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甲午战争史-第6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大连湾守兵不并力陆援,旅顺诸军不据南关岭而株守营墙,均以失事……宗骞来往察度情形,仍求中堂俯采愚者之一得,准备因地审势,自酌战守。虽布近局,仍扼外险,宁力战图存,勿坐以待困。总之,一拚比较略有所济,以报中堂。”注52在他的一再坚持下,李鸿章的态度有所改变,同意他派三个营前路抵御,说:“东军、戴道三营均打游击,只要真打,可牵贼势。”注53无论是戴宗骞还是李鸿章,部对敌人确乏正确的估计,以区区三营之众怎么能“牵贼势”呢?不过,丁、戴关于威海防御之策的争论,倒暴露了二人之间久已存在的不和。尽管李鸿章极力调和其间,劝之曰:“师克在和,宜虚心和商。”注54然欲消释前嫌,又淡何容易!

二是关于拆除龙庙嘴大炮的问题。先是,丁妆昌发现威海南帮炮台的布防存在严重问题:在三座海岸炮台中,皂埠嘴、鹿角嘴二台皆有长墙地沟保护,“惟龙庙嘴炮台隔在墙外,上有高冈,敌若抄后,实难守住”。因此,他与南帮炮台守将刘超佩相约,“水陆共护此台,倘万不得已,拆卸炮栓、钢圈底,归鹿角嘴炮台,免致为敌所用”。注55当日军将迫近威海时,丁汝昌见情况危急,又“挑奋勇安插其中,暗备急时毁炮”。注56并拟先将各台备用钢底、钢圈取存刘公岛上。因此事未商于戴宗骞,引起他的极度不满,表示强烈反对:“威并未见敌,而怯若此!半年来,淮军所至披靡,亦何足怪!宪谕特言台炮能回打,龙庙嘴台亦能回打,因甚轻弃?”注57“禹(廷)如此胆识,焉得不弹?“大敌当前,而海陆主将交恶,使李鸿章大为恼火,加以严斥:“吾令戴与丁面商妥办,乃来电负气争胜,毫无和衷筹商万全之意,殊失厚望!吾为汝等忧之,恐复蹈旅顺覆辙,只有与汝等拚老命而已!”然而,是非难辨,他便游移两可,不明确表态,复电说:“陆路防务责成应在该道。然如丁言,若临警,龙庙嘴不守,则岛、舰受毁,亦不可不虑。”注58未过多久,果如丁汝昌所料,龙庙嘴炮台先被敌占,并为敌所用。刘公岛护军统领张文宣立即电告北洋:“南帮炮台皆失,惟龙庙嘴炮台钢底、钢圈未下,现水师及岛内均受大敌。”李鸿章始悟丁汝昌的意见是有道理的,谓:“电称龙庙嘴台已失,余尚无恙,可知雨'禹'廷实有先见。”注59无奈为时已晚矣!

由于威海海陆主将不和,不能和衷协商,带来了严重的后果,成为导致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战后,有的海军将领总结战争教训说:“沿海各带炮台,水雷营等处,须归海军提督节制,作为一气,不啻唇齿相依。威海之败,诚为此也。”注60这个教训是多么惨痛!

前敌将领交恶固然是一种内耗,但言官的滥施攻击未尝不是一种内耗,甚至是更为严重的内耗。自开战以来,丁汝昌屡遭攻讦,多次被议,在内心增加了沉重的负荷。他在一封信里充分地流露了自己不安而又异常愤懑的心情:“汝昌以负罪至重之身,提战余单疲之舰,责备丛集,计非浪战轻生不足以赎罪。自顾衰朽,岂惜此躯?……惟目前军情有顷刻之变,言官逞论列曲直如一,身际艰危尤多莫测。迨事吃紧,不出要击,固罪,既出而防或有危,不足回顾,尤罪。”注61

不久,丁汝昌所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朝廷降旨将他拿京刑部治罪,其罪名是:“海军提督丁汝昌,统率海军多年。自倭人肇衅以来,迭经谕令统带师船出海援剿,该革员畏葸迁延,节节贻误。旅顺船坞是其专责,复不能率师援救,实属恇怯无能,罪无可逭。”注62这对丁汝昌的打击是很大的。据一洋员记述,当时他“惟望死于战阵”,因此在战斗中“恒挺身外立,以求解脱”。注63此时,前敌将领纷纷致电北洋,吁恳设法挽回。刘步蟾等电称:“丁提督表率水军,联络旱营,布置威海水陆一切,众心推服。今奉逮治严旨,不独水师失所秉承,即陆营亦乏人联络,且军中各洋将亦均解体。当此威防吃紧之际,大局攸关,会恳宪恩,设法挽转,收回成命,暂留本任,竭力自赎,以固海军根本之地,而免洋将涣散之心,实为深幸!”注64李鸿章也为之婉转求情:“今丁既逮问,自无久留之理,惟威海正当前敌,防剿万紧,经手要务过多,一时难易生手。可否吁恩暂缓交卸,俟遴选得人,再行具奏。”注65朝廷虽不允所请,但已松了口气,寄李鸿章电旨称:“丁汝昌著仍遵前旨,俟经手事件完竣,即行起解,不得再行渎请。”李鸿章揣摩旨意,立即示意丁汝昌,“查经手事件所包甚广,防务亦在其内,应令丁提督照常尽心办理,勿急交卸。”注66这样,丁汝昌逮京问罪的事便暂时缓下来了。

丁汝昌虽处境十分困难,但仍力图振作,筹商水陆战守。当时有日军欲扑山海关的传闻,丁汝昌勉励诸将说:“倭赴榆关,料不易逞志,铤而走险是其惯习,宜更防其回扑我境也。”提出要提高警惕,预防敌人玩弄“声东击西”的诡计。又曾针对清政府派德璀琳东渡一举,要求诸将不要因朝廷求和而动摇保卫国土的信念,而更应“纾力增备”注67及时筹办防务。

德璀琳赴日被逐后,清政府于一八九五年一月五日派总理衙门大臣、户部左侍郎张荫桓和湖南巡抚邵友濂为全权大臣前往日本会商。张、邵尚未起程,即传来日本欲犯山东的消息。一月九日,李鸿章接伦敦来电:“风闻日本不肯停战。日本派兵已赴山东各口侦探,如有可以上岸之处,即将陆军渡上。”注68这个消息的可靠性是无疑的,故引起清廷的极大恐慌,便于十三日谕李鸿章“悉心筹酌,饬令海军诸将妥慎办理”。当天,李鸿章电丁汝昌称:“查倭如犯威,必以陆队由后路上岸抄截,而以兵船游弋口外牵制我师,彼时兵轮当如何布置迎击,水陆相依,庶无疏失,望与洋弁等悉心妥筹,详细电复,以凭核奏。”注69根据李鸿章的指示,丁汝昌与诸将合议,提出了一个“水陆相依”的具体方案,这个方案主要包括三层意思:一、根据敌我舰队的力量对比,船台依辅是唯一可行之法,二、说明威海与旅顺港口情形相异,回答了十三日电旨“若逼敌船逼近,株守口内,转致进退不得自由”的说法,三、威海后路地阔兵单,全靠后路有大股游击之师,防敌抄袭后路,庶几威防可固。李鸿章阅后认为:“海军所拟水陆相依办法,似尚周到。”注70清廷也批准了丁汝昌的“水陆相依”方案。但特别强调“海军战舰必须设法保全”。注71刘坤一还亲至天津会见李鸿章,议定“务须保全铁甲兵轮各船”,因为“倭计欲得我铁甲兵轮,并欲窜扰山东,以断南北运道,殊于大局有关”。注72随后,李鸿章即电丁汝昌,“廷旨及岘帅(刘坤一)均望保全铁舰,能设法保全尤妙。”注73

在保全铁甲舰的问题上,从清廷到内外臣工的意见都是一致的。但是,如何才能保全铁甲舰呢?大家的认识并不一致。随着战局的变化,敌氛渐逼威海,彼此的意见分歧更为明显了。朝廷主张主动出击,谕曰:“现在贼踪逼近南岸,其兵船多只,难保不闯入口内,冀逞水陆夹击之诡谋。我海舰虽少,而铁甲坚利,则为彼所无,与其坐守待敌,莫若乘间出击,断贼归路。威海一口,关系海军甚重。在事将弁兵勇,倘能奋力保全,将登岸之贼迅速击退,朝廷破格酬功,即丁汝昌身婴重罪,亦可立予开释。”注74这道谕旨表示担心敌舰闯入威海口内,说明朝廷对威海的防御情况并不真正了解,因为威海防御上的弱点在陆上,而不在海上,敌人是很难从海上进来的。另外,谕旨本身也自相矛盾:一方面要求海军“乘间出击,断贼归路”;一方面又要求“奋力保全”“威海一口”。实际上,海军只要一离开威海港,敌舰必将立即“闯入口内”这是确定无疑的。这叫丁汝昌执行哪一条呢?何况在北洋海军舰只减少、镇远铁甲舰重伤的情况下,即使“乘间出击”,结局亦难预卜。不过,有一点可以断言,“断贼归路”是绝不可能做到的。李鸿章倾向于用冲出的办法保全铁舰。他先是电丁汝昌称:“若水师至力不能支时,不如出海拚战,即战不胜,或能留铁舰等退往烟台。”注75后来,到南帮炮台失守时,李鸿章再次指示丁汝昌:“万一刘岛不保,能挟数舰冲出,或烟台,或吴淞,勿被倭全灭,稍赎重愆。”注76在当时的情况下,北洋舰队能否安全地退往烟台等处?在丁汝昌看来。挟数舰冲出,不仅舰队将毁于一旦,而且基地亦必失无疑。所以,他无论如何也不肯这样干,而仍主张用船台依辅的办法来保全铁舰,他复电李鸿章称,“至海军如败,万无退烟之理,惟有船没人尽而已。旨屡催出口决战,惟出则陆军将士心寒,大局更难设想。”注77在同一封电报中,他还提出后路速派援军,威防方能支持。丁汝昌认为,采取船台依辅的办法,对海上的防御较为有利,而对陆上的防御则无把握。因此,他特别担心威海后路的防御,相信只要后路确有保障,威海必可固守,铁舰亦会万无一失。可是,威海后路的防务,已是他职权范围以外的事了。

事实证明,丁汝昌的担心是颇有道理的。威海之陷,问题就恰恰出在后路防御上。

注释:

注1 芳郭钝叟:(于湖小集《哀威海卫》,见阿英编:《中日甲午战争文学集》第20页。

注2 李尽忱:《威海卫》见《丛氏钞存》(抄本)。

注3 《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第98卷,第1920页。

注4 《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第98卷,第2021页。

注5 《苗国清口述》(1957年记录稿)。按:苗国清,威海刘公岛人。北洋海军练勇营练勇。

注6 戚廷阶:《威海始末》(稿本)。

注7 《盛世危言.炮台》,见《郑观应集》上册,第836页。

注8 于本桢:《观威海炮台》,见《丛氏钞存》(抄本)。

注9 《巡阅海军竣事折》,《李文忠公全集》,奏稿,第72卷,第2-4页。

注10 《中日甲午威海之战》第60-61页。

注11 william Ferdinand Tyler,Pulling Strings in China,London;1929;P63。

注12 《德汉纳根军门语录》,《中日战争》(7),第537538页。

注13 戴绪贤等:《讣闻》,见《从氏钞存》(抄本)。

注14 《复丁提督》,《李文忠公全集》,电稿,第16卷,第36页。

注15 《复丁提督张镇》,《李文忠公全集》,电稿,第20卷,第5页。

注16 《论旅顺布置》,《李文忠公全集》海军函稿,第1卷,第15页。

注17 《筹议海防折》,《李文忠公全集》,奏稿,第24卷,第16页。

注18 《验收旅顺各要工折》,《李文忠公全集》,奏稿,第69卷,第34页。

注19 《校阅海军竣事折》,《李文忠公全集》,奏稿,第78卷,第17页。

注20 《直隶总督李鸿章复奏海军提督确难更易缘由》,《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1512),第18卷,第28页。

注21 《复丁提督》,《李鸿章全集》(2),电稿二,第748749页。

注22 《直隶总督李鸿章复奏海军提督确难更易缘由折》,《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1512),第18卷,第28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