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皇帝全传-第17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太宗所写的碑刻、匾额今日犹可见到,他于书法旧有根柢,又经名家指点,勤加练习,故有较深的功力造诣,并非单凭地位高而到处题字。有人荐举赵州隆平主簿王著在书法方面颇有家传,太宗乃召为卫尉寺丞、史馆祗候,令他详定韵篇,后又迁为著作郎,充翰林侍书。

太宗自言不喜游猎,确属事实。端拱元年(公元988年)九月,他对侍臣说:“朕每念古人禽荒之戒,自今除有司顺时行礼之外,更不于近甸游猎。”命将5坊中所饲养的鹰犬全数放生,并下诏令天下不要再来进献。淳化三年十月大将折御卿进贡花鹰,太宗让人放生了。

太宗对宗教的态度基本上是宽容的。北宋开国后,为了争取南方各阶层的支持,对佛教采取保护政策,因为佛教在吴越、南唐、后蜀等南方割据小国中非常流行。太宗认为佛教“有裨政治”,因而有意提倡,在五台山、峨眉山、天台山等处修建寺庙,并在首都开封设译经院释译佛经。从太祖开宝年间开始在益州雕印大藏经,到太宗时雕版完成,印行了我国第一部佛经总集。宋朝建国时,各地僧徒不过6万多人,太宗时增加到24万人。太宗本人态度是重道教,轻佛教。

太宗执政总的方针是宽松敦厚。但是,为了有效地维护社会的安定,太宗在刑狱方面也亲自处理了一些案件。他下令在禁中设立审刑院。各地上奏案件,先由审刑院交付大理寺,刑部断复,再交审刑院详议裁决。审刑院不归宰相统领,直属于皇帝。太平兴国六年(公元981年)夏四月,太宗下诏:“诸州大案,长吏不亲自处理,往往胥吏旁缘为奸,拖延经年不能结案。自今长吏每五日处理一次案子,查证确实者即可决断。”为了不让全国有拖延不决的案子,于是规定办案的3种时限,大案40天,中案30天,小案10天,不须追捕而容易处理的不能超过3天。并规定,囚犯如应讯问,则当聚集官属一同参与,不能委托胥吏拷掠。淳化四年(公元993年),东京城郊有一农民到官府击登闻鼓,为的是丢失了一只貑猪。太宗听说,让人赐给那农民钱一千,偿还其猪钱。太宗对宰相说:“如果像这样的小事也费力气去断案,未免太可笑了。但是推此心以临天下,可以无冤民。”

太宗接受唐五代以来宦官专权的教训,对宦官驾驭较严,不许他们干政。宦官王继恩曾作为剑南两川招安使,领兵平定王小波、李顺的起义,中书省建议让王继恩任宣徽使。太宗不许,说:“朕读前代史书,宦官干预政事,乃国之大忌,所以历朝严禁宦官干预政事。宣徽使就是参政的开端。只能授以别的职衔。”宰相力言王继恩立有大功,非宣徽使不足以赏酬。太宗动怒,深责宰相,让别议官名,最后创了个宣政使的名目,授于王继恩。

太宗任用的几位宰相也比较正直。寇准生性刚直,有一次对太宗奏事,太宗不高兴,站起身要走,寇准拉住皇帝的衣袖,让他再坐下,等到事情议决以后才罢休。太宗感叹地说:“这人才是真宰相哩!”

四、贬抑祖系确立宗嗣

太宗之得以登上皇位,是经过了十几年的苦心经营。他当上皇帝之后,用很大一部分精力来确保皇位,防范变乱。一面防范武将专权,另一面防范是他自家人。

在高梁河之战中,太祖之子武功郡王赵德昭从征幽州。当宋军溃败之际,太宗与主力部队失散,军将们怀疑皇帝遇难,觉得军国不可无主,商量着立德昭为皇帝。后来知道太宗还活着,这事就作罢了。事情虽未成,但被太宗知道,恰好触犯了忌讳,心里很不高兴。以往作战,回师后都要按功劳大小颁发奖赏。这次太宗还京多日,也不见行太原战斗之赏,军中议论纷纷,诸将不免多怀怨望。德昭心直口快,恐怕军心浮动,乃入见太宗,请给军将叙功行赏。太宗不等他说完,就怒气冲冲地说:“战败回来,还有什么功劳?还行什么赏赐?”德昭分辩道:“征辽虽然失利,但是平定了北汉,再说各军也不可一概而论,陛下应该分别考核,量功行赏。”太宗大怒,吼道:“等你自己当了皇帝,再赏赐也不晚!”德昭非常惶恐,低头垂泪,默然出宫。本来他所处的地位就很微妙,现在见叔父分明是猜疑他有夺位的野心,回到自己的住处,默念父母早逝,没有依靠,虽有继母宋氏和弟弟德芳,但宋氏被迁往西宫,出入行动都不自由;弟弟年纪尚小,不懂事理,觉得自己满腹幽衷,无可倾诉,顿生短念。他问左右侍者:“你们谁带着刀?”左右忙答道,宫中不敢带刀。德昭走出房门四处寻觅,见茶酒阁上有切水果的刀子,他趁人不备,拿了刀关上门,自己往颈上刺去。等别人开门来救,已倒在血泊中气绝身亡。宫中急忙报知太宗,太宗亦觉出乎意料,前往探视,见其惨状,抱尸大哭道:“傻孩子,我不过说你几句,你就这样!”于是命令厚葬,并颁诏追赠德昭为中书令,追封为魏王。德昭身后留下5个儿子。

太宗初即位时,延美的儿子也和太祖、太宗的儿子一样称皇子,女儿称公主。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进封延美为齐王,后封秦王。延美也和光义当年一样当了开封府尹,并兼中书令,位在宰相上。外界的舆论都说帝位将依次相传。等到德昭自杀,一年后23岁的德芳也不明不白地夭亡,延美才开始感到不安。

一天,忽有太宗当年为晋王时的旧僚柴禹锡、赵熔、杨守一等进宫,向太宗密奏,说延美骄恣不法,谋以自立,宰相卢多逊与延美关系密切,可能有沟通情事。这话正触动太宗的疑忌,于是召赵普密商。赵普说:“臣算开国旧臣,曾与闻昭宪太后遗命,备受朝延恩遇,然因臣性格直率,反被权幸所谗。”原来太宗未登极时,曾有人告发赵普讪谤晋王光义,赵普曾上疏自辩,太祖将奏疏贮藏于金匮。然而太宗不知,故对赵普一直耿耿于怀,现在听赵普一说,即命近侍找到赵普以前的上疏,大为感悟,召赵普入宫,对他说:“人谁无过?朕不待五十,已尽知四十九年的非了。从今以后,才识卿忠。”于是授赵普为司徒兼侍中,封梁国公,并命密察延美事。赵普与延美本无宿怨,不过一来为报复卢多逊曾向太祖揭发自己的门人贪污受贿的旧怨,二来为得太宗欢心,只得从延美下手。不久,察得卢多逊私遣堂吏交通延美之事,上奏说卢多逊盼望太宗晏驾,延美即位,延美并私赠给卢多逊弓箭等物。太宗大怒,当即下诏降卢多逊为兵部尚书,下御史狱,捕系参与其事的中书堂吏赵白及秦王府孔目官阎密等,命翰林学士承旨李昉等讯鞫,卢多逊及赵白等一一伏罪。太宗下令降延美为涪陵县公,举家迁往房州(今湖北省房县)。延美独对孤灯,凄凉难奈,他默颂着曹植的七步诗,同样想不通:“既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由于气郁成疾,日渐消瘦,不到一年,就病死在房州了。讣音奏达朝廷,太宗呜咽流涕,对宰相说:“延美自少刚愎,长大后越发凶恶,朕因他是至亲,不忍置之于法,让他暂时徙置房州,闭门思过,方欲推恩恢复其旧位,谁料他这么快就殒逝了,能不痛心!”下诏追封为涪陵王,赐谥曰悼。从此,与太宗争夺皇位的人完全被清除了。太宗此时为了政治斗争的需要,不惜歪曲事实,硬说延美与己非出一母。当时太宗兄弟五人已死其四,杜太后亦已不在,太宗之语无人敢驳。

太宗的长子元佐,为李妃所出,自幼聪慧,长得也像太宗,太宗一直很喜欢他。年长后,有武艺,擅骑射,曾跟随太宗北征太原、幽蓟,回京后拜检校太傅,加职太尉,晋封楚王。叔父延美触犯了太宗时,元佐力为营救,再三请免其罪,屡受太宗的呵斥。后来他听说延美的死讯,悲愤不已,酿成狂疾。左右有小错,也要手操刀剑砍杀;仆吏从庭前经过,往往弯弓射之。太宗亲自严加训诲,依然如故,而且越来越厉害。太宗很是忧愁,请太医延治,稍有好转。太宗听说颇感欣慰,特别大赦天下。

九月九日重阳节,太宗兴致很好,赐近臣到李昉家中宴饮,并召请诸王宴射苑中。因为元佐病还没全好,就没让他参加。到了晚上,诸王宴罢归去,路过元佐府前,恰好元佐在门外,知道这事,大为恼怒,索性在院内放起火来,殿阁亭台,漫延烧去,一时间烟雾滚滚,火光冲天,等到众人去救,已烧了大半。直烧到天明,还没救灭。太宗听说楚王宫中失火,猜想可能是元佐所纵,命押赴中书,派御史按问,元佐具实以对。太宗怒不可遏,派王仁睿传话说:“你身为亲王,富贵已极,为何如此凶悖!国家典宪,不可私违,父子之情,从此断绝。”元佐的弟弟陈王元佑以及宰相近臣,都前往号泣营救,太宗挥泪道:“朕每读书,见前代帝王子孙不遵家教者,未尝不扼腕愤恨,没想到我家也有这种事!”命将元佐削去封号,废为庶人,安置于均州。宋琪等率百官伏阙拜表,请太宗恕他病狂,仍留京师。太宗余怒未消,不许。宋琪等再三奏请,方下诏召还。当时元佐已行至黄山,召还汴京后置于南宫,使人监护,不通外事。楚王府中官僚都上表请罪,太宗说:“朕教训他都不从,岂是你们所能赞导的?”

至道元年(公元995年),开宝皇后即太祖之妻宋氏病死,太宗不成服(穿孝),连群臣亦不命临丧。当年太宗立元侃为太子。诏命颁下,太子行告庙礼,还宫路上,京师士民争相观看,齐声欢呼“少年天子”。太宗听说,心里很不高兴,召寇准入见,对他说:“人心都归太子,把我放在什么地位上?”寇准拜贺道:“陛下选定可以托付神器者,今太子果然得到民心拥戴,这正是社稷之福啊!”太宗这才转忧为喜。太子入宫,后嫔六宫都来庆贺,太宗颇觉兴奋,破例召寇准一起饮酒,直喝得大醉方罢。

至此,自太宗继位以来的皇位继承问题才算最终得到解决。元侃即后来的真宗。自真宗至南宋高宗,6代8个皇帝都是太宗一系子孙。直到高宗赵构,因无子,过继太祖七世孙,即秦王赵德芳的六世孙立为太子,是为孝宗,以后的八个皇帝又转入太祖一系。北宋南宋各9个皇帝,匡胤、光义兄弟并称“祖宗”,他们的后代各有8个做了皇帝。兄弟二人轮流当皇帝,其后代也轮流往复,一个也不多,一个也不少,并且北宋亡在太宗一系手里,南宋亡在太祖一系手里,真可谓平分秋色了。

太宗于至道三年三月去世,终年59岁。

第二百七十二章 真宗赵恒

一、少有大志三十而立

宋真宗,原名德昌,后改名元休、元侃,至道元年(公元995年),立为皇太子,改名恒。是太宗第三子,母为元德皇后李氏。宋乾德六年(公元968年)生,乾兴元年(公元1022年)卒。终年55岁。

真宗赵恒聪睿灵敏,从小就得太祖、太宗的喜爱。7岁时,就傅受经,初览即能成诵。又好与诸兄弟玩战阵游戏,常自称元帅,高高在上,发号施令,而且言谈不俗。据说有一次随太祖入万岁殿,他顽皮地坐在太祖的御座上玩耍,太祖爱抚地问他:“这是皇帝的宝座,孩儿愿做皇帝吗?”年幼的赵恒竟回答道:“天命有归,孩儿亦不敢辞。”使太祖大为惊奇。稍长,太宗让他练习草书,他却说:“草书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