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皇帝全传-第2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聊生,叛亡殆尽。鉴于这一情况,努尔哈赤颁行的“按丁编庄”令规定:所有被俘获的奴隶均编入田庄,从而使庄田转变为官田,使原来为奴隶主服务的田庄过渡为封建制田庄。以“计丁授田”和“按丁编庄”为标志,后金初步完成了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转变。

迁都辽阳一年后,因辽阳城年久失修、且面积过大不宜防守,努尔哈赤便想另筑新城。他说服了众贝勒、大臣,调集上万名民工在辽阳城东的太子河边破土动工。民工们昼夜不停地营造,新城很快建成了,城方圆约6里,城墙高达12米,开设了8个城门。努尔哈赤对新城十分满意,命名为“东京”。他率领众贝勒举家迁居东京,还将景祖、显祖的陵墓也迁到附近的鲁阳山上。

在东京住了不过3年,努尔哈赤又决定把都城迁到沈阳。诸王大臣一听就急了,他们七嘴八舌地劝阻说,东京刚建就舍弃太可惜,迁都劳民伤财,民不堪苦。听了这些话,努尔哈赤顿露不悦之色,说:“你辈哪里晓得我迁都沈阳的用意?沈阳乃战略要津,西可征明,北可攻蒙古,南可伐朝鲜。再说,附近有浑河和苏克苏护河,可以顺流而下运来木材,建造宫殿又有何难?此事我已拿定主意,你们不必多言。”众人见努尔哈赤动了肝火,也就不再言语了。

天命十年,征明心切的努尔哈赤未等兴建新宫室完毕,就迁都沈阳。此后,他大兴土木,改建了沈阳城,使之成为后金新的统治中心。

明后期,蒙古逐渐形成了漠西厄鲁特蒙古、漠北喀尔喀蒙古和漠南蒙古三大部。其中漠南蒙古与后金接壤。努尔哈赤深知,降服蒙古既能解除同明作战的后顾之忧,又可解决后金兵力不足的困难。因此,他对蒙古采取了攻抚结合以抚为主的策略。漠南蒙古的科尔沁部,曾参加以叶赫为首的九部联军,大败而逃,后来又同乌拉合兵抵抗建州兵。随着后金的强盛,科尔沁自知不是对手,便遣使请盟,联姻结好,努尔哈赤尽弃前嫌,欣然与科尔沁部通婚。他先后以科尔沁两贝勒的女儿为妃,他的儿子也相继纳蒙古王公之女为妻。1614年,他的次子代善、五子莽古尔泰、八子皇太极和十子德格类全都娶了科尔沁蒙古女子。尔后,蒙古又同他的十二子阿济格和十四子多尔衮联姻。努尔哈赤也不断将建州女子嫁给蒙古王公为妻。1614年喀尔喀蒙古巴岳特贝勒的儿子恩格德尔归顺建州女真,努尔哈赤十分高兴,立即将弟弟舒尔哈齐的第四女嫁给他为妻。后来恩格德尔与妻子来朝,受到努尔哈赤的特殊礼遇。朝拜时,努尔哈赤让恩格德尔率众蒙古贝勒在贝勒代善之后叩头,而二贝勒阿敏、三贝勒莽古尔泰、四贝勒皇太极等都在恩格德尔之后。恩格德尔对努尔哈赤自然感恩戴德。朝觐后,他要求偕公主留居建州,努尔哈赤允其所请,发誓对他要像对待自己的亲生儿子一样,还赐给他4处田庄,20个满汉奴仆。努尔哈赤这些具有象征性的举动,对蒙古诸部首领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很多人相继投奔后金。科尔沁、喀尔喀等部先后成为后金的政治同盟。

但是,努尔哈赤以抚为主、联姻结好的策略并非对所有蒙古部落都能奏效,以察哈尔部林丹汗为首的蒙古诸部,一直联合明朝,与后金为敌。林丹汗占据漠南蒙古的大片地域,他野心勃勃,力图称雄蒙古。为了对付后金,明朝极力笼络林丹汗,每年赠银4000两,后来又增至4万两。林丹汗兵强马壮,又有明朝作靠山,对后金的态度非常骄横。万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十月,他派使给后金送了一封书信。他在信中自称为“蒙古国统40万众的英主成吉思汗”,称努尔哈赤为“水滨3万人的英主”,同时还威吓努尔哈赤:若敢向广宁发动进攻,决无好下场。见林丹汗如此狂妄,努尔哈赤气愤至极。第二年他派遣使者送去了笔锋犀利的复信,他在信中历数林丹汗败于明朝之辱,想以此激起林丹汗的旧恨,拆散他与明朝的联盟,并极力夸耀八旗的军威,拉拢林丹汗归附后金,共同抗明。但这一切都未能奏效,林丹汗囚禁了努尔哈赤的使者,以此作为对努尔哈赤的回答。

由于林丹汗势力较强大,加上有明王朝支持,努尔哈赤几次想对他动兵而又做罢,但后来林丹汗暴虐无道、穷奢极欲,大失人心,内部开始分崩离析。他属下的一些部落将领暗中与后金来往,就连他的两个孙子也跑到后金,向努尔哈赤叩首行礼。努尔哈赤对林丹汗始终采取孤立、打击的策略。天启五年(公元1625年),林丹汗率兵攻打后金的姻盟科尔沁部,努尔哈赤立即出兵援助,打败了林丹汗的进攻。

努尔哈赤以抚为主的对蒙政策,为日后满族统一蒙古诸部奠定了基础。与蒙古交好成为清代的基本政策。

六、宁远兵败抑郁而死

辽西地区失陷后,明政府深感形势严重,又一次征调全国各地的军队会集山海关,全力固守,并将积极主张抗击后金的大学士孙承宗、兵部主事袁崇焕派往关外考察军务。

袁崇焕来到边关后果然不负深望,很有作为,他首先向孙承宗提出要固守山海关必须先守宁远的建议,要求重新修建宁远城。宁远(今辽兴城)地处辽西走廊中段,它依山傍海,形势险要,是由沈阳通往山海关的咽喉要塞。孙承宗采纳了袁崇焕的建议,加意修筑宁远。按照袁崇焕的设计,宁远城新建的城墙高3。2丈,底宽3丈,顶宽2。4丈,宁远遂成为关外的军事重镇,孙承宗又修缮了锦州、松山、杏山、右屯及大小凌河等地的城池,遣兵分守。一条以宁远和锦州为中心的防线迅速建成了,辽西的局势重新稳定下来。

努尔哈赤此时正忙于迁都,他探知孙承宗在辽西严阵以待,故一直没有贸然进攻。但不久明朝内部的党争再起,孙承宗尽管满腹韬略、守边有方,却因秉性忠直遭到魏忠贤一伙的忌恨和排挤。继任孙承宗的是魏忠贤的同党高第,他精于投机钻营,对打仗却是一窍不通。他对后金怕得要死,认为关外必不可守,只想躲在山海关内苟全性命。因此,他不顾袁崇焕等人的强烈反对,尽撤锦州等地的防务,将各城兵力强行调入山海关。孙承宗苦心经营的“宁锦防线”就这样被破坏了。只有袁崇焕坚决不撤,他斩钉截铁地说:“我在宁远做官,就要在这里死守,决不撤退!”

努尔哈赤迁都完成后一直在寻找征伐明朝的时机,得知明军更换主帅全线撤防的消息,他喜出望外,决定立即出兵。天命十一年(明天启六年,公元1626年)正月十四日,努尔哈赤亲率十余万八旗大军向辽西杀来。

一路上,后金军队长驱直入,不费吹灰之力就占据了锦州、松山等大小城池,只剩下宁远这座孤城还由袁崇焕固守着。努尔哈赤认为,后金大军压境,宁远一座孤城已是唾手可取,便派人给袁崇焕送去招降信,用高官厚禄引诱他献城投降。袁崇焕毅然拒绝了后金的招降,全力准备迎战,与宁远共存亡。

当时,袁崇焕的兵马还不到3万,要战胜努尔哈赤的13万军队,谈何容易!他将城外的所有明兵调入城内,将武器兵力集中起来。又将城外的百姓动员进城,把城郊一定范围内的房屋粮食全部烧毁,使后金兵在宁远城外一无所获,袁崇焕用佩刀刺破手指,写下血书,表示要誓死守住宁远。宁远军民为他的爱国热情所感动,全城同仇敌忾,决心同后金军队决一死战:将士们分别据守,老百姓也带着自备的武器登城防守,体弱的就帮助供应饮食,侦拿奸细。

努尔哈赤见袁崇焕誓死不降,亲自指挥千军万马齐攻宁远城。后金的战车、骑兵、步兵铺天盖地,向宁远压来。努尔哈赤采用战车同步骑结合的战术几乎是所向披靡,不知攻下过明军多少城堡,但是在宁远城下,他们的战术失效了。袁崇焕指挥城上的大炮待后金兵冲至城下时一齐开炮,随着一声声巨响,后金兵成片倒地,连专门对付明军火器的楯车也被炸得粉碎。强攻失败了,后金兵又躲在加了厚板遮蔽的战车下靠近城墙,想凿洞进城。宁远的城墙本来就修筑得特别厚实坚固,又加上天寒地冻,凿城的进度很慢,但这毕竟是对宁远的一大威胁。袁崇焕又采用了火烧的新法子,来对付凿城的后金兵。他命令将全城贡献的被褥一卷卷扔下城墙,后金兵不知其中厉害,蜂拥而上,你抢我夺。正在这时,明军投下的火把点燃了裹在被褥中的火药,刹时间烧成一片,不少凿城的后金兵葬身火海。

努尔哈赤指挥后金军队整整攻了三天三夜,部下死伤无数,他自己也负了伤,但宁远城依然固若金汤,巍然屹立。努尔哈赤不得不承认自己无计可施。在凛冽的寒风中,他带着残存的兵力撤回沈阳。

努尔哈赤大概始终没有搞清自己失败的真正原因:袁崇焕指挥有方,固然是战胜后金的重要因素,而宁远百姓不堪后金的暴虐统治,在袁崇焕的号召下,一呼百应,毁家相从,与宁远守军结成了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更决定后金此次战败的命运。此前一系列的军事胜利使努尔哈赤头脑发热,难以进行冷静的思考,他本想在宁远重演当年轻下辽沈的一幕,并未进行认真的准备,便大举进兵,终于在众志成城的明朝军民面前败下阵来。

宁远战败给努尔哈赤造成了巨大的精神创伤,为此努尔哈赤的心情一直忧郁不安,加上已近七旬高龄,又要连续多日征战,这些都严重损伤了他的身体健康。

天命十一年(明天启六年,公元1626年),努尔哈赤终因痈疽突发离开了人世,享年68岁。

第三百五十四章 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

一、英姿少年行伍健儿

明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努尔哈赤第八子皇太极出生。清代官书上讲,太极音同台吉,蒙古人把王位继承人叫做台吉,并习惯于在台吉前面加上黄、红等颜色名称。汉族人则把皇位继承人叫做皇太子,也同皇太极音相似。总之,皇太极是个十分显贵的名字。

皇太极的确是得到了父亲的喜爱。皇太极的生母叶赫纳喇氏是叶赫部酋长杨吉砮的女儿。杨吉砮当初见努尔哈赤英气非凡,觉得定成大器,便主动将自己的小女许配给他,美丽动人的叶赫纳喇氏是努尔哈赤的第六位妻子,待人宽厚,处事稳重,在努尔哈赤的妻、妾中很受努尔哈赤的恩宠。子以母贵,她所生的儿子也得到了努尔哈赤的疼爱。努尔哈赤家中有教育子女的专门教师,皇太极从小便受到了一定的文化教育。他天资聪慧,凡是接触过的事物过目不忘。在他长大成人投身行伍的时候,努尔哈赤军中众多的战将几乎都是不识字的文盲,只有皇太极够得上一个粗通文墨的“秀才”。

由于连年烽烟不息,父兄经常出征作战,少年时期的皇太极便主持家务。努尔哈赤拥有众多的妻妾、子女、奴仆、财产,而且当时家事与国事的界限并不十分清楚,两者常相互混杂。处理这样繁杂的家政,对皇太极来说是副不轻的担子,也是个极好的锻炼机会。而少年皇太极干得颇为出色。据史书记载,在他7岁以后,努尔哈赤就把大部分家政交给了他,皇太极根本无须父亲多加指点,就能把繁杂的事务干得井然有序。

不过,皇太极并非命运的宠儿。12岁那年,他遭到了丧母的不幸。而政务缠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