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玄宗-第2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整兵的方略,实为正确之举。

安禄山自立为皇帝,从正月十一日开始,接连派次子安庆绪、将领崔乾祐和田乾相继犯关。守军秉持哥舒翰的严令绝不出关,看到敌骑冲锋,即从壕沟中和关垒中现身,不绝地向敌人掷射去密集的弩箭和投枪。潼关之前场地狭窄,骁骑无法展开,叛军每次攻关之后,不过多了一片尸体,只好看着雄关嗟叹而已。

捷报传回长安,李隆基和百官兴奋异常,一直紧绷着的脑弦儿终于松弛下来。李隆基此时又有抚慰之意,就加封哥舒翰为同平章事,兼知尚书左仆射,哥舒翰由此成为宰相职。

安禄山攻打潼关受挫,又转而打起了江淮租赋的主意。自从安禄山占了河南和洛阳,漕运为之阻绝,江南租赋只好沿长江上行到荆郡,再通过陆路辗转输往京师。李隆基之所以设置山南节度使,正是为了保护江淮租赋的畅通输送。

安禄山于是派出两路人马,一路向东攻掠,意图直奔扬州,以占领江淮地面,彻底掐断唐廷的租赋来源;另一路则南下直袭,意欲夺取江陵,斩断江水输运的粮道。然东路军到了雍丘,原真源令张巡不愿投降安禄山,集众在这里与叛军相抗,此后六十余日里,张巡率众与叛军大小三百余战,使叛军难以攻克雍丘,也就无力向东南方攻掠;另一路叛军到了南阳也遇挫而退,这里有南阳节度使鲁炅领兵相抗,鲁炅先依滍水立栅栏阻挡叛军,再退守南阳坚城与敌相抗,此时黔中节度使赵国珍等人奉朝廷之令来援,叛军眼见不是势头,只好退回洛阳。

安禄山眼见图谋江淮租赋的主意落空,又转而再思攻取潼关之计。他这一次决定自己亲自率兵去攻,然他西行至新安县,忽闻河北有了大乱子,只好折头返回洛阳,派兵二万渡过黄河驰援河北,以打通被阻绝了的洛阳至范阳的通路。

促使安禄山放弃攻打潼关的真正原因,缘于河北忠义勇士奋起自救,起义大旗蔓延河北二十四郡,其中又以颜杲卿、颜真卿兄弟最为著名。

颜杲卿为常山郡(今河北正定)太守,系初唐名儒颜师古的后人。安禄山自范阳起兵鼓噪而来时,颜杲卿表面上顺从,内心则暗自筹谋举兵大计;颜真卿为其族弟,时任平原郡(今山东德州)太守。

安禄山领兵横扫河北,李隆基待哥舒翰镇守潼关后喘息方定,某日哀叹道:“河北二十四郡,岂无一忠臣乎?”颜真卿一面招募勇士抗击叛军,并悄悄与颜杲卿私下联络,又上书至长安向李隆基表达忠心。其时安禄山正忙于琢磨获取江淮租赋的事儿,其东南两路军刚刚出发,颜真卿率先扯出义旗之后,河北诸郡义旗蜂起,并推颜真卿为义军盟主。李隆基看到颜真卿的奏书,得知河北诸郡义军蜂起,不禁大喜,顾左右道:“朕不识真卿形状如何,不料英雄如此!”其时陈希烈在侧,禀道:“颜真卿系开元二十二年进士出身,初为侍御史,后来因故贬为外任。其早年曾师从张旭学书,如今书法自成一体,世称其为‘颜书’。”李隆基更为喜悦,当即加颜真卿为户部侍郎兼平原郡防御使、河北采访使。

颜杲卿暗自筹划,与常山长史袁履谦一起设计杀了叛军将领李钦凑,并俘获敌将何千年和高邈,使常山郡再归唐廷。如此一来,颜氏兄弟在河北大地上遥相呼应,河北诸郡纷纷响应,二十四郡中竟然有十七郡复归朝廷,诸郡兵员相合,计有二十万,由此威势大张。

安禄山视河北为自己的后院,如今后院起火,他唯有暂停攻击潼关,欲先定河北。颜杲卿占据常山郡,其位居洛阳与范阳通路的中腰,由此切断了驿路,令安禄山难以忍受。安禄山先令史思明自范阳领兵南下,再令蔡希德自洛阳带领二万人北上,合计五万兵马将常山城团团围困。颜杲卿毫无惧色御众守城,最终粮尽矢竭,城陷被俘。颜杲卿被解往洛阳,安禄山见了他怒目问道:“我擢你为太守,为何要负我而反呢?”颜杲卿也瞋目骂道:“你不过为营州的一个牧羊羯奴罢了,既蒙圣上恩宠,你不思报恩,为何要谋反称帝?实为乱臣贼子!我颜家世为唐臣,以忠义传家,我恨不能斩你以报圣上,岂能从贼为逆!”安禄山令将颜杲卿缚解天津桥处斩,颜杲卿一路骂声不绝,刽子手竟然钩断其舌,颜杲卿继续含糊相骂,从容就义。

安禄山好歹复夺常山城,打通了驿路,然月余之后,此路又被阻绝。

郭子仪被授为朔方节度使后,即奉旨率朔方健儿东讨逆贼。他率军长途跋涉,进驻单于都护府城内,击败安禄山的云中军使高秀岩,然后乘胜攻克静边军、马邑,最后进至东陉关。

李光弼此时任河东节度使,他募兵二万东出井陉,然后夜袭常山城,使此城二度回到唐廷之手。叛将史思明难以忍受常山城丢失,遂引重兵再围常山城,两军对垒,竟然相持四十余日。城中粮草有限,眼见就要断粮,李光弼遂派人向郭子仪求援。

天宝十五载四月初十,郭子仪率军到了常山,与李光弼会师,二人大败史思明于九门城南,史思明只好率残部逃走。唐军乘胜追击,又顺手攻克赵郡。

史思明逃归范阳后,又纠集六万人马再来挑战,两军就在嘉山进行了决战。是役唐军大胜,共斩敌首四万余众,俘虏千余人。史思明也被打落战马,最后赤足而逃,至暮方才逃回本营,然后拔营返回博陵郡。经此一役,唐军再次斩断洛阳与范阳联络的驿路,且使唐军士气大振,河北十余郡皆杀贼守将而归唐廷。

经过半年来的动荡,战局在向着有利于唐廷的方向倾斜。

安禄山近半年来深居宫阙,沉湎于酒乐歌舞,早失却了范阳起兵时的锐气。他这日得知了史思明在嘉山大败,洛阳与范阳的驿路又从此断绝,心中惧意顿生。安禄山攻克洛阳之后,眼中渐渐生出了一层白翳,目力由此急剧下降,此时已至半瞎,心情也随此愈益暴躁起来。他稍不如意,即破口大骂,甚至对人拳打脚踢。他率兵一路连胜,不免得意扬扬,现在闻史思明兵败,回范阳的归路被郭子仪和李光弼断掉,潼关又急切不能攻下,就迁怒于高尚和严庄,责备道:“汝等令我举事,皆云必成。今四方兵马若是,必成何在呢?哼,分明是你等陷害我嘛,你们滚出去吧,我不想见到你们。”

高尚、严庄知道安禄山的性情大变,其詈骂乃至动手殴打也就罢了,万一他提刀来砍,又如何能阻呢?吓得二人当即抱头鼠窜而去,数日不敢面见安禄山。

哥舒翰镇守潼关坚守不出,如此保住了身后的京城平安,唐廷由此赢得了半年多的安定时辰。

李隆基身为皇帝,近半年的举措不失为一个明君之举。他看到三道防线已失,即派哥舒翰镇守潼关;再派郭子仪和李光弼袭扰河北,并对颜氏兄弟加封官职,示以鼓励;增援南阳等地,保障江汉漕运通道。

当然,李隆基也有失策之处,即是斩杀高仙芝和封常清。

杨国忠的心迹却与李隆基大不相同。

杨国忠初闻安禄山起兵范阳,心中大为畅快,脸上得意扬扬。他之所以如此,即是天真地以为,安禄山谋反之后将会很快被平定,这个讨厌的家伙也就会很快掉了脑袋。然此后的进程令杨国忠瞠目结舌,安禄山范阳起兵后到了第三十四日,竟然一举攻克东都洛阳,眼见长安也岌岌可危。杨国忠此时心中大惧,若安禄山击溃官军,俘虏皇帝和百官,那么最先掉脑袋的,说不定就是自己了。

眼前潼关坚固,使叛军无法西掠,而河北之地义军蜂起,郭子仪和李光弼又有了嘉山大胜,这些好讯息令杨国忠心中的阴霾顿散,心思又开始活络起来。

杨国忠渐渐对哥舒翰有了防范之心,事情的缘起始于潼关守军的流言:安禄山范阳起兵时打出“清君侧”的旗号,其剑指杨国忠。大唐之所以形成今日之祸乱,皆因右相杨国忠胡搞所致,须诛杨国忠以定天下!

哥舒翰所辖潼关守军成分复杂,除了有五万河南部落之兵外,其他人多从京畿募集而来,其中也有一些京城宿卫之兵。将领中以京将为主,他们多知朝中详细,由此皆知杨国忠劣行,有此议论实属正常。

杨国忠却不这么想,他将这些不利于自己的言论归到哥舒翰的身上,此时又有人暗自对杨国忠说道:“潼关当时非为流言,系马军将领王思礼等人多次相请哥舒翰对丞相不利。如今朝廷重兵尽在哥舒翰之手,若哥舒翰援旗西指,于公岂不危哉!”

某个朝代气数将尽之时,或有一些奇怪的人儿出现,或有一些奇怪的事儿发生。李隆基励精图治,以再现贞观盛世为己任,一生孜孜不倦,忙于选任贤相,不料到了暮年,先信李林甫,再用杨国忠,就将自己亲手打造的花花世界折腾得乱七八糟。

杨国忠现在就是这个奇怪的人儿,他之所以奇怪,就在于他经常有一些奇怪的招儿。

他这样想道:安禄山为胡人,哥舒翰亦为胡人嘛!皇帝将这些胡人倚为心腹,结果呢?安禄山现在已然坐在洛阳宫中自称皇帝了。这个哥舒翰能值得信任吗?万一他“援旗西指”,说不定长安宫中,又多了一个胡人皇帝。杨国忠寻思至此,又忽然忆起当初皇帝封这二位胡人为东西郡王的事儿,对呀,他们说不定一东一西并为皇帝呢。

杨国忠有了这些思虑,就奏请李隆基办了两件事儿。一者,调派自己熟识的剑南军使李福德和刘光庭为统领入京,选出三千监牧小儿,由此二人在苑中日夜练兵;二者,招募万余人屯兵灞上,派自己的心腹之将杜乾运领之。

哥舒翰素晓军机,他见杨国忠以抵御叛军的名义行此两招,其意在防御自己,心中不过冷笑一声而已。因为这两招别说抵御叛军的脚步于事无补,在哥舒翰眼中也属小儿招数。哥舒翰现以“皇太子先锋元帅”统御京畿兵马,又兼同平章事,尚书左仆射,早未将杨国忠瞧在眼中。天宝十五载六月初一,哥舒翰召杜乾运到潼关议事,杜乾运到了关前未见哥舒翰之面就被斩下头来,灞上的万余人也奉调前往潼关。哥舒翰既斩杜乾运,不过向李隆基奏报一声而已,书中言说杜乾运御兵无法,因而枭首示众。

杨国忠得知杜乾运被斩,心中又是恼怒又是恐惧,因为他对哥舒翰暂无报仇之法,心中就渐渐形成了这样一条以毒攻毒之计:你哥舒翰手绾重兵,我无法可施,然促使哥舒翰出关与叛军接战,那么安禄山和哥舒翰至少可拼个两败俱伤,我岂不是可以坐收渔人之利吗?

也只有杨国忠如此赌性无忌之人,可以置国家安危于不顾,虽在如此危急关头,仍不忘为一己私利胡乱出招。

李隆基看到战局已稳,且向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倾斜,心中就有了微妙的变化。自从安禄山范阳起兵,李隆基自恃国殷民富,未将安禄山瞧在眼中。杨国忠认为安禄山仅以己身反,其实无人支持,则可“旬日必斩之来降”,李隆基以为然;封常清言道:“臣请走马赴东京,开府库,募骁勇,挑马棰渡河,计日取逆胡之首悬于阙下。”李隆基颇信其豪言壮语。然此后事势发展,安禄山既未被手下斩首,也未被官军打败,反而在洛阳自称为皇帝,李隆基此时方舍弃那些美妙的幻想,心中有了重视之意,就有了那些相对正确的举措。

如今安禄山西攻潼关止步,所遣东路军和南路军又分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