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泱泱大唐-第26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苏燕为王易生下第二个儿子王显后的一个月左右,李世民终于脱去孝服,开始重新听政。

这让包括王易在内的诸臣都松了口气,但李世民亲自听政后第一次朝会上,却做了一件很人非常吃惊的事,也让王易很是不解,他怀疑李世民这皇帝会不会因为死了老爹,神智有点错乱了。

在这次朝会上,李世民所做的让人意外的事还是关于魏王李泰的,不知是何人向李世民告发,朝中三品以上官员多有轻魏王者,李世民大怒,在朝会上当着众臣的面严厉相责。

“前隋文帝时,一品以下官员皆为诸王所颠踬,那时各皇子都是让诸臣非常忌怕,如今们却不愿意对魏王示尊,难道魏王不是天子之儿也?!以往时候,朕只是不愿意看到诸子们横行霸道,坏了朝纲,才对他们加以约束,今闻三品以上官员皆轻视之,平日也不愿意接待魏王的拜访,若朕放任他们胡来,难道不能折辱在朝的们吗?”。李世民当堂怒喝。

因宫中除了孝,这段时间魏王李泰的活动又趋于频繁起来,时常到朝中重臣府上拜访,但包括长孙无忌、房玄龄、李靖、魏征等重臣,皆对魏王报以冷脸,李靖干脆不让李泰进府,其他接待李泰的,也只是与其虚以委蛇,这让李泰感到羞怒,到李世民面前控诉过。

听李世民这样的怒喝,战战兢兢的房玄龄、长孙无忌、等人皆惶恐流汗,上前请罪。

惊讶于李世民这般变化的王易目瞪口呆地看着这一切,他记得好像原来的历史上也曾有过这么一出戏,但好像有人站出来指责李世民如此做是非常不对的,只是穿越过来时间太久了,以前熟知的历史事件都有点淡忘了。

就在王易惊异之际,已经请辞侍中,被委为特进的魏征站出来,抗辩道:“陛下此言差矣!臣以为当今群臣,必无敢轻魏王者。按古礼,臣、子俱一样也。春秋有云,王室的人即使身份微贱,也位列诸候之上。三品以上皆公卿大臣,陛下素所尊崇礼待,所有大臣也都以礼行事,皇子也是以礼行事,如何能羞辱大臣?若朝纲改坏,那才可能有这样的事发生;如今陛下圣明,包括魏王在内的诸皇子必无顿辱群臣之理,陛下也不能纵容诸皇子这般胡来。陛下不能以前隋文帝之举来相比,文帝骄其诸子,使诸子多行无礼,最后全被杀掉,又值得陛下效法吗?”。

魏征的话让李世民顿时无言,不再提关于魏王李泰的事,但依然气哼哼,冷着脸主持了后面的朝会。

所幸李世民在接下来的朝会中还是表现如以前一般,听取了群臣关于诸多朝事的禀奏,还做出了许多决定,听到李世民当殿解决了许多事,王易也松了口气,接下来的事可以继续下去了。

但李世民再做的事又让群臣不解,也让王易瞠目结舌,李世民以礼部尚书王珪为魏王泰师,允许李泰乘舆到朝堂,给予李泰每月的花销比太子李承乾的还要多,又命李泰入居武德殿,这些不太理智的做法,无异于火上烧油,让李承乾和李泰间有点缓和的争斗又起来了…

第六十六章火上浇油

第六十六章火上浇油,到址

   

第六十八章 初步成就

第六十八章初步成就

禄东赞在得到吐蕃大军接应前被不明身份的流匪所杀,此事让大唐和吐蕃都受到极大的震动,为防万一,我青海一带及松州、叠州一带的边军做好了吐蕃入侵的准备,但吐蕃人却没有任何的动静,再加上已经到了冬天,天寒地冻,李世民也下诏,解除了边境的战备状态。

来年春后,一切都似乎如旧,仿佛吐蕃使团并未踏上大唐的土地,青海之地也未出现过血腥,吐蕃人没有一点动静,高原上的牧民们依旧在准备着春草萌芽时候转场放牧。

但大唐的边关,与比往年相比却是稍稍加强了戒备,特别是与吐蕃接壤的各州城。

新的一年,又有新政实施,王易在年前所提的一些关乎军事民生的建议都得到采纳,包括王易琢磨许久,最终得到李世民认可,并在朝议上通过的科举制度的改革,也逐步开始实行。

新的科举制度与改革前相比较最大的变化,是自此开始的科举考试,都采取糊名和誊录,也就是考试时候把考生考卷上的姓名、籍贯等信息密封起来,考试结束后每名考生的试卷都由主持考试的礼部使人重新誊抄,考官评阅试卷时,不仅不知道考生的姓名,连考生的字迹也无从辨认。

糊名制和誊录一经提出,即得到李世民的认可,虽然在朝议时候被许多有世阀大家背景的官员反对,但经过大臣们长时间的辩论后,最终得到通过,并作为制度确实下来。

新的科举制度也确实了州试、省试和殿试的三极科举考试制度。州试就是各州每年举行一次的应试;省试就是由尚书省举行的考试,差不多就是以前一直实施的科举考试,放在每年春天进行,也称春试;殿试就是由皇帝直接主持的考试,但不是每年举行。

殿试及弟的进士,不须再经吏部考试,即可直接授官。

王易所提的科举制度的改革,基本上是依据现在的社会发展情况,再结合他所熟知的后来宋、明等朝代那些被后人称道的科举制度改革的措施,向李世民提出来的。原有的明经、进士等科同样保留,但每科所要考的科业也不仅仅只诗赋、文章,还有许多关于民政军事方面的东西,可以与原来的已经有很大不同,知识面开阔了许多。

诗做的好,文章写的不错,不一定就能当个好官,还需要其他诸多的才能,这是王易提出这般改变的最主要理由,并以自身加以明,李世民非常认可王易所提的,王易的另外一个丈人长孙无忌也很赞同他这番提议。首发

王易所提的诸多建议能被采纳,除李世民认可外,长孙无忌的支持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因为王易在这些年这么多不平凡的表现,长孙无忌从最初对王易抱着本能的冷淡,到后来的认可,在到后来的非常赏识,到了近几年,长孙无忌对王易可以表现的很亲密,许多大事不与几个儿子商量,而找王易细谈,并问询王易的主意。

长孙无忌这般改变,让王易惊喜的同时也有想法,也对长孙无忌的改变做出了积极的回应,许多事做出决定前都会去问询长孙无忌的主意,尽可能地表现出对这位权倾朝野的丈人的尊重,并进一步得到他的认可和欣赏。

长孙无忌的几位儿子对王易的态度并没有太大的改变,依然抱着敌视,只不过慑于长孙无忌的威严,平时不敢表露出来而已。

王易所提的除了科举制度方面的改革外,赋税征收方面的一些改动也被采纳了,一个明显的变化就是征税的主要方式改为以田地多少计税,而不以人头计。

除了这些,王易提的更多的还是军事方面的变革,包括军队的组成、建制、后勤供应、武器制造、武器的制式装备、军官的升迁等方面的,这些是王易在最大程度地问取了李靖等军中大佬,结合他们的观点,再问询了长孙无忌后,得到长孙无忌的认可后才提出来的。

因酝酿之时就征询了许多朝中重臣的主意,还得到李世民的首肯,在朝议时候,基本没遇到什么阻力,就通过了,在他所提的诸多建议都在最短时间内得到采纳并付诸实施后,王易都有一种错觉,是他在主导了大唐往哪个方向发展。

这些新政的施行让王易沾沾自喜,但其他一些新的政策推行却让他挺是郁闷、

差不多在新的一年春后,李世民不顾众臣的反对,下诏令荆州刺史荆王李元景等二十一王所任刺史,让他们的子孙世袭,同时委长孙无忌、李靖、房玄龄等十四人为各州刺史,也让他们的子孙世袭,在世袭令下发的同时,改封了这些官员的封爵。

长孙无忌被封为赵国公,李靖被改封为卫国公,房玄龄改封梁国公等。

这件被许多大臣反对的事被强力推行,让许多人感觉到的异常,差不多在同时,李世民推行的另外一件事让朝中许多大臣感觉惶惶。由吏部尚书高士廉,黄门侍郎韦挺,礼部侍郎令狐德棻,中书侍郎岑文本撰的新氏族志成,这本新的氏族志重新划分了姓氏的尊贵,专以今朝品轶为高下,以皇族为首,外戚次之,降原先最尊贵的崔、卢、李、郑、王等诸族为第三。

此志一公布,朝中哗然,一些有世家大阀背景的大臣群起反对,也遭到了民间许多人,主要是崔、卢、郑、王等四大家族所分居之地士族的反对,不过李世民不听任何人的劝谏,一力推行此志。

李世民的一些举动让王易挺是不解,不过他到底有着后世人的心境,再加上熟知历史,知道无论什么人都有他自己的想法,再英明的皇帝都会有做出让人无法理解事的时候,他们许多时候都是从皇权角度考虑问题,而不是从天下百姓角度考虑问题的。

这些遭到许多大臣反对的大事王易没有表示任何意见。

他只提建议,劝谏这样吃力不讨好还会惹怒皇帝的事,还是让魏征、萧瑀等不怕死的人去干吧!

王易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建议被李世民采纳,那就是派遣一个使团前往吐蕃,以抚慰之名打探吐蕃国内情况,李世民在春天时候做出决定,派出了以鸿胪少卿冯德遐为使者的由数百人组成的抚慰团,前往吐蕃逻些城,慰祭在归国途中不幸身死的大论禄东赞。

这是一个双重身份的使团,使团的大部成员可以都是间谍身份,他们主要的任务是打探吐蕃的情况,有可能的话还在逻些城设立据点,随时打探吐蕃国内的动向,并传来长安来。

禄东赞当殿的威胁惹恼了李世民,也让李世民对吐蕃产生了警惕,这些年吐蕃对外扩张的势头确实非常强劲,边上的党项、白兰等诸羌都臣服于吐蕃,只有一些离大唐境不远的部落,因为主动向大唐示好,吐蕃人慑于大唐的兵威,才暂时没有对他们动手。

但暂时不动手不表明吐蕃人不会动手,被王易动,认可了吐蕃是我大唐非常强大敌人的李世民,也去做一些未雨绸缪的事,派出使团是一项,加固与吐蕃接壤地城池,令边军加强戒备是第二项,当然军备改革这可以是最重要的一项手段,大唐军力提高了,战斗力加强了,就不怕吐蕃人的入侵了,甚至可以先下手为强,在吐蕃人进攻前,将他们的军事力量消灭掉。

两仪殿的偏殿内,李世民正和长孙无忌、王易聊事。

当着长孙无忌的面,王易向李世民报告了许多他经手的事。

可喜可贺的事还是很多,李世民听了眉开眼笑,长孙无忌也是一副乐呵呵地神态。

王易看着乐呵呵地李世民道:“陛下,募兵制试行了一年多,所募集的兵员数量已经有十万左右,这十万军士都得到了正规的训练,在与其他军伍对练、演习过程中,他们的各方面表现也是非常不错,无论哪方面的表现,都不是以往以府兵组成为主军队可以比的,相信在真正的战争中,他们会有更好的表现!”现在的王易希望有一场战争,来检验这些年他和侯君集及其他人员所做事的成就,他更希望试验的对手是吐蕃人。

“唔!这些年军中所发生的变动,朕都看在眼里,朕也希望这些变动能让人有更多的惊喜,特别是战时,募兵所得新组建的军队能为我大唐取得更多的胜绩!”李世民抚着胡须笑的很无耻。

一旁的长孙无忌也颌首赞同,“陛下,臣觉得,其他那些曾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