前右侧,走进了掩映于绿树浓荫中的一座中西合璧的两层楼建筑:华国印学博物馆。

华国印学博物馆是由西泠印社筹建的第一座集文献收藏、文物展示、学术交流于一体的印学专业博物馆。浓郁的学术氛围和宜人的自然风光相融合,使之成为一座国家级的园林式博物馆。

云落看着这里,就想到了秦仁给的那块顶级玻璃种的蓝水翡翠制成的竹茶印,柳熏一心修行,对印章之学是不懂的,不过跟着云落,倒也有趣。

在重檐翘角,台楼环廊的正门西侧赫然矗立着一尊汉白玉龙钮巨印,边款为已故西泠印社社长的七个大字“华国印学博物馆”。有“天下第一印”之美誉,是印学博物馆的馆标。

博物馆后面依山势建回廊连接西泠印社孤山社址,与印社原有的人文景观融为一体,相得益彰,是国内独特的园林式博物馆之一。

柳熏当前拉着云落由正门步入大厅,迎面是一扇花岗岩浮雕玄关,上面镌刻着数枚细腻精致、典雅富丽的印章,浓缩了印学三千年的历史,这便是“历代玺印厅”。

一方方雕刻精美、古朴雄劲的印章,在蒙蒙的光线下,显得更加神秘和悠远。精品展示柜和展示橱窗却分外明亮,恰如众星烘托的“秦时明月”,使人置身于华国印学发展的时空长廊。

随着脚步的挪动,历史从远古的商殷时代开始流淌,那一件件弥足珍贵的实物,向人们娓娓诉说着印章伴随着文字的出现。从捺印纹样到作为凭信器物的演变过程,随着历史的变革,玺印在形制、印材、情趣及铸凿工艺等方面的不同而呈现出的迥异风貌。

云落细细看过,和柳熏步入二楼的“流派印章厅”,这里名家汇集,流派纷呈。明清时代。由于作者审美追求、书法修养、刀法技巧的各异,遂形成了风格不同的印学流派,并各有千秋、各领,印章艺术由此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同时,对古文字的研究和引用、印谱的集录编纂,逐渐成为一种具有丰富内涵和独立的艺术样式——篆刻,与此相适应的印史、印学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发展成为一门专门的学科——印学。

印章,它从“信物的凭证”和“权威的象征”。发展到篆刻艺术,历经三千七百多年漫长的演变过程,如今已发展到了繁盛时期,在方寸之间给人们带来了无穷的艺术享受。

所谓篆刻艺术,乃于金属、象牙、犀角、玉、石等质材之上雕刻以篆体文字之艺术。因以制作印章为主,又称印章艺术。作为国粹之一,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形成了一以贯之、厚重的悠久传统。

篆刻工艺的材料有水晶、玉、金属、兽角、象牙、竹、木、石料等。其中。使用最广泛的是石料。华国的篆刻艺术之所以丰富多彩、流派纷呈,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入印文字的形体美在起作用。

由于千百年来的演变和发展,华国文字的书体复杂多变,具有丰富的艺术性。从体式来看,分为真、草、隶、篆;从艺术来看,各种体式又有不同的书写风格。

正因为华国文字具有这些特点,才使得篆刻这门以文字书写形式为表现内容的传统艺术。有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入印文字的采用,一般以大篆、小篆和汉篆为主。宋元之后,用字范围渐有拓宽,隶书、楷书,甚至行楷等。有时也被引人印章。即以篆书入印而言,流派印章兴起之后,所取范围也日趋广泛。

诸如甲骨、兵器、石鼓、诏版、泉布、瓦当等实物上的文字,无一不在篆刻创作的文字取资之内。特别是明清之际,流派作家中的几位巨将,能成功地以自己独具风貌的篆书入印,使篆刻入印文字的借取空前广博,而这也正是形成印章各家各派的基因之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