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私生子-第58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逸含笑看着她,心中颇有些感慨,阿黛拉曾是一国公主,十指不沾阳春水,泡茶这些事以前是没做过的,来东京一年多时间,她一直在努力学习汉家文化,包括茶艺,如今茶道已学得有模有样。

这次杨逸能带阿黛拉一同出来,她心里自然是非常高兴的,奉茶添香侍墨,样样争着做。茶水端到杨逸面前,她宛然笑道:“请杨郎品尝试试,奴这茶可合你心意。”

杨逸打开茶杯盖,一缕清香顿时弥漫满舱,他轻呷一口,含笑夸奖道:“好茶,阿黛拉的茶艺是愈发的精湛了。”

阿黛拉刚学这清茶技艺,得了夸奖,更是高兴,一抹嫣然在美丽的脸庞上流淌着。

这泡茶兴起的时间并不久,一直以来,象皇家及贵族喝的都团茶,团茶的制作主要是先将采摘下来的新叶上甑蒸熟,再捣烂,放到模型里用手拍压成一定的形状,接着焙干,包装好就可以了。

这种团茶饮用时要煎煮,常要加入rǔ酪、香料同煎。

清茶出现也就在这二三十年间,而且流传范围并不广,最先出现应该是在杭州一带。

苏东坡曾就团茶和清茶分别作过评价,为认团茶有“河朔脂麻气”。所谓的脂麻气,即谓茶香混杂,虽浑厚,但失茶之真香。

他在杭州为官时,常到龙井狮峰山脚下的寿圣寺品茗吟诗,所饮的“白云峰茶”就是僧人们试制的烤茶,苏东坡曾留下“白云峰下两旗新,腻绿长鲜谷雨春。”的诗句。

西方印度洋贸易商社成立时,杨逸曾吩咐过韩碧儿等人,在烤茶工艺上努力探索,功夫不负有心人,现在商社出品的龙井、碧螺春等茶叶,泡出来后茶色清冽,回味悠远,深得茶叶真味,受到苏东坡等文人墨客的称赞,一时名声大振,饮绿茶已隐然成为一种时尚。

西印度洋贸易商社因为最先探索这个领域,在烤茶方面占着技术优势,光是茶叶一项,就赚足了银子,商社股东对杨逸的远见卓识佩服得五体投地,如今他但凡有什么主意,商社股东都不打折扣地去执行。

船行至雍丘县时,杨逸停船靠岸,准备上岸看看。他这次出京随行人员很多,连同护卫一起,共有两百多人,只不过并不是所有人都跟在杨逸身边,这些人大多走陆路,象一张大网一般,向沿途的州县撒开,为杨逸收集方方面面的信息。

目前杨逸身边除了萧忆外,就带十个护卫,而且还是穿着便装,杨逸认为。要想看到最真实的情况,就不能让地方官提前知道自己的行止。除非必要,否则这一路他都将采用“微服私访”的形式进行。

雍丘县因有汴河穿过。水路交通便利,是西印度洋贸易商社重点推广棉花种植的州县之一,在县城外建在大型的轧棉、纺纱、织布厂。

这些大型工厂就建在离汴河北岸不远的一条支流边,这儿有一个不小的码头,码头边停靠着十来艘船,上百劳力正在忙碌地往船上装布匹;

杨逸发现这里赫然形成一座繁华的小镇,各种厂房仓库以及配套的员工宿舍、防火设施等,占地足有上千亩;

另外附近百姓,或是县中商家也瞅紧了商机。在工厂四周开设了不少酒楼茶庄、日用商铺,青楼也有,不过比较少;

因原嘛,是工厂里女工的数量占到了七成,剩下的三成男工因为厂方不禁止男女“自由恋爱”,在女多男少的情况下,大多数男工也不愁没有女人,所以青楼在这儿是没有多少市场的。

此地主负责人接报杨逸到来,慌慌忙忙地迎出来。远远就拜道:“小人张界河,见过杨太傅。”

“张经理不必多礼,本官只是路过,顺道进来看看工厂运营情况。你带我进去看看,不必惊动他人了。”

“是,杨太傅请!”人的名。树的影,尽管杨逸表现得很随和。但张界河在他面前还是诚惶诚恐的。

一行人边往里走,张界河边介绍道:“太傅大人。咱们雍丘厂区共计占地一千一百亩,由北向南分别是原料仓库、轧棉厂、纺纱厂、成红、浆纱坊,织布厂,印染坊等,最靠近汴河码头的是成品仓库,总之从棉花进来,再到成品布出去,所有的工序咱们这里都全了。杨太傅请上车,小人这就带你四处看看。”

由于厂区太大,靠两脚走完还真有些难,所以张界河吩咐人给备了马车。杨逸让清娘有阿黛拉上车后,自己骑上一匹马,在张界河陪同下向厂区走去。

要织成一匹布其实要经过很多道工序,包括轧棉,弹棉,搓条,纺纱,成红,浆纱,牵经,穿综,穿筘,摇纱,织布,以及对织好的布进行染色、踹压等。

厂区里的工坊也很多,全部是青砖大瓦房,每栋厂房之间都留有三四十米宽的空地,万一发生火灾时,这些空地可作的隔离带,空地中间都砌有宽大的水池,池中蓄满了水;

甚至还有一些比房子还高的水塔,一但发生火灾,即可接管喷淋,可见在防火一项是,建厂时真是下足了心思。

张界河不停地给杨逸介绍道:“目前咱们雍丘厂区计有劳工四千四百多人,来自南洋、大理、日本、高丽等地的劳力占大多数,来自雍丘县城以及附近村寨的只有一千四百人,这些本地用工大多数不住在厂区里,而是辰时来,寅时回。”

杨逸点点头问道:“目前雍丘厂区一天能产多少布?”

“回杨太傅,目前每天产棉布大概在一万匹左右。”

杨逸细细算了算,对工厂的生产能力勉强算是满意了,原来普通农户,就算是最巧的妇人,一天最多也只能织一匹布,而且光是织而已,若是连轧棉、搓条、纺纱等工序一起算在内的话,一个人要六、七天才能织成了匹布。

现在雍丘厂区有四千多人,一天产布万匹,迅速上相当于是普通农户的十多倍了。不过这个速度杨逸还是不满意,看来在生产工艺上需要改进的地方还多啊。

张界河首先带杨逸进的是织布车间,巨大的厂房里,尽是噼噼啪啪的织布机响成一片,一个个妇女坐在织机前,脚踩踏板,手丢飞梭,一派繁忙的景象


第752章为君立传

听着厂房内汇成一片的织机声,杨逸心情突然变得很好,就仿佛听到了资本主义的车轮在滚滚向前开进。

在明朝时期,因为黄道婆改进了绵纺技术,松江府年产棉布不到两千万匹,便有“衣被天下”的美喻了;

现在西印度洋贸易商社斥资一千多万贯,相当于后世五六十亿人民币,用于扶植棉花产业;

光是雍丘一地,年产棉布就不下于三百万匹,而比雍丘这里还大些的棉纺厂西太平洋贸易商社还有十个,总计年产棉布数量应该不会低于两千万匹。

而这只是个开始,棉花种植量会逐年增加,纺织技术会在不断改进中,数年之后,谁能料定大宋的棉布产量有多少呢?

杨逸随着张界河在各个厂房里走走看看,来到纺纱厂房时,这里却是另外的景象,这里的纺纱机全是用水力或畜力驱动;。。

本来纺纱比织布还耗人工,但经十三娘改进后,纺纱机的效率比原来提高了几十倍,近百台大型水力纺纱机,每天纺纱上万斤,所需人手不过三四百人;

在这里,杨逸能更真切地感受到工业革命即将到来的景象,清娘和阿黛拉是最先见识水力纺车的人,但在杨家测试时只有一台,和这里上百台一字排开的浩大场面根本没法比,所产生的感受也完全不同。

清娘忍不住感叹道:“杨大哥,若非亲眼看到,真不敢想象这样的情景。这下好了,天下百姓可不愁没有衣穿了。”

杨逸淡淡一笑道:“话是不错。不过清娘你想得太简单了,布匹生产从一家一户的家庭纺织转化成大型工厂。这其实有利有弊,有利的一面不用多说,这不利的一面清娘你可能想得出来。”

清娘想了想,终究是摇头表示不知。

杨逸说道:“自古以来,天下百姓都是男耕女织,女人在家织布,若是原料足够,勤劳而灵巧的女子一年能织三四十匹布,光是手工钱。就能赚到一笔足以维护三口之家日常生活所需的收入;

而现在随着大型纺织厂的出现,这里所产的棉布成本低得多,而且数量庞大,铺天盖地的推向市场,各种布匹的价格必定会有所下降;

农妇织布的收入被压缩将不可避免,而许多女子现在除了在家织布,别的又不会做,也就是说,大型棉纺厂的出现。会给许多家庭造成不小的冲击。”

“那怎么办?那么多百姓少了一项收入,可如何是好?杨大哥你一定有办法解决的是吗?”清娘有些急了,满是期盼地看着他。

杨逸苦笑道:“清娘,传统的家庭纺织受到冲击这是避免不了的。就象一个亲生命哇哇落地,母亲总要承受一些阵痛。”

“可是”

“清娘也别太着急,好在现在大宋失地的百姓多被迁徙了。我大宋目前劳力严重缺乏,即便织布赚的钱少了。百姓也很容易找到别的营生糊口。”

“可是杨大哥,妇人不便抛头露面。她们能找到什么营生?”

“这便是一个观念的问题了,为了生存必须改变原来大门不迈,二门不出的习惯,象东京城里,许多坊间妇人到酒楼茶肆去端茶倒水,不一样见怪不怪了吗?

正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打破原来男耕女织的传统,对百姓而言,未必就是好事,女人可不光只会能织布,清娘看看你碧儿姐姐,若在别家,她做什么?到了咱们家,只要放手让她去做,许多事她做得比男人还好。”

“啊”清娘有些惊诧地问道:“杨大哥,你难道是想让天下的女子都学碧儿姐姐吗?”

“若能学,到也未尝不可,呵呵”

杨逸一行人边走边聊,整个厂区走下来,花去了近一个时辰。

张界河最后叹道:“杨太傅,目前最占人工的还是织布这个工序,耗去了近七成人力,若是织机也能改进一下就好了,若能象纺纱机那样将效率提高几十倍,整个厂区就能减少一半用工呢。”

“织布机肯定是要改进的,现在已经有些眉目了,不出明年我想水力织布机就能研制出来。”杨逸说到这里,放低音量问道:“对了,咱们这儿目前织出一匹布的成本有多高?”

“回杨太傅,目前连原料加人工,一匹棉布成本大概要三千八百文,其中原料成本占六成多一点,人工成本三成左右。”

杨逸算了算,现在西印度洋贸易商社有意控制棉布投放市场的数量,大多数棉花反而是用来加工棉被了,这使得棉布的价格下降的幅度不是太大,目前一匹棉布批发价还在五贯钱左右。

若是算上后续销售环节的成本以及商业税,那么一匹棉布还能赚到八百文左右的纯利。

这已经很不错了,以年产两千万匹计,商社一年就有一千六百万贯左右的盈利,等于是一年时间就收回了巨额投资,从明年开始,所得盈利就可以拿来分红了。

目前一匹棉布生产成本高达三千八百文,主要是棉花价格高。

为了迅速推广棉花种植,商社第一年与农户签订契约时,收购价格给得很高。

有钱能使鬼推磨,正是由于商社收购价格开得高,农户才争相种植,使得大宋的棉花种植得得以迅速铺开。

去年种植棉花的百姓大赚了一笔,可以预见,今年棉花种植定会成倍的增加,而收购价肯定会有所下降。

总的成本降下来了,棉布才能成为普通百姓的消费品了。

看到棉纺厂没什么大问题,杨逸便没在雍丘多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