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窃明-第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成看法,那方震儒还来问粗鄙的丘八干啥?

满腹怀疑的黄石老老实实地说道:“末将正要请教方大人。”

“复全辽必先复于脚下,两位大人的意见当然没错,王经略么……”方震儒斟酌着下了评语:“暮气。”

原来如此,这些文臣也需要军中奥援,黄石心知自己今天来这里吃饭,就已经是上了方震儒的贼船,也只能跟到底了:“大人高见。”

“黄石你觉得我说的对么?”

现在黄石算是明白方震儒交待给他什么样的任务了,就是把反对王在晋的文臣集团的意见作为自己的意见上报。随着广宁平叛、远征旅顺,声名鹊起的黄石终于还是被卷进了政治漩涡。重将权的孙承宗要听听武将的意见,所以王在晋把祖大寿招来摇旗呐喊。而坚持另一种路线的文臣集团就找黄石当枪。

王在晋主张修重关于关内,袁崇焕、孙元化主张修重关于关外。从历史气候看,王在晋才是对的,但黄石认为不可因此得出王经略就一定更有本事的结论。毕竟明人的视角和事后诸葛亮的视角完全不同。

黄石也不打算深究谁的路线更好,眼下能做的只有让自己占在胜利者一边。所以他毫不犹豫地回答“大人明见万里,末将佩服之至,经略大人确实是暮气深重。”

非常明确的表态,至此黄石已经没有周旋的余地。

“好!”方震儒很快就让师爷拿来一份书表,这是以黄石的名义写给孙承宗的条陈,“签名,哦——画押也可以。”

黄石暗笑了一声,抓起笔看也不看条陈一眼,就歪歪扭扭地写下自己的姓名。

方震儒收好书信,笑着对黄石说:“你不用回东江了,辽镇口俸很优厚,游击月银有五两,对于你的功绩,本官也要上奏朝廷,为你请世袭百户。”

果然到了论功行赏的时候了。

“谢方大人关心,末将还是想回辽东效力,请方大人成全。”

“你的恩人一家没有找到么?袁大人说要授予你辽镇参将职务啊。”方震儒本来要对黄石的合作赏赐一番,看到他拒绝不禁吃了一惊。

“辽东兵备佥事袁大人?”黄石吃惊地抬起头。

“正是袁崇焕袁大人,本官和袁大人谈起过你,他对你的忠勇很欣赏,此外他对宁远筑城进度也深感不满,打算让你监督修城,完工后会任命你为关宁参将、领宁远堡督司!”

(第十四节)

(笔者按:多更一节感谢大家支持)





 


《窃明》 万丈高楼平地起 第十五节



“方大人,旅顺北殿后战中,末将向众人保证要为他们报仇,言犹在耳,闭目可见。功名固是末将所愿,但也不敢忘了那些将士的嘱托。”

参将又怎么样?金国凤还做到总兵了呢。

金国凤因为杀敌立功,被崇祯皇帝提拔为总兵,但是他不是辽西将门出身,所以就是指挥不动关宁铁骑,最后金总兵只能领着几十个子侄冲上去和清兵厮杀。他身后的上万关宁铁骑在军官的约束下,没有一个人去帮忙,看到金国凤和几十个亲人被尽数残杀后,万余关宁铁骑号令森严,整整齐齐地从上千清兵前离开,辽西军官始终严密地掌握着军队。

“这样啊。”方震儒也是一声叹息,出于好心他还是劝说道:“辽西并非不能杀奴,在辽西也是报效朝廷。”

除了金国凤,满桂也是一个好例子,宁远战役一结束,赵率教等辽西将门就来强抢功劳,气得满桂破口大骂,最后袁崇焕也把满桂的功劳让给了辽西将门。到了宁锦战役,满桂保卫城池,出击杀敌的功劳更被秃鹫一样的辽西将门瓜分,最后还把他排挤走。

“请大人一定成全。”有辽西将门在,关宁军就是一潭深不见底的浑水,金国凤和满桂愿意去趟浑水是他们的事情。黄石早看清辽西就是死胡同,穿越者最大的战略优势就是不会被小利所迷惑。

“好,本官不勉强你。留在这里几天,孙阁部很快就会来山海关视察,然后你就可以回东江那里了。”

“谢大人。”说到这里黄石想起来一个问题,上次在旅顺忘了提起:“敢问大人,毛文龙总兵是平辽总兵,为什么大家都说东江军而不说是平辽军?”

“噢,平辽军是王化贞想出来的。辽镇、辽军对此非常不满意,所以大家都不说平辽二字,既然毛文龙在东江岛(皮岛),那么就叫做东江军了。”

一句随口的问话扯出了方震儒的长篇大论,他描述了这斗争的惊心动魄,还有取得成果所付出的种种艰辛,为了“平辽”、“援辽”两词文臣集团已经打了一年多嘴仗了,针对此事的大批奏章堆满了皇帝的御案。

仅仅辽东经略熊廷弼和辽东巡抚王化贞两个人,就围绕着这个名字闹了几个月,两个人的奏章中都睿智地把这个问题上升到关乎辽东胜败、气运的高度,没有一个人肯退一步。

多少朝廷官员,参赞辽东军务的官员从军心士气各个方面反复论证,这些忧心国事的官员还考虑到口采、预兆等问题,不停上书朝廷据理力争。直到支持“平辽”这个名字的总后台王化贞倒台后,对这个辽东“重大军事问题”的争论才算告一段落。

接下来黄石还被告知,以祖大寿为首的辽西将门,已经彻底把宝押在了辽东经略王在晋身上,上书支持沿长城防守的决策不说,还对修筑宁远城一事消极怠工,几个月下来,进度还不到计划的一成。

黄石嘴上挂着笑,心中却是越听越烦,明朝此时真是毫无忧患意识,为这屁大点的事情闹个不休。此时此刻明朝根本看不起后金叛乱,无论如何也不信一个二十万人口的建州卫能闹翻天,而黄石却始终把后金看作生死大敌。

黄石来这里只想讨些粮食回去,却身不由己地卷入政治斗争里面去了。不过他心里对此倒是完全没有负担,宁远路线必然胜利,这是历史书上写得明明白白的事情,自己的宝已经压在了正确的位置。

“高大人呢?”黄石突然想起了高邦佐,这个知府丧城失地,不知道下场如何。

方震儒神色突然黯淡下来:“黄石,高大人赠你的书,你还在看么?”

“末将一直在看。”

“那就好,不要辜负了他的一番心意,这样九泉之下的高大人,也会很欣慰的。”

方震儒告诉黄石,高邦佐经常嘟哝着黄石那句“不能存广宁,无面目入关”——这话本是高邦佐自己的话,黄石抢先说出来让他非常有共鸣感。黄石走后没有几天广宁难民就安全到达宁远,自感使命完成的高邦佐就在那里自经了——如同原本历史一样。

黄石忘了他剽窃的是高邦佐的原话,因此满心愧疚地说道:“我该去向高大人的家人谢罪。”

“不然!”方震儒断然反驳:“高大人走的时候,和他家人已经交待清楚了,临行前也和本官深谈过。高大人的夫人和公子们都深明大义,我们都觉得你说的才是道理,正是大义所在。”

“临行前?”黄石听得莫名其妙。

方震儒讲解了一番,黄石这才明白,明朝的士大夫自裁以前,会先向家人交待好后事安排,向同僚讲明自尽的原因才从容赴死。高邦佐在一个小屋里静静地自裁,方震儒和高的家人当时就等在门外。

儒家的士大夫一旦下定决心,别人的劝说大多没有意义,而家人和同僚也不会撒泼一般地去阻止。恰恰相反,受儒家的熏陶,家人要带着笑送老爷上路,表示对这种高洁志向的理解,收拾完尸体后才能开始发泄心中的悲痛。

“黄石,你知道圣上怎么得知你的名字么?”

高邦佐临死前刺血上奏,里面没有一丝一毫为自己辩解的意思,整篇奏章都在检讨自己的责任,同时还重重地写下了黄石的名字。

“高大人说你智勇双全,天生忠义,假以时日,一定会是国家栋梁的,高大人请内阁一定要重用你,一定不能把你埋没。内阁把血书转呈圣上,圣上下旨内阁,要他们给高大人挑一个美谥,纪念他的忠贞。”

高邦佐的遗书是方震儒代呈的。

“如果你真的想报答高大人的这份心意,努力在辽东杀奴吧,你的功绩比任何语言都更能安慰高大人的遗族。高大人对你的推荐,也会成为一代代流传下去的美谈,直到千秋万世。”

方震儒最后郑重其事地说道:“黄石你万万不可辜负了高大人啊,否则本官绝不会饶了你的!”

(第十五节完)





 


《窃明》 万丈高楼平地起 第十六节



(笔者按:收藏刚刚三千了,更新一节来小小庆祝一下,也是为了巩固一下。)

“腐朽愚昧的儒家思想压制了人性!”

离开方震儒的家后,黄石在心里骂了一句,这种华夏传统的士大夫之死,充满了悲壮的凄美和力量,压得黄石胸口有些闷,暗自骂了一声后,黄石总算是出了口气。

既然已经选定了阵营,黄石就婉拒了祖大寿的洗尘宴。王在晋暂时还占些上风,依靠辽西将门的支持,他强行制定了加固边墙的计划书。这份计划将在山海关内修筑新的堡垒群,南起一片石,北到欢喜岭,西面延伸到蓟门,全部都要形成筑垒地带。

这段时间里王在晋没有再召见黄石,辽西武人集团也对他敬而远之。方震儒倒是几次安慰黄石不要丧气,神色间还有些愧疚。黄石却坦然自若地等孙承宗来视察,然后把自己忠忱所应得的报酬——粮食运回长生岛。

“黄将军,这里就是欢喜岭。”向导对黄石和他的几个部下介绍道,现在无事一身轻的黄石成天就是在山海关周围旅游,美其名曰熟悉地形。

“也叫伤心岭,对吧?”黄石笑着问道。

“是,”那个向导愣了一下,就恭维起来:“黄将军博闻,标下佩服。”

“为什么又叫欢喜岭,又叫伤心岭?”贺宝刀立刻发问了,这家伙的好奇心真是让人受不了。

半个月前在长生岛,黄石曾给部下介绍过“温水煮青蛙”这种手腕,众人皆赞叹拜服,唯有贺宝刀立刻就去做实验,结果证明青蛙会自己跳出来而不是等死,让黄石很没有面子。尤其过份的是,贺宝刀还当众把青蛙往沸水里扔,一下子就翻肚皮死翘翘了,这令黄石更加不快——闷头作试验就好了,何必大叫大嚷,唯恐众人都不知道长官说错了呢。

“我大明边军回师,遥望此岭,知道归家在即,马上能见到父母妻子,人人欢喜,自然叫欢喜岭。”黄石卖弄了一下前世听导游讲的故事。

“出兵关外的时候,就叫伤心岭?”

“是。”黄石叹了一口气,以前这个典故只是听着好玩,来到这个时代,眨眼间就生死两隔,比如那个以身殉职的马前卒,让黄石对这名字有了很深的感触。

“国朝近三百来,百万同袍遗骨关外,方有海内安康,壮哉!”贺宝刀豪气大振,连声叹息手边无酒:“华夏自三代之后,武功之盛当属我大明,壮哉!壮哉!”

黄石虽然心中不以为然,但却不想多话,对国家和民族的自豪,无论放在什么时代都是可歌颂的感情,军人的骄傲更是令人心潮起伏。

不想贺宝刀见长官没有附和,就连着偷看了黄石好几眼,显得有些无礼,黄石淡淡地解释说:“我觉得汉、唐也不错。”

“哈哈,”贺宝刀爆发出一阵狂笑:“大人此言差矣,我大明无汉之和亲匈奴,更无有和夷狄结为兄弟之盟,敢犯我大明者,必要赶尽杀绝,周围夷狄,定要他们俯首称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