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第一庄-第1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算今天晚上,当真应该放大伙回家,给上几天时间。
就凭这会谁敢说自己算的没有错,没有遗漏呢!
时间,空间,还有距离。
王及善提议道:“不如一、四、七圣上天英阁听议,二、五、八大殿议事,三、六、九、殿阁议事。十日为休!”
一、四、七!
李二不知道怎么着,脑袋一晕,竟然说了一声:“好!”接下来,他差一点就说出停三张这个的话来,好在及时反应过来,当下改口说道:“此议朕认为极佳,既然是天英阁阁老提出,那就由天英阁来投选吧!”
天天上朝,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每天翻阅无数的表章。
可当每天的表章数量达到一个极限,当天翻看的可能还是三天前送来的表章之时。这份勤政就失去了原有的意义。
在这些士族官员们准备离开的时候,王及善突然问道:“不知道秦王殿下可否交换一些,听闻殿下从室韦每年购五十万头牛。据下臣所知,室韦今年是拿不出这些数量的,但却也会凑集十万头!”
说牛呀!
牛、矿区、森林。这三块李元兴已经考虑过世家会讨价还价。
原本想的是,世家很可能会把讲价目标放在矿上,谁想到竟然是牛。
“那开价吧!”李元兴的语气倒是有一些象商人,不过士族们却并不介意,王及善说道:“婢、工、奴、曲。不知道秦王殿下以为如何?”
婢、工、奴、曲。全部都是奴隶,只是奴隶的区别罢了。
婢就是奴婢,比如李元兴身边的秋香就需要这个层次,算是最高档次的奴隶了。根据大唐律法,身为主人对婢作什么事情都是合法的,当然也有婢出嫁,不过婢出嫁也嫁的家中的奴隶了,而且还需要上交一定数量的钱币。
至于说,奴婢出嫁主家给的彩礼,是否高于那个钱币,这就是主家的恩典。
工,就是工匠。
奴,是指家中家丁,低级护卫等人。
曲,可以理解为农奴,下田干活,脏活,累活就是由这些人干的。
“可以,但也是有限度的交换,而且需要列一个章程。本王再附加一个条件,天英阁近日也到拿出一个表章来,大唐天下,自然是有士、庶、贵、贱之分的。却是没有细分过,这一点不符合大唐律!”
李元兴提出意见,说的最简单点就是,一个等级制度。
王及善的眼神询问了其他士族阁老,然后向李元兴一礼:“殿下此策高明,但请给我等一些时日,以二个月为限,拿出一个初步的方案来!”
“可以,然后再加上一条,就是等阶升降的制度。士族也有可能被贬,庶族也可能入士。就是平民、贱民、奴,也要有一个升阶的机会。不如也一并制定一个方案吧。”就在王及善准备提出一些反对意见的时候,李元兴又说道:“这个升阶,自然要有些难度,否则大唐天下还不全成了士族了吗?”
李元兴这话没有错。
众臣们也找不到反对意见来。
李元兴又说道:“本王就提一个例子,一等大匠师,自然有成为士族的机会。”
“秦王英明!容我等商议出一个方案后,再报于圣上与秦王!”王及善没有反对的理由了,一等大匠师。放眼整个大唐,眼下怕挑不出一人,就算日后工匠们有所成就,这一等大匠师,一年能有两三人,就是极多了。“至于说,士族降阶。
高等士族不可能会被降下去,那些下等士族的死活反倒是士族给天下人一个公道。
大臣们退下,出宫了。
李元兴冷笑一声:“长孙无忌也是皇亲一族,房杜二相是皇兄秦王府老臣子。可在说到士庶的关键问题上,他们也不会站在我们一边!”
“房杜他们代表不了背后的家族!”
李二一语道破玄机!房家、杜家,除了房杜二相之外,家族也是极庞大的,所以他们为了家族的利益,也不敢有所退让。
李二继续说道:“他们争牛之利,为兄不意外。只是没想到,五郎竟然这么轻易就开口答应让给他们了!”
牛是什么?
牛在大唐,对于普通人家来说,这是家中最重要的财产。
而对于世家来说,牛就代表着财力;牛就代表着家中田地的产出;牛在古代对于世家而言,就象是现代对于一个工业企业来说,有多少重型机械一样的重要。
李元兴心中的牛是什么?
面对李二的问题,李元兴回答道:“这个牛,牛身上有牛腩,可以红烧。有里脊肉,可以作铁板,也可以切成薄片生吃。象辣椒条、小黄瓜条之类的肉,爆炒的味道都是极好的。这就是臣弟心中的牛!”
哈,哈哈!李二干笑两声,从这个笑声之中听不出半点高兴的意思。
干笑,是带着一种怒意的笑意。
“你秦王庄的田,不用牛吗?”李二冷着脸问李元兴。
李元兴并没有因为李二脸沉下来就害怕,反倒很轻松的说道:“皇兄先不要生气,臣弟现在的秦王庄离不开牛,不代表三年之后还离不开。牛眼下最大的作用无非就是力气大罢了,但皇兄认为,有比牛力气大十倍,百倍之机关时,牛可以作什么?”
李元兴的话让李二开始沉思,过了好一会,李二才抬头。
李元兴问道:“皇兄以为,牛还那么重要吗?”
“红烧那个牛腩,当真很美味?”李二表情非常的严肃,李元兴的表情也非常严肃:“最美味,莫过于半岁的小牛,背脊上的精肉。在火热的铁板上那么一烫,回味无穷!”
“为兄等着!”
李二不是在等牛肉吃,他是在等李元兴所说的,比牛更有力的机关出现。
“皇兄,大唐将来,人口才是限制大唐发展的一个死结。此事,臣弟不管,臣弟只要人口。怎么样增加人口,是皇兄的事情,不是臣弟的。”
人口,这一点不用李元兴提,李二也知道,人口有多重要。
不过,李还是给李元兴解释了一句:“天下安定也有数年了,近几年百姓得温保。户虽少增。但每户却多了许多孩童,只要长大,就是人口!”
李元兴摸出一支烟给自己点上,在思考那件大事是否给李二说!
根据后世的记录,大唐贞观二年将会有大灾,而且还是多种灾害连续发生,有水灾,有旱灾。但最厉害的,还是旱灾之后的那场范围广,影响大,破坏力强的蝗灾。

、第169节 危言耸听【四更之二】

【求月票,四更呀,所以给张月票吧!】
烟是什么?李二不是头一次见到李元兴咬这样一根东西,吞云吐雾了。
那精钢制作的打火机李二倒是给自己拿了两个。可却玩不出李元兴那么多花活来,一个小小的打火机在李元兴手中,明显比在他这个大唐皇帝手中更有感觉。
就在李二准备问李元兴,那个被李元兴称为烟的东西是何物的时候,李元兴却先开口了:“皇兄呀,臣弟有几句话想和你聊一聊!”
“五郎有话尽管说!”李二走到书房一边的长塌上坐下。
李元兴侧目看了一眼还站在那里的内侍总管,笑了笑:“劳烦高公公帮本王准备一盘鲜果。”
“殿下尽管吩咐,劳烦之说折杀老奴了!”
这高延福虽然年轻,但却极有眼色,立即叫展中宫女内侍全部跟他一起退了出去。
“皇兄,渭水之盟这件事情,当初皇兄信了几分?”
李元兴突然扯了一个让李二很意外的话题,李二唯一的感觉就是,李元兴肯定又要说一件大事了。而且绝对不比这个渭水之盟影响小,否则不会先问渭水之盟。
李元兴走到李二身旁,将盒子打开拿出一支烟发给了李二。
烟盒是那种锡盒的,没有任何的标志,只是制作的很精美罢了。烟盒可以扔掉,但烟上的字却取不掉,‘中华’二字,却用的是行楷繁体字,李二一看到这两个字,就大呼优美!
中华这个词,早在春秋、战国时就已经使用,泛指中原华夏汉族。
而南北朝的时候,中华指的就是当时汉族。
“点上,轻轻的吸一口。初次吸烟,不要急着把烟吸进去,先尝试将少许一丝烟气吸入腹中,多余的吐出来。或者用嘴吸,然后将口中烟缓缓吐出,用鼻子少许的吸入一丝。不要急,否则会很难受!”
李元兴竟然在教李二抽烟,他倒是没有其他的心思,只是认为好东西,兄弟要分享。
中华烟,放在现代,也是奢侈品,不是普通人可以经常抽得起的烟。
就算李元兴让李二缓缓的,慢慢的,只吸入一丝。
可李二还是被呛到了。
李二却没有骂李元兴,再吸了一口气,突然感觉头脑清醒,那醇香的感觉很男人!
一直等李二又抽了两口,李元兴才问道:“皇兄说,当时信了几成!”
李二学着李元兴的样子,将手中的烟灰轻轻的弹掉,不紧不慢的说道:“初听,信了三成。看到那突厥的沙盘后,信了五成。然后回到府中,仔细思考之后,信了七成。再后来,细作的情报,药师的分析,让为兄信到了九成,然后是十成!”
“所以说,如果臣弟拿出证据来,再离谱的事情皇兄也会信!”
李元兴追问了一句。
李二却是笑了:“五郎现在说什么,为兄至少也信了九成!”
李元兴却严肃了起来:“臣弟要说的是,十六个月之后,最多十八个月,大唐会有一场大灾,不仅仅是关中,至少十几个州都会有大灾。异子而食,卖儿卖女的情况,可能会重现。臣弟想知道,这样的事情,会对大唐有多大损伤!”
李元兴说完就等着李二回答,谁想李二一把就揪着李元兴的衣服,硬是将李元兴拉到了书案前。
摊开大唐地图,李二问道:“那里?”
晕了,那里呀。李元兴就算事先看过记载,这会也在地图上画不出来。
没办法,李元兴只好换一个说法:“皇兄先不要急……““十几个州的大灾,你问为兄会有多大损伤,为兄告诉你,伤筋动骨!”大唐是李二的,李二如何不关心,就算不在乎小民的死活,也要在乎江山稳固。所以一听李元兴说不要急,李二就急了。
李元兴又拿出两支烟:“渭水之盟是国耻,也会伤筋动骨。但不是也解决了嘛!”
李二没有接李元兴的烟,而是将那烟盒一把抢了过来,自己拿出一根点上:“好,为兄不急,你慢慢说来。”
“还有十六至十八个月。是蝗灾,想知道那里有会有蝗灾,只要看那一州大旱,就会有大灾。这一点很容易,解决蝗灾有两个难题,一个臣弟可以解决,另一个只有皇兄才可以解决了。”
可以解决的问题就不是问题。
两个难题罢了,就是两百个,李二也不会担心。
“所以,皇兄不用急,急也没有用!”李元兴终于在心态上占了一次上风。
李二嘿嘿的一笑,重重的在李元兴背上拍了一巴掌:“连蝗灾我五郎都不放在眼中,看来五郎大才呀!”
李元兴耸了耸肩膀:“蝗灾有什么可怕的。”
“好,为兄就听你说。”李二被李元兴的轻松的神情所感染,也没有刚才那么紧张了。要说蝗灾可怕,对于李二来说是真正的可怕,先是有御史会说皇帝作错了什么事情,被上天惩罚了。
然后就是无数州县家破人亡。
更甚至,会盗贼四起!
更严重的,就是李二心中的一根刺了,大隋灭亡,就是因为水灾、旱灾,加上蝗灾,天下民不聊生,这才让他有了起兵反隋的机会。
“第一个难题就是粮食,洛阳现在有荒地加贫瘠之地几百几千万亩,这里皇兄不要分封了,臣弟需要这里花上五年功夫,然后为大唐解决几亿石的粮食,有粮食在手,臣弟连世家都不怕,带怕蝗灾吗?”
几亿石!
好巨大的数字,有这几亿石的粮食,李二也腰板硬气。
“再说粮食,臣弟会准备打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