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文艺圈枭雄-第9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看到李堂秋提着一看就是里面装着衣服的袋子重又走回来,还穿着夏天衣服的学生都眼巴巴地看着,盼望着是自己家里送来的。

“徐凤娟,你家里给你送来的衣服,带着回寝室,赶快换上吧。”李堂秋来到徐凤娟的身边,笑眯眯地将手里的几个袋子都递了过去。

徐凤娟愣了愣,接到了手里。

她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家人会这个时候给自己送来衣服。

要知道,她家距离县城足有四五十里的路,骑车子的话,至少要用一个多小时呢。夜这么黑,天这么冷的。

她的眼睛潮湿了。

一定是哥哥送来的吧。她想。

徐凤娟跟她的哥哥徐龙飞感情很好,哥哥一直很照顾她,为了她能继续求学,他自己只上了初中毕业就回家务农了。

这在农村地区,简直是不可想象的。

一想到哥哥还要骑着车子赶夜路回去,徐凤娟就担心得不行。

“李老师,是我哥给我送来的吗?”徐凤娟问。

“嗯,是吧。”李堂秋含混答道。

“他已经走了吗?”徐凤娟又问。

“嗯,是的,这会估计都已经走远了。”李堂秋有些尴尬。

“凤娟,走吧,我陪你去寝室换衣服,话说,你哥对你可真好啊,给你买这么好的衣服,李宁的运动罩衫,很贵的,我看还不止一套,是两套呢,看来,我要沾一下你的光,解决一下自己的挨冻问题了。”一旁,王敏叽叽喳喳说着。

王敏拉着徐凤娟去了寝室。

徐凤娟发现,除了那套李宁牌的运动服,另外一套休闲衫也是个知名的品牌。

除了衣服,还有两双鞋子。

她就有些不安,这恐怕要花不少钱的,哥哥从哪弄来这么多钱给自己买这么好的衣服?

不过,这一晚,徐凤娟穿着新衣是在温暖中度过的,她在教室里一直自习到深夜11点多,才回寝室休息。

次日,上午。

跟她一个村的一名学生来找她,给她带来个装得饱鼓鼓的编织袋子。这学生昨天回了家,顺便从家里给她捎了条被子和几件衣服。

她这个时候才醒悟过来,昨夜给她送来衣服的恐怕并不是家里人,而是肖飞吧?手摸着身上衣服柔软的触感,徐凤娟的泪水落了下来。

她知道,这个时候,想必他已经快要抵达省城。

第165章这老板好幼齿

ps:今天三更,这是第一更。

坐了三个多小时的长途车,肖飞自早上7点多出发,于当日上午10点多钟抵达了省城汽车北站。

令他没有想到的是,从车上下来,他就看到了刘泽来。

这高大粗犷的汉子神情中带着一丝焦虑,迎了上来,大老远的就伸出手来,一把攥住了肖飞的手紧握了几下说:“肖飞,总算是把你给盼来了。”

刘泽来有一点忧心忡忡,肖飞知道这是为什么。

这些天,在肖飞的遥控指挥下,翰墨图书文化策划公司的架子已经搭了起来,办公室已经租下,稍微整理了一下,买来的各种办公设施也已经搬了进去。

人员也已到位。

公司虽然初建,但按肖飞的规划,部门设置必须健全。

像编辑部、财务部、市场部、行政人资部都招了人,虽然一个部门不过一个两个,可加在一起,要开支薪水的也多达七八个人之多。

而且,肖飞还跟刘泽来交待说,为了能招来高素质的人才,稳定员工人心,薪水必须定得要比较同类私企高上一截子,图书编辑的薪资达到了800元每月,行政人资也达到了600元每月,市场销售人员底薪400有提成,这在1996年的中原市绝对算得是高薪了。

算算各种固定的费用支出,每个月都能达到7、8千元。

钱跟流水一样花出来。

而现在,公司该如何运作都还没确定。

刘泽来不焦虑才怪。

“辛苦刘老师了。”肖飞跟刘泽来握了握手说,“先去公司吧。咱们开个会。”

“那好吧,公交站在那边。咱们去坐车。”刘泽来指指汽车站对面的公交车站说道。

肖飞却笑着摇摇头:“打个车吧,赶时间。”

刘泽来皱眉道:“还是省点吧。到处都用钱,没必要打车浪费。”

“刘老师,不差这点,只要咱们的图书项目上马,不出意外的话,很快就能迎来丰厚收益的。”肖飞说着,走到不远处一辆小黄虫前面,拉开了车门。

现在的中原市,出租车还是满地的昌河面包车。因为涂成了黄色,人们都习惯地将之称作“小黄虫”。

刘泽来叹了口气,没说什么,跟在肖飞后面上了出租车。

中原晚报社在城市西边。

从北到南,要横跨大半座城市。

坐公交需要40来分钟。打车的话,大概20来分钟就能到达。这个时候还没什么私家车,路还是四通八达的,交通十分的通畅。

肖飞这还是第一次看到90年代末这座中原大城的风貌。绿化是不错的,路两边都是郁郁葱葱的法桐。只是建筑残破,没几座新楼。

而且,在大路的两边到处都在盖房子,整座城市都快变成了个大工地。

90年代末的时候。位于中国腹地的这座省会城市已经开始迎来城建的一个高峰时期。

“刘老师,你的薪资,我先暂定为月薪2000元。我知道,这跟你的付出是远远不成比例的。等公司走上正轨的发展之路,在这个基础上我还会大幅度地为你提升薪资。你看可以吗?”肖飞开口说道。

“啊?!”刘泽来一愣。

他以为自己听错了。

2000元的月薪,在这个时候的中原市恐怕已经算得是金领的价码了,报社领导的工资也还不到一千呢。

他马上反应过来,连连摆手道:“肖飞,这太多了,我的薪水稍后再说,怎么着也要等到公司步入正轨,赚到钱的时候,再考虑才行。”

肖飞笑笑:“刘老师,这是你应得的,你不要推辞,你是咱们这个公司的大功臣,你不拿顶薪谁拿?钱的事,有我在,你也不用操心。”

刘泽来看看肖飞。

这孩子的魄力也太大了吧?

公司的架子是搭起来了,可到处都要用钱,公司账面上目前几乎没几个钱,就等着他这个投资人过来送米下锅呢。

照肖飞这个大手大脚的样子,几万块钱根本打不住啊!

刘泽来苦笑了一下,他有点怀疑,肖飞是不在瞎胡闹。

“好吧,你是老板,你说怎么地就怎么地吧。”刘泽来说道。

说话间,出租车就到了刘泽来租下的办公地点,一座居民社区的大门外。

两人下了车。

刘泽来介绍道:“这是热电厂的家属院,是前两年刚盖的新楼,热电厂有钱,建的是单元楼房,而不是筒子楼,小区绿化还是不错的,楼也漂亮。”

这个时候,中原市还没有什么像样的写字楼,许多私营公司都是把自己的办公地点设在住宅小区里。

肖飞知道,要到明后年的时候,中原市才会有一两栋像样的综合式写字楼出现。

热电厂的家属院距离中原晚报社很近,大约一站之地的样子。

小区的确不错,绿树浓荫,地面砖石硬化,看起来很整洁。

刘泽来租下的办公室在这小区的三号楼二楼。

肖飞走到楼洞前,一看之下,就笑了,好嘛!公司的招牌都已经钉在了楼洞右边:翰墨图书文化策划公司。

烫金的大字,很是醒目。

“刘老师,这个招牌很好,看起来很气派。”肖飞指着招牌说道。

“上楼看看,看还有什么地方需要改进的。”刘泽来头前带路,引着肖飞上楼。

这楼是一梯两户,很明显的,属于领导阶层才能享受到的大户型房子。

“这套房四室两厅,一百六十多平米,租金每个月400元,唉!肖飞,我是真有点不明白,干嘛要租这么大的房子,租个一室一厅的小房子,每个月不过几十块,凑合一下不行吗?”刘泽来摇头说道。

“刘老师,该花的钱,一定是要花出去的,不能省,既然做公司,那就一定要做出点气势来,才能让合作伙伴放心,咱们的人办起公来也舒适,员工人心也会更稳定,对不对?”肖飞笑着再次解释道。

刘泽来已经敲响了房门。

给他们开门的是个浓眉大眼看上去十分精神的年轻男子,看到刘泽来便笑着招呼:“刘老师好。”

刘泽来跟肖飞走了进去。

“这位是欧阳泊江,咱们公司的图书编辑,河西大学中文系今年的毕业生,是中文系有名的才子,也是我的作者,小伙子人不错,咱们公司成立后,我就把他拉了进来。”刘泽来指着开门的小伙子说道。

“刘老师,这位是……?”欧阳泊江看着肖飞问道。

刘泽来笑道:“这位就是咱们公司的老板,本省大名鼎鼎的青年作家,肖飞。”

欧阳泊江便惊喜地叫了起来:“呀!肖飞!真的是肖飞,总算是见着活的了,肖飞你好,我非常喜欢你写的那些乡土散文,太有味道了,我对你简直崇拜到无以复加,很早前就想见见你了,啊!我太高兴了。”

欧阳泊江大呼小叫着冲过来,紧紧地拥抱了一下肖飞。

不过,旋即的,他就想到了肖飞的另一个身份:自己的老板。欧阳泊江又拘谨起来,摸着自己的脑袋讪讪笑着说:“对不起,肖总,我太激动了,有点失态。”

“哈哈!没事,都是年轻人,就应该活泼一点。”肖飞也爽朗地笑着说道。

刘泽来已经在招呼公司里的其他人都过来见肖飞。很快的,七八个人都聚了过来,也没会议室什么的,就在客厅的沙发上坐下。

众人看着青春逼人的肖飞,也都是十分的感慨:自己这老板,年龄也太**了点吧?让人完全升不起敬畏之心啊!

肖飞当然知道,大家心里此刻的想法,他笑了笑,拍了拍说道:“人到齐了,现在,我们开个小会吧。”

第166章画大饼描宏

听得肖飞如是说,人们都安静下来,目光聚焦在肖飞身上,等着这年轻得不像话的老板发言。

“大家先相互认识一下,做个自我介绍如何?”肖飞笑着开了口,他神色自若淡定,目光不动声色观察着在座的每个人。

“那每个人都说说自己的情况吧。”刘泽来也说。

七八个员工就开始依次地介绍自己。

肖飞坐在一旁,安静地听着。

目前,除了刘泽来之外,公司一共有七个人。

图书编辑两名,欧阳泊江之外,还有一名编辑也是河西大学中文系今年的毕业生,名叫李澎。

与欧阳泊江的活泼开朗相比,李澎是个沉默稳重的人。

刘泽来居然能一下拉来两名河西大学的毕业生,肖飞对此很是佩服。要知道,这会儿国家虽然开始推行大学毕业生不再包分配的政策,但像河西大学这样的本省重点大学的毕业生还是不愁找工作的。

一般情况下,河西大学中文系的毕业生都流向了省会及本省一些地级市的报纸、电视等媒体。

再不济的,也能去一些事业单位的。

而自己这个翰墨图书文化公司,不过是个草创的公司,前途完全不明朗,还不知道将来会怎么样。这些刚毕业的大学生能有勇气加入进来,实在太不容易了。

肖飞听了欧阳泊江与李澎的自我介绍才明白原因。

这二人算是同寝好友。

欧阳泊江原本是可以去中原晚报做记者的,但他听刘泽来说,刘泽来打算跟肖飞合伙开一家图书公司。现在需要两名编辑,他就义无反顾、自告奋勇要加入进来。不为别的,只为了能实现自己的文学梦想。

欧阳泊江也有志于在文学这块领地继续发展。

他认为。能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