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文艺圈枭雄-第26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来,这位天才作家也算得是年少成名,由先锋文学出道,但为他真正带来盛名的,是93年出版的《活着》。

《活着》一出,震撼全国。

余华由此才真正成为国内一流作家。

他95年又写成了自己的另一部代表作《许三观卖血记》,并刊发于当年《收获》第6期,同样是轰动了全国。

肖飞记得,这本书的单行本要到明年,也就是1998年才会推出单行本来。

余华在90年代写了两部长篇。

这两部长篇都入选了百位批评家和文学编辑评选的九十年代最具有影响的十部作品之行列。

国内作家能做到这点,绝无仅有。

“好作品,就该有好的叙述、好的故事,而不是弄一大堆含糊不清作家自己都搞不明白的哲理、感叹,肖飞是个会讲故事的人,也是个叙述功底一流的年轻作家,我认为,我们大家都该向他学习这点。”蒙老这时在旁说道。

“蒙老说得对,我第一次读到肖飞的作品是在去年的8月份,当我读到他的《陆地行走的鱼》这部作品时,我就惊讶于他的讲故事的能力,实在是太出色了,他的叙述是那种很干净的很到位的叙述,没一个细节都处理得很恰当,几乎让人挑不出缺点来,这在年轻人的作品中实在太难得了。”戴侯英也点头认同。

叶兆言也说:“肖飞能把作品的文学性和商业化很好地融合到一块,这是个很厉害的能耐,我一直认为,只有能被最广大读者认可、喜爱的作品,才是最好的文学作品,你一个写字儿的。如果写出来的东西不被读者认可,只能在小圈子里自我陶醉。我看也没什么存在下去的价值了。”

叶兆言,这位作家。是叶圣陶老先生的孙子,也是位很厉害的作家,写过不少脍炙人口的作品。

他的性格朴实真诚,算是个骨子里都透着现实主义情调的作家。他曾在很多地方很多次地表述过“文学无用,文学并没那么崇高”等等观点。

但没什么用的文学仍然是他的最爱,他说假如不能写作,他的人生将变得苍白无聊。

“肖飞现在还不是中国作协的会员吧?”一旁静静微笑的铁凝这时说道。

“是的,屈主席。”肖飞向这位美女作家点点头,笑着说道。

铁凝。此刻已经是冀省作协的主席。

而这一年,她不过才40岁而已。

肖飞更是知道,这位作家到2006年的时候将会当选中国作协主席一职。

她是那种温婉美丽优雅大气的女人,像这样有才华又漂亮的女作家,华夏文学史上可并不多见。

肖飞也读过她的大多数作品,给肖飞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铁凝的《永远有多远》。她的文字,总是能拨动人的心弦。

说到加入中国作协,肖飞大概猜到了铁凝的心思。她别是想当自己的介绍人,介绍自己加入国家作协的吧?

要想成为中国作协会员,一个必要的条件是,要出版三本著作。还要有中国作协会员的介绍。

出版三本著作,肖飞早已满足这个条件。

只是他窜起的太快,河西省作家协会主席张翼曾经表示要推荐他加入中国作协。不过,还没来得及而已。

“蒙老。余华老师、叶老师、方方老师、戴老师,不如。我们大家做肖飞的介绍人,推介他加入中国作协好不好?”铁凝果然提议道。

“我看可以。”蒙老点头。

“赞同。”戴侯英说。

“以肖飞的创作成绩,早够格加入中国作协了,只是不知道,肖飞你现在是省作协的会员吗?”叶兆言问。

肖飞笑答:“多谢各位老师,我是去年加入的河西省作协。”

“21岁的中国作协会员,也算得是前无古人了。”余华笑着说道。

肖飞不清楚在中国作协历史上有没有弱冠年纪的会员,但他毕竟是个重生者,却是知道后世即将发生的事。

到明年,中国文坛将为一名天才女童所震惊。

她就是蒋方舟,这早熟的精灵一样的孩子9岁就出版了第一本文集,她写的随笔精灵古怪透着奇思妙想,她的文字很成熟流畅幽默有味,浑不似9岁孩子能写出来的。

这孩子十多岁就已经名扬全国,成为畅销书作者了。

到新千年的14年,一个19岁的湖南男孩林卓宇将在湖南作协的力荐之下成功加入中国作协,成为史上最年轻的中国作协会员。

天才的世界,真的不是凡人所能看得懂的。

“是不是还是走程序,由他们河西省的作协推荐,更符合流程一点?”一直没怎么说话的方方开口道。

按照程序,应该是省一级作协向中国作协推荐自己的优秀会员,中国作协审核之后,批准加入。

这才是标准流程。

像这种撇开了省级作协,由国家级作协老会员联名推荐加入的情况,总归不是太好的。

“方方老师说得有理,不过,肖飞现在是在北大上学,跟河西省作协交集已经不多了吧,咱们来做介绍人,应该也算不得不讲规矩,各位老师认为呢?”铁凝笑着说道。

她的笑很有感染力,她是那种亲和力超强的女性。

肖飞想,这或许就是一种天然的领导能力吧。

在铁凝的提议下,大家最终同意,一块儿做肖飞的介绍人,推荐肖飞加入中国作协。

这个推介阵容,那不是一般的强大。

第422章评审标准之争

ps:本月又要结束了,书友大大们手头有月票没地方投的,都投给本书吧,多谢了啊。

当晚,肖飞就拿到了这届新概念作文大赛的初赛评奖名单。

说是初赛,实则奖项已经差不多评好了,一、二等奖已罗列在名单之上,肖飞拿到这名单之后,特意的仔细看了一遍。

果然,他在b组的名单上一等奖的获奖名单里看到了“韩涵”这个名字。

比赛虽然提前了一年举行,韩涵还是参加了这第一届的比赛,看来,历史的发展真的是在被一种惯性所支撑啊。

肖飞感慨着。

新概念分a、b、c三个组别。

a组的选手为应届高三或高二的学生,这一组的参赛者若是能获得优异的比赛成绩,是可以直接被名校降分甚至是免试录取的。这也是北大、清华这些名校加入的意义所在。

嗯!可以说,新概念从一开始就是一项野心勃勃的作文赛事,目标就是奔着语文奥赛这一目标去的。

b组的参赛者则是高一及初中的学生。

c组面向的是30岁以下的社会青年。

这一届的复赛差不多就是走个过场了,起关键作用的,还是此前参赛者寄送的文稿。这一如前世,并无二致。

当然,如此评奖也会出现一定的问题。

肖飞再看韩涵的参赛作品,赫然是《求医》和《书店》两篇。这两篇文章前世肖飞自是看过的。

这时候的韩涵才不过15岁,小小年纪就能写厚重的小品文,能有自己的感悟和思想,这是相当了不起的。

肖飞看到韩涵这个名字,又想到了另一个问题。

前世的时候。韩涵好像是通过补赛才最终获得了第一届新概念作文大赛的一等奖。

而他之所以要补赛,是因大赛组委会竟然忘了通知韩涵到现场参加复赛,等到想起来这事,才发现了被漏掉的韩涵。

于是,组委会不得不发起讨论:这件事该怎么办?

商量的最后结果是,给韩涵一个参加复赛的机会。让他单独接受复赛。

而据相关记载,韩涵被一个人留在房间,评委老师在他面前放了个装满水的杯子,然后,团了一张纸丢在杯子里,让他根据这个来写一篇文章。

于是就有了著名的《杯中窥人》这篇佳作。

韩涵被外界所关注,据说这篇文章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那么,这一世,会不会重演前一世的覆辙呢?

肖飞也只是想了想。并没有把这件事往心里去。

这晚,吃过饭,组委会召开了一次评审会议。会议就在酒店里的大会议室进行,几十个教授、作家围坐在一起,讨论的是参赛作品的评审标准问题。

肖飞作为一个小字辈,他也没打算发表自己的什么高见,只是坐在一旁,摆个洗耳恭听的姿态就是。

在这次的会议上。与会人员分成了两拨儿展开了针锋相对的讨论。

一拨儿认为:文无定法,作文是没有什么死标准的。作为“新概念作文大赛”,如果再设定详细的评奖标准,用条条框框把文章给圈起来,那就实在太悲哀了。

这拨儿人主张,好文章一看就是好文章,好文章经得起推敲经得起考验。不如所有的评委就每一篇文章点评一下,给出一个统筹的分数,最后将大家的分数加在一起平均一下,那就是这文章的最后分数了。

如此评审,才能确保绝对的公平。

而另一拨儿则坚定地主张:好文章一定有它好的标准。像遣词造句的丰富度、引经据典的广博度、写作切入角度的新颖度、刻画人物的形象度等等都可以用精细的标准去精确地明确档次和作文的水平。

只有精准科学的标准,才能确保大赛的公平程度。

而单纯靠着评委的个人好恶来评判参赛文章,这显然是极不合理的。

而且,如果每篇文章所有的评委都要看到,那对人力的耗费就太大了,会极大地拖慢评审的进度,让评委极度疲劳、厌倦。

主张不要明确的评审标准的,多是激进的教学改革派和作家。

而主张要明确评审标准的,则多是大学里的作文教育专家。

两方翻来覆去,你方唱罢我登场,争论得面红耳赤,却是最终谁也说服不了谁。

这时,主张摒弃评审标准的戴侯英一眼看到靠在椅子背上默然不语的肖飞,便向着他说道:“肖飞,你也来讲一下吧,你认为,评判一篇文章的好坏,需要一个明确的标准吗?”

“对,肖飞,你还是个学生,写过不少的应试作文,你认为,考官评判作文是靠自己的直观好一些,还是有一个明确的标准更好一些呢?”曹子正也开口说道。

两拨儿人已经争论很久,都有些口干舌燥,暂时停止了口舌之争,一边补充水分,一边就纷纷看向肖飞。

这么多目光凝聚在自己身上,肖飞挺无奈。

看来,想低调也是不成的了。

想中立也是不成的了。

得明确自己的态度,选边儿站了。

“戴老师,曹老师,我认为,你们讲的都十分的有道理……”肖飞看看戴侯英又看看曹子正,笑着说道。

“小伙子,骑墙可不好,黑就是黑,白就是白,不能黑白分不清吧?”曹子正板着脸说道。

“发表一下你自己的观点吧,肖飞我认为你肯定有自己的见解。”戴侯英也说道。

看来,自己不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不选边站位,还真是不行了。

“我认为,评审标准应该明确下来,标准越明确,则作为一项最具权威性的作文大赛也就越具有公平公正性!”肖飞开口说道。

肖飞这话其实并不新颖。

刚才两拨儿人在争论的时候。早有人说过讲过不止一次了。

“但是,一篇文章的好与坏,有时候是超脱一切标准的,它带给人的是一种微妙的感觉,如果标准过多过繁,岂不是要禁锢参赛者的才情发挥了吗?”有人马上反驳道。

“什么叫‘新概念作文大赛’?讲求的自然就是一个新字。新体现在哪里?我认为,这个新应该是讲求自然之法,把所有的作文法则都抛在脑后,任才思和灵感如野花璀璨开放,如清风自由来去,如飞泉流瀑顺势宣泄。”戴侯英很认真地阐述着自己的观点,也试图说服肖飞。

“戴老师,你所说的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